图书介绍

河南省晚古生代煤系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河南省晚古生代煤系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
  • 胡斌,宋锋,陈守民等著 著
  • 出版社: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56461672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44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2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河南省晚古生代煤系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煤田地质研究概况1

1.1 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早期基础工作阶段1

1.2 20世纪50~80年代的快速发展阶段1

1.3 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的精细(新拓展)研究阶段1

第2章 煤系地层发育特征5

2.1 地层区划与最新划分方案5

2.2 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本溪组7

2.2.1 岩性及化石特征7

2.2.2 地层的岩性组合及区域变化特征9

2.3 下二叠统太原组11

2.3.1 岩性及化石特征11

2.3.2 地层的岩性组合及区域变化特征21

2.4 中二叠统山西组26

2.4.1 岩性及化石特征26

2.4.2 地层的岩性组合及区域变化特征27

2.5 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32

2.5.1 岩性及化石特征32

2.5.2 地层的岩性组合及区域变化特征34

2.6 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37

2.6.1 岩性及化石特征37

2.6.2 地层的岩性组合及区域变化特征39

第3章 沉积相与沉积类型43

3.1 沉积相、亚相和微相的划分43

3.2 本溪组沉积相及其沉积类型44

3.2.1 沉积相及其沉积特征44

3.2.2 沉积类型及其序列特征46

3.3 太原组沉积相及其沉积类型48

3.3.1 沉积相的划分48

3.3.2 远岸浅海相带及其沉积类型50

3.3.3 近岸浅海相带及其沉积类型50

3.3.4 海湾—潟湖相带及沉积类型54

3.3.5 潮坪—沼泽相带及沉积类型55

3.3.6 障壁岛(砂质滩、坝)相带58

3.4 太原组碳酸盐岩微相分析60

3.4.1 碳酸盐岩显微特征描述60

3.4.2 碳酸盐岩微相类型划分与沉积相分析74

3.5 太原组遗迹群落、遗迹组构及其沉积环境78

3.5.1 遗迹化石的组成及描述78

3.5.2 遗迹群落及其沉积环境分析82

3.5.3 遗迹组构及其沉积环境分析89

3.6 山西组的沉积相及其沉积类型95

3.6.1 二1煤段沉积相及其沉积类型特征95

3.6.2 大占砂岩段沉积相及其沉积特征102

3.6.3 香炭砂岩段沉积相及其沉积特征105

3.6.4 小紫泥段沉积相及其沉积类型107

3.7 上、下石盒子组的沉积相及其沉积类型108

3.7.1 上三角洲平原亚相及其沉积类型109

3.7.2 下三角洲平原亚相及其沉积类型114

3.7.3 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亚相118

3.7.4 潟湖与海湾相沉积特征119

第4章 煤系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旋回特征121

4.1 层序地层划分121

4.2 层序地层类型122

4.3 层序特征分析123

4.4 区域海侵海退变化特征126

4.5 上、下石盒子组沉积旋回特征126

4.5.1 平顶山12—20钻孔剖面上、下石盒子组(三—八煤段)沉积旋回特征133

4.5.2 禹州大风口剖面上、下石盒子组(三—八煤段)沉积旋回特征135

4.5.3 济源下冶剖面上、下石盒子组(三—八煤段)沉积旋回特征137

4.5.4 层序地层横向对比137

第5章 岩相古地理及沉积演化特征139

5.1 本溪组沉积期岩相古地理及沉积演化特征139

5.1.1 单因素分析139

5.1.2 古陆及岩相区的划分143

5.1.3 岩相古地理特征146

5.1.4 沉积演化特征146

5.2 太原组沉积期岩相古地理及沉积演化特征147

5.2.1 单因素分析147

5.2.2 古陆及岩相区的划分151

5.2.3 岩相古地理特征152

5.2.4 沉积演化特征153

5.3 山西组沉积期岩相古地理及沉积演化特征155

5.3.1 单因素分析155

5.3.2 岩相古地理特征159

5.3.3 沉积演化特征160

5.4 下石盒子组沉积期岩相古地理及沉积演化特征165

5.4.1 沉积厚度、砂/泥比值及其变化特征165

5.4.2 岩相古地理特征167

5.4.3 沉积演化特征169

5.5 上石盒子组沉积期岩相古地理及沉积演化特征172

5.5.1 沉积厚度、砂泥比及其变化特征172

5.5.2 岩相古地理特征174

5.5.3 沉积演化特征176

第6章 构造古地理特征180

6.1 区域构造概况180

6.2 本溪组沉积期构造古地理特征181

6.3 太原组沉积期构造古地理特征182

6.4 山西组沉积期构造古地理特征183

6.5 下石盒子组沉积期构造古地理特征184

6.6 上石盒子组沉积期构造古地理特征185

主要参考文献186

图版1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