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1017052.jpg)
- 夏军,刘克岩,谢平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8001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300页
- 主题词:水资源-资源评价-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问题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
一、我国水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
二、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面临的问题与挑战2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前沿4
一、水资源评价的回顾与国际前沿4
二、水资源数量评价7
三、水资源质量评价10
四、水量水质联合评价15
五、机遇与挑战16
第二章 水资源数量和质量评价方法分类与指标体系18
第一节 水资源数量和质量联合评价的概念18
第二节 水资源数量和质量联合评价方法分类20
一、针对应用目的的水量水质联合评价20
二、针对不同类别的水量水质联合评价20
第三节 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的指标体系22
一、水资源数量评价指标22
二、水资源质量评价指标25
三、地表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的指标25
第四节 水资源评价标准26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6
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29
三、湖库富营养化评价标准32
第五节 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方法体系33
第三章 针对地表来用水状况的水量水质联合评价方法35
第一节 基本思路35
第二节 集总系统的水量水质联合评价方法36
一、时段水资源量△w(t i)的水量水质联合评价38
二、水资源量总量W的水量水质联合评价39
第三节 分布系统的水量水质联合评价方法40
第四节 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步骤47
一、确定评价区47
二、基础资料收集整理47
三、确定水质水量结合评价站点48
四、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资料选用48
五、河道站实测径流量评价48
六、计算评价区的天然年径流量48
七、统计不同水质类别的水量48
八、扣除入境水量48
九、进行水量调整49
第五节 计算实例1:单元(集总)系统的水量水质联合评价方法的应用49
一、基本数据收集49
二、联合评价结果与分析50
第六节 计算实例2:复合(分布)系统的水量水质联合评价方法的应用52
一、研究区基本情况介绍52
二、基本数据收集56
三、联合评价结果60
第七节 方法2与方法1的应用比较61
一、联合评价的相关说明62
二、联合评价的结果62
三、评价结果的比较63
四、结果合理性分析64
五、结语65
第四章 针对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的可用水资源量的评价方法66
第一节 目的与意义66
第二节 思路与途径68
第三节 单元系统水量水质联合评价方法68
一、单元系统的水量与水质概念模型及参数识别方法68
二、单元系统的剩余可用水量80
三、单元系统的最大可用水量81
四、单元系统的最大排污负荷81
第四节 多河段系统水量水质联合评价方法81
一、现状条件下的可用水资源量的联合评价82
二、改变用水分配条件下的最大可用水量的评价84
三、模型的求解86
第五节 模型参数分析86
一、模型参数率定方法86
二、模型参数影响研究87
第六节 计算实例95
一、研究区概况95
二、基本数据收集97
三、模型参数率定与分析99
四、取水计算分析100
五、联合评价的结果107
六、结语108
第五章 地下水资源水量水质联合评价方法109
第一节 动态分质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研究109
一、关于开采期的划分109
二、动态分质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112
三、各种地下水资源水质水量联合评价方法比较114
第二节 应用实例115
一、资料的选取及评价区的划分116
二、流域分区动态分质地下水资源评价116
三、行政分区动态分质地下水资源评价120
第三节 动态分质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分析122
一、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地下水资源量123
二、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地下水资源量126
三、既不能饮用又不能用于灌溉的地下水资源量128
第六章 基于流域水循环模拟的水量水质联合评价131
第一节 评价方法与途径131
第二节 水量与水质过程耦合模拟与评价132
一、水量与水质过程耦合模拟132
二、基于水量水质耦合模拟的联合评价140
第三节 计算实例研究141
一、研究区概况141
二、基础资料收集142
三、联合评价结果与分析143
第七章 人工调控河流的水量水质影响评价150
第一节 人工调控河流的水量水质影响评价问题150
第二节 人工调控河流水量水质联合评价方法150
一、机理认识151
二、流域水系统综合模拟156
三、多情景多指标影响评价159
第三节 计算实例162
一、温榆河流域概况162
二、耦合闸坝体系的温榆河流域SWAT模型164
三、闸坝调控对温榆河水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影响评价168
四、对策建议173
第八章 滦河流域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应用实例175
第一节 滦河流域概况175
一、自然地理175
二、社会经济178
第二节 水资源水环境状况综合分析179
一、滦河山区地表水资源状况180
二、滦河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185
三、平原区浅层淡水资源状况189
四、平原区浅层淡水水环境状况189
五、地表水水质年内变化特征191
第三节 滦河山区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193
第四节 滦河地表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成果分析194
一、滦河山区地表水资源水质水量联合评价成果194
二、评价成果对比分析198
三、成果合理性分析199
第五节 滦河山区地下水资源水质水量结合评价成果200
一、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地下水资源量201
二、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地下水资源量202
三、既不能饮用又不能用于灌溉的地下水资源量203
第九章 鉴江流域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应用实例205
第一节 鉴江流域基本概况205
一、自然地理205
二、社会经济207
三、水资源与水环境状况分析208
第二节 鉴江水资源数量与质量现状评价222
一、利用场次洪水水量水质关系进行评价222
二、针对地表来用水状况的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225
第三节 针对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可用水资源量联合评价228
一、评价标准与水功能区划228
二、可用水资源数量与质量的联合评价229
第四节 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成果应用分析235
一、水资源数量与质量现状联合评价成果分析235
二、针对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可新增可用水资源量联合评价成果237
第十章 黑河流域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应用实例238
第一节 黑河流域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238
一、地理背景238
二、流域气候239
三、河流水系、湖泊、冰川239
四、流域社会经济240
第二节 水资源水环境状况综合分析241
一、地表水资源状况241
二、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242
第三节 地表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方法应用244
一、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方法245
二、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步骤246
三、黑河干流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247
四、地表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结果比较253
第四节 针对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可用水资源量联合评价应用256
一、研究对象与基础数据256
二、黑河干流水质年内变化258
三、河段参数识别260
四、取用水增量的计算260
五、几点分析263
第十一章 石羊河流域水量水质联合评价应用实例265
第一节 石羊河流域概况265
第二节 石羊河水资源水环境状况分析268
一、地表水资源状况268
二、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268
第三节 石羊河水系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271
第四节 石羊河地表水资源水质水量结合评价成果271
一、石羊河水系地表水资源水质水量联合评价271
二、评价成果对比分析273
三、水质水量联合评价成果合理性分析274
第十二章 淮河流域闸坝对水量水质影响的评价275
第一节 流域概况275
一、自然地理275
二、社会经济276
三、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276
四、水利工程建设与水环境问题277
第二节 耦合闸坝群运行的流域分布式水量水质综合模型279
一、模型的建立279
二、参数率定及模拟281
第三节 淮河流域闸坝对河流水量水质的影响评价284
一、淮河水系典型年闸坝对河流水量的影响284
二、淮河水系典型年闸坝对河流水质的影响284
三、淮河水系典型年闸坝对河流水量水质综合影响评价284
第四节 几点对策与建议286
一、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286
二、防洪防污联合调度287
三、加强应用基础研究287
参考文献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