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理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心理学导论
  • 梁宁建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50218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367页
  • 主题词:心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理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及学科发展1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2

一、心理学的含义2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

三、心理学的研究目标4

第二节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5

一、心理学发展简史5

二、科学心理学的发展6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9

一、科学的心理学9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0

第二章 心理和行为的神经基础13

第一节 神经细胞14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4

二、神经兴奋方式——神经冲动16

三、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突触传递17

第二节 神经系统18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8

二、大脑皮层的区域和功能20

第三节 内分泌系统23

一、内分泌系统23

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方式24

第三章 学习和条件反射25

第一节 学习26

一、学习概述26

二、学习与反射27

三、反射类型27

第二节 经典性条件反射28

一、经典性条件反射概述28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30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反射33

一、操作性条件反射概述33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34

第四节 学习的理论34

一、顿悟学习34

二、认知地图35

三、观察学习35

第四章 意识和意识状态37

第一节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38

一、心理的发生38

二、人类意识的产生40

第二节 意识40

一、意识概述40

二、意识的功能41

三、意识的脑神经机制42

第三节 睡眠与梦43

一、睡眠概述43

二、睡眠特征43

三、梦46

四、催眠47

第四节 注意48

一、注意概述48

二、注意的生理机制49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51

四、注意的种类51

第五节 注意的品质53

一、注意广度53

二、注意稳定性53

三、注意转移54

四、注意分配54

第六节 注意的认知理论55

一、注意选择性特征的认知理论55

二、注意分配特征的认知理论57

第五章 感觉60

第一节 感觉61

一、感觉概述61

二、感觉的种类62

三、感觉的重要意义63

四、感觉现象63

五、感觉的生理机制65

第二节 感觉测量65

一、心理物理学概述65

二、感觉测量方法69

第三节 视觉系统70

一、视觉的适宜刺激70

二、视觉的生理基础71

三、颜色视觉理论72

四、视觉现象73

第四节 听觉75

一、听觉的适宜刺激75

二、听觉的生理基础77

三、听觉理论77

第五节 其他感觉78

一、嗅觉78

二、味觉79

三、触觉79

四、平衡觉79

五、痛觉79

第六章 知觉81

第一节 知觉83

一、知觉概述83

二、知觉组织84

第二节 知觉的基本特征86

一、知觉理解性86

二、知觉选择性87

三、知觉整体性88

四、知觉恒常性88

第三节 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深度知觉91

一、时间知觉91

二、运动知觉92

三、深度知觉93

四、方位知觉95

第四节 知觉的信息加工97

一、知觉的信息加工过程97

二、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97

三、模式识别理论98

第五节 错觉100

一、错觉概述100

二、错觉产生的原因103

第七章 记忆104

第一节 记忆106

一、记忆概述106

二、记忆的种类107

第二节 记忆过程109

一、识记110

二、保持111

三、再认113

四、回忆114

第三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115

一、脑机能定位说115

二、整体均势说115

三、多重记忆系统说116

四、突触生长说117

五、反响回路说117

六、记忆分子说117

第四节 记忆的信息加工118

一、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118

二、感觉记忆119

三、短时记忆122

四、长时记忆126

第五节 遗忘130

一、遗忘概述130

二、遗忘理论131

三、记忆策略133

第八章 表象和想象138

第一节 表象139

一、表象概述139

二、表象的种类140

第二节 表象理论142

一、基本表象理论142

二、双重编码理论142

第三节 想象143

一、想象概述143

二、想象的种类144

第四节 想象规律的应用146

一、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性想象146

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 的创造性想象147

第九章 思维148

第一节 思维149

一、思维概述149

二、思维的种类150

三、思维过程152

第二节 概念154

一、概念概述154

二、概念形成157

三、概念掌握159

第三节 推理和决策162

一、推理162

二、决策165

第四节 问题解决166

一、问题解决概述166

二、问题解决策略171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74

第五节 创造性思维177

一、创造性思维概述177

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178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79

四、高创造力者的个性特点179

第十章 言语180

第一节 言语181

一、语言和言语概述181

二、言语的种类183

三、思维与言语的关系184

四、言语的生理机制185

第二节 言语感知和言语理解186

一、言语感知186

二、言语理解188

第三节 词汇和句子理解189

一、词汇理解189

二、句子理解190

第四节 言语发展190

一、儿童言语发展阶段190

二、言语发展理论192

第五节 第二语言的学习194

一、双语教育194

二、第二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194

三、第二语言的教学194

第十一章 情绪和情感195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196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96

二、情绪和情感的功能197

三、情绪和情感的关系198

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的分类199

一、情绪分类199

二、基本情绪200

三、情绪状态202

四、情感种类205

第三节 表情206

一、表情概述206

二、表情的种类206

第四节 情绪的生理机制207

一、情绪的生理反应207

二、测谎208

第五节 情绪理论208

一、早期的情绪理论208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209

第六节 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210

一、情绪智力210

二、不良情绪的调控212

三、健康情绪的培养212

第十二章 意志214

第一节 意志215

一、意志概述215

二、意志行动的特征216

三、意志与认知、情绪和情感的关系216

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217

一、采取决定阶段217

二、执行决定阶段219

第三节 挫折心理219

一、挫折心理概述219

二、挫折的行为反应221

三、挫折的承受力222

第四节 意志品质222

一、意志品质的特性222

二、意志品质的培养223

第十三章 动机224

第一节 动机225

一、动机概述225

二、动机的种类226

第二节 需要228

一、需要概述228

二、需要的层次229

第三节 生理动机231

一、饥饿动机231

二、渴动机233

三、性动机233

第四节 社会动机233

一、社会动机概述233

二、成就动机234

三、交往动机237

四、权力动机238

五、利他动机239

第五节 动机理论239

一、动机本能论239

二、劳伦兹的习性理论239

三、弗洛伊德的性欲动力理论240

第十四章 技能241

第一节 技能242

一、技能概述242

二、技能与知识243

三、熟练与习惯243

第二节 动作技能244

一、动作技能概述244

二、动作技能的构成成分246

三、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247

四、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248

第三节 练习248

一、练习和练习曲线248

二、练习的一般趋势249

三、影响有效练习的因素250

第四节 智力技能251

一、智力技能概述251

二、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252

三、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的关系254

第十五章 能力255

第一节 能力257

一、能力概述257

二、能力的种类259

第二节 智力和智力发展261

一、智力概述261

二、智力发展262

三、智力发展的差异性263

四、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265

第三节 智力理论266

一、智力的因素结构取向266

二、智力的信息加工取向268

第四节 能力测验272

一、智力测验273

二、智力测验举例273

三、智力测验的编制275

四、特殊能力测验275

五、创造能力测验276

第十六章 人格278

第一节 人格280

一、人格概述280

二、人格的结构与人格研究281

第二节 气质282

一、气质概述282

二、气质特性282

三、气质类型283

第三节 气质理论284

一、气质的阴阳五行说284

二、气质的体液说285

三、气质的体型说285

四、气质的血型说285

五、气质的激素说286

六、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理论286

第四节 性格288

一、性格概述288

二、性格与气质的关系291

三、性格类型291

第五节 人格理论293

一、人格特质概述293

二、人格的特质理论294

三、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论299

第六节 人格评鉴304

一、人格评鉴概述304

二、人格评鉴的方法305

第十七章 心理健康和心理异常309

第一节 心理健康和心理异常310

一、心理健康概述310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311

三、心理异常概述312

四、心理异常的分析取向315

第二节 心理障碍317

一、心理障碍概述317

二、心理障碍分类317

第三节 一般心理疾病320

一、焦虑症320

二、恐怖症322

三、强迫症323

四、抑郁症325

第十八章 社会态度与社会行为327

第一节 社会态度328

一、态度概述329

二、态度的功能329

三、态度与行为330

四、态度形成与改变理论331

第二节 印象形成和归因333

一、社会印象概述333

二、归因理论336

第三节 人际关系339

一、人际关系概述339

二、人际吸引340

三、人际关系的测量340

第四节 群体心理340

一、群体概述340

二、群体心理343

第五节 社会影响344

一、从众344

二、服从3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