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晚清经典力学的传入 以《重学》为中心的比较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晚清经典力学的传入 以《重学》为中心的比较研究
  • 聂馥玲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287705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27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256页
  • 主题词:力学-物理学史-中国-清后期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晚清经典力学的传入 以《重学》为中心的比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一、晚清科学史研究的一种视角:翻译与传播1

二、翻译与传播的研究:基础与前沿5

三、《重学》的翻译与传播:方法与内容15

第一章 《重学》翻译传播的背景1

第一节 力学在近代中国传播的背景1

一、19世纪30年代以前西方力学的发展1

二、《重学》传入之前的力学知识背景5

第二节 晚清力学传播概况9

一、不同水平的力学结构9

二、晚清传播的力学知识结构12

第二章 《重学》的内容编排25

第一节 《重学》的译者简介25

一、艾约瑟及其在华期间的学术活动25

二、李善兰生平及其学术成就29

第二节 《重学》的内容组成33

一、《重学》的序、跋及其他33

二、《重学》的“卷首”37

三、《重学》的附加内容44

第三节 《重学》的知识编排48

一、《重学》的静力学知识49

二、《重学》的动力学知识54

三、《重学》的内容特色60

第三章 Mechanics及《重学》底本62

第一节 休厄尔生平及其学术贡献62

一、休厄尔生平简介63

二、休厄尔的主要学术成就64

第二节 Mechanics概述67

一、Mechanics的成书背景67

二、休厄尔的力学教科书71

三、Mechanics的版本73

第三节 Mechanics体系及其内容组成78

一、Mechanics的思想体系与结构78

二、Mechanics的内容组成80

三、Mechanics的影响与评价83

第四节 《重学》底本的确定85

一、《重学》的相关疑点86

二、《重学》的底本87

第四章 《重学》的翻译93

第一节 《重学》的文本翻译93

一、《重学》与Mechanics体例的差异94

二、《重学》翻译中内容的取舍与增补97

三、《重学》的符号翻译99

四、《重学》翻译的本土化特征108

第二节 《重学》的术语翻译112

一、《重学》术语的翻译方法113

二、《重学》涉及的力学术语114

三、《重学》术语翻译存在的问题123

第三节 《重学》中力学术语的传承与变化129

一、晚清力学术语翻译使用的整体状况130

二、晚清几个核心力学术语的使用分析132

三、《重学》中力学术语的传播情况134

第五章 《重学》的传播138

第一节 《重学》的版本、文本流传138

一、目前关于《重学》版本的研究139

二、《重学》之美华本与金陵本141

三、对《重学》首版的推测146

四、《重学》其他版本的区别及其流传149

第二节 《重学》中力学知识的传播152

一、西学丛书对《重学》知识的传播152

二、算学书对《重学》知识的传播163

三、“课艺”中的力学知识167

第三节 学者对《重学》的解读与研究177

一、李善兰对《重学》的研究177

二、顾观光对《重学》的研究179

三、汇编丛书对晚清力学知识的理解与重构183

第四节 “重学”一词及其知识体系的传播193

一、“重学”及其知识体系的丰富与变化194

二、“重学”的译名及其知识体系的传播195

三、晚清力学知识传播的特点200

第六章 《重学》的影响及评价204

第一节 《重学》的翻译与影响204

一、《重学》翻译中的变通与民族化204

二、《重学》翻译中的选择与适应206

第二节 《重学》的传播与影响209

一、《重学》传播的目标209

二、《重学》传播的限度211

三、余论214

参考文献216

后记2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