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改革与创新 创建特色大学的理论与实践 清华汇智文库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改革与创新 创建特色大学的理论与实践 清华汇智文库](https://www.shukui.net/cover/48/31009188.jpg)
- 汪泓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31198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64页
- 文件大小:126MB
- 文件页数:274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学校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改革与创新 创建特色大学的理论与实践 清华汇智文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创建特色大学的基本理论与规律1
1.1创建特色大学的背景与意义1
1.1.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客观要求2
1.1.2市场经济多元化的社会需求4
1.1.3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影响5
1.1.4现代科技革命的强力推动6
1.1.5政府宏观调控的主导作用7
1.2中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特色化8
1.2.1中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8
1.2.2中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战略9
1.2.3中国高等教育的产业聚焦战略10
1.2.4现代学科技术呼唤工程教育10
1.3中国高校创建特色大学的历史考察12
1.3.1历史的回溯12
1.3.2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15
1.4特色大学的内涵与基本特征15
1.4.1大学“办学特色”15
1.4.2特色大学的基本内涵19
1.4.3特色大学的基本理念21
1.4.4特色大学的基本特征22
1.4.5特色大学的分类标准22
1.5创建特色地方工科大学的理论探索23
1.5.1大学的特色23
1.5.2特色型大学24
1.5.3高校办学特色建设的必要性26
1.5.4高校如何创建办学特色27
1.6创建特色大学的基本规律29
1.6.1办学模式对接产业29
1.6.2培养模式产学合作31
1.6.3获取资源对外开放32
1.6.4办学体制持续发展33
第二章 地方工科特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研究34
2.1评价指标体系概述34
2.1.1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目的和意义34
2.1.2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35
2.1.3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框架36
2.2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说明37
2.2.1评价指标体系37
2.2.2评价指标体系说明39
2.3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程度问卷调查43
2.3.1问卷设计的原则43
2.3.2问卷内容和说明44
2.3.3问卷调查45
2.3.4观测点的权重计算45
2.4模糊综合评价的原理50
2.4.1模糊数学及模糊综合评价50
2.4.2一级模糊综合评价51
2.4.3多级模糊综合评价53
2.5“现代化特色大学”的模糊综合评价54
2.5.1评价因素集与权重集55
2.5.2“现代化特色大学”模糊综合评价的软件系统62
2.6“现代化特色大学”模糊综合评价的应用63
2.6.1基本情况63
2.6.2调查数据的统计65
2.6.3“现代化特色大学”模糊综合评价67
第三章 地方工科院校创建特色的现状分析和国际比较77
3.1地方工科大学创建特色大学现状分析77
3.1.1基本状况分析77
3.1.2地方工科大学创建特色大学瓶颈分析82
3.2创建特色大学的国际比较研究83
3.2.1国外和中国香港特色大学发展现状83
3.2.2国外和中国香港特色大学实践案例分析85
3.3国际工程教育与工程师资格认证90
3.3.1工程教育界的“WTO”90
3.3.2国际工程教育与认证91
3.3.3国际工程教育与认证制度91
3.3.4美国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92
3.4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现状93
3.4.1我国工程人才走向国际化93
3.4.2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开展95
第四章 产学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96
4.1历史沿革与发展基础96
4.1.1国外主要合作教育模式96
4.1.2我国产学合作教育发展历程102
4.1.3产学合作教育的改革实践104
4.1.4产学合作教育发展理论106
4.2产学合作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10
4.2.1“一年三学期制”的教学模式110
4.2.2“一年三学期制”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点111
4.3产学合作教育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116
4.3.1“二十八字”运行机制116
4.3.2“三纵三横”管理体制120
4.4产学合作教育评估指标体系122
4.4.1工作水平评估指标124
4.4.2 工作水平评估方法130
4.5产学合作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评价131
4.5.1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131
4.5.2促进合作交流132
第五章 地方特色工科大学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案例研究136
5.1教学模式改革的历史考察136
5.2教学改革实践模式137
5.2.1“工程教育”为纲,培养目标明确137
5.2.2“产学合作”为基,嫁接优质资源139
5.2.3“专业特色”为本,课程体系科学140
5.2.4“综合素质”见长,社会声誉提高144
5.3现代民航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145
5.3.1人才的需求分析145
5.3.2人才培养教育理念147
5.3.3人才的培养模式分析151
5.3.4人才的培养效果及创新点153
5.3.5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架158
5.3.6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162
5.3.7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实施163
5.3.8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165
5.4服务上海汽车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169
5.4.1依托产业办学169
5.4.2与企业集团开展产学研合作171
5.4.3产学研合作已取得的成果175
第六章 地方工科大学与地区经济互动发展模式177
6.1地方工科大学产学研合作的理论研究177
6.1.1产学研合作各方相互联系178
6.1.2产学研合作是创新主体的内在需求178
6.1.3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主要模式179
6.2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制182
6.3影响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因素183
6.3.1企业和高校之间不同优势183
6.3.2企业和高校之间不同需求184
6.3.3地方高校的发展定位184
6.4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学研结合实践探索185
6.4.1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185
6.4.2扎根于地方经济土壤,应用性与实践性特色鲜明191
6.5产学研战略联盟典型案例191
6.5.1专业学院对接现代产业191
6.5.2依托行业和支撑地区产业195
6.5.3主动融入地区经济196
6.5.4构筑公共决策咨询平台196
第七章 地方特色工科大学工程能力培养模式研究198
7.1现代工业实训中心发展概况198
7.1.1注重实际,强调能力,培养优秀工程师200
7.1.2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培养201
7.2工程实践能力训练模式及分析202
7.2.1国内外高校工程训练的现状202
7.2.2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模式分析204
7.3能力培养为核心整合多学科工程实践206
7.3.1改革工程训练模式206
7.3.2转变现代工业训练模式207
7.3.3注重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208
7.4层次化与模块化课程体系211
7.4.1工程师的能力要求211
7.4.2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212
7.4.3实践教学及课程体系216
7.5开放共享的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220
7.5.1矩阵式管理,实现高效运行220
7.5.2制度保障,运行规范,资源共享220
7.5.3对接产业,校企合作,改革投资机制221
7.5.4建设信息平台,推进实验室开放222
7.6建立专兼结合“双师型”队伍223
7.6.1建立高水平实验教学师资队伍223
7.6.2引导教师进入实验室224
7.6.3注重培养和提高实践教学队伍225
7.6.4建立激励机制226
第八章 创建特色地方工科大学的制度创新228
8.1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229
8.1.1高等学校办学制度、体制和机制229
8.1.2创建特色大学制度的目标230
8.1.3创建特色大学的制度原则231
8.2创建特色大学的体制创新233
8.2.1科层制和高等学校管理体制233
8.2.2矩阵式组织结构为特征的体制创新236
8.3创建特色大学的制度创新241
8.3.1教学制度创新241
8.3.2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247
8.3.3科研制度创新252
8.4创建特色大学的运行机制创新256
8.4.1动力机制256
8.4.2调节机制258
8.4.3约束机制259
参考文献261
后记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