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权利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权利场
  • 霍存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0368223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89页
  • 文件大小:116MB
  • 文件页数:503页
  • 主题词:权利-研究-中国-古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权利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写在前边的话1

About the Book1

导论1

皇帝篇15

第一章 躬亲庶务型与委任责成型15

第一节 一个奇特的理论现象15

一、儒家派的委任责成论15

二、道家派的委任责成论22

三、法家派的委任责成论24

四、杂家派的委任责成论31

第二节 躬亲庶务型34

一、勤于政务与事必躬亲35

二、事必躬亲的实质及其受压抑的历史42

三、事必躬亲被崇大的历史及其与理论传统的斗争47

四、事必躬亲与皇帝主权51

第三节 委任责成型55

一、委任责成论的不断提起55

二、委任责成的核心63

三、委任责成的延长78

第四节 躬亲庶务与委任责成的循环89

一、循环现象及其原因90

二、循环现象与类型本身的矛盾95

第二章 操术任使型与推诚委任型103

第一节 权术——权力方法和权力手段被发现和被肯定的历史103

一、术的定义、功能及特征104

二、术的内容107

三、术的分类分析115

第二节 操术任使型153

一、操术任使的理论154

二、操术任使的实际157

第三节 推诚委任型169

一、推诚委任与权术理论的关系169

二、推诚委任的实践表现171

三、一场争论所反映的问题之难度177

宰相篇187

第三章 宰相的地位、职分和权力187

第一节 宰相的地位189

一、功能性比喻之一189

二、功能性比喻之二191

第二节 宰相的职分194

一、佐天子理阴阳195

二、总理朝政,事无不统198

第三节 宰相的权力203

一、用人权203

二、谋议权205

三、署敕权207

第四章 为相之道210

第一节 辅佐君主之道210

一、相道之一——宰相不“舍职而阿主”211

二、相道之二——宰相“不与人主争权柄”215

三、相道之三——宰相之道贵“顺”220

第二节 总领百官之道227

一、相道之四——“宰相不亲小事”232

二、相道之五——“宰相之职不可分”236

三、相道之六——宰相“职在选贤”237

第五章 相相关系241

第一节 权柄之争与相相关系242

第二节 性格之异与相相关系249

第三节 能力之差与相相关系253

第四节 委任程度与相相关系255

官吏篇263

第六章 长吏躬亲型与委务僚佐型263

第一节 官署的工作程式264

一、基本工作程序264

二、程序之变270

三、判署地位问题272

第二节 长吏躬亲型274

一、重长倾向所反映的问题274

二、长吏躬亲的形态与心态277

三、长吏躬亲的障碍与躬亲的几个含义282

第三节 委务僚佐型286

一、委务僚佐的范围与形态286

二、委务僚佐时的权力分解293

三、委务僚佐的必要条件299

第七章 温和感化型与严厉督责型306

第一节 权力的主题307

一、“三不欺”的漫长实践与概括307

二、“三不欺”的普遍理论价值312

三、“三不欺”的普遍推开或运用314

四、“三不欺”治术模式之常与变316

第二节 温和感化型330

一、推功揽罪法331

二、不罚示恩法334

三、薄罚示辱法336

四、推善调解法337

第三节 严厉督责型340

一、杖罚由惯例到制度的发展341

二、督责的基础347

三、督责的保障——杖罚及其运用353

第八章 拘执法吏型与弘通儒吏型359

第一节 拘执法吏型359

一、法吏的原型及其性格360

二、法吏之一变——酷吏366

三、法吏之再变——俗吏376

第二节 清静无为型380

一、黄老之清静无为381

二、玄学之清静无为391

第三节 弘通儒吏型402

一、儒生与法吏的结合——儒吏402

二、儒吏之弘通405

三、儒吏之再分化与新矛盾417

结语429

参考文献431

再版后记435

三版跋441

四版赘语444

五版跋446

原编者导言&刘杨456

词汇索引472

人名索引4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