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罪名疑难问题精析 第3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法罪名疑难问题精析 第3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22/30104749.jpg)
- 熊选国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978780217490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400页
- 文件大小:2MB
- 文件页数:50页
- 主题词:刑法-分则-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法罪名疑难问题精析 第3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卷三1607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续)1607
三十、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1607
(一)条文释义1607
(二)定罪标准1607
(三)量刑标准1608
(四)司法疑难问题1608
1.如何认定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的罪与非罪1608
2.如何划分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与正常工作中的批评、指责1608
3.如何理解“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行为”1608
4.如何理解“打击报复”的内涵1609
5.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是否需要“利用职务上的便利”1610
6.如何区分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与报复陷害罪1610
7.如何区分打击会计、统计人员罪与诬告陷害罪1610
8.如何区分打击会计、统计人员罪与侮辱罪、诽谤罪1611
9.如何界定打击会计、统计人员罪与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界限1611
三十一、破坏选举罪1612
(一)条文释义1612
(二)定罪标准1612
(三)量刑标准1613
(四)司法疑难问题1613
1.如何区分选举期间的依法反映问题和行使权利与破坏选举罪1613
2.如何理解“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1613
3.破坏村委会主任、村长选举构成破坏选举罪吗1614
4.破坏选举罪有时间限制吗1615
5.如何认定破坏选举罪的一罪与数罪1615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616
三十二、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1616
(一)条文释义1617
(二)定罪标准1617
(三)量刑标准1617
(四)司法疑难问题1617
1.如何认定暴力干设婚姻自由罪的罪与非罪的界限1617
2.抢婚构成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吗1618
3.以解除恋爱关系为由逼迫他人交青春损失费如何定性1619
4.丈夫以暴力禁止妻子离婚构成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吗1619
5.如何理解“告诉才处理”1620
6.如何理解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之含义1620
7.如何认定本罪与强奸罪的界限1621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621
三十三、重婚罪1621
(一)条文释义1621
(二)定罪标准1621
(三)量刑标准1622
(四)司法疑难问题1622
1.如何认定一般重婚行为与重婚罪的界限1622
2.如何理解“婚姻”的含义1622
3.如何区分事实婚与通奸、姘居1623
4.有无效婚姻的能够构成重婚罪吗1623
5.与有配偶者试婚或者有配偶者与他人试婚构成重婚罪吗1624
6.同时娶两妻构成重婚罪吗1624
7.网婚构成重婚罪吗1626
8.被宣告死亡后结婚是否构成重婚罪1626
9.“包二奶”是否构成重婚罪1627
10.如何认定重婚罪之犯罪形态1627
11.如何计算重婚罪的追诉时效1628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629
三十四、破坏军婚罪1629
(一)条文释义1629
(二)定罪标准1629
(三)量刑标准1630
(四)司法疑难问题1630
1.如何理解“同居”的含义1630
2.如何区分同居与通奸1630
3.如何区分破坏军婚罪与重婚罪1633
三十五、虐待罪1633
(一)条文释义1634
(二)定罪标准1634
(三)量刑标准1634
(四)司法疑难问题1634
1.如何区分虐待罪的罪与非罪1634
2.如何理解“虐待”1635
3.如何理解虐待罪的犯罪对象1635
4.如何区分虐待罪与家庭成员怄气、斗殴的界限1636
5.如何理解虐待罪的犯罪形态1636
6.如何区分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1636
7.强迫妻子与他人发生性关系构成虐待罪吗1637
8.如何区别虐待罪与侮辱罪1638
三十六、遗弃罪1638
(一)条文释义1638
(二)定罪标准1638
(三)量刑标准1639
(四)司法疑难问题1639
1.如何认定遗弃罪的罪与非罪的界限1639
2.如何理解“没有独立生活能力”1639
3.如何理解“负有抚养义务”1639
4.如何理解“具有抚养能力”1640
5.如何理解“拒绝抚养”1640
6.其他义务可以构成遗弃罪吗1641
7.如何认定遗弃罪与虐待罪的界限1641
8.如何认定遗弃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1642
9.如何区分遗弃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1642
10.如何认定遗弃罪的追诉时效的起算1643
三十七、拐骗儿童罪1643
(一)条文释义1644
(二)定罪标准1644
(三)量刑标准1644
(四)司法疑难问题1644
1.如何认定拐骗儿童罪的罪与非罪的界限1644
2.如何理解“拐骗”1644
3.抢劫儿童构成拐骗儿童罪吗1645
4.偷走借腹为他人所生子女是否构成拐骗儿童罪1646
5.好心收养卖艺女构成拐骗儿童罪吗1647
6.以掉包方式将女换男是否构成拐骗儿童罪1647
7.将遗失的儿童抱回家构成拐骗儿童罪吗1648
8.如何认定拐骗儿童罪的既遂与未遂1648
9.如何认定拐骗儿童罪的一罪与数罪1649
10.如何区分拐骗儿童与绑架儿童1649
11.如何区分拐骗儿童罪与收买被拐卖的儿童罪1649
12.如何区分拐骗儿童罪与拐卖儿童罪1649
三十八、强行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1650
(一)条文释义1650
(二)定罪标准1651
(三)量刑标准1652
(四)司法疑难问题1652
1.如何认定强行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罪与非罪1652
2.如何理解强行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中的“组织”1652
3.如何理解“残疾人”1653
4.如何理解“乞讨”1653
5.强行组织儿童卖花是否构成强行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1653
6.如何认定强行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一罪与数罪1654
7.如何认定强行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与虐待罪的界限1655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655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1665
一、抢劫罪1665
(一)条文释义1666
(二)定罪标准1666
(三)量刑标准1666
(四)司法疑难问题1667
1.如何认定抢劫罪的罪与非罪的界限1667
2.借助婚姻、灾难等因素抢劫如何定性1667
3.如何理解抢劫的对象范围1668
4.如何理解“非法占有”1668
5.如何理解抢劫罪的“暴力”1668
6.如何理解抢劫罪的“胁迫”1669
7.如何理解抢劫罪的“其他方法”1669
8.如何理解抢劫犯罪数额1669
9.抢劫赌资、家庭成员或者近亲属财产如何定性1670
10.抢劫夫妻共同财产如何定性1670
11.抢劫欠条以逃避债务如何定性1672
12.强迫他人打欠条以劫取财物如何定性1673
13.抢劫借出的钱物如何定性1673
14.绑架他人后以假象索取家人财产如何定性1673
15.抢劫被国家机关等单位合法扣押的财产如何定性1674
16.采取暴力、胁迫方法强迫他人提供贷款如何定性1675
17.如何理解转化型抢劫犯1675
18.如何理解“携带凶器抢夺”1676
19.如何理解抢劫罪的预备1676
20.如何理解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1677
21.冒充正在执行公务的人民警察、联防人员,以抓卖淫嫖娼、赌博等违法行为为名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如何定性1677
22.以暴力、胁迫手段索取超出正常交易价钱、费用的钱财的行为如何定性1677
23.如何区分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1678
24.如何界定抢劫罪与故意伤害罪1678
25.如何区分抢劫罪与绑架罪1678
26.如何理解“入户抢劫”1679
27.如何理解“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1679
28.如何认定“多次抢劫”1679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680
二、盗窃罪1685
(一)条文释义1685
(二)定罪标准1686
(三)量刑标准1686
(四)司法疑难问题1687
1.如何认定盗窃罪的罪与非罪的界限1687
2.如何理解“以非法占有为目的”1687
3.盗窃自己家里或近亲属财物构成犯罪吗1688
4.不知物品价值巨大而盗窃构成盗窃罪吗1688
5.盗取游戏币出卖构成盗窃罪吗1689
6.在ATM机上使用拾得信用卡提取数额较大的现金构成盗窃罪吗1690
7.以欺骗手段获得账号密码进而支取存款是否构成盗窃罪1690
8.如何认定盗窃既遂与未遂以下三个案例以及下述发生在广东省1691
9.如何对盗窃未遂行为正确定性1693
10.如何区分盗窃罪与抢劫罪1695
11.帮小偷兑现欠条构成盗窃罪吗1696
12.盗窃电缆线应当如何定性1697
13.盗窃机动车辆如何定性1698
14.盗窃过程中毁坏公私财物如何定性1698
15.盗窃商业秘密、林木等特殊物质如何定性1699
16.盗窃珍贵文物、墓葬如何定性1699
17.窃取支票骗兑现金或者骗购物品如何定性1699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699
三、诈骗罪1710
(一)条文释义1710
(二)定罪标准1711
(三)量刑标准1711
(四)司法疑难问题1711
1.如何界定诈骗罪与一般民间借贷行为的界限1711
2.如何理解“诈骗”的含义1712
3.诉讼诈骗如何定性1712
4.利用发货方的疏忽重复提货如何定性1713
5.已知中奖号码的情况下购买彩票索取钱财如何定性1714
6.以缺斤少两、短缺单位面积的方法获取不法利益是否构成诈骗罪1714
7.借婚姻骗取钱财如何定性1715
8.如何区分诈骗罪与虚假广告罪1715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717
四、抢夺罪1719
(一)条文释义1719
(二)定罪标准1720
(三)量刑标准1720
(四)司法疑难问题1720
1.如何认定“抢夺”1720
2.如何理解“公然”1721
3.抢夺身份证、准考证致使他人无法参加高考如何定性1721
4.飞车抢夺如何定性1722
5.抢夺他人欠条是否构成抢夺罪1722
6.如何界定抢夺罪的既遂与未遂1723
7.如何界定抢夺罪与盗窃罪1724
8.如何界定抢夺罪与抢劫罪1724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726
五、聚众哄抢罪1727
(一)条文释义1727
(二)定罪标准1728
(三)量刑标准1728
(四)司法疑难问题1728
1.如何界定聚众哄抢罪的罪与非罪1728
2.如何理解聚众1729
3.如何界定哄抢1729
4.聚众哄抢庄稼如何定性1729
5.为要彩礼哄抢亲家如何定性1730
6.如何界定聚众哄抢罪的既遂与未遂1730
7.聚众携带凶器哄抢他人财物如何定性1731
8.聚众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哄抢他人财物如何定性1731
9.聚众哄抢能否转化成抢劫罪1731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731
六、侵占罪1732
(一)条文释义1732
(二)定罪标准1733
(三)量刑标准1733
(四)司法疑难问题1733
1.如何界定侵占罪与民事违法行为的界限1733
2.如何理解“代为保管”1734
3.如何界定“合法持有”1735
4.如何理解“他人财物”1735
5.如何认定“遗忘物”1736
6.如何理解“埋藏物”的含义1736
7.公共财物是否可以成为侵占罪的对象1737
8.非法财物能否成为侵占罪的对象1737
9.如何理解“非法占为己有”1737
10.如何理解“拒不退还”1738
11.恶意拖欠民工工资是否应构成侵占罪1738
12.存在管理关系的下位者侵占上位者财产如何定性1739
13.挂失取走未经同意存在自己名下的存款如何定性1739
14.慌称没有给付修理费拒不交还代为保管的他人汽车如何定性1740
15.个体工商户的会计侵占收取的钱财应如何定性1740
16.用他人遗忘的活期存折冒领存款如何定性1741
17.无意敲击有故障的自动取款机提款如何定性1742
18.利用受害人认识错误拿走别人钱财的行为如何定性1743
19.侵占罪是否存在犯罪未遂1745
七、职务侵占罪1746
(一)条文释义1746
(二)定罪标准1747
(三)量刑标准1747
(四)司法疑难问题1747
1.如何理解“其他单位的人员”的涵义1747
2.在单位从事劳务的工作人员可否成为本罪的主体1748
3.职务侵占罪中的单位是否包括外国公司或者单位1748
4.单位合同工等人员能否成为职务侵占罪的主体1749
5.不当得利能否成为职务侵占罪的侵犯对象1749
6.如何理解“利用职务上的便利”1750
7.如何理解侵占行为的含义1751
8.侵吞他人存入公司的非公司财物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1751
9.偷拿单位空白存单收取他人存款归己所有应如何定性1752
10.擅自偷拿同事提货单提取货物出卖得款如何定性1753
11.无职务者可否成为职务侵占罪的单独主体1754
12.如何区分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1755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755
八、挪用资金罪1757
(一)条文释义1757
(二)定罪标准1757
(三)量刑标准1758
(四)司法疑难问题1758
1.如何认定挪用资金罪的罪与非罪的界限1758
2.如何理解“利用职务上的便利”1758
3.如何理解“挪用”1759
4.如何界定“本单位资金”1759
5.如何认定“归个人使用”1759
6.如何理解“借贷给他人”1760
7.如何认定“进行营利活动”1760
8.如何理解“进行非法活动”1760
9.挪用尚未注册成立公司资金的行为是否构成挪用资金罪1760
10.挪用单位钱款归还约定由个人偿还的单位债务是否构成挪用资金罪1761
11.寺庙住持私自将寺庙资金借给他人是否构成挪用资金罪1762
12.单位临时工能否成为挪用资金罪的主体1762
13.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1763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764
九、挪用特定款物罪1765
(一)条文释义1765
(二)定罪标准1765
(三)量刑标准1766
(四)司法疑难问题1766
1.如何界定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罪与非罪的界限1766
2.如何理解“挪用”1768
3.如何认定特定款物的范围1769
4.挪用七种特定款物中的此种特定款物用作彼种特定款物如何定性1769
5.擅自改变境外救灾捐赠资金物资用途如何定性1770
6.挪用专门用于开展救灾、救助工作的特定物质是否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1770
7.如何区分挪用特定款物罪与挪用资金罪1771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771
十、敲诈勒索罪1772
(一)条文释义1772
(二)定罪标准1773
(三)量刑标准1773
(四)司法疑难问题1773
1.如何区分敲诈勒索罪与一般民事纠纷的界限1773
2.如何理解敲诈勒索罪的“威胁”与“要挟”1773
3.借医疗事故或者严重医疗后果索赔应如何定性1774
4.借失恋索取巨额青春损失费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1775
5.自带死苍蝇到饭店吃饭借故索要赔偿费应如何定性1775
6.如何认定敲诈勒索罪的既遂与未遂1775
7.如何界定敲诈勒索罪与绑架罪的区别1776
8.如何界定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1778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779
十一、故意毁坏财物罪1779
(一)条文释义1779
(二)定罪标准1779
(三)量刑标准1780
(四)司法疑难问题1780
1.如何界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的罪与非罪1780
2.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可否由间接故意构成1780
3.如何理解“毁坏”1781
4.如何理解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犯罪对象1781
5.放火烧毁自家财物殃及租房人财物的行为如何定性1782
6.用硫酸伤害动物园动物如何定性1782
7.偷窥他人资金账号和密码高价买入低价卖出他人股票损害他人财产应当如何定性1783
8.为盗窃而毁坏公私财物如何定性1784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786
十二、破坏生产经营罪1786
(一)条文释义1786
(二)定罪标准1786
(三)量刑标准1787
(四)司法疑难问题1787
1.如何认定破坏生产经营罪的罪与非罪1787
2.“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实质是目的还是动机1787
3.如何理解“生产经营”的含义1788
4.如何认定“机器设备”1788
5.如何界定“残害耕畜”1788
6.如何理解“其他方法”1789
7.因被破坏环境资源而破坏生产经营是否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1789
8.删除电脑文件是否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1791
9.如何正确认定破坏生产经营罪的想象竞合犯及其处罚1791
10.如何区分破坏生产经营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1792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1793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1793
一、妨害公务罪1793
(一)条文释义1794
(二)定罪标准1795
(三)量刑标准1795
(四)司法疑难问题1795
1.以单位形式实施妨害公务行为如何处理1795
2.行为人出于对公务活动认识错误导致实施妨害公务行为如何认定1796
3.如何理解本罪中的“暴力、威胁的方法”1796
4.如何理解本罪依法执行职务、依法履行职责、依法执行任务中的“依法”1797
5.如何认定执行职务、履行职责、执行任务的时间、空间范围1798
6.行为人故意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时,如何认定处理该行为1799
7.履行一定行政职责的事业单位人员或者国家机关及其人员委托履行职责的人员能不能成为本罪的犯罪对象1800
8.如何认定本罪的停止形态1800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801
二、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1806
(一)条文释义1807
(二)定罪标准1807
(三)量刑标准1807
(四)司法疑难问题1808
1.如何理解本罪中的“煽动”1808
2.煽动暴力抗拒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以及行政措施施行的行为如何处理1809
3.本罪与妨害公务罪的有哪些区别1810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811
三、招摇撞骗罪1811
(一)条文释义1811
(二)定罪标准1811
(三)量刑标准1812
(四)司法疑难问题1812
1.如何理解“冒充”1812
2.如何界定招摇撞骗罪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冒充国家机关内工勤人员能不能构成本罪1813
3.如何理解招摇撞骗1813
4.如何认定本罪的骗取非法利益的范围与内容1814
5.如何把握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1815
6.行为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骗取数额较大财物,应如何定罪1815
7.本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1816
8.招摇撞骗罪的既遂、未遂标准如何认定1816
9.招摇撞骗罪罪数形态的认定1817
四、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1817
(一)条文释义1817
(二)定罪标准1818
(三)量刑标准1818
(四)司法疑难问题1818
1.如何理解本罪的“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1818
2.伪造、变造、买卖加盖于公文、证件能起机关证明作用的私人印章如何认定1819
3.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的空白格式、公用表格、证件外皮、未加盖印章的证件文本如何认定1819
4.伪造、买卖虚构的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如何认定1820
5.行为人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公文、证件中以红笔描画印章印影或用计算机、复印机复制印章印影如何认定1820
6.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伪造、变造公文、证件后,又利用职务便利偷盖国家机关印章如何认定1820
7.买卖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如何认定1821
8.伪造、变造、买卖外国国家机关及国际组织公文、证件、印章如何认定1821
9.大学颁发的各种学历证书、资格证书等文凭是否属于本罪的犯罪对象1822
10.伪造、变造、买卖一些国家机关的重要领导批示如何定性1823
11.本罪的罪数形态的认定1823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824
五、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1828
(一)条文释义1829
(二)定罪标准1829
(三)量刑标准1829
(四)司法疑难问题1829
1.因为不知是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而盗窃或者毁灭的,应该如何处理1829
2.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委托或者授权从事公务的国有事业单位的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如何定性1830
3.如何理解本罪的既遂标准1831
4.本罪的罪数问题认定1831
六、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1831
(一)条文释义1831
(二)定罪标准1832
(三)量刑标准1832
(四)司法疑难问题1832
1.如何界定本罪中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范围,它与刑法第三十条规定的单位犯罪中所指的是不是具有统一性1832
2.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然后实施合同诈骗等其他犯罪行为应该如何处理1833
3.伪造虚构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如何认定1833
4.本罪的既遂认定1834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834
七、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1834
(一)条文释义1835
(二)定罪标准1835
(三)量刑标准1835
(四)司法疑难问题1835
1.如何理解本罪中的“伪造、变造”1835
2.具有居民身份证制作权的人民警察制作虚假身份证是否构成本罪1836
3.购买伪造的居民身份证如何定性1837
4.本罪与伪造、变造国家机关证件罪的界限1838
5.本罪的既遂未遂的界限1838
6.本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1838
八、非法生产、买卖警用装备罪1839
(一)条文释义1839
(二)定罪标准1839
(三)量刑标准1840
(四)司法疑难问题1840
1.如何理解本罪中的“非法”1840
2.如何理解本罪中的“人民警察专用标志、警械”1840
3.本罪与非法生产、买卖军用标志罪的界限1841
4.本罪一罪与数罪疑难问题1841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842
九、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1842
(一)条文释义1843
(二)定罪标准1843
(三)量刑标准1843
(四)司法疑难问题1844
1.如何理解本罪中的“窃取”、“刺探”、“收买”1844
2.非法获取中国共产党或者其他民主党派各级组织重大秘密的行为应该如果处理1845
3.抢劫或者抢夺载有国家秘密的非公文资料、物品的行为如何定性1845
4.本罪与为境外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的界限1846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846
十、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1848
(一)条文释义1848
(二)定罪标准1848
(三)量刑标准1848
(四)司法疑难问题1849
1.如何理解本罪中的“非法持有”1849
2.如何认定本罪中密级、期限及密级变更1849
3.罪与非罪的界限1850
4.本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1850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850
十一、非法生产、销售间谍专用器材罪1852
(一)条文释义1852
(二)定罪标准1853
(三)量刑标准1853
(四)司法疑难问题1853
1.如何认定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1853
2.如何认定非法生产、销售间谍专用器材罪的“非法”1853
3.如何区分本罪与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界限1854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855
十二、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1855
(一)条文释义1855
(二)定罪标准1855
(三)量刑标准1856
(四)司法疑难问题1856
1.如何理解本罪中“非法使用”1856
2.如何理解本罪中的“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范围1856
3.罪与非罪的界限1857
4.本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1857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857
十三、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1857
(一)条文释义1858
(二)定罪标准1858
(三)量刑标准1858
(四)司法疑难问题1858
1.如何认定本罪“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1858
2.如何理解本罪中的“计算机信息系统”1859
3.如何理解本罪的主观方面1860
4.本罪与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界限1860
5.如何理解本罪的未遂与既遂1861
6.本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1861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862
十四、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1863
(一)条文释义1863
(二)定罪标准1863
(三)量刑标准1864
(四)司法疑难问题1864
1.如何理解本罪中“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1864
2.如何理解“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1867
3.如何理解本罪中的“制作、传播计算机破坏性程序”1868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874
十五、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1875
(一)条文释义1875
(二)定罪标准1876
(三)量刑标准1876
(四)司法疑难问题1876
1.如何理解本罪的“违反国家规定”1876
2.经责令停止使用后拒不停止使用是否为本罪的客观要件1878
3.行为人经责令停止使用后立即停止使用,但已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如何处理1879
4.如何认定本罪的主观方面1879
5.本罪与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的界限1880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880
十六、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1881
(一)条文释义1882
(二)定罪标准1882
(三)量刑标准1882
(四)司法疑难问题1882
1.如何认定本罪的“首要分子”、“积极参加人员”1882
2.如何认定首要分子、积极参加者的主观心态1884
3.如何理解“聚众”1885
4.何为“扰乱社会秩序”1886
5.如何理解本罪中的“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这两者的含义及其关系1886
6.本罪罪数形态的认定1887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888
十七、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1888
(一)条文释义1888
(二)定罪标准1888
(三)量刑标准1889
(四)司法疑难问题1889
1.如何理解本罪中的“冲击”1889
2.如何理解本罪中的“造成严重损失”1890
3.如何理解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1890
4.本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界限1891
5.本罪与妨害公务罪的界限1891
6.本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1891
十八、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1892
(一)条文释义1892
(二)定罪标准1892
(三)量刑标准1893
(四)司法疑难问题1893
1.如何界定“公共场所”的范围1893
2.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是否为本罪的行为要素1893
3.如何理解本罪“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的含义1894
4.本罪与妨害公务罪的界限1895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895
十九、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1895
(一)条文释义1896
(二)定罪标准1896
(三)量刑标准1896
(四)司法疑难问题1896
1.如何理解本罪的“投放”1896
2.如何理解本罪中的“虚假危险物质”1897
3.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罪数形态1898
4.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界限1899
5.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1899
二十、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1899
(一)条文释义1900
(二)定罪标准1900
(三)量刑标准1900
(四)司法疑难问题1900
1.如何理解本罪“编造”1900
2.如何理解“恐怖信息”1901
3.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与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的界限1902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902
二十一、聚众斗殴罪1903
(一)条文释义1903
(二)定罪标准1903
(三)量刑标准1904
(四)司法疑难问题1904
1.本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还是一般主体1904
2.如何理解“聚众”1905
3.斗殴行为的认定1906
4.聚众斗殴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界限1906
二十二、寻衅滋事罪1907
(一)条文释义1907
(二)定罪标准1907
(三)量刑标准1908
(四)司法疑难问题1908
1.如何理解本罪的犯罪目的与流氓动机1908
2.如何理解本罪中的“随意殴打他人”1909
3.如何理解“追逐、拦截、辱骂他人”1909
4.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行为1909
5.如何理解“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1910
6.行为人实施了两种以上寻衅滋事行为,但是每种行为又没有达到法定结果,该种情形是否构成本罪1910
7.本罪与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界限1911
8.随意殴打他人如果致人重伤、死亡的应如何定罪1911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912
二十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1913
(一)条文释义1913
(二)定罪标准1914
(三)量刑标准1914
(四)司法疑难问题1914
1.如何理解“黑社会性质组织”1914
2.如何理解本罪中的“组织、领导、参加”1917
3.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普通犯罪集团的界限1917
4.本罪的罪数形态问题1918
5.本罪的停止形态问题1919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919
二十四、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1920
(一)条文释义1921
(二)定罪标准1921
(三)量刑标准1921
(四)司法疑难问题1921
1.如何理解本罪“发展组织成员”的含义1921
2.本罪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区别1922
3.本罪与间谍罪的区别1922
4.本罪的犯罪停止形态问题1923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923
二十五、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1923
(一)条文释义1923
(二)定罪标准1924
(三)量刑标准1924
(四)司法疑难问题1924
1.如何理解本罪中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1924
2.如何理解本罪中的“包庇”、“纵容”1928
3.行为人事先与黑社会性质组织存在共谋的如何定性1930
4.本罪与刑法包庇罪、渎职罪发生法规竞合的情形如何定性1931
5.行为人因受贿而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如何定性1931
6.本罪与包庇罪的界限1931
7.本罪与玩忽职守罪的界限1932
8.本罪的特殊形态的认定1932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933
二十六、传授犯罪方法罪1934
(一)条文释义1934
(二)定罪标准1934
(三)量刑标准1935
(四)司法疑难问题1935
1.如何理解本罪中的“传授犯罪方法”1935
2.间接故意实施传授犯罪方法行为能否构成本罪1936
3.本罪与教唆犯罪的区别1936
4.本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1938
5.本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1938
二十七、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罪1940
(一)条文释义1940
(二)定罪标准1941
(三)量刑标准1941
(四)司法疑难问题1941
1.如何理解本罪中“非法”的含义1941
2.如何认定本罪“拒不服从”1942
3.本罪与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的区别1943
4.本罪的罪数形态的认定1943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943
二十八、非法携带武器、管制刀具、爆炸物参加集会、游行、示威罪1944
(一)条文释义1944
(二)定罪标准1945
(三)量刑标准1945
(四)司法疑难问题1945
1.如何理解本罪的“非法携带武器、管制刀具、爆炸物”的含义1945
2.本罪与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界限1946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947
二十九、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1947
(一)条文释义1948
(二)定罪标准1948
(三)量刑标准1948
(四)司法疑难问题1949
1.如何理解本罪的“破坏”1949
2.本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区别1949
3.本罪的想像竞合犯形态1949
4.本罪的罪数形态的认定1950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950
三十、侮辱国旗、国徽罪1950
(一)条文释义1950
(二)定罪标准1951
(三)量刑标准1951
(四)司法疑难问题1951
1.如何理解本罪中的“侮辱”1951
2.如何理解本罪中的“公众场合”1952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952
三十一、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罪1952
(一)条文释义1953
(二)定罪标准1953
(三)量刑标准1953
(四)司法疑难问题1954
1.如何理解本罪中的“组织、利用”1954
2.如何理解本罪中“会道门”、“邪教组织”、“迷信”的含义1955
3.如何理解本罪中“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1955
4.本罪与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的界限1956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957
三十二、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1963
(一)条文释义1963
(二)定罪标准1963
(三)量刑标准1964
(四)司法疑难问题1964
1.如何理解本罪中的“蒙骗”1964
2.本罪的一罪与数罪1965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965
三十三、聚众淫乱罪1966
(一)条文释义1966
(二)定罪标准1966
(三)量刑标准1967
(四)司法疑难问题1967
1.如何理解“淫乱”行为1967
2.如何理解本罪的犯罪目的1968
3.聚众淫乱罪的既遂问题1968
4.聚众淫乱罪的一罪与数罪问题1968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969
三十四、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罪1969
(一)条文释义1969
(二)定罪标准1970
(三)量刑标准1970
(四)司法疑难问题1970
1.如何理解本罪中的“引诱”1970
2.本罪与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界限1971
3.本罪与引诱幼女卖淫罪的界限1971
4.一罪与数罪的界限1972
三十五、盗窃、侮辱尸体罪1972
(一)条文释义1972
(二)定罪标准1973
(三)量刑标准1973
(四)司法疑难问题1973
1.如何理解本罪中的“盗窃、侮辱”1973
2.如何界定本罪中“尸体”的范围1974
3.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1975
4.本罪中的盗窃尸体罪与盗窃罪的界限1975
5.本罪中的侮辱尸体行为与侮辱罪的界限1975
6.本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1975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976
三十六、赌博罪1976
(一)条文释义1976
(二)定罪标准1976
(三)量刑标准1977
(四)司法疑难问题1977
1.“赌博”有哪些表现形式1977
2.如何理解本罪中“开设赌场”的含义1978
3.如何认定本罪中的“赌资”1978
4.赌场受雇服务人员能否成为本罪主体1979
5.赌博罪与诈骗罪的界限1979
6.赌博罪中抢劫行为的认定1980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980
三十七、故意延误投递邮件罪1981
(一)条文释义1981
(二)定罪标准1982
(三)量刑标准1982
(四)司法疑难问题1982
1.如何理解本罪中的“严重不负责任”1982
2.何为“延误投递”1983
3.本罪与玩忽职守罪的界限1983
4.一罪与数罪的界限1983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983
第二节 妨害司法罪1984
一、伪证罪1984
(一)条文释义1984
(二)定罪标准1984
(三)量刑标准1985
(四)司法疑难问题1985
1.如何理解“证人”1985
2.如何认定“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1985
3.如何理解“虚假”1987
4.如何理解“鉴定人”1988
5.如何认定本罪的罪与非罪1989
6.如何区别本罪和诬告陷害罪1990
7.如何区别本罪与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1991
8.如何区别本罪与包庇罪1991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1993
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1994
(一)条文释义1994
(二)定罪标准1995
(三)量刑标准1995
(四)司法疑难问题1995
1.如何理解行为人实施的妨害证据的行为1995
2.如何理解本罪的犯罪主体1997
3.毁灭、伪造民事证据是否构成该罪1998
4.威胁、引诱被害人改变陈述的,能否构成该罪1998
5.如何理解“违背事实”1998
6.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教唆、帮助证人作伪证的,对此应当如何处理1999
7.本罪是否存在未遂形态1999
8.如何理解本罪的罪与非罪的界限2000
9.如何理解本罪与伪证罪的界限2002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003
三、妨害作证罪2004
(一)条文释义2004
(二)定罪标准2005
(三)量刑标准2005
(四)司法疑难问题2005
1.如何理解“证人”2005
2.如何理解“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2005
3.如何理解“指使他人作伪证”2006
4.理解本罪的客观方面应注意哪几个方面2007
5.行为人在刑事诉讼活动过程之中,出于出入人罪的目的,采用强迫、威胁、唆使等法使证人作伪证,且证人实施的行为构成伪罪的,应当如何处理2008
6.罪犯在缓刑期间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应当如何认定2008
7.如何理解本罪的共犯形态2009
8.如何认定本罪与伪证罪的区别2009
9.如何认定本罪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区别2011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011
四、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2012
(一)条文释义2012
(二)定罪标准2012
(三)量刑标准2013
(四)司法疑难问题2013
1.如何理解“帮助”行为2013
2.帮助隐匿、变造证据能否成立本罪2014
3.如何认定当事人教唆他人帮助自己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2014
4.如何认定本罪的罪与非罪2015
5.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有无未遂形态2015
6.如何认定本罪与包庇罪的区别2016
7.如何认定本罪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罪的界限2016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017
五、打击报复证人罪2017
(一)条文释义2017
(二)定罪标准2017
(三)量刑标准2018
(四)司法疑难问题2018
1.如何理解本罪的犯罪主体2018
2.如何理解本罪的犯罪对象2018
3.共同犯罪人之间因互相质证、引发矛盾,事后一方对另一方打击报复的,能否定打击报复证人罪2020
4.谩骂报案人是否构成打击报复证人罪2020
5.构成本罪是否有时间限制2022
6.本罪与侮辱罪和诽谤罪竞合的处理2022
7.如何认定罪与非罪的界限2022
8.如何认定本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2023
9.如何认定本罪与报复陷害罪的界限2024
10.如何认定本罪与妨害作证罪的界限2024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025
六、扰乱法庭秩序罪2025
(一)条文释义2025
(二)定罪标准2026
(三)量刑标准2026
(四)司法疑难问题2026
1.如何认定本罪的主体2026
2.如何理解本罪的行为方式2027
1.如何认定本罪的罪与非罪2028
2.如何认定本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界限2028
3.如何认定本罪与妨害公务罪的界限2028
4.如何认定本罪的罪数问题2029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029
七、窝藏、包庇罪2030
(一)条文释义2031
(二)定罪标准2031
(三)量刑标准2031
(四)司法疑难问题2031
1.单位能否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2031
2.如何认定冒名顶替犯罪人的行为定性2032
3.如何理解情节严重2033
4.如何认定包庇罪的既遂与未遂2033
5.如何认定包庇罪与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2034
6.如何理解罪与非罪的界限2034
7.如何认定包庇罪的罪数形态2035
8.如何认定本罪与徇私枉法罪的界限2036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036
八、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2036
(一)条文释义2036
(二)定罪标准2037
(三)量刑标准2037
(四)司法疑难问题2037
1.如何认定间谍犯罪的范围2037
2.如何认定情节严重2038
3.如何认定知道间谍犯罪活动的人拒绝出庭作证的行为2038
4.如何认定本罪与窝藏、包庇罪的界限2038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039
九、窝藏、转移、收购、销售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罪2039
(一)条文释义2039
(二)定罪标准2040
(三)量刑标准2040
(四)司法疑难问题2040
1.如何理解本罪的犯罪对象2040
2.如何理解“犯罪所得”2041
3.如何理解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2042
4.如何理解“明知”2043
5.具体案件中“明知”应当如何认定2044
6.如何认定本罪与窝藏、包庇罪的区别2044
7.认定本罪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2045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045
十、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2047
(一)条文释义2048
(二)定罪标准2048
(三)量刑标准2048
(四)司法疑难问题2049
1.如何理解本罪的对象2049
2.如何理解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2050
3.如何认定情节严重2050
4.如何把握罪与非罪的界限2050
5.如何区别本罪与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的界限2051
6.如何区别本罪与妨害公务罪2051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052
十一、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2054
(一)条文释义2054
(二)定罪标准2054
(三)量刑标准2055
(四)司法疑难问题2055
1.如何理解本罪的客观方面2055
2.如何认定罪与非罪的界限2055
3.如何认定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与盗窃罪的界限2056
4.如何认定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界限2056
5.如何认定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与妨害公务罪的界限2058
6.如何认定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与窝藏、转移、收购、销售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罪的界限2059
7.如何认定本罪的犯罪未遂形态2060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060
十二、破坏监管秩序罪2061
(一)条文释义2061
(二)定罪标准2062
(三)量刑标准2062
(四)司法疑难问题2062
1.如何认定本罪的犯罪主体2062
2.如何认定破坏监管秩序的行为2063
3.如何认定情节严重2064
4.如何认定罪与非罪的的界限2064
5.如何认定本罪的罪数形态2064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064
十三、脱逃罪2065
(一)条文释义2065
(二)定罪标准2065
(三)量刑标准2065
(四)司法疑难问题2066
1.如何理解本罪的主体2066
2.如何理解本罪的客观方面2066
3.如何理解罪与非罪的界限2066
4.虽被依法关押但事实上无罪的人从关押场所逃跑的能否成立本罪2067
5.罪犯探亲时逃走能否构成本罪2067
6.如何认定多次逃离管区又自动及时返回的行为2068
7.如何认定保外就医罪犯擅自外出长期不归的行为2068
8.如何认定脱逃罪犯罪预备与犯罪实行行为着手的区分2069
9.如何认定脱逃罪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区分2070
10.如何认定脱逃罪的一罪与数罪2071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071
十四、劫夺被押解人员罪2071
(一)条文释义2071
(二)定罪标准2072
(三)量刑标准2072
(四)司法疑难问题2072
1.如何理解本罪的犯罪对象2072
2.此案能否认定为劫夺被押解人员罪2073
3.如何理解“劫夺”的行为2074
4.如何认定罪与非罪的界限2074
5.如何认定本罪与脱逃罪的界限2074
6.如何认定本罪与妨害公务罪的界限2075
十五、组织越狱罪2075
(一)条文释义2075
(二)定罪标准2076
(三)量刑标准2076
(四)司法疑难问题2076
1.如何理解本罪的客观方面2076
2.如何认定本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2076
3.如何认定本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2077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077
十六、暴动越狱罪2078
(一)条文释义2078
(二)定罪标准2078
(三)量刑标准2078
(四)司法疑难问题2079
1.如何理解本罪的客观方面2079
2.如何认定本罪的主体2079
3.如何认定罪与非罪的界限2080
4.如何认定本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2080
5.如何认定本罪的罪数形态2081
6.如何认定本罪与脱逃罪的界限2081
7.如何认定本罪与组织越狱罪的界限2081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082
十七、聚众持械劫狱罪2082
(一)条文释义2082
(二)定罪标准2083
(三)量刑标准2083
(四)司法疑难问题2083
1.如何理解本罪的客观方面2083
2.如何认定本罪与组织越狱罪的界限2084
3.如何认定本罪的主观方面2084
4.如何认定罪与非罪的界限2084
5.如何认定本罪的既遂与未遂2084
6.如何认定本罪的一罪与数罪的界限2085
7.如何认定本罪与劫夺被押解人员罪的界限2085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086
第三节 妨害国(边)境管理罪2086
一、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2086
(一)条文释义2086
(二)定罪标准2087
(三)量刑标准2087
(四)司法疑难问题2088
1.如何理解本罪的主体2088
2.如何理解组织行为2088
3.介绍他人偷越国(边)境的行为如何定性2090
4.如何理解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的既遂与未遂2090
5.如何理解既组织他人同时自身也偷越国(边)境的行为的定性2090
6.基于拐卖目的而组织妇女、儿童偷越国(边)境,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应当如何定性2091
7.如何认定本罪与走私罪的区别2092
8.如何认定本罪与偷越国(边)境罪的界限2092
9.如何认定本罪的罪数形态2093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094
二、骗取出境证件罪2095
(一)条文释义2096
(二)定罪标准2096
(三)量刑标准2096
(四)司法疑难问题2097
1.如何理解“出境证件”2097
2.如何理解“为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使用”2098
3.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组织者与骗取出境证件的行为人,事前达成通谋,由行为人实施骗取出境证件的行为,而后提供给组织者用于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对骗取证件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处理2099
4.行为人骗取出境证件后,又用骗取的出境证件亲自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定性处理2099
5.如何认定骗取出境证件罪与非罪的界限2101
6.如何理解骗取出境证件罪的既遂与未遂2101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102
三、提供伪造、变造的出入境证件罪2103
(一)条文释义2104
(二)定罪标准2104
(三)量刑标准2104
(四)司法疑难问题2104
1.如何理解伪造、变造2104
2.如何理解“为他人提供”2105
3.如何认定本罪与伪造证件、变造证件罪的界限2105
4.如何认定本罪与偷越国(边)境罪的界限2106
5.如何认定本罪与骗取出境证件罪的界限2106
6.如何区分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2106
7.如何认定行为人仅提供伪造、变造的出入境证件供他人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使用的情形2107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107
四、出售出入境证件罪2108
(一)条文释义2109
(二)定罪标准2109
(三)量刑标准2109
(四)司法疑难问题2109
1.如何理解“出售”2109
2.如何理解出入境证件2110
3.如何区分出售出入境证件罪与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2110
4.如何区分出售出入境证件罪与骗取出境证件罪2111
5.如何区分出售出入境证件罪与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2111
6.如何认定出售出入境证件罪与提供伪造、变造的出入境证件罪的界限2111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112
五、运送他人偷越国 (边)境罪2113
(一)条文释义2113
(二)定罪标准2114
(三)量刑标准2114
(四)司法疑难问题2114
1.如何理解“运送”、“他人”2114
2.如何认定本罪的罪与非罪的界限2115
3.如何认定本罪与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的界限2115
4.如何认定本罪与偷越国(边)境罪的界限2116
5.如何认定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的既遂与未遂2116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117
六、偷越国(边)境罪2118
(一)条文释义2118
(二)定罪标准2119
(三)量刑标准2119
(四)司法疑难问题2119
1.如何理解“偷越国(边)境”2119
2.如何理解“情节严重”2120
3.如何区别罪与非罪的区别2120
4.如何理解本罪与叛逃罪的界限2121
5.如何理解偷越国(边)境罪与军人叛逃罪的界限2121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122
七、破坏界碑、界桩罪2123
(一)条文释义2123
(二)定罪标准2123
(三)量刑标准2124
(四)司法疑难问题2124
1.如何理解界碑、界桩2124
2.如何理解本罪的客观方面2124
3.如何理解罪与非罪的区分2124
4.如何区分本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2125
5.如何把握本罪与盗窃罪的界限2126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127
八、破坏永久性测量标志罪2127
(一)条文释义2127
(二)定罪标准2127
(三)量刑标准2128
(四)司法疑难问题2128
1.如何理解“永久性测量标志”2128
2.如何理解本罪的客观方面2128
3.如何把握本罪罪与非罪的区分2128
4.如何认定本罪的既遂与未遂2129
5.如何区分破坏永久性测量标志罪与盗窃罪的界限2130
6.如何区分破坏永久性测量标志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界限2130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131
第四节 妨害文物管理罪2133
一、故意毁损文物罪2133
(一)条文释义2133
(二)定罪标准2134
(三)量刑标准2134
(四)司法疑难问题2134
1.如何理解故意损毁文物罪的犯罪对象的界限和范围2134
2.如何理解故意损毁文物罪的主观故意的“明知”内容2136
3.故意损毁文物罪是否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2136
4.如何区分故意损毁文物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2137
5.如何区分故意损毁文物罪和盗窃罪2138
6.如何区分故意损毁文物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2140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141
二、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2143
(一)条文释义2143
(二)定罪标准2144
(三)量刑标准2144
(四)司法疑难问题2144
1.如何理解本罪的犯罪对象“名胜古迹”?是否必须是由国家文物主管机关核定公布的“名胜古迹”才是本罪的犯罪对象2144
2.如何理解成立本罪要求的“情节严重”2146
3.如何区分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与故意损毁文物罪2147
4.如何区分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与盗窃罪2149
5.行为人以放火、爆炸等方法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的情形应当如何处理2149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150
三、过失损毁文物罪2150
(一)条文释义2151
(二)定罪标准2151
(三)量刑标准2151
(四)司法疑难问题2152
1.如何理解过失损毁文物罪的犯罪对象2152
2.如何区分过失损毁文物罪与失火罪2153
3.如何区分过失损毁文物罪与玩忽职守罪2154
4.因其他犯罪行为而导致损毁文物情形应如何定性2155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155
四、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2156
(一)条文释义2156
(二)定罪标准2157
(三)量刑标准2157
(四)司法疑难问题2158
1.如何理解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中的“违反文物保护法规”、“私自出售或者私自赠送的行为”2158
2.如何理解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中的犯罪对象——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2159
3.如何理解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中的买受人或者受赠人——外国人或者单位2159
4.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是否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2160
5.如何区分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与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2161
6.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的一罪与数罪的认定2162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163
五、倒卖文物罪2164
(一)条文释义2165
(二)定罪标准2165
(三)量刑标准2166
(四)司法疑难问题2166
1.如何理解“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2166
2.如何理解“倒卖”行为2167
3.如何理解构成倒卖文物罪的“情节严重”2168
4.如何认定倒卖文物罪的罪与非罪2168
5.如何区分倒卖文物罪与非法向外国人出售珍贵文物罪2169
6.如何区分倒卖文物罪与非法经营罪2169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170
六、非法出售、私赠文物藏品罪2171
(一)条文释义2171
(二)定罪标准2172
(三)量刑标准2172
(四)司法疑难问题2173
1.如何理解本罪的犯罪主体2173
2.如何理解本罪中的“违反文物保护法规”2173
3.如何区分非法出售、私赠文物藏品罪与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2173
4.如何区分倒卖文物罪与非法出售文物藏品罪2174
5.如何区分非法出售、私赠文物藏品罪与单位行贿罪及对单位行贿罪2175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176
七、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2177
(一)条文释义2177
(二)定罪标准2178
(三)量刑标准2178
(四)司法疑难问题2178
1.如何理解本罪的犯罪对象2178
2.如何理解本罪的行为方式——“盗掘”2179
3.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与故意损毁文物罪、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的界限2180
4.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与盗窃罪的界限2182
5.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2184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185
八、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2186
(一)条文释义2186
(二)定罪标准2186
(三)量刑标准2187
(四)司法疑难问题2187
1.如何理解本罪的行为方式——“盗掘”2187
2.如何区分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的罪与非罪2187
3.如何区分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与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2188
4.如何理解本罪的“情节严重”2188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188
九、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2189
(一)条文释义2189
(二)定罪标准2189
(三)量刑标准2190
(四)司法疑难问题2190
1.如何理解本罪的行为方式——抢夺、窃取2190
2.行为人抢夺、窃取的国有档案是国家秘密应当如何处理2191
3.行为人所抢夺、窃取的国有档案是国家公文、证件的情形应当如何处理2191
4.使用暴力的方法夺取国有档案的情形如何处理2191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2191
十、擅自出卖、转让国有档案罪2192
(一)条文释义2192
(二)定罪标准2193
(三)量刑标准2193
(四)司法疑难问题2193
1.如何理解本罪的行为方式——擅自出卖或者转让2193
2.擅自出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