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碳金融法律与规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饶红美,胡国强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34622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49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363页
- 主题词:二氧化碳-排污交易-金融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碳金融法律与规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碳金融法理论1
1 碳金融法概述3
1.1 碳金融法的界定3
1.2 碳金融法的缘起4
1.2.1 碳金融法产生的原因5
1.2.2 国外碳金融法的立法现状8
1.2.3 国内碳金融法的立法现状11
1.3 碳金融法的理论基础15
1.3.1 法学理论15
1.3.2 物权法理论16
1.3.3 经济法理论19
1.3.4 环境金融法理论20
1.3.5 政府干预理论22
1.4 本章小结24
2 碳金融法的渊源、调整对象及适用25
2.1 碳金融法的渊源25
2.1.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5
2.1.2 《京都议定书》28
2.1.3 其他国际法规范34
2.1.4 各国碳金融相关法律制度36
2.2 碳金融法的调整对象37
2.2.1 碳交易业务38
2.2.2 碳融资业务39
2.2.3 碳金融服务业务44
2.3 碳金融法的适用与争议解决45
2.3.1 碳金融法的适用45
2.3.2 争议解决46
2.4 本章小结49
3 碳金融的法律关系51
3.1 碳金融的法律主体51
3.2 碳金融的法律客体53
3.2.1 碳交易标的产权54
3.2.2 碳信用的配额型交易中的客体55
3.2.3 碳信用的项目型二级交易市场中的交易客体55
3.2.4 碳排放衍生品交易市场的交易客体56
3.3 碳金融的法律关系内容56
3.3.1 项目参与者的权利与义务57
3.3.2 CDM执行委员会的法律地位与职责60
3.3.3 指定经营实体的法律地位与职责61
3.3.4 指定国家机构的法律地位与职责62
3.3.5 联系人的法律地位与职责63
3.4 本章小结64
4 碳配额的法律待遇66
4.1 碳配额的法律性质67
4.2 碳配额运作的法律事项70
4.2.1 碳配额的取得70
4.2.2 碳配额的交易74
4.2.3 碳配额的登记与公示75
4.2.4 碳配额的消灭76
4.3 碳配额在金融服务条例中的待遇76
4.4 碳配额在会计准则中的待遇77
4.5 碳配额在税法中的待遇79
4.5.1 关于直接税收:公司税79
4.5.2 增值税(VAT)80
4.6 本章小结81
第二篇 碳金融法律规制83
5 碳交易核证法律制度85
5.1 碳交易核证的涵义及其基本原则85
5.1.1 碳交易核证的涵义85
5.1.2 碳交易核证的基本原则86
5.2 碳交易核证机构及其法律地位86
5.2.1 碳交易核证机构的定义与特点86
5.2.2 碳交易核证机构的法律地位87
5.3 碳交易核证程序及其科学性88
5.3.1 碳交易核证程序88
5.3.2 碳交易核证程序的科学性89
5.4 强制性减排的核证91
5.4.1 欧盟排放配额的核证91
5.4.2 项目核证92
5.4.3 减排量单位的核证93
5.5 核证减排量的核证95
5.5.1 核证减排量的定义与特点95
5.5.2 核证减排量的核证98
5.5.3 中国核证减排的现状、问题与对策100
5.6 自愿性减排核证109
5.6.1 自愿性减排的定义与特点109
5.6.2 自愿性减排的核证110
5.6.3 中国自愿性减排的现状、问题与对策111
5.7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核证119
5.7.1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119
5.7.2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核证124
5.8 本章小结127
6 碳交易登记结算法律制度128
6.1 强制交易体制下的登记结算128
6.1.1 登记结算制度组成128
6.1.2 登记结算系统的功能129
6.1.3 登记结算系统的运行130
6.2 清洁发展机制下的登记结算131
6.2.1 项目登记结算的运作流程131
6.2.2 项目登记结算的具体要求132
6.3 自愿交易体制下的登记结算134
6.3.1 芝加哥气候交易场所登记结算系统134
6.3.2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的抵消项目登记制度139
6.3.3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登记、认证和确认程序140
6.3.4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的结算制度141
6.3.5 我国自愿交易登记结算的现状142
6.4 气候衍生品交易的登记结算143
6.4.1 LCH在气候衍生品交易结算中的地位143
6.4.2 净额结算143
6.4.3 LCH的保证金制度144
6.4.4 LCH的逐日盯市制度145
6.5 中国碳交易的登记结算系统146
6.5.1 中国碳交易登记结算的现状及原因146
6.5.2 中国碳交易登记结算制度的法制完善146
6.5.3 中国碳交易登记结算系统的功能界定147
6.5.4 中国碳交易登记结算系统的流程148
6.6 本章小结151
7 国际碳交易合同法律制度152
7.1 国际碳交易合同的基本内涵152
7.1.1 国际碳交易合同的概念和种类152
7.1.2 国际碳交易合同的订立程序155
7.2 国际碳交易合同的法律属性158
7.2.1 国际碳交易合同的平等交易性158
7.2.2 国际碳交易合同外部运行条件的不确定性159
7.2.3 国际碳交易合同履行机制分析和国家责任160
7.3 国际碳交易合同问题解读——以CERSPA为蓝本162
7.3.1 国际碳交易合同基本条款的科学设定与明确性162
7.3.2 国际碳交易合同的主要条款内容162
7.3.3 国际碳交易合同的构成164
7.3.4 国际碳交易合同的履约程序169
7.3.5 国际碳交易合同的法律效力172
7.4 国际碳交易合同违约及救济173
7.4.1 国际碳交易合同违约的内涵173
7.4.2 国际碳交易合同违约的种类174
7.4.3 国际碳交易合同违约救济177
7.5 本章小结180
8 碳排放税收法律制度181
8.1 碳排放税收法律制度总论181
8.1.1 碳排放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概况181
8.1.2 碳排放税收法律制度的界定及内涵186
8.1.3 碳排放税收法律制度的理念和原则187
8.2 碳排放税收法律制度的发展现状192
8.2.1 国际碳关税法律制度的发展现状192
8.2.2 各国碳税法律制度的发展现状195
8.3 我国碳排放税收法律制度的现状205
8.3.1 我国碳排放税收法律制度的立法原则205
8.3.2 我国碳排放税收法律制度的制定和施行207
8.4 本章小结210
9 碳标签法律制度211
9.1 碳标签法律制度的基本内涵211
9.1.1 碳足迹的内涵211
9.1.2 碳标签的缘起212
9.1.3 碳标签法律制度建立意义213
9.1.4 碳足迹的计算214
9.1.5 碳标签法律制度的影响215
9.2 碳标签法律制度现状217
9.2.1 发达国家对碳标签法律制度的态度立场217
9.2.2 发展中国家对碳标签法律制度的态度立场222
9.2.3 英国:全球最早推行碳标签制度的国家224
9.2.4 法国:《新环保法》确定碳标签制度225
9.2.5 日本:政府鼓励自愿实行碳标签制度226
9.3 WTO框架下碳标签制度的合法性分析228
9.3.1 强制性碳标签制度的违法性分析228
9.3.2 自愿性碳标签制度的合法性分析231
9.3.3 碳标签制度与GATT第20条234
9.3.4 碳标签制度与TBT协定237
9.4 我国碳标签制度的现状与应对策略240
9.4.1 我国碳标签制度的发展现状240
9.4.2 碳标签制度对中国贸易的影响241
9.4.3 我国应对碳标签制度的策略242
9.5 本章小结246
10 碳贸易法律规制与WTO规则的冲突及协调247
10.1 碳贸易法律规制与WTO规则的冲突背景分析247
10.1.1 碳贸易法律规制与WTO规则冲突的内涵247
10.1.2 碳贸易法律规制与WTO规则冲突的原因248
10.1.3 WTO规则主要协议简介250
10.2 碳贸易法律规制与WTO多边贸易机制的冲突258
10.2.1 碳贸易法律规制与GATT的冲突258
10.2.2 碳贸易法律规制与SCM的冲突262
10.2.3 碳贸易法律规制与GATS的冲突265
10.3 碳贸易法律规制与WTO多边贸易机制的协调270
10.3.1 碳贸易法律规制与WTO规则协调的总原则270
10.3.2 碳贸易法律规制与WTO多边贸易机制的协调273
10.3.3 碳贸易融入世界贸易体系的可行性分析277
10.4 本章小结279
11 中国碳金融法律体系构建281
11.1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的碳金融法律规范需求281
11.1.1 碳金融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281
11.1.2 碳金融是国际气候谈判政治的需要282
11.1.3 碳金融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282
11.1.4 构建碳金融法律体系的可行性283
11.2 中国碳金融法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285
11.2.1 公平原则285
11.2.2 可持续发展原则285
11.2.3 风险可控原则286
11.2.4 效率与效益兼顾原则287
11.2.5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并重原则287
11.3 中国碳金融法律体系立法模式的选择288
11.4 中国碳金融法律体系的宏观构造289
11.4.1 中国碳金融法律体系构造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289
11.4.2 中国碳金融法律体系的构建与制度衔接291
11.5 中国碳金融法律体系的微观设计294
11.5.1 颁布应对气候变化基本法294
11.5.2 建立碳交易相关法律制度295
11.5.3 完善碳融资相关法律制度297
11.5.4 完善相关配套法律制度298
11.5.5 构建适当风险补偿机制299
11.5.6 构建有效法律监管制度300
11.6 本章小结301
附录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303
附录Ⅱ: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的议事规则321
附录Ⅲ: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201 1年修订)333
附录Ⅳ: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申请函(参考格式)339
附录Ⅴ: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340
参考文献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