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变迁与抗拒 城市社会自治的空间及路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变迁与抗拒 城市社会自治的空间及路径](https://www.shukui.net/cover/35/30989224.jpg)
- 张丹丹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55200846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73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189页
- 主题词:城市-社区-群众自治-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变迁与抗拒 城市社会自治的空间及路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1
第二节 理论分析工具3
一、结构化理论3
二、沟通行动理论5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9
一、国外相关研究述评9
二、国内相关研究述评12
第四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18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18
二、研究意义18
第五节 核心概念19
一、变迁与抗拒19
二、结构性制约20
三、偏态自治21
四、无序自治21
五、社区自治空间21
第二章 研究思路、方法、框架23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23
第二节 研究方法25
一、选取个案的田野研究:经验的个案的田野研究25
二、充分利用以往所作的社区研究的二手资料的文献法26
三、经验性材料的收集关注方向27
第三节 田野点选取理由及介绍27
一、选取理由27
二、选取社区介绍28
第三章 自治需求30
第一节 谁来自治?30
一、游离于自治身份边缘的居委会31
二、变形战术:业委会权力之争的背后33
三、藏在社区里的新能量:社区民间领袖37
第二节 自治需求的领域及特征42
一、谎言与真相之间:杜绝暗箱操作42
二、制度设计上的安排:载体构建的轨迹43
三、零散的、个体化的家园创建意识44
四、释放的民主:多样化的社区志愿者组织46
五、高贵行为的繁文缛节:似是而非的民主48
第三节 本章小结50
第四章 自治空间52
第一节 自治原则与自治空间52
一、自治原则52
二、自治空间的内涵与维度54
第二节 自治空间的特质55
一、权力的分散化与控制的层级化55
二、草根性民主与形式民主的权衡58
三、个体行为的无序化限制生活家园的创建空间61
四、从释放到聚拢的策略选择62
五、“沉默的羔羊”:形式民主的集中化体现63
第三节 自治需求与自治空间的匹配与分离64
一、被迫分离:自治组织创建和运作上自治需求与自治空间的分离64
二、为他人做嫁衣:自治载体构建上自治需求与自治空间的多层关系66
三、无奈的分离:生活家园创建领域自治需求与自治空间的分离66
四、名存实亡:志愿组织创建领域自治需求与自治空间的分离66
五、戏剧化的融合过程:政治参与领域自治需求与自治空间的匹配67
第四节 本章小结67
第五章 自治路径与模式69
第一节 自治路径形成的逻辑基础69
一、服务需求导向的自治路径模式69
二、自治载体导向的自治路径模式72
三、关系凝聚导向的自治路径模式73
第二节 自治路径模式图的概念解析与前提假设75
一、理想类型自治路径与现实操作自治路径75
二、主动性自治路径与被动性自治路径75
三、自治路径模式图分析的前提假设75
第三节 KT社区自治路径与模式76
一、自治路径模式图分析76
二、主动性自治路径79
三、被动性自治路径80
第四节 YF社区自治路径与模式81
一、自治路径模式图分析81
二、主动性自治路径85
三、被动性自治路径86
第五节 GL社区自治路径与模式87
一、自治路径模式图分析87
二、主动性自治路径91
三、被动性自治路径91
第六节 WX社区自治路径与模式92
一、自治路径模式图分析92
二、主动性自治路径97
三、被动性自治路径98
第七节 HZ社区自治路径与模式100
一、自治路径模式图分析100
二、主动性自治路径103
三、被动性自治路径104
第八节 自治路径小结105
一、理想类型与现实操作自治路径小结105
二、主动性与被动性自治路径小结107
第九节 本章小结108
第六章 偏态自治:结构性制约与个体行为的反思性110
第一节 社区公共空间萌发的制度基础110
一、制度安排上与国家权力相对立的公共空间的出现111
二、权力运作与自治组织组建层面的非官僚化倾向111
三、形式民主的逐渐消亡112
第二节 结构性制约的理论与现实113
一、结构性制约的理论思考113
二、结构性制约的现实表现114
第三节 个体对结构性制约的抗拒与结果115
一、抗拒的形式表现115
二、抗拒的结果116
第四节 偏态自治制约有限的自治空间与自治路径的理想呈现117
一、偏态自治的含义117
二、偏态自治与有限的自治空间119
第五节 本章小结119
第七章 无序自治:沟通受限与公民参与的个体化121
第一节 社区公共空间萌发的社会基础:个体行为的反思性特征121
一、个体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121
二、高度的社区文化认同123
三、广泛的社区民众主动参与123
第二节 公民社区参与的特征124
一、公民参与的界定124
二、公民社区参与的受制性与被动性126
三、公民社区参与的个体化与无序化127
第三节 “社区民间领袖”在社区参与中的角色与作用127
一、“社区民间领袖”的界定127
二、“社区民间领袖”的功能128
三、“社区民间领袖”出现与存在的基础129
第四节 沟通受限与无序自治130
一、沟通行为与沟通受限130
二、沟通受限导致无序行为和无序自治131
三、无序自治与有限的自治空间132
第五节 本章小结133
第八章 结论与思考134
第一节 研究结论134
一、有限的社区自治空间呈现出制度化特征135
二、结构性制约下形成的偏态自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抗拒行为和结果135
三、无序自治转向有序自治需要具备特定的条件136
第二节 几点思考136
一、理想类型自治路径的形成的必要条件136
二、国家介入社区事务管理的合法性问题再思考137
三、对费孝通提出的“美好社会”观点的思考138
第三节 研究局限139
一、所选社区代表性的连贯存在不足139
二、研究的历史性方面理论比较的不足140
第四节 未来研究方向140
参考文献141
附录152
附录一:访谈对象简介152
附录二:访谈提纲153
附录三:相关文件156
后记——爱己 爱人 爱物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