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础写作教程 增订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基础写作教程 增订本
  • 吴伯威主编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ISBN:7544010228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08页
  • 文件大小:185MB
  • 文件页数:526页
  • 主题词:汉语-写作-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基础写作教程 增订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论1

〔教学要点〕1

第一节 写作的性质1

(一)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生产1

(二)写作是一种自觉的传播行为4

(三)写作是一种有效的智能开发8

第二节 写作的要素9

(一)写作的主体9

(二)写作的客体16

(三)写作的载体18

(四)写作的受体20

(五)“四体”的相互关系22

第三节 写作的过程23

(一)取事——炼意——取事23

(二)运思——谋篇——运思27

(三)修正——行文——修正32

第四节 写作的规律33

(一)无限——有限律33

(二)无向——有向律34

(三)无序——有序律35

(四)无形——有形律36

第五节 写作的要求37

(一)文风37

(二)文面41

(三)修改46

〔例文与简析〕51

〔练习〕57

上编 写作智能训练64

第一章 捕捉与采集64

〔教学要点〕64

第一节 材料是写作的物质基础64

(一)材料、素材、题材66

(二)观念来自丰富材料的概括67

(三)形象取于典型材料的提炼68

(四)知识获自精确材料的说明68

(五)构思谋篇出于材料的调遣和组织68

第二节 从社会生活中敏锐地捕捉材料69

(一)观察生活70

(二)体验生活75

第三节 从文字资料中广泛地采集材料81

(一)资料摘抄82

(二)读书札记84

〔例文与简析〕86

〔练习〕91

第二章 理解与开掘93

〔教学要点〕93

第一节 主题是文章的思想支柱93

(一)主题、标题、命题93

(二)主题是文章的灵魂95

(三)主题是文章的统帅98

第二节 在全面理解反映对象的基础上提炼主题99

(一)记人必须理解人的性格100

(二)叙事必须理解事的意义101

(三)写景必须理解景的作用102

(四)状物必须理解物的特征102

(五)抒情必须理解情的缘由103

(六)说理必须理解理的关键105

第三节 在深人开掘事物意义的前提下深化主题106

(一)人物从思想性格方面开掘106

(二)事件从社会意义方面开掘111

(三)景物从情意作用方面开掘112

(四)情理从逻辑关系方面开掘113

〔例文与简析〕116

〔练习〕122

第三章 推导与想象125

〔教学要点〕125

第一节 思路是思维活动的轨迹125

(一)思路、思绪、思想125

(二)开拓思路的意义127

(三)形成思路的条件128

第二节 逻辑形式方面推导性思路的培养130

(一)总与分的推导132

(二)因与果的推导135

(三)正与反的推导137

(四)触类旁通的推导138

第三节 形象组合方面想象性思路的培养139

(一)联结想象140

(二)幻化想象142

(三)假设想象144

〔例文与简析〕145

〔练习〕149

第四章 组合与贯连152

〔教学要点〕152

第一节 结构是布局谋篇的总体设计152

(一)结构的重要意义152

(二)结构的主要形式153

(三)结构的基本原则154

第二节 遵循规律进行组合156

(一)以事件发展为序156

(二)以思想认识为序157

(三)艺术组合方式158

第三节 把握脉络进行贯连162

(一)理清文脉162

(二)作好缝连166

〔例文与简析〕169

〔练习〕173

第五章 语感与笔力175

〔教学要点〕175

第一节 语言是写作的表达工具175

(一)语言的功能176

(二)语言的修养179

第二节 培养准确敏锐的语感180

(一)储备语言材料181

(二)辨析语言特点185

(三)加强语言实践189

第三节 锻炼得心应手的笔力192

(一)叙述,生动活泼193

(二)描写,维妙维肖194

(三)解说,分毫不爽194

(四)议论,入木三分195

(五)抒情,淋漓尽致196

(六)语言,应变自如197

〔例文与简析〕198

〔练习〕201

中编 表达方式训练206

第六章 记人与叙事206

〔教学要点〕206

第一节 人物理解与事件开掘207

(一)怎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207

(二)怎样才能深刻地展示事件的社会意义210

第二节 叙述技法212

(一)自叙与他叙213

(二)仰叙与俯叙216

(三)概叙与细叙217

(四)连叙与截叙219

(五)明叙与隐叙220

(六)顺叙与倒叙222

(七)合叙与分叙223

第三节 叙述语言225

(一)动作感225

(二)连贯性227

〔例文与简析〕229

〔练习〕235

第七章 写景与状物239

〔教学要点〕239

第一节 景象作用与物态特征240

(一)怎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景”的辅助作用240

(二)怎样才能准确地把握“物”的形神特征247

第二节 描写技法252

(一)工笔描写与写意描写252

(二)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254

(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256

第三节 描写语言258

(一)形象化258

(二)深刻性261

〔例文与简析〕261

〔练习〕264

第八章 析理与释义266

〔教学要点〕266

第一节 事理剖析与语义解释267

(一)怎样科学地剖析事理267

(二)怎样全面地解释语义274

第二节 说明技法276

(一)归类说明与定义说明277

(二)诠释说明与注解说明280

(三)举例说明与引用说明281

(四)比喻说明与比较说明284

(五)叙述介绍与描写介绍287

(六)图表说明与文字说明290

(七)提问说明与谈话说明292

(八)拟人说明与故事说明292

第三节 说明语言296

(一)精确性297

(二)通俗化298

〔例文与简析〕299

〔练习〕302

第九章 论是与斥非304

〔教学要点〕304

第一节 论证过程与破斥步骤305

(一)论证过程305

(二)破斥步骤316

第二节 议论技法320

(一)直接法与间接法320

(二)并列法与递进法322

(三)对比法与引申法324

(四)单向法与多向法325

第三节 议论语言327

(一)逻辑性327

(二)感染力331

〔例文与简析〕334

〔练习〕337

下编 篇章体式训练339

第十章 记叙文体与新闻写作339

〔教学要点〕340

第一节 记叙文体341

(一)记叙文体的基本特征341

(二)记叙文体的结构形式344

(三)记叙文体的谋篇技法347

第二节 新闻写作363

(一)消息363

(二)通讯375

(三)报告文学382

第三节 散文练习388

(一)散文的写作要求389

(二)散文的种类392

(三)散文的写作方法395

〔例文与简析〕398

〔练习〕404

第十一章 说明文体与教学写作406

〔教学要点〕406

第一节 说明文体407

(一)说明文体的基本特征407

(二)说明文体的结构形式410

(三)说明文体的谋篇技法414

第二节 教学写作419

(一)教材419

(二)讲稿421

(三)教案423

第三节 知识小品练习425

(一)知识小品的写作要求425

(二)知识小品的构思立意429

第四节 解说词432

(一)解说词的种类432

(二)解说词的特点与写作要求433

〔例文与简析〕438

〔练习〕442

第十二章 议论文体与理论写作443

〔教学要点〕443

第一节 议论文体444

(一)议论文体的基本特征444

(二)议论文体的结构形式446

(三)议论文体的谋篇技法451

第二节 理论写作454

(一)学术论文454

(二)短评465

第三节 演说词练习471

(一)演说词的写作要求472

(二)演说词的写作方法476

第四节 调查报告和总结481

(一)调查报告481

(二)总结486

(三)调查报告与总结的区别489

〔例文与简析〕490

〔练习〕499

后记501

再版说明503

第二次再版说明504

欣慰的变革,变革的欣慰(第三版后记)&林柏麟505

第四版说明&吴伯威 余承滨5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