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监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监控](https://www.shukui.net/cover/15/30967121.jpg)
- 宋永会,彭剑峰,袁鹏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3549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266页
- 主题词:环境质量-风险分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监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监控技术发展趋势1
1.1 国内外环境风险源识别、监控与管理技术进展1
1.1.1 环境风险源识别与分级技术进展2
1.1.2 重点环境风险源监控技术5
1.1.3 环境风险综合管理进展10
1.2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21
1.3 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与需求23
第2章 突发性环境风险源要素解析26
2.1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系统构成分析26
2.2 突发环境事件特征研究27
2.2.1 历史环境污染事件案例统计27
2.2.2 环境污染事件案例分析32
2.3 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要素分析36
2.3.1 风险源固有属性要素36
2.3.2 环境风险释放与传播要素37
2.3.3 风险控制要素37
2.3.4 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要素38
第3章 重大环境风险源识别技术41
3.1 环境风险源分类方法41
3.1.1 按环境受体分类42
3.1.2 按风险源物质状态分类42
3.1.3 按风险源的移动性分类43
3.1.4 按风险源所属行业进行分类44
3.1.5 按风险源所处的场所分类45
3.1.6 按敏感受体水源地分类46
3.2 重大环境风险源初步识别方法47
3.2.1 环境风险物质的筛选47
3.2.2 环境风险物质临界量的确定48
3.2.3 环境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清单51
3.2.4 初步筛选程序58
3.3 重大环境风险源定量分级原理及方法59
3.3.1 环境风险源源强分析59
3.3.2 事故危害范围预测60
3.3.3 环境污染事件危害后果评估63
3.3.4 事故发生概率69
3.3.5 风险值计算及级别划分70
3.4 环境风险源风险矩阵分级方法70
3.4.1 整体思路71
3.4.2 企业工艺过程与风险管理水平71
3.4.3 企业环境风险分级75
3.5 企业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德国清单法76
3.5.1 清单法简介77
3.5.2 清单法的实施步骤78
3.5.3 企业预警和危险防护计划的制订与安全报告83
3.5.4 安全水平的量化85
第4章 重点环境风险源监控技术88
4.1 重点环境风险源监控指标体系构建88
4.1.1 监控指标体系概述88
4.1.2 重点环境风险源监控指标91
4.1.3 监控报警97
4.2 重点环境风险源监控布点99
4.2.1 确定重点环境风险源监控布点原则99
4.2.2 选定重点环境风险源监控布点方法100
4.2.3 优化环境风险源监控点位102
4.3 移动环境风险源监控技术103
4.3.1 移动环境风险源动态监控技术系统研究103
4.3.2 移动环境风险源分类与监控指标体系构建105
4.3.3 移动环境风险源监控设备105
4.4 重点环境风险源监控系统构建109
4.4.1 重点环境风险源监控系统总体设计109
4.4.2 监控系统信息采集与传输111
4.4.3 监控系统的数据库与网络架构系统113
4.4.4 监控系统的管理应用117
4.4.5 监控系统性能要求分析119
4.5 重点环境风险源监控技术规范120
4.5.1 编制思路120
4.5.2 技术规范主要内容122
4.5.3 适用范围122
4.5.4 监控系统的构成122
4.5.5 监控参数的选取125
4.5.6 监控布点原则的确定126
4.5.7 监控系统传输层技术要求126
4.5.8 监控软件平台功能设计127
4.5.9 其他129
4.6 重点环境风险源监控技术库129
4.6.1 监控技术库总体设计129
4.6.2 监控技术方法优选130
4.6.3 监控技术库构建133
4.6.4 监控仪器选择原则及性能要求137
4.6.5 监控设备配置方案138
4.6.6 监控技术库工具包138
第5章 突发性环境风险源综合管理体系研究150
5.1 环境风险管理原则151
5.2 环境风险管理体系的体制、机制与法制框架构建152
5.2.1 我国现有环境风险管理的不足之处152
5.2.2 我国环境风险源管理的体制框架153
5.2.3 我国环境风险管理的机制框架154
5.2.4 我国环境风险源管理的法律框架156
5.3 环境风险源分类分级管理与防范158
5.3.1 加强环境风险源管理,降低环境风险因子数量158
5.3.2 提高环境风险因子控制水平159
5.3.3 增强区域对环境污染事件的防御能力159
第6章 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监控技术应用示范162
6.1 典型沿江化工园区环境风险源识别与监控技术示范162
6.1.1 典型化工园区风险源识别与分级162
6.1.2 重点环境风险源监控方案169
6.2 重点城市环境风险源识别监控与管理技术示范175
6.2.1 某重点城市环境风险源识别与分级176
6.2.2 重点环境风险源及环境受体监控方案180
6.3 特大城市江河型饮用水源风险监控技术应用187
6.3.1 饮用水源地监控指标体系的建立188
6.3.2 某饮用水源环境风险源及风险受体监控技术方案190
第7章 环境风险源识别与分级软件开发195
7.1 基于源强分析的环境风险源识别系统195
7.1.1 系统总体框架195
7.1.2 系统运行环境和配置需求195
7.1.3 系统基础功能介绍196
7.1.4 环境风险源的分类分级199
7.1.5 环境风险分级模型管理201
7.2 基于风险矩阵的环境风险源识别系统203
7.2.1 系统概述203
7.2.2 系统总体框架203
7.2.3 系统运行环境和配置要求204
7.2.4 系统基础功能介绍205
7.2.5 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210
第8章 环境风险源动态监控系统软件开发213
8.1 系统概述213
8.2 系统运行环境和配置要求214
8.3 系统架构215
8.4 系统基础功能操作介绍216
8.5 固定环境风险源的监控224
8.6 移动环境风险源监控227
8.7 应急管理227
8.8 系统管理232
参考文献237
附录1 风险源识别与监控研究历史环境污染事件案例243
附录2 缩略词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