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震灾后群体创伤心理的实证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妍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800244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61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地震灾害-灾区-心理保健-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震灾后群体创伤心理的实证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灾后群体心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1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研究缘起4
一、影响的普遍性与广泛性4
二、影响的长期性与持久性4
三、灾难暴露程度的差异性5
第二节 概念界定6
一、创伤性经历6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6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7
一、研究目的7
二、研究意义7
第二章 灾区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8
第一节 不同受灾区初中生身心健康与应对方式8
一、对象与方法10
二、结果11
三、讨论14
第二节 不同时期灾区初中生身心健康与应对方式16
一、对象与方法17
二、结果17
三、讨论20
第三节 灾区大学生的焦虑22
一、对象与方法22
二、结果23
三、讨论24
第四节 灾区大学生的情绪、心理控制源与领悟社会支持25
一、问题提出25
二、方法28
三、结果29
四、讨论33
五、结论38
第五节 灾区初中生的人格发展38
一、问题提出38
二、方法41
三、结果45
四、讨论46
五、结论49
第三章 灾区学生的生命价值观50
第一节 地震前后灾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比较50
一、问题提出50
二、方法52
三、结果54
四、讨论59
五、结论61
第二节 灾区大学生生命价值取向探析61
一、问题提出61
二、方法63
三、结果63
四、讨论67
第三节 地震灾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与自杀态度的调查分析69
一、对象与方法70
二、结果71
三、讨论72
第四节 地震灾区大学生生活质量与自杀态度的调查研究73
一、问题提出73
二、方法75
三、结果76
四、讨论79
第二部分 灾后群体创伤后压力反应的认知神经机制81
第四章 绪论83
第一节 研究缘起83
一、研究的被试83
二、研究的内容83
第二节 概念界定84
一、创伤后压力反应84
二、注意偏向85
三、记忆偏向85
四、启动效应86
五、负性偏向87
第三节 理论基础87
一、注意偏向的理论87
二、创伤记忆的理论88
三、启动效应的理论91
四、情绪加工的理论92
第四节 研究综述93
一、创伤性经历对亲历者心理与行为的影响93
二、创伤性经历对亲历者神经生理机制的影响94
三、汶川地震创伤性经历对亲历者神经生理机制的影响101
第五节 研究设计105
一、研究内容105
二、研究方法109
第六节 研究范式109
一、线索提示范式109
二、视觉点探测掩蔽任务110
三、oddball实验范式111
四、学习-再认实验任务112
五、阈上/下情绪启动实验范式112
第五章 地震亲历者对威胁性刺激注意偏向的ERP研究114
第一节 地震亲历者对威胁性刺激认知加工过程中注意资源空间分配的ERP研究114
一、问题提出114
二、方法116
三、结果121
四、讨论126
第二节 地震亲历者对威胁性刺激认知加工过程中注意转移的ERP研究129
一、问题提出129
二、方法131
三、结果133
四、讨论137
第三节 oddball范式中地震亲历者对中性靶刺激注意加工的ERP研究139
一、问题提出139
二、方法140
三、结果142
四、讨论146
第四节 总结149
第六章 地震亲历者对威胁性刺激再认记忆的ERP研究151
第一节 地震亲历者对威胁性刺激记忆偏向的ERP研究151
一、问题提出151
二、方法152
三、结果155
四、讨论162
第二节 总结166
第七章 地震亲历者情绪加工的ERP研究:威胁性刺激的启动效应169
第一节 威胁性刺激阈上启动效应对地震亲历者情绪加工影响的第一节 威胁性刺激阈上启动效应对地震亲历者情绪加工影响的ERP研究170
一、方法170
二、结果172
三、讨论180
第二节 威胁性刺激阈下启动效应对地震亲历者情绪加工影响的ERP研究182
一、方法182
二、结果184
三、讨论193
第三节 总结197
第八章 模型建构与创新199
第一节 总讨论199
一、不同受灾区地震亲历者创伤后压力反应的神经生理机制199
二、不同年龄地震亲历者创伤后压力反应的神经生理机制209
第二节 创伤后压力反应合作认知模型的构建210
第三节 结论212
第四节 创新、不足与展望213
一、创新213
二、不足214
三、展望215
第三部分 灾后创伤心理的治疗与干预217
第九章 灾后创伤心理的治疗方法219
第一节 音乐疗法在灾后情绪自愈中的作用219
一、前言219
二、音乐治疗的发展与运用220
三、音乐治疗与情绪自愈的关系221
四、音乐疗法在灾后情绪自愈中的作用222
五、总结223
第二节 动作疗法在灾后心理康复中的运用223
一、前言223
二、重大地震灾害引发的典型心理与行为反应223
三、动作疗法的定义和治疗步骤224
四、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个体选择相应的动作疗法225
五、总结226
第三节 积极心理治疗在灾后心理辅导中的运用227
一、积极心理治疗的本质与适用范围227
二、积极心理治疗在灾后心理辅导中的作用228
三、积极心理疗法在灾后心理治疗中的运用举要231
四、积极心理治疗的优势与不足232
第十章 灾后创伤心理的干预233
第一节 团体辅导在地震亲历大学生积极行为模式塑造中的作用233
一、问题提出233
二、方法235
三、结果236
四、讨论237
第二节 认知与脑功能修复中的神经可塑性研究——以生物反馈训练法调节焦虑情绪为例238
一、问题提出238
二、方法240
三、结果242
四、讨论251
五、总结253
参考文献255
后记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