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亲职教育与亲师合作 家庭、学校与社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亲职教育与亲师合作 家庭、学校与社区](https://www.shukui.net/cover/20/30964413.jpg)
- EugeniaHepworthBerger,MariRiojas-Cortez著;杨雅惠,张耐,郭李宗文等译 著
- 出版社: 华腾文化
- ISBN:986599839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158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亲职教育与亲师合作 家庭、学校与社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家庭-儿童成长的必要条件&杨雅惠译1
第一节 有健全稳定的家庭就有身心健康的孩子2
一、「家长」一词的定义2
二、大家庭中的角色2
第二节 知识基金2
一、知识基金的例子3
第三节 儿童发展理论4
一、家庭生态系统理论4
二、依附理论6
三、Spitz7
四、Bowlby8
五、依附的发展8
六、母亲的依附或人的依附?9
七、Tizard和Hodges9
八、Ainsworth9
九、Brazelton和Yogman9
十、Brazelton协会9
十一、关注的议题10
第四节 大脑的研究10
一、大脑发展11
二、脑的布线12
三、家庭互动对大脑发展的重要性12
四、正面的环境、健康的家庭与儿童13
五、早期经验14
第五节 本章摘要14
第2章 多元家庭&张耐译17
第一节 家庭18
一、家庭的定义18
二、社会有赖家庭而幸存18
第二节 家庭生活的阶段18
第三节 多元家庭19
一、单亲家庭19
二、单亲小妈(未成年单亲妈妈)19
三、双亲家庭,经历无家可归19
四、双薪家庭20
五、移民家庭20
第四节 家庭功能21
第五节 教养风格21
第六节 父亲多参与子女教养22
一、父亲参与的研究23
二、父亲的重要24
三、父亲参与学校和中心24
第七节 离婚25
一、离婚导致家庭的改变25
二、孩子的反应26
三、单亲家庭26
第八节 重组(混合)家庭27
一、重组家庭的周期28
第九节 隔代教养家庭29
第十节 贫穷30
一、贫穷-改变的面貌31
二、贫穷伤害31
三、脱贫方法32
第十一节 无家可归(游民)32
一、游民教育援助法案33
二、无家可归学生之权益33
三、儿童经历无家可归的相关问题34
四、家长的愿望34
五、孩童的感受34
第十二节 本章摘要35
第3章 与多元文化及语言之家长共事&郭李宗文译37
第一节 家庭什么是认同?38
第二节 什么是文化?38
一、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38
第三节 文化认同39
一、练习探索你的认同40
第四节 多元文化及语言的儿童41
一、谁是英文学习者?41
二、学习第二语言42
三、与家长沟通关于第二语言的学习43
四、英语学习者的课程44
五、双语教育的展望44
第五节 文化相关教学45
一、文化相关教学:反偏见45
第六节 多元文化及语言的家长与社区46
第七节 本章摘要47
第4章 家长参与:历史观点&孙丽卿译49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下的家庭50
第二节 历史演进下的儿童观点50
一、社会思想家的影响50
第三节 亲职教育和参与的历史改变53
第四节二十世纪前期的教养54
一、颁布高品质的儿童照护模式54
二、教养技巧的改变54
第五节1920到1950年代55
一、儿童照护信念55
二、家长合作55
三、亲职教育55
四、儿童研究手册55
五、大萧条的来临56
六、对待少数种族56
七、儿童观点的改变56
八、史博克57
九、父母团体57
十、注重家庭生活57
十一、艾瑞克森58
十二、亲子关系之分析58
第六节1960年代:民权和家庭58
一、父亲参与58
二、给家长的资讯59
三、贫困战争59
四、启蒙方案59
五、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案59
六、发展的连续性59
七、1965年民权法案60
第七节1970年代:向前迈进60
一、研究60
第八节1980年代:新的十年,一个家庭的希望61
一、家庭问题61
二、家长教育62
第九节1990年代:注重家庭参与62
一、家庭资源中心62
二、在家自学62
三、家庭和医疗休假法62
四、贫困家庭临时援助63
第十节 二十一世纪:重视教育63
一、家庭参与,教育夥伴关系63
二、家庭与医疗休假法修改63
三、科技进步63
四、变化中的生活63
第十一节 本章摘要64
第5章 从家庭-学校-社区之间的有效的亲职关系&梁嘉惠译67
第一节 亲师合作68
第二节 学校环境与家长态度68
第三节 教职员、园所长、教师和家长的角色70
一、校长或园所长在家长参与中的角色70
二、教师在家长参与中的角色71
三、教师的态度与感受71
四、家长的角色71
五、增强学校—家庭—社区间的关系之方法74
六、校园开放75
七、家长谘询委员会和校本管理75
八、鼓励多元文化及语言的家庭参与学校活动的策略76
九、家庭与学校间的连贯性76
十、家长休息室77
第四节 学校活动与资源77
一、返校之夜77
二、分享读物77
三、家长成长团体77
四、家长网络78
五、亲子活动袋78
六、学校课程与工作坊79
七、学区或学校研讨会79
八、校园规划79
九、PTO或PTA79
十、学习中心80
十一、电话助教80
十二、网路80
十三、资源教室81
十四、图书馆81
十五、暑假活动82
十六、家长就是一种资源82
十七、出版书籍82
十八、职业日82
十九、才艺分享83
第五节 家长是家中的学习夥伴83
第六节 学期初的联系84
一、八月的信84
二、学区参访84
三、散步84
四、巴士游览85
五、野餐85
第七节 家长可以这么做85
第八节 达成学区的需求86
一、在公司办研讨会86
二、电话网络、E-mail、部落格或聊天室86
三、交通接送86
四、家长间的支援86
五、托育86
六、特殊托育87
七、课后活动87
八、家庭共读活动87
九、技巧训练87
十、提供失意的家长情感和教育的支持87
十一、倡导88
第九节 凝聚家庭优势88
第十节 校园志工89
一、志工服务:利用或成长89
二、谁需要志工?89
三、教师招募志工89
四、邀请家长90
五、上台表演90
六、远足90
七、鼓励家长分享经验和专业知识90
八、鼓励分享的邀请函92
九、管理技巧94
十、增加志工的效能94
十一、志工训练94
十二、教师的责任95
十三、志工的责任96
十四、由学校或学校系统徵募志工96
第十一节 本章摘要96
第6章 有效的教师一家庭沟通:形式、障碍、会议和方案&张耐译99
第一节 沟通100
一、讯息100
二、错误沟通100
三、视觉讯息100
四、单向和双向沟通100
第二节 单向沟通101
一、简讯(学校通讯)101
二、便条和信函103
三、报纸新闻104
四、媒体104
五、意见箱105
六、手册105
第三节 双向沟通106
一、家庭作业热线106
二、电脑资讯专线106
三、打电话(电访)107
四、家庭访问107
五、教室参访107
六、班级参与107
七、受邀访问108
八、学生-家长交换日108
九、早餐会108
第四节 沟通的障碍108
一、家长障碍109
二、学校障碍110
三、与多元文化及语言的家庭沟通110
第五节 与家长有效沟通111
一、有效沟通技巧111
二、正向论述112
三、倾听112
四、开放反应和封闭反应113
五、回应式倾听113
第六节 亲职教育方案-PET、STEP和AP114
一、已证实可教养有责任感子女的方案115
二、父母效能系统训练116
三、积极性亲职教育117
第七节 亲师会议117
一、协同对话117
二、邀约与时间118
三、隐密舒适的会议地点118
四、会议中双向沟通119
五、能懂的语言119
六、演练120
七、准备开会120
八、会前工作坊和指南120
九、教师准备122
十、对孩童有真诚的信念122
十一、会议成员122
十二、亲师生会议123
十三、真诚期盼123
十四、会前准备125
十五、开会当天125
十六、会议126
十七、孩童功课与发展的具体案例127
十八、会后计画128
十九、处理愤怒的家长128
二十、签订合约-亲师沟通129
第八节 整年处置问题129
第九节 本章摘要130
第7章 合作领导:与家长互动&梁嘉惠译133
第一节 培养合作领导能力134
第二节 亲职教育中的领导134
第三节 需求评估135
一、收集资讯136
二、发展的目标137
第四节 家长的最佳学习方式137
第五节 小组讨论138
第六节 领导力训练138
一、资格条件139
第七节 运用科技140
一、电子邮件140
二、网站141
第八节 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141
一、破冰仪式141
二、会议开始141
三、就坐后142
第九节 社群中扮演的角色143
第十节 社群的角色动态144
一、任务角色144
二、失效角色或个别角色144
第十一节 角色定义144
一、任务导向144
二、维系角色145
三、失效角色145
第十二节 活跃的社群146
一、角色扮演146
第十三节 会议的种类148
第十四节 会议的准备148
一、圆桌讨论(开放性讨论)149
二、同心圆讨论150
三、小组讨轮151
四、集思广益讨论152
五、工作坊和中心参访活动152
六、课堂观察与校外教学153
七、两人或三人互动小组及回馈154
八、角色扮演154
九、话剧155
十、小组座谈会156
十一、专家座谈会157
十二、辩论会157
十三、读书会158
十四、视听会议158
十五、研讨会159
十六、演讲159
第十五节 本章摘要160
第8章 学校本位计画&王淑清译163
第一节 家长参与164
第二节 计画的生成165
一、资金165
二、资源和社会团体166
三、协助166
第三节 家长合作的九个层级166
第四节 亲职参与的六种类型168
第五节 有效合作的特性168
第六节 延伸到所有家庭169
一、家庭参与教育的合作关系169
二、透过网路或电话沟通169
第七节 给家长能在家使用的工作坊169
一、家庭学习活动的实施171
第八节 延伸到沉默的家长171
一、家长参与计画172
二、赋权173
三、必要的沟通和支持174
第九节 Comer法175
第十节 瑞吉欧幼稚园178
第十一节 方案教学法178
第十二节 学校和中心方案178
一、有效的方案-研究摘述179
第十三节 支持家长参与的数学和科学协会186
一、家庭数学187
二、家庭科学187
三、教育资源中心187
第十四节 法案计画187
一、第一条法案187
二、第一条:第101项187
三、第四条法案188
第十五节 学校和中心本位的家长参与188
一、明尼苏达州幼儿家庭教育计画188
二、阅读优先188
三、回应式教育学会189
四、全国州立教育董事会189
第十六节 青少年的亲职教育190
一、青少年怀孕预防2010~2015190
第十七节 综合服务输送190
一、家庭支持计画190
二、家庭和儿童教育(FACE)191
三、家庭读写能力191
第十八节 本章摘要192
第9章 家庭本位计画&王淑清译193
第一节 家庭访视的起源194
第二节 家庭本位教育194
第三节 有效的方案194
一、父母即老师方案195
二、学前幼儿家庭教学方案196
三、美国健康家庭196
四、早期启蒙方案199
五、护士家庭夥伴方案200
六、亲子家庭方案201
七、波达基方案202
第四节 家庭本位计画里的一天206
第五节 学习活动的五步骤208
一、点子208
二、原因208
三、材料209
四、行动209
五、延伸209
第六节 发展家庭活动档案209
一、在家庭访视期间的家长参与209
二、家庭中的活动和资源211
三、家庭外的活动211
四、给访视员参考的:家庭-学习策略212
第七节 设计家庭本位方案213
第八节 确认方案的需求213
一、让其他人加入方案214
二、家庭的招募215
三、访视员的选择215
四、方案开始后的在职训练216
五、方案评量217
第九节 更好的瞭解之诊断217
一、家庭环境观察测量217
二、家庭检核表220
第十节 在家教育220
一、在家教育的特色及在家教育的孩子220
二、在家教育的理由221
三、学校-父母合作221
第十一节 支持孩子在家学习222
一、家庭-学校合作222
二、父母如何帮助?223
第十二节 本章摘要224
第10章 支持有特殊需求儿童的家庭&杨雅惠译227
第一节 特殊教育需求的影响228
一、对有特殊需求者的早期教育机会228
二、支持有特殊需求者的社区组织229
第二节 身心障碍者的立法230
一、1973年第504条款的「职业康复法」230
二、美国身心障碍者法232
三、1975年「所有身心障碍儿童教育法」-P.L.94-142232
四、1983年修订的P.L.98-199233
五、1986年身心障碍婴幼儿与学步儿的修正案-P.L.99-457233
第三节 身心障碍者教育法修正案-1997 P.L. 105-17和2004 P.L.108-446234
一、IDEIA234
二、发展个别化教育计画235
三、父母的权利和责任-2004年的IDEA237
第四节 特殊需求术语的定义241
一、注意力缺陷障碍—注意力缺陷/过动症243
第五节 自闭症、学习障碍和心智障碍243
一、自闭症243
二、学习障碍244
三、心智或认知障碍246
四、学习障碍的运用247
第六节 资赋优异的学生248
第七节 寻找孩子计画248
第八节 评量249
第九节 延伸到有身心障碍的婴儿和学步儿250
第十节1997和2004年IDEA的C部分250
一、鉴别身心障碍的婴儿和学步儿251
第十一节 个别化家庭服务计画和家庭调查251
一、婴儿和学步儿的程序性权利252
第十二节 在启蒙方案和儿童照顾中的身心障碍儿童253
一、早期启蒙方案和启蒙方案与家长253
二、特殊要求254
第十三节 亲师合作关系254
一、帮助幼儿发展254
第十四节 家长在家如何帮助学龄儿童255
一、家长可以做什么256
二、在教室中的家长参与256
三、家长在家如何协助孩子学校功课257
四、需记住的几件事情258
第十五节 专业人员与身心障碍儿童的父母之间的沟通258
一、与父母联络的方法259
第十六节 父母对身心障碍的反应261
一、家长的初步反应261
二、方案的成效262
三、学生的说法262
第十七节 家长分享他们的感受263
一、脑瘫双胞胎男孩的父母之分享264
二、一个父亲的观点267
第十八节 关注与身心障碍儿童工作的人268
一、耗竭268
二、忧郁和自杀268
第十九节 提供家长权利和服务269
一、家庭教育权利和隐私法案:巴克利修正案269
二、如何为歧视提出投诉269
第二十节 与多元文化及语言家庭中的身心障碍儿童一起工作269
第二十一节 本章摘要270
第11章 受虐儿童&沈静妍译273
第一节 定义虐儿行为274
第二节 历史背景274
一、美国国内的反应275
二、全国儿童虐待和忽视中心275
三、家庭暴力275
四、世界各地的儿童虐待情形276
五、谁是受害者?276
六、谁是加害者?276
第三节 儿童虐待类型278
一、忽视278
二、身体虐待279
三、情绪虐待280
四、性虐待281
第四节 通报义务283
第五节 学校系统与儿童虐待285
一、加强通报上的资讯传递和教育286
二、网路安全287
第六节 校园霸凌与暴力287
一、孩子之间的霸凌意识287
第七节 学校体罚288
第八节 恶待案例由谁通报?289
第九节 家长和孩童有哪些行为和态度可反映出儿童受虐289
一、学龄前儿童291
二、小学年龄的儿童291
三、中学生291
第十节 虐待和忽视为何会持续发生?292
一、虐童父母的特徵和危险因素292
二、虐待行为为何会存在?293
第十一节 政策发展294
一、需求评估294
第十二节 与家庭沟通294
一、如何与儿童和父母商谈294
第十三节 预防虐待计画294
一、父母教育294
二、关怀计画294
三、学校提供的支持296
四、学校和托儿中心用的检查表296
第十四节 发现虐待后的计画296
一、匿名父母协会297
二、社区协助297
三、学龄前环境297
第十五节 本章摘要297
第12章 协助家长倡导儿童权益&沈静妍译299
第一节 倡导儿童权益300
一、何谓倡导?300
二、沉睡的巨人:儿童的倡导者300
三、倡导的层面300
第二节 儿童倡导者301
一、贡献一己之力301
二、成为个人倡导者必备的条件302
第三节 倡导工作的准备302
一、步骤302
二、协助家长成为倡导者并积极参与校内事务302
三、公众倡导采取的步骤303
四、可能的倡导主题303
第四节 为世界各地的儿童发声304
一、美国的儿童监察员办公室304
第五节 本章摘要305
索引307
参考文献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