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国中部生态脆弱地带生态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我国中部生态脆弱地带生态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 毕于运,王道龙,高春雨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气象出版社
  • ISBN:978750294335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35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144页
  • 主题词:生态环境-建设-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我国中部生态脆弱地带生态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生态脆弱区的内涵及判定依据1

第一节 生态脆弱区的内涵1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判断依据2

第二章 我国中部生态脆弱地带环境特征与生态退化6

第一节 区域范围及其战略地位6

第二节 我国生态过渡地带特征十分突出的地带8

第三节 我国生态脆弱性较显著的地带13

第四节 我国生态退化最严重的地带16

第五节 我国中部生态脆弱地带生态退化趋势分析23

第三章 我国中部生态脆弱地带生态退化动因分析27

第一节 我国人口超载十分严重的地带27

第二节 我国农业资源过度利用极其突出的地带30

第三节 无休止的垦荒与过度垦殖三段式规律39

第四节 我国中部生态脆弱地带生态退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43

第四章 我国中部生态脆弱地带生态建设成就与问题51

第一节 生态建设成就51

第二节 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56

第五章 我国中部生态脆弱地带农业资源集约持续高效利用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58

第一节 我国生态退化与经济贫困相互交织最重的地带58

第二节 生态小康进程严重滞后于经济小康进程60

第三节 打破生态退化与经济贫困恶性循环的根本出路—农业资源集约持续高效利用66

第四节 农业资源集约持续高效利用的基本要求与指导原则69

第五节 农业资源集约持续高效利用措施71

第六章 坡耕地综合整治—我国中部生态脆弱地带生态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76

第一节 水土资源不匹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限制因素76

第二节 坡耕地综合整治—我国中部生态脆弱地带生态建设的关键措施77

第三节 缓坡耕地综合整治—我国中部生态脆弱地带陡坡退耕的重要保障78

第四节 缓坡耕地综合整治—我国中部生态脆弱地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80

第五节 坡耕地梯田化—我国中部生态脆弱地带缓坡耕地综合整治的核心举措80

第六节 缓坡耕地综合整治的配套措施91

第七节 黄土高原坡耕地综合整治问题探讨93

第七章 我国中部生态脆弱地带林草建设95

第一节 黄土高原林草建设95

第二节 西南高原山区林草建设100

第三节 北方农牧交错区草地农业建设106

第八章 我国中部生态脆弱地带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生态建设政策建议109

第一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109

第二节 生态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111

第九章 我国中部生态脆弱地带生态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十大技术体系116

第一节 坡地梯化工程及新修梯田增产技术116

第二节 水土保持复合耕作技术体系118

第三节 陡坡地综合开发治理技术体系120

第四节 沙化耕地防治技术体系120

第五节 旱作农业技术体系121

第六节 经济林“两高一优”生产技术体系124

第七节 北方草地建设技术体系125

第八节 低产林改造技术体系127

第九节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其配套技术128

第十节 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及其配套技术131

参考文献1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