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儒风汉韵流海内 两宋辽金西夏时期的“中国”意识与民族观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儒风汉韵流海内 两宋辽金西夏时期的“中国”意识与民族观念
  • 刘扬忠,蒋寅主编;刘扬忠著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ISBN:754349853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53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261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古代文学史-研究-辽宋金元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儒风汉韵流海内 两宋辽金西夏时期的“中国”意识与民族观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两宋辽金西夏时期的忧患意识与爱国主义1

第一节 民族精神、民族忧患意识与爱国主义1

第二节 正确诠释古代文学中的爱国主义3

上 编 两宋辽金西夏时期的华夏国家观念与民族忧患意识9

第一章 北宋文学中所表现的汉民族忧患意识9

第一节 两宋时期的政治背景和民族忧患意识产生的历史原因9

第二节 北宋前期:燕云未复和契丹的侵凌导致民族忧患意识的产生11

第三节 北宋中期:西夏的立国和侵扰加剧了宋人的忧患感与生存焦虑感17

第四节 北宋晚期:党争与社会腐败环境中民族忧患意识的变异和发展25

第二章 南宋文学中所表现的更为浓烈的汉民族忧患意识33

第一节 可耻的丧权辱国,惨重的民族灾难34

第二节 南宋前期:“靖康之难”激起炽烈爱国情感与民族忧患意识42

第三节 南宋中期:爱国主义与民族忧患意识的持续高涨54

第四节 南宋晚期至宋廷海上覆亡:全国军民爱国热情的最后一次闪光61

第三章 辽朝“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在辽宋诗文中的反映69

第一节 辽朝“汉化”问题的提出69

第二节 辽代前期(太祖至景宗五朝):对“华风”的向慕和初步接受70

第三节 辽代中期(圣宗、兴宗二朝):从高度认同中原文化到以华夏正统自居76

第四节 辽代后期(道宗、天祚帝二朝):华夏正统观与“中国”意识的持续发展80

第五节 宋人使辽诗和耶律楚材咏辽事诗中所反映的辽境华夏风86

第四章 金代文学中所表现的“中国”意识和华夏正统观念97

第一节 引言:问题的由来97

第二节 熙宗、海陵王二朝:汉化的背景和政治的需要催生了华夏正统意识98

第三节 世宗、章宗二朝:汉化完成,文治成功,华夏正统意识随之高涨104

第四节 卫绍王、宣宗、哀宗三朝:亡国危机使华夏正统意识空前强化110

第五章 万里羌人尽汉歌:西夏文学与西夏人的华儒情怀116

第一节 西夏王朝统治区域本来就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117

第二节 西夏境内各民族包括党项羌族的华儒情怀119

第三节 西夏汉文文学123

第四节 西夏文文学127

下 编 宋金精英人物对华夏民族精神建构的长远影响133

第六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133

第一节 范仲淹:宋代士大夫忧患意识的首倡者133

第二节 范仲淹及其思想在宋代的影响与被接受135

第三节 范仲淹及其思想在元明清及近现代的影响与被接受138

第七章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苏轼142

第一节 两宋之交苏轼在社会上与文化界影响的巨大变化142

第二节 苏轼与南宋文学146

第三节 苏轼与元、明、清三代149

第四节 苏轼与现代中国155

第八章 南宋第一位民族英雄岳飞159

第一节 岳飞在南宋中后期的崇高威望与精神鼓舞作用159

第二节 元朝官方与民间两个方面对岳飞的一致推崇167

第三节 明清两代岳飞的影响持续不衰179

第四节 岳飞爱国精神对现代中国的重大影响191

第九章 “一身报国有万死” 的爱国诗人陆游198

第一节 陆游及其诗词从南宋至现代影响和被接受的大致状况198

第二节 陆游对抗日战争中的知识分子的惊人影响206

第三节 陆游对毛泽东及中共第一代革命家们的巨大影响211

第四节 陆游对新中国的持续而普遍的影响214

第十章 稼轩词在近现代中国史上接受、影响和经典化情况的考察216

第一节 八百年影响和被接受的大致状况216

第二节 稼轩词对清末民初社会精英及后来的国民党抗日军人的影响220

第三节 稼轩词对建立和领导新中国的中共高层人士的影响223

第四节 稼轩词对毛泽东的重大影响225

第十一章 从执着的故国家山之思向宏通的大中华观念提升228

第一节 青少年时期就萌生的华夏正统观念与“中国”意识228

第二节 金亡之后元好问华夏正统观与“中国”意识的坚持与变化234

第三节 元好问的华夏正统观与“中国”意识远较同时代人开放宏达237

第四节 元好问对辛稼轩其人其词的接受和学习2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