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 2014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洪巍,吴林海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5202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03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食品安全-互联网络-舆论-研究报告-中国-2014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 2014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研究背景1
二 研究的主线2
三 研究方法4
(一)文献归纳法4
(二)调查研究法4
(三)案例分析法4
(四)模型计量法5
四 研究的主要内容5
五 研究的主要结论7
(一)国内食品安全舆情的研究文献与研究热点有新的增加7
(二)舆情数量急剧减少,微博继续成为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重要平台7
(三)大部分网民对食品安全状况满意度不高,信心不足8
(四)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对食品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8
(五)网民对政府食品安全网络信息接受意愿受到感知有用性、信任、感知易用性等因素的影响8
(六)食品安全问题的媒体呈现对网络舆情具有重要影响,应坚持客观平衡报道并保持持续的关注热度9
(七)网络意见领袖在微博谣言传播过程中扮演着助推器的角色9
(八)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引导需要引入善治之道9
第一章 2013年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总体分析11
第一节 相关研究说明11
第二节 主要热点网络舆情的热度分析与等级分类12
一 网络舆情热度的计算方法12
二 网络舆情热度的等级分类标准13
三 主要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13
四 网络舆情热度的具体分析15
第三节 2013年主要热点网络舆情深度分析17
第四节 2013年与2012年度主要热点网络舆情的比较21
一 共同特征21
二 不同特征22
第二章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公众调查报告24
第一节 调查说明与受访网民特征24
第二节 网民对当前食品安全状况的认知与评价26
一 过去受到食品安全事件影响的程度26
二 对当前市场上的食品安全满意度的评价26
三 与过去(如2012年)相比食品安全的总体状况27
四 对未来食品安全状况的信心28
五 目前我国不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28
第三节 网民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主要渠道29
一 获取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的渠道30
二 受到食品安全报道影响的程度30
三 易于接受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手段30
四 对媒体有关食品安全报道的满意程度31
五 当前食品安全报道存在的问题32
第四节 网民对食品安全网络信息的信任33
一 对政府食品安全网络信息真实可靠性的评价33
二 对媒体食品安全网络信息真实可靠性的评价34
三 对网络意见领袖食品安全网络信息真实可靠性的评价34
第五节 网民传播未经证实的舆情信息的行为意愿35
一 传播未经证实的舆情信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36
二 相关主体对传播未经证实的舆情信息行为的支持37
三 相关因素对传播未经证实的舆情信息行为的约束39
四 传播未经证实的舆情信息的行为意愿42
第六节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对食品市场的影响43
一 黄浦江死猪事件43
二 新西兰毒奶粉事件44
第七节 主要结论46
一 大部分网民对食品安全状况满意度不高且信心不足46
二 网民对媒体报道的满意度不高46
三 与媒体及意见领袖相比网民对政府食品安全信息的信任度总体较高46
四 大部分网民传播未经证实的舆情信息的行为意愿并不高47
五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对食品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47
第三章 网民接受政府信息的影响因素48
第一节 研究视角48
第二节 文献回顾及模型提出49
一 信任50
二 技术接受模型54
三 信任与TAM的交互作用55
第三节 研究设计56
第四节 变量测量58
一 信度与效度检验58
二 探索性因子分析58
三 验证性因子分析60
第五节 研究结论与讨论63
一 研究结论63
二 研究贡献与展望65
第四章 网民对媒体信息的接受意愿66
第一节 模型选择与研究思路66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理论框架67
一 文献回顾67
二 研究假设69
三 假设模型的理论框架72
第三节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73
第四节 假设模型检验与分析74
一 信度与效度检验74
二 探索性因子分析74
三 验证性因子分析76
第五节 主要结论与展望79
一 主要结论79
二 研究展望81
第五章 网民对网络意见领袖的信任82
第一节 问题提出82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84
第三节 调研设计与描述性统计分析86
一 变量设置86
二 受访网民对网络意见领袖信任的总体描述87
第四节 实证模型与结果讨论88
一 模型选择88
二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8
第五节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100
第六章 网民接受网络意见领袖信息的影响因素102
第一节 研究假设与模型提出102
一 TAM102
二 信任103
三 TAM与信任的交互作用103
第二节 调研设计与数据收集104
第三节 数据分析与结果105
一 探索性因子分析105
二 验证性因子分析106
第四节 研究结论与展望108
第七章 网民传播未经证实舆情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110
第一节 文献回顾110
第二节 模型提出111
第三节 研究设计113
第四节 模型检验114
一 探索性因子分析114
二 验证性因子分析115
第五节 研究结论与讨论118
一 研究结论118
二 研究展望119
第八章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食品安全网络谣言研究120
第一节 网络谣言治理面临的挑战120
第二节 文献综述121
第三节 社会网络分析122
一 网络密度123
二 小世界研究123
三 中心性123
四 结构洞124
第四节 应用研究125
一 微博谣言的传播阶段划分与数据采集125
二 社会网络分析126
第五节 结论134
一 微博谣言的传播呈现出大众传播的特点134
二 微博谣言传播网络呈现出“小世界现象”135
三 “意见领袖”在微博谣言传播过程中扮演着助推器的角色135
第九章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政府监管决策机制研究136
第一节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公众诉求137
一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特点137
二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中的公众诉求138
第二节 政府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应对中面临的挑战139
第三节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政府监管决策机制140
一 舆情信息评估143
二 信息发布144
三 政府与媒体的沟通145
四 政府与公众的沟通146
第四节 政府监管决策机制的优化建议146
第十章 媒体信息对网民认知与行为的影响148
第一节 转基因食品关注度分析148
一 事件回顾149
二 媒体关注度分析153
三 微博关注度分析156
四 网络言论关注度分析159
第二节 从传播学视角透视转基因食品认知偏差160
一 认知偏差现状160
二 认知偏差产生的原因163
第三节 传播学视角矫正转基因食品认知偏差165
一 传播主体:重塑公信力165
二 传播技巧:两面提示、诉诸理性166
三 长效机制:议程设置167
四 弥补措施:舆论对冲167
第十一章 食品安全问题的媒体呈现对网络舆情的影响168
第一节 “恒天然毒奶粉”事件报道分析168
一 “恒天然毒奶粉”事件报道所涉及的内容及范围168
二 “恒天然毒奶粉”事件报道的主要特征175
第二节 “恒天然毒奶粉”事件舆情分析178
一 新浪官方微博事件热度对比分析178
二 “天涯论坛”事件热度分析181
第三节 研究建议182
一 发挥主流媒体优势,保持持续的关注热度182
二 注重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坚持客观平衡报道182
三 发挥议程设置能力,引导受众科学分析和理性思考183
第十二章 数字媒体时代网络食品安全舆论中的意见领袖184
第一节 研究视角与主要问题184
一 数字媒体时代食品安全舆论中主导意见的形成184
二 数字媒体时代的意见领袖鉴别185
三 数字媒体时代意见领袖的可控性185
第二节 食品安全网络舆论现象中的意见领袖186
第三节 舆论学视角分析186
一 概念厘清:舆论及其构成要素186
二 数字媒体时代的舆论研究188
三 意见领袖在舆论形成和网络食品安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190
第四节 微博舆论的形成191
一 微博舆论的定义及基本要素191
二 微博舆论的形成过程及意见领袖的作用192
三 微博食品安全舆论事件梳理193
第五节 微博平台的意见领袖198
一 微博平台的意见领袖定义及分类198
二 微博舆论中意见领袖的作用特点204
第六节 网络媒体平台舆论传播特征的呈现207
一 舆论的表层性207
二 舆论的动态性207
第十三章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网民参与行为的引导机制208
第一节 网民舆情参与行为的作用机制208
一 孵化器:新旧传媒的双向介入209
二 主导性因素:网民需求209
三 支配性因素:网民情绪212
四 诱发性因素:危机处理不力214
第二节 网民舆情参与行为的潜在风险217
一 “公众的智慧”218
二 “羊群效应”220
三 “塔西佗陷阱”222
第三节 网民舆情参与行为的善治之道223
一 优势视角下的“赋权”223
二 风险交流下的“联动”228
三 沟通理念下的“软引导”234
第十四章 食品安全监管公共参与的必要性分析238
第一节 食品监管中的“有组织的无责任”238
一 “有组织的无责任”概念238
二 多部门监管是否力度更强239
第二节 技科学视角的解决措施241
一 政治监管242
二 法律约束243
第三节 SEE视角的强化248
第四节 公众参与的现实路径分析250
一 公众切实参与食品安全问题的权利没有被重视251
二 公众缺少在相关问题分析与处理中的技能251
三 食品安全问题中存在着专家、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等的情况251
第五节 结语252
第十五章 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254
第一节 舆情分析与研究方法254
一 舆情分析研究254
二 研究方法255
第二节 文献来源与作者分析256
一 文献检索256
二 文献来源分析256
三 作者分析257
第三节 关键词提取258
第四节 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的构建259
第五节 标准相关矩阵和相异矩阵的构建260
第六节 多元统计分析261
一 因子分析261
二 聚类分析263
三 多维尺度分析266
第七节 2013年国内食品安全舆情研究综述268
一 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进口监管与质量检测,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268
二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投诉举报以及如何加强基层监管270
三 反式脂肪酸摄入水平、风险评估以及社会管理271
四 农业转基因食品生物技术的社会舆情分析271
五 食品安全监管的企业社会责任272
六 食品生产经营者与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标准273
七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的舆情分析及危机公关274
八 生产日期、农药残留等食品问题与人体健康276
九 网络舆情、新媒体等食品安全新闻报道,社会舆论及舆论监督278
第八节 国内食品安全舆情研究发展趋势分析280
一 研究文献数量逐年增多281
二 来源文献的变化281
三 关键词的变化281
四 研究热点的变化282
五 讨论与说明282
主要参考文献284
后记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