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经典文库掌中宝丛书 医学启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经典文库掌中宝丛书 医学启源
  • (金)张元素著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773645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65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193页
  • 主题词:中国医药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经典文库掌中宝丛书 医学启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金史·本传》1

张序1

卷之上1

一、天地六位脏象图1

二、手足阴阳2

(一)手足三阴三阳2

(二)手三阴三阳2

(三)足三阴三阳2

歌日3

三、五脏六腑,除心包络十一经脉证法3

(一)肝之经,肝脉本部在于筋,足厥阴,风,乙木也3

(二)胆之经,足少阳,风,甲木5

(三)心之经,心脉本部在于血,手少阴君,丁火也7

(四)小肠经,手太阳,丙火11

(五)脾之经,脾脉本在肌肉,足太阴,湿,己土12

(六)胃之经,足阳明,湿,戊土16

(七)心包络,手厥阴,为母血18

(八)三焦,手少阳,为父气18

(九)肺之经,肺之脉本部在于皮毛,手太阴,燥,辛金20

(十)大肠经,手阳明,燥,庚金23

(十一)肾之经,命门,肾脉本部在足少阴,寒,癸水24

(十二)膀胱经,足太阳,寒,壬水28

四、三才治法29

五、三感之病30

六、四因之病30

七、五郁之病31

八、六气主治要法33

九、主治心法36

(一)随证治病用药36

(二)用药凡例39

(三)解利外感40

(四)伤寒热食物41

(五)目疾42

(六)泻痢水泄42

(七)中风43

(八)破伤风44

(九)破伤中风法44

(十)疮疡45

(十一)妇人45

(十二)小儿46

(十三)潮热47

(十四)咳嗽47

(十五)五脏补泻法48

肝48

心48

脾49

肺49

肾49

卷之中50

十、《内经》主治备要50

(一)五运主病50

(二)六气为病50

(三)五运病解51

(四)六气病解53

暴强直53

支痛緛戾,里急筋缩53

喘54

呕54

吐酸54

暴注55

下迫55

转筋55

小便浑浊56

腹胀大而鼓之有声如鼓56

痈56

疽56

疡56

疹56

瘤气56

结核57

吐下霍乱57

瞀57

郁57

肿胀58

鼻窒58

鼽58

衄58

血溢58

血泄59

淋59

閟59

身热恶寒59

战栗60

惊60

惑60

悲60

笑61

谵61

妄61

衄蔑血污61

诸痉强直62

积饮62

痞62

隔62

中满62

霍乱吐下63

体重64

胕肿、肉如泥,按之不起64

瞀65

瘛65

暴喑65

冒昧65

躁扰65

狂越65

骂詈66

惊骇66

胕肿66

疼痠66

气逆冲上66

禁栗如丧神守67

嚏67

疮疡67

喉痹67

耳鸣67

聋68

呕涌溢食不下68

目昧不明68

暴注69

瞤瘛69

暴病卒死69

涩70

枯涸干劲70

皴揭71

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71

癥犹征也72

瘕73

?疝73

坚痞腹满急痛74

下利清白74

食已不饥74

吐利腥秽74

屈伸不便,厥逆禁固75

十一、六气方治76

(一)风76

防风通圣散76

灵砂丹78

神仙换骨丹78

不换金丹79

花蛇续命汤80

加减冲和汤80

防风天麻散81

祛风丸81

大通圣白花蛇散82

活命金丹83

至宝丹84

牛黄通膈汤84

(二)暑热85

白虎汤85

桂苓甘露饮86

桂苓白术散86

益元散87

竹叶石膏汤87

化痰玉壶丸87

四君子汤87

白术散88

小柴胡汤88

升麻葛根汤89

(三)湿土89

葶苈木香散89

白术木香散90

大橘皮汤90

桂苓白术丸91

六一散91

五苓散93

赤茯苓丸93

人参葶苈丸94

海藻散94

(四)火95

凉膈散95

黄连解毒汤96

三一承气汤96

八正散98

洗心散98

调胃承气汤99

大承气汤99

柴胡饮子100

白虎汤101

桃仁承气汤101

神芎丸101

(五)燥102

脾约丸102

润肠丸103

当归润燥汤104

橘杏丸104

七宣丸104

麻仁丸105

神功丸106

厚朴汤106

七圣丸107

犀角丸107

(六)寒水108

大己寒丸108

四逆汤108

附子理中丸109

胡椒理中丸109

理中丸110

铁刷汤110

桂附丸111

姜附汤111

加减白通汤112

二姜丸112

术附汤113

卷之下114

十二、用药备旨114

(一)气味厚薄寒热阴阳升降之图114

(二)药性要旨116

(三)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116

(四)脏气法时补泻法117

(五)治法纲要118

(六)用药用方辨119

(七)去脏腑之火120

(八)各经引用120

(九)五味所用121

(十)用药各定分两121

(十一)药性生熟用法121

(十二)药用根梢法121

(十三)五脏六腑相生相克为夫妻子母123

(十四)七神123

(十五)制方法123

(十六)?咀药味124

(十七)药类法象125

1.风升生125

防风125

羌活125

升麻126

柴胡126

葛根127

威灵仙127

细辛127

独活127

香白芷128

鼠粘子128

桔梗128

藁本129

川芎129

蔓荆子129

秦艽129

天麻130

麻黄130

荆芥130

薄荷131

前胡131

2.热浮长131

黑附子131

干姜132

干生姜132

川乌头132

良姜133

肉桂133

桂枝133

草豆蔻133

丁香134

厚朴134

益智仁134

木香134

白豆蔻135

川椒135

吴茱萸135

茴香136

玄胡索136

缩砂仁136

红蓝花136

神曲136

3.湿化成中央136

黄芪137

人参137

甘草138

当归138

熟地黄138

半夏139

白术139

苍术140

橘皮140

青皮140

藿香141

槟榔141

广茂141

京三棱141

阿胶141

诃子142

桃仁142

杏仁142

大麦蘖142

紫草142

苏木143

4.燥降收143

茯苓143

泽泻143

猪苓144

滑石144

瞿麦144

车前子144

木通145

灯草、通草145

五味子145

白芍药145

桑白皮146

天门冬146

麦门冬146

犀角146

乌梅146

牡丹皮147

地骨皮147

枳壳147

琥珀147

连翘147

枳实148

5.寒沉藏148

大黄148

黄柏149

黄芩149

黄连150

石膏150

草龙胆151

生地黄151

知母151

汉防己152

茵陈蒿152

朴硝152

瓜蒌根153

牡蛎153

玄参153

苦参153

川楝子153

香豉153

地榆154

栀子154

续添154

巴豆154

白僵蚕154

生姜155

杜仲155

(十八)法象余品155

蜀葵花155

梧桐泪155

郁金155

款冬花155

香附子155

大戟155

白及155

甘遂155

蜀漆156

射干156

天南星156

御米壳156

胡芦巴156

马兜铃156

白附子156

槐花156

槐实156

茯神156

沉香156

檀香156

乳香156

竹叶156

山茱萸156

郁李仁156

金铃子157

草豆蔻157

红花157

朱砂157

赤石脂157

甘菊157

茜根157

王不留行157

艾叶157

硇砂157

(十九)五行制方生克法附汤例157

风157

暑158

湿158

燥158

寒158

当归拈痛汤159

天麻半夏汤160

附录162

一、古今重量换算162

二、古今容量换算1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