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心理学
  • 全国九所综合性大学《心理学》教材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ISBN:211317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623页
  • 文件大小:94MB
  • 文件页数:6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1

第一节 心理学的对象1

一、什么是心理学1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4

三、辩证唯物主义对心理实质的理解5

第二节 心理学的任务和分支11

一、心理学的任务11

二、心理学的分支12

三、心理学的由来、现状和展望15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7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28

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9

第二章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36

第一节 反映是物质的普遍属性37

一、什么是反映37

二、动物心理发展的基本阶段42

第二节 意识是反映形式发展的高级阶段48

一、意识的产生48

二、意识的源泉和内容57

三、实践活动是人的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59

第三节 意识的基本特征和自我意识60

一、意识的自觉性61

二、意识的能动性61

三、意识的社会制约性62

四、自我意识64

第四节 个体意识的发生和发展68

一、人类个体的诞生68

二、个体心理的产生71

三、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阶段73

第三章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95

第一节 心理与脑的关系95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95

二、反射是脑的活动方式98

第二节 人脑是以特殊方式组织起来的物质99

一、人的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99

二、神经元122

第三节 神经活动过程132

一、神经冲动的传导132

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38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140

一、感觉神经传导通路141

二、运动神经传导通路148

第五节 大脑皮层的机能154

一、大脑皮层的生物电活动155

二、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157

三、条件反射的抑制162

四、动力定型164

五、反射活动的协调规律165

六、人脑的两种信号系统活动169

第四章 注意173

第一节 注意的本质和意义173

一、什么是注意173

二、注意的意义175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177

四、注意的外部表现180

五、注意的三种模型说183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184

一、不随意注意184

二、随意注意188

三、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的相互转化190

四、外部注意与内部注意191

第三节 注意的品质和个别差异192

一、注意的品质192

二、注意的个别差异201

第五章 感觉204

第一节 感觉的本质和意义204

一、什么是感觉204

二、感觉的意义207

三、感觉的生理机制209

第二节 感觉的种类212

一、视觉212

二、听觉221

三、皮肤感觉、味觉和嗅觉227

四、其他感觉234

第三节 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236

一、刺激强度和感觉强度的依从关系236

二、感受性变化的规律240

第六章 知觉245

第一节 知觉的本质和意义245

一、什么是知觉245

二、知觉的生理基础247

三、知觉的意义249

第二节 知觉的特性251

一、对象和背景251

二、知觉的整体性254

三、知觉的理解性256

四、知觉的恒常性257

第三节 知觉的分类258

一、空间知觉258

二、时间知觉269

三、运动知觉272

四、错觉275

五、统觉278

六、社会知觉279

第四节 观察与观察力282

一、观察的本质282

二、良好观察的条件283

三、观察能力的类型284

第七章 表象和想象286

第一节 表象287

一、什么是表象287

二、表象的特征291

三、表象的种类294

四、表象的生理机制298

五、表象的意义与作用302

六、表象的个别差异与培养306

第二节 想象308

一、什么是想象308

二、想象的生理机制313

三、想象的意义314

四、想象的种类318

第八章 记忆333

第一节 记忆的本质和意义333

一、什么是记忆333

二、记忆的生理机制336

三、记忆的种类339

四、语词在记忆中的作用343

第二节 记忆过程的分析345

一、识记345

二、回忆和再认352

三、保持和遗忘357

第三节 记忆的测量363

一、回忆法363

二、再认法364

三、节省法365

第四节 记忆的品质和差异366

一、记忆的品质366

二、记忆类型369

第九章 思惟和语言371

第一节 思惟的本质和意义371

第二节 思惟过程的分析378

一、分析与综合378

二、比较380

三、抽象和概括381

四、具体化382

第三节 概念的掌握和理解383

一、概念的形成与掌握383

二、概念的理解386

第四节 解决问题的思惟程序388

一、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388

二、分析研究问题389

三、提出假设391

四、检验假设392

第五节 创造思惟394

一、创造思惟过程的理论397

二、创造思惟的条件和方法401

第六节 思惟和语言的关系404

第七节 思惟的品质和个别差异409

一、思惟的广阔性和深刻性409

二、思惟的独立性和灵活性411

三、思惟的逻辑性412

四、思惟的敏捷性412

第十章 需要、动机和活动413

第一节 需要413

一、什么是需要413

二、人的需要的分类416

第二节 动机423

一、什么是动机424

二、动机的分类427

三、动机的研究方法429

第三节 活动431

一、什么是活动431

二、对列昂节夫活动理论的评述434

第十一章 情绪和情感438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的本质和意义438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438

二、情感的两极性442

三、情绪和情感的意义444

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的生理机制及其外部表现447

一、情绪的表现447

二、情绪和情感的生理机制452

三、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节457

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和分类459

一、情绪的发展459

二、情感的分类462

第四节 情感的品质471

一、情感的倾向性471

二、情感的深度472

三、情感的稳固性472

四、情感的效能473

第十二章 意志475

第一节 意志的本质和意义475

一、什么是意志475

二、意志和认识、情感的关系478

三、意志的客观制约性481

第二节 意志的生理机能485

第三节 熟练、技能、技巧491

第四节 意志行动的分析498

一、采取决定的阶段499

二、执行决定的阶段505

三、良好的意志品质510

第十三章 个性及其特征513

第一节 个性的本质和意义513

一、什么是个性513

二、个性的心理结构515

三、现代国外心理学家的个性理论518

四、个性与心理过程的关系522

第二节 兴趣523

一、兴趣的本质和作用523

二、兴趣的个别差异528

三、兴趣的形成与培养530

第三节 气质533

一、气质的本质和意义533

二、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542

第四节 能力544

一、能力的本质和意义544

二、能力的结构547

三、能力的测量550

四、能力的个别差异557

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条件564

第五节 性格567

一、性格的本质和特征567

二、性格的结构和类型572

三、性格的了解和鉴定576

附录 西方现代心理学派别简介579

第一节 构造主义心理学580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产生580

二、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体系581

三、构造主义心理学的贡献与局限性585

第二节 机能主义心理学586

一、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产生586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体系587

三、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贡献与局限性590

第三节 行为主义心理学591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产生592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体系592

三、新行为主义心理学595

四、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贡献和局限性598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599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600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体系601

三、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和局限性607

第五节 精神分析心理学608

一、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产生608

二、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体系611

三、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贡献和局限性615

第六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616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617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体系618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贡献和局限性6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