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科学与技术原理及实践:信息视野的教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科学与技术原理及实践:信息视野的教育](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0936323.jpg)
- 黄景碧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404123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93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212页
- 主题词:教育技术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科学与技术原理及实践:信息视野的教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教育、教育原理体系及其科学技术观1
1.1 教育的本质1
1.1.1 教育本质的思辨1
1.1.2 教育术语的思辨3
1.2 教育的起源6
1.2.1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6
1.2.2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6
1.2.3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6
1.2.4 教育起源说思辨6
1.3 教育的发展6
1.3.1 原始教育7
1.3.2 古代教育7
1.3.3 近代教育8
1.3.4 现代教育8
1.3.5 后现代教育和21世纪教育发展8
1.3.6 教育发展小结9
1.4 教育的原理9
1.4.1 教育原理体系9
1.4.1.1 教育体系9
1.4.1.2 教育原理体系12
1.4.2 教育原理的科学技术及其控制信息系统观14
1.4.3 教育原理的三维特征18
1.5 案例分析——人与计算机的隐喻及其教育应用20
1.5.1 隐喻的缘由20
1.5.2 人与计算机、人类社会与计算机网络的隐喻20
1.5.2.1 人与计算机的软硬件隐喻20
1.5.2.2 人类社会与计算机网络的软硬件隐喻23
1.5.2.3 人与计算机进化的隐喻25
1.5.2.4 人与计算机生命周期的隐喻25
1.5.2.5 隐喻小结26
1.5.3 隐喻与教育目标思辨26
1.5.3.1 体育与文育目标26
1.5.3.2 文育目标的各个层次27
1.5.3.3 教育目标思辨小结31
1.5.4 隐喻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辨31
1.5.4.1 教育必须以学生群体共律为基础,但又应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31
1.5.4.2 教育必须尊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发展规律32
1.5.4.3 教学信息交互必须以学生为主体33
第2章 教育哲学原理35
2.1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35
2.2 唯物观36
2.3 唯物辩证观39
2.3.1 对立统一(矛盾)原理39
2.3.2 质与量的对立统一,质变与量变的对立统一40
2.3.3 整体与部分、联系与独立的对立统一42
2.3.4 运动与静止、发展与稳定的对立统一43
2.3.5 真理绝对性与真理相对性的对立统一45
2.3.6 历史与逻辑的对立统一45
2.4 辩证逻辑思维47
2.4.1 辩证逻辑思维的含义47
2.4.2 辩证逻辑基本规律47
2.4.3 逻辑形式48
2.4.3.1 概念48
2.4.3.2 判断与推理50
2.4.3.3 假说与论证50
2.4.4 逻辑方法51
2.4.4.1 抽象与具体51
2.4.4.2 比较与分类52
2.4.4.3 归纳与演绎52
2.4.4.4 分析与综合52
2.4.4.5 联想、类比与迁移53
2.5 案例分析——“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53
2.5.1 教学有法54
2.5.2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55
第3章 教育情意原理58
3.1 情感态度58
3.1.1 情感58
3.1.2 情感的分类59
3.1.3 情感与态度60
3.2 审美60
3.2.1 美的本质60
3.2.2 科学美与艺术美61
3.3 价值观62
3.3.1 价值观的含义62
3.3.2 价值观的分类62
3.4 品德63
3.5 案例分析——“知之、好之、乐之”64
3.5.1 知之64
3.5.2 好之64
3.5.3 乐之65
第4章 教育科学与技术原理68
4.1 教育控制信息系统原理68
4.1.1 系统68
4.1.2 教育系统70
4.1.3 教育信息与媒体、教育控制71
4.1.3.1 信息71
4.1.3.2 信息与媒体73
4.1.3.3 信息内容、信息格式、信息形式73
4.1.3.4 控制74
4.1.3.5 教学控制信息系统74
4.2 教育数学、计算机网络、模型等原理76
4.2.1 教育数学方法76
4.2.2 教育计算机及其网络方法76
4.2.3 教育模型方法76
4.3 案例分析——教育系统的思考77
4.3.1 教育系统与环境77
4.3.1.1 学校系统78
4.3.1.2 家庭系统78
4.3.1.3 社会系统79
4.3.1.4 国家系统80
4.3.2 教育系统与教学模式81
4.3.2.1 教学模式思辨81
4.3.2.2 课堂教学与远程教学81
4.3.3 教学系统与教学资源84
4.3.3.1 课程及其教材84
4.3.3.2 教学软件、课件、网络课程96
4.3.4 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96
4.3.5 教学系统与双语教学102
第5章 教育工程与实践原理107
5.1 教育工程与实践概述及案例107
5.1.1 教育工程与实践107
5.1.2 教育工程的反馈性、循环性、迭代性、反思性108
5.1.3 教育工程的分工合作性109
5.1.4 教育工程与实践阐述思路与案例109
5.2 教学设计111
5.2.1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设计111
5.2.2 教学信息、媒体设计113
5.2.3 教学交互设计119
5.2.3.1 教学过程设计120
5.2.3.2 教学方法设计122
5.3 教学开发126
5.4 教学实施与教学技能127
5.5 教学管理131
5.5.1 教师管理131
5.5.2 学生管理133
5.5.3 教学资源管理133
5.6 教学评价135
5.6.1 教师评价136
5.6.1.1 教师评价的对象、内容、形式、方法136
5.6.1.2 教师教学评价136
5.6.2 学生评价137
5.6.2.1 学生评价的对象、内容、形式、方法137
5.6.2.2 学生学习评价138
5.6.3 教学资源评价141
5.6.3.1 教学资源评价的内容、形式、方法141
5.6.3.2 教材评价141
5.6.3.3 网络课程评价142
第6章 教育研究146
6.1 教育研究的科学技术观及案例146
6.1.1 研究与教育研究146
6.1.2 教育研究与教育、人类文化147
6.1.3 教育研究的本质及教育研究系统147
6.1.4 教育研究原理体系及其科学技术与控制信息系统观149
6.1.5 教育研究原理体系的三维特征150
6.1.6 教育研究分类150
6.1.7 教育研究阐述思路及案例152
6.2 教育研究的设计157
6.2.1 选择课题与查阅文献157
6.2.1.1 选题基本原则157
6.2.1.2 选题基本步骤158
6.2.1.3 查阅文献158
6.2.2 建立研究假设160
6.2.3 确定研究对象及其属性、变量、值161
6.2.3.1 研究对象及其属性161
6.2.3.2 变量161
6.2.4 选择获取变量值的方法163
6.2.4.1 内容分析法163
6.2.4.2 教育调查法165
6.2.4.3 教育测量法167
6.2.4.4 教育实验法167
6.2.5 分析研究的效度和信度169
6.2.6 形成研究方案、申请课题170
6.3 教育研究的开发171
6.4 教育研究的实施172
6.4.1 获取研究数据172
6.4.2 研究成果形成173
6.5 教育研究的管理176
6.5.1 课题申请176
6.5.2 开题177
6.5.3 中期报告177
6.5.4 结题报告178
6.5.5 评价报告179
6.6 教育研究的评价179
6.6.1 教育研究评价的目的179
6.6.2 教育研究评价的内容和方法179
6.6.3 教育研究评价的形式180
6.6.4 教育研究评价小结181
6.7 教育研究与研究、研究性教学182
6.7.1 教育研究与研究182
6.7.2 研究与教学、研究性教学182
6.7.3 研究性教学工程与案例182
附录A 试卷示例188
附录B 本书相关资源190
参考文献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