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代谢、水再生与水环境承载力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水代谢、水再生与水环境承载力 第2版
  • 曾维华,吴波,杨志峰,刘静玲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4928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294页
  • 主题词:水循环-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水代谢、水再生与水环境承载力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2

1.2.1 水代谢的研究进展2

1.2.2 水再生的研究进展5

1.2.3 水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7

1.3 本书的内容框架9

第2章 水代谢、水再生与水环境承载力概述12

2.1 水代谢、水再生及水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12

2.2 水代谢系统的内涵、组成与研究对象13

2.2.1 水代谢系统的内涵14

2.2.2 水代谢系统组成及其边界分析15

2.2.3 城市水代谢系统的研究对象16

2.3 水再生系统组成、特征与功能18

2.3.1 水再生系统的组成19

2.3.2 水再生系统基本特征20

2.3.3 水再生系统功能21

2.4 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辨析及其特征21

2.4.1 环境、资源与生态概念及其间关系的界定21

2.4.2 水环境承载力22

2.4.3 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特征24

2.5 水代谢、水再生和水环境承载力的理论基石25

2.5.1 城市水体的可持续发展观25

2.5.2 城市水代谢系统健康运行与水体可持续利用的关系27

2.5.3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城市水代谢系统健康运行的理论依据28

2.6 水代谢的驱动因素研究29

2.6.1 对水代谢影响的自然驱动因素29

2.6.2 对水代谢影响的人类活动驱动因素33

第3章 基于PLS结构模型的城市水代谢系统的驱动因素分析——以昆明市为例35

3.1 基于PLS结构模型的驱动因素作用效果评价方法35

3.2 城市水代谢系统驱动因素的PLS结构模型38

3.2.1 假设模型的构建38

3.2.2 样本选择与处理方法39

3.3 研究区域昆明市概况40

3.3.1 总体概况40

3.3.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41

3.3.3 水资源概况41

3.3.4 水环境状况46

3.4 基于PLS结构模型的案例数据分析53

3.4.1 数据来源53

3.4.2 模型检验与结果54

第4章 基于水足迹的城市水代谢系统整体代谢效果评价——以昆明市为例58

4.1 基于虚拟水与水足迹的代谢效果评价方法58

4.2 综合水质和水量的城市水代谢系统代谢效果评价60

4.2.1 简介60

4.2.2 基于水足迹的评价方法中的相关概念61

4.2.3 评价城市水代谢系统整体代谢效果的评价方法61

4.3 城市水代谢系统中各种水质变化过程的量化62

4.3.1 城市水代谢系统中存在的各种水质变化过程62

4.3.2 基于GWF的城市水代谢系统中水质变化过程的量化64

4.4 昆明市水代谢系统的整体代谢效果评价66

4.4.1 基于GWF量化各水质变化过程量化结果66

4.4.2 昆明市水代谢系统整体代谢效果评价70

第5章 基于虚拟水的城市水代谢系统边界与代谢功能研究——以昆明市为例73

5.1 城市水代谢系统边界与代谢功能的逻辑关系分析73

5.1.1 城市水代谢系统边界与代谢功能的分析思路73

5.1.2 城市水代谢系统边界与代谢功能的逻辑关系分析73

5.2 城市水代谢系统边界水代谢通量核算原理及评估指标的建立75

5.2.1 系统边界的水代谢通量核算原理75

5.2.2 构建系统边界代谢影响评价指标76

5.2.3 城市水代谢系统边界、水代谢通量核算的数据准备——虚拟水的计算77

5.3 昆明市水代谢系统边界与代谢功能研究79

5.3.1 边界代谢研究中所需指标核算79

5.3.2 昆明市水代谢系统边界的代谢影响分析结果81

第6章 基于ENA的城市水代谢系统内部结构分析与评价——以昆明市为例83

6.1 用以描述系统内部结构的生态网络分析方法83

6.2 基于EWA的城市水代谢系统内部结构分析85

6.2.1 水代谢系统中参与水量变化过程的各节点间的作用关系85

6.2.2 水代谢系统中参与水质变化过程的各节点间的作用关系86

6.2.3 研究城市水代谢系统内部结构的生态网络分析方法88

6.3 昆明市水代谢系统内部结构分析89

6.3.1 基于水量变化的昆明市水代谢系统内部结构分析89

6.3.2 基于水质变化的昆明市水代谢系统内部结构分析99

第7章 城市水代谢系统模拟仿真与措施优化设计——以昆明市为例110

7.1 城市水代谢系统模拟仿真模型110

7.1.1 城市水代谢系统模拟仿真模型研究进展110

7.1.2 系统动力学方法111

7.2 SD与水环境质量耦合模型概述112

7.2.1 模型中包含的独立模块112

7.2.2 模型耦合115

7.3 昆明市水代谢系统模拟仿真模型的建立116

7.3.1 输入参数116

7.3.2 参数率定118

7.3.3 模型检验118

7.4 昆明市水代谢系统驱动力分析及有效措施设计119

7.4.1 昆明市水代谢系统主要驱动因素的发展趋势120

7.4.2 昆明市水代谢系统健康运行措施的优化设计121

7.5 未来发展情景对昆明市水代谢系统的影响预测124

7.5.1 基准情景分析124

7.5.2 不确定性讨论126

7.6 各种措施对昆明市水代谢系统的作用效果及措施优选126

7.6.1 各种措施对昆明市水代谢系统的作用效果126

7.6.2 基于多目标分析方法的措施优选130

第8章 基于GIS的流域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评价——以泾河流域为例133

8.1 相关研究进展133

8.1.1 水资源评价研究133

8.1.2 水量转化规律和水平衡模型研究134

8.1.3 地统计学在环境和水资源领域的应用研究135

8.2 流域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评价方法136

8.2.1 水资源自然可再生能力综合评价方法136

8.2.2 水资源自然可再生能力单指标评价方法136

8.2.3 基于GRID的流域水资源自然可再生能力评价方法138

8.3 基于GIS的流域水量平衡模拟139

8.3.1 模型输入140

8.3.2 模型系统集成及模型参数率定142

8.4 案例研究143

8.4.1 泾河流域概况143

8.4.2 泾河流域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影响要素分析147

8.4.3 流域水平衡模拟154

8.4.4 泾河流域水资源自然再生能力评价159

第9章 城市水资源社会再生能力评价——以黄河流域主要城市为例162

9.1 相关研究进展162

9.1.1 城市水资源评价的研究现状与进展162

9.1.2 常用评价方法164

9.2 城市水资源社会再生系统分析及其功能165

9.2.1 城市水资源社会再生系统分析165

9.2.2 城市水资源社会再生系统的功能表征167

9.3 城市水资源社会再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167

9.3.1 指标体系的构建167

9.3.2 各指标解释169

9.3.3 综合评价指标170

9.4 城市水资源社会再生能力评价方法概述171

9.4.1 评价方法的选择171

9.4.2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简介172

9.4.3 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评价模型174

9.4.4 评价标准的建立175

9.4.5 基于MATLAB城市水资源社会再生能力评价模型176

9.4.6 基于灰色关联的城市水资源社会再生能力评价方法178

9.5 案例研究179

9.5.1 黄河流域概况179

9.5.2 数据预处理180

9.5.3 2000年黄河流域主要城市水资源社会再生能力评价186

9.5.4 水资源再生效率动态评价194

9.5.5 基于WebGIS城市水资源社会再生能力评价信息发布198

第10章 基于城市水代谢的水环境承载力动态调控——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206

10.1 水环境承载力量化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及方法选择206

10.1.1 水环境承载力量化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206

10.1.2 确定量化方法208

10.2 基于城市水代谢提高水环境承载力的方案设计210

10.2.1 水环境承载力的双向调控210

10.2.2 传统城市水代谢下提高水环境承载力的对策211

10.2.3 新型城市水代谢下提高水环境承载力的方案设计212

10.3 系统动力学建模213

10.3.1 确定问题213

10.3.2 划定系统边界213

10.3.3 确定反馈回路213

10.3.4 构建城市水代谢模型213

10.3.5 模型验证214

10.3.6 灵敏度分析214

10.3.7 模型校正214

10.3.8 模型证实214

10.4 城市水代谢系统反馈回路分析214

10.5 城市水代谢动态仿真模型217

10.5.1 变量和参数的选择217

10.5.2 水代谢动态仿真模型结构设计217

10.5.3 模型中方程式的建立218

10.5.4 模型参数选择218

10.6 基于城市水代谢的水环境承载力动态调控模型219

10.7 案例研究221

10.7.1 研究区概况221

10.7.2 模型参数来源223

10.7.3 通州区水环境承载力情景设计224

10.7.4 情景模拟结果234

10.7.5 模型灵敏度分析237

第11章 结论与建议241

11.1 结论241

11.2 建议243

参考文献245

附录1 模型变量和参数列表256

附录2 模型结构图259

附录3 模型公式266

索引2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