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河大鼓大全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河大鼓大全 上
  • 刘建云,伍振英主编;侯立岩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978750849793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69页
  • 文件大小:99MB
  • 文件页数:507页
  • 主题词:西河大鼓-介绍-河北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河大鼓大全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第一章 西河大鼓曲史考1

一、西河大鼓的艺术式样和曲种属性1

(一)西河大鼓鼓书中的徒口说书——评书3

(二)西河大鼓鼓书中的唱——曲唱5

(三)西河大鼓曲种的正宗主体——西河大鼓鼓曲6

(四)鼓书“曲唱”和鼓曲“唱曲”的区别8

1.西河鼓书中的曲唱是“说书”8

2.鼓书中的曲唱是“片段”8

(1)有头无尾8

(2)无头无尾9

(3)有尾无头9

3.板型使用的不同10

4.唱腔使用的不同10

5.唱词风格的不同11

6.对演员和弦师的水平要求不同11

7.书、曲目内容的不同11

8.人员组合的不同11

9.演出式样和所用道具的不同11

10.演出场所的不同11

11.其他方面的不同11

二、说唱艺术在西河大鼓史前的艺术式样12

(一)源远流长的说唱艺术——从先秦至宋元12

(二)西河大鼓的先祖——元、明“词话”和明清“鼓词”16

(三)从“鼓词”到“鼓书、鼓曲”18

1.关于“鼓词”的艺术式样、说唱方式和各种称谓18

2.关于“鼓词”的声腔曲调和鼓、板伴奏19

(1)木板书的曲调和西河大鼓宫、徵调式的来源20

(2)木板书是“鼓词”说唱的原生态,是“说唱词话”的活化石25

(3)“鼓词”的其他曲调26

(4)“鼓词”说唱的另一种艺术式样——弦子书30

三、西河大鼓的母体——冀中调的“新木板大鼓”32

(一)新木板大鼓的产生——单鼓板的鼓板词与弦子书的合档32

(二)新木板大鼓的艺术式样34

《刘二姐逛皇会》35

《层层见喜》60

四、与西河大鼓有渊源关系的各曲种曲调的比照65

五、需要澄清界定的几个曲史概念73

1.关于西河大鼓母体曲种的表述73

2.关于木板书的来源的误断73

3.合档后的再分支——竹板书74

4.关于西河大鼓唱腔曲调的来源77

5.关于西河大鼓唱腔的板式来源和实质形态77

六、西河大鼓的“诞生”——关于西河大鼓产生的时间、地域、奠基人、第一代宗师等80

(一)从木板大鼓到北方鼓曲、鼓书种群的流变81

(二)马三峰82

1.传略82

2.马三峰在西河大鼓曲史上的定位83

3.马三峰的革新成果84

(1)规范了唱腔音乐的板型84

(2)增加了新调式、新调性唱腔85

(3)广泛引进新腔,使整体音乐形象增加新色彩86

(4)木板改铁板(鸳鸯板)87

(5)大三弦的使用87

(6)与文人合作,提高曲本的文学水平89

4.马三峰生卒年代考89

(三)朱化麟90

1.朱化麟的艺术生平《西河大鼓朱派创始人朱化麟纪年事略》91

2.朱化麟的艺术成就和对西河大鼓走向成熟的贡献93

(四)西河大鼓与京韵大鼓的曲史比照95

(五)关于西河大鼓的史长的结论98

七、西河大鼓早期若干史实的回顾99

(一)鼓曲声腔的成熟是西河大鼓成熟的标志99

(二)西河鼓书、鼓曲的流行和在城乡的发展99

1.西河大鼓在冀中乡间100

2.西河大鼓在城市的传播101

(三)“西河大鼓”的定名和西河“鼓曲”的繁盛101

1.关于王凤咏和西河鼓曲在京津的繁盛102

2.关于西河大鼓命名的具体年份103

(四)西河鼓曲唱腔的萎缩和特色唱腔的丢失104

八、西河大鼓的艺术流派105

(一)三个支系105

(二)六个流派106

1.朱(化麟)派及其传承106

2.王(振元)派108

3.李(德全)派108

4.南口儿中的郝(英吉)派109

5.赵(玉峰)派109

6.马(连登、增芬)派112

(1)赵玉峰爱才育人不论“辈儿”,马增芬自幼聪颖得真传113

(2)《玲珑塔》首次灌唱片,差“一条腿儿”114

(3)小彩舞赠鼓114

(4)录音、唱片记录了马派成果115

(5)改革出新115

(6)终生遗憾,未能参加西河大鼓流派座谈会115

(7)关于马派的传人116

(8)老爷子的三弦——“西河王”116

(9)马派一支师承“家谱”117

(三)史上客观存在的其他流派117

1.田派117

(1)天赐歌喉119

(2)雅化乡音的田派声腔119

(3)正宗“老生唱法的民族男高音”120

(4)因词度曲,每句必斟酌120

(5)板型规整、板式灵活120

(6)鼓词写作的文学高手120

(7)弹、唱、说、演、写、编多能集于一身121

(8)田派曲目在题材选择上的雅化和城市化121

(9)创造田派,终生不自称田派121

(10)田门弟子和田派传人122

2.关于其他流派风格126

(1)流派成立的要件127

(2)声腔韵味特色127

(3)行腔特色127

(4)本派独有的代表性书、曲目127

(5)从“艺号”影射出来的说唱风格形象127

九、西河大鼓的书、曲目128

(一)西河大鼓书、曲目的类型和艺术式样128

(二)西河大鼓书、曲目的构成和源流129

(三)西河大鼓书、曲目名录130

1.长篇鼓书(65部)130

2.中篇鼓书(82部)133

3.短篇鼓曲(271段)138

4.书帽(108段)139

十、西河大鼓的发祥地和流布的地域140

(一)关于西河大鼓的发祥地140

(二)西河大鼓流布的地域141

1.西河大鼓向外传播的时间141

2.省内各地和京津两市141

3.西河大鼓在东北各省区的传播142

4.西河大鼓在西北地区的传播147

5.“西河大鼓在山东”147

6.西河大鼓在其他地区的传播150

十一、西河大鼓历代师承谱序略考151

(一)关于梅、青、胡、赵四大门派的历史传说151

表1 梅门西河大鼓师承谱序及续补158

表2 梅门竹板落子分支谱序及续补161

表3 青门西河大鼓师承谱序及续补165

(二)西河大鼓各门派支系师承谱序表168

(三)西河大鼓各门派师承辈份排字序列及辈份年代比照168

表4 青门西河大鼓冀中一分支调查表谱170

表5 与马三峰同时代的冀中木板大鼓艺人及传承谱171

表6 西河大鼓各门派分支古今辈份对照表172

表7 天津、北京、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诸省市部分西河大鼓演员、弦师名录174

十二、传略175

(一)与西河大鼓有渊源关系的前三代木板大鼓艺人175

(二)与马三峰同时代的木板大鼓艺人,为西河大鼓奠基的一代177

(三)西河大鼓成熟后的历代艺人179

第二章 西河大鼓的唱腔238

第一节 西河大鼓唱腔的节奏——“板”板型、板式——板从鼓词节律起239

一、西河大鼓鼓词的格律239

1.韵律239

2.声律239

3.字词的节律240

4.格律规范的范畴240

5.格律之外的法则240

二、关于西河大鼓的“板”241

三、西河大鼓的板型241

1.头板242

2.二板和三板245

四、西河大鼓的板式247

(一)西河鼓词的天然节奏247

1.双头单尾句247

2.双头双尾句248

3.单头单尾句249

4.单头双尾句249

(二)唱腔乐句中的板式节奏的类型250

1.顶板250

2.闪板251

3.让板252

4.切板252

5.抻板254

6.赶板255

7.夺板256

8.抢板256

9.坠板257

10.垛字板257

11.惯板258

12.散板259

第二节 西河大鼓唱腔的旋律——“腔”曲体、调式、音阶、旋律形态——腔自语言声韵来261

一、西河大鼓唱腔的调式、调性、音阶261

1.宫调式的主腔261

2.徵调式的常用腔261

3.角、羽调式的小调唱腔和变化261

4.西河大鼓音乐所涉及到的其他调式267

5.音阶267

二、西河大鼓唱腔的曲体结构268

(一)两乐句为一乐段的主体唱腔268

(二)宫调式主腔中蕴含着起、承、转、合的正格一段体乐段269

(三)曲体结构的“体式”和“调式”搭建形态272

1.宫调式主腔的“调式总框架”272

2.“起、承、转、合”四乐句大“一段体”的“曲体总框架”272

3.其他调式的使用273

4.西河大鼓曲体的总结构内,乐句、乐段的排列顺序273

5.头板唱腔的曲体分析273

三、西河大鼓唱腔中的说与唱277

(一)汉语的音乐根性277

1.语调即曲调——说唱同源278

2.格律化了的鼓词是“唱”的原始基础,即使是念诵,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唱”278

(1)旋律基础278

(2)调式基础279

(3)节奏基础279

(二)依字行腔——说与唱的圆融同一280

1.唱着说280

2.说着唱280

(1)冀中口音——西河大鼓唱腔之根280

(2)北京口音——马派唱腔282

(3)山东口音——遍及鲁北的西河大鼓283

3.西河大鼓行腔的“字正”和正字的方式284

(1)西河大鼓唱腔的正字标准284

(2)西河大鼓正字的方式284

4.从说到唱——板和腔的渐次明确和延展变化285

(1)何为“说”,何为“唱”285

(2)说与唱在鼓曲声腔中的不同形态——关于“半说”和“半唱”286

四、西河大鼓唱腔的各种曲调、腔名和《西河大鼓十三讲》290

(一)关于田荫亭前辈的《西河大鼓十三讲》290

(二)西河大鼓唱腔介绍——《西河大鼓十三讲》注补291

1.下扎腔291

2.慢两句293

3.慢四句294

4.紧五句297

5.流星赶月298

6.蚍蜉上山300

7.蚂蚱蹬腿300

8.一马三跳涧302

9.反二黄306

10.慢头板307

11.快头板(紧弹慢唱)307

12.枪里加锏(亦名“回马枪”)318

13.二板中的下扎腔321

14.走腔325

15.拉腔(甩腔)327

16.反腔332

17.蜻蜓三戏水338

18.梆子穗338

19.双高350

20.叠句腔358

21.垛子句361

22.串子口361

23.扯不断367

24.顶针续麻372

25.将军令(亦名“上天梯”、“节节高”)377

26.龙卷尾379

27.紧唱慢弹381

28.枪板唱384

29.小北口387

30.快三板404

31.乍口404

32.锁尾唱408

(三)《西河大鼓十三讲》未收录的其他唱腔412

33.海底捞月412

34.二黄大反腔415

35.刀刀痛(悲腔)416

36.十三咳(即十三讲中界定的“将军令”之下句腔)417

37.三板小反腔417

38.窜板418

39.小卷尾419

40.无名腔1420

41.无名腔2420

42.无名腔3421

43.无名腔4421

44.走腔的延展422

45.哭腔垛子句(曲例见本书书、曲目总谱选《调寇》的结尾段曲谱)422

46.评剧唱腔的原腔加插422

(四)西河大鼓具名唱腔的类别形态423

第三章 西河大鼓的伴奏424

第一节 大三弦427

第二节 三弦弹奏法概说428

1.弹奏法下手歌诀八字:弹、挑、撮、扣、缩、寸、拍、垛429

2.弹奏法上手运指歌诀八字:合、定、沾、搬、滑、借、垫、捂431

3.弹三弦的姿势及歌诀432

4.定弦法及歌诀433

5.绑指甲433

6.三弦弹奏手法的记谱符号434

第三节 三弦伴奏法概论435

一、关于伴奏“点儿”436

二、关于三弦的把位和西河大鼓的“把位”型伴奏法436

三、伴奏点儿的种类和应用437

(一)随腔点儿437

(二)固定点儿439

1.头板中的上、中、下三把固定点儿440

2.二板中的各把位固定点儿442

3.三板中的各把位固定点儿443

4.固定点儿的使用要则、应用范围和三弦伴奏的功能445

(三)垫点儿及曲例446

四、传统把位的扩充449

五、西河大鼓过板曲452

(一)前奏过板453

(二)间奏过板455

(三)后奏尾声461

六、西河大鼓伴奏的无形法则462

(一)伴奏八法之一463

1.起463

2.托464

3.扶465

4.补465

5.扫466

6.裹466

7.拿467

8.随467

(二)伴奏八法之二4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