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坏境科学与工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水坏境科学与工程
  • 王松宾编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201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2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水坏境科学与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水环境之规划与管理概论1

1-1前言1

1-2水环境规划与管理之重要性1

1-3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科技概述2

1-4结语3

第二章 当前水环境问题回顾5

2-1前言5

2-2旱季水源缺乏5

2-3水质污染6

2-4水源之保育与节约用水7

2-5结语7

第三章 河川水之理化运送9

3-1水之定义9

3-2水溶液9

3-3迳流之搬运作用10

3-4世界河川水之化学组成份13

3-5台湾河川水之化学组成份21

第四章 水质之污染成分及其危害25

4-1前言25

4-2污染物分类25

4-3污染物介入途径26

4-4水质污染之物理性介量26

4-5水质污染之化学性介量28

4-6水质污染之生物性介量34

4-7水污染之危害36

4-8结语38

第五章 河川分类与河川水质标准39

5-1前言39

5-2河川分类之基本认识39

5-3我国之河川分类与水质标准41

5-4河川涵容能力之分配42

5-5放流水标准45

5-6河川水质生物指标45

5-7结语48

第六章 河川之自净作用57

6-1前言57

6-2稀释与扩散作用57

6-3感潮河段之稀释与扩散作用60

6-4吸着及沈淀63

6-5水之溶氧量65

6-6生物之代谢机能65

6-7河川溶氧平衡与生物相的变化66

6-8有机污染负荷与脱氧和再曝气作用67

6-9河川底淤泥的分解69

6-10细菌之自净作用74

6-11河川溶氧平衡75

6-11-1 Streeter-Phelps氏法75

6-11-2 O’Connor-Eckenfelder氏法81

6-11-3 Camp氏法84

第七章 废污水海洋放流87

7-1前言87

7-2海洋污染与海域水质标准87

7-3废污水海洋放流技术89

7-3-1概述89

7-3-2单一浮升喷射——无密度层化分析91

7-3-3层化环境内浮升水柱上升高度的限制96

第八章污染负荷减除策略和技术101

8-1前言101

8-2下水道建设101

8-3废污水物理法处理102

8-3-1栅除102

8-3-2沈淀104

8-3-3浮上112

8-3-4油脂分离114

8-3-5脱水115

8-3-6活性碳吸附116

8-4废污水化学法处理116

8-4-1中和处理117

8-4-2氧化还原120

8-4-3化学混凝124

8-4-4化学沈淀127

8-4-5离子交换129

8-5废污水生物法处理132

8-5-1微生物基本原理132

8-5-2微生物生长动力学139

8-5-3影响微生物生长之环境因子143

8-5-4依曝气作用决定处理流程及方法145

8-5-5生物处理法之应用150

8-5-6污泥处理与处置154

第九章 河川水质管理规划实务159

9-1前言159

9-2规划原则159

9-2-1规划范围159

9-2-2规划年限159

9-2-3规划机构之组织160

9-2-4相关计画之配合160

9-2-5目标水质161

9-2-6计画变更及追踪调查161

9-3基本资料调查161

9-3-1自然环境调查161

9-3-2河川水质及下水道建设状况161

9-3-3土地利用现况162

9-3-4人口及工业倾向162

9-3-5水利用现状及将来利用计画162

9-4污染负荷量之计算163

9-4-1河川污染量计算163

9-4-2河川流量之计算170

9-5河川水质预测模式170

9-6河川水质控制途径171

9-6-1削减污染负荷量171

9-6-2下水道建设172

9-6-3工业废水处理172

9-6-4区域开发之控制及维持河川流量172

第十章 水源保育173

10-1前言173

10-2水循环173

10-2-1降水173

10-2-2植生之阻栏作用174

10-2-3蒸腾作用175

10-2-4蒸发作用175

10-2-5渗透作用175

10-2-6土壤湿度176

10-2-7迳流与溪流176

10-3林地水土保持之效用177

10-4林地水土保持之方法178

10-4-1森林经理178

10-4-2人工造林179

10-4-3森林保护179

10-4-4森林利用180

10-4-5其他方面181

10-5山崩之防止181

10-5-1坡地整理182

10-5-2疏导水流182

10-5-3固定坡面182

10-5-4建档土墙183

10-5-5安定山脚183

10-5-6建造木椿编栅工程183

10-5-7铺植草皮184

10-5-8崩塌地造林184

10-6道路冲蚀控制185

10-6-1路肩及边坡冲蚀之防护185

10-6-2边沟之防护185

10-6-3设置横排水沟及排水涵洞186

参考资料187

附录一 水污染防治法189

附录二 山坡地开发建筑管理办法194

附录三 加强山坡地推行水土保持要点1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