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 原书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网络 原书第2版
  • (美)TIMOTHY S·RAMTEKE著;李锵 侯春萍 赵宇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5017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70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5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络 原书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欢迎学习电信学1

1.1历史回顾1

1.1.119世纪1

第一部分 联网基础知识1

1.1.2独立电话公司2

1.1.3拆分的道路2

1.2呼叫处理(1984—1996)3

1.2.1本地接入和传送区(LATA)、局间通信公司(IXC)和本地电话公司(LEC)3

1.2.2术语定义和呼叫路由选择5

1.3.1蜂窝系统6

1.3进一步了解PSTN6

1.3.2七号信令系统7

1.3.3个人通信系统(PCS)9

1.4Internet9

1.4.1数据网9

1.4.2TCP/IP协议簇10

1.4.3客户/服务器模型10

1.4.4发送e-mail11

1.4.5WWW11

1.5.2通信代理商和Internet服务提供商(ISP)12

1.5.1竞争接入提供商(CAP)12

1.51984年以来业界的发展12

1.5.31996年的电信法案13

1.5.4兼并大潮13

1.5.5专用集成电路(ASIC)14

1.6标准15

1.6.1开放系统15

1.6.2标准化组织15

习题17

2.1什么是网络19

第2章 数据组网基础19

2.2为什么联网20

2.3网络体系结构21

2.3.1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21

2.3.2另一个类比23

2.3.3网络体系结构的例子23

2.4OSI24

2.4.1OSI概述24

2.4.2分层处理25

2.4.3通信子网27

2.4.4一个子网的类比28

2.4.6各层的描述29

2.4.5OSI子网29

2.5分组交换网络31

2.5.1分组交换网络的工作过程31

2.5.2虚电路32

2.5.3分组交换机的职责33

2.6数据报交付网络34

2.7网络服务35

习题37

3.2直流电路40

3.2.1欧姆定律40

3.1信号类型40

第3章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40

3.2.2数字信号42

3.2.3幻象供电43

3.3模拟信号43

3.3.1调制43

3.3.2电容器和电感器44

3.3.3低通滤波器45

3.3.4带宽45

3.4功率46

3.4.1P=VI46

3.3.5公制单位前缀46

3.4.2分贝47

3.5同步48

3.5.1三种类型的同步48

3.5.2异步通信48

3.5.3同步通信49

3.5.4STM与ATM49

3.5.5定时49

3.6波抵消50

3.7编码和编址50

3.8多路复用52

3.8.1频分复用(FDM)53

3.8.2时分复用(TDM)54

3.8.3波分复用55

3.8.4反复用55

3.9信息编码55

3.9.1传输信息的方法55

3.9.2将语音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优点58

3.9.3脉冲编码调制(PCM)60

3.9.4视频压缩61

习题62

4.2双绞线64

4.2.1双绞线的局限性64

4.1简介64

第4章 传输系统64

4.2.2绞线标准65

4.3同轴电缆66

4.3.1基带同轴电缆66

4.3.2宽带同轴电缆66

4.3.3波导管66

4.4光纤67

4.4.1概述67

4.4.2光纤的结构67

4.4.3光纤的分类68

4.4.4如何利用更多的带宽69

4.4.5海底光缆70

4.4.6如何降低光纤成本70

4.5短距通信解决方案71

4.5.1微波无线电71

4.5.2红外线71

4.6卫星通信72

4.6.1概述72

4.6.2甚小口径地球站73

4.7.1安装配线架的必要性74

4.7建筑物的布线74

4.6.3无中心站的VSAT系统74

4.7.2建筑物布线的五个区域75

4.7.3数字接入和交叉连接系统76

习题76

第5章 商业网络服务79

5.1服务类型79

5.1.1交换接入79

5.1.2专用接入80

5.1.3专用网络81

5.1.4虚拟专用网81

5.2.2DID中继线83

5.2中继线类型83

5.2.1CO中继线83

5.2.3FX中继线84

5.2.4OPX链路84

5.3传输载波服务84

5.3.1T1载波系统84

5.3.2同步光网络(SONET)87

5.3.3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88

5.3.4带宽按需分配的数字拨号业务90

5.3.5X.2592

5.3.6帧中继93

5.3.7ATM95

5.4虚拟服务98

5.4.1800服务98

5.4.2虚拟专用网(VPN)98

习题99

第6章 住宅网络服务101

6.156K调制解调器101

6.2有线电视和电缆调制解调器103

6.3数字用户线(xDSL)105

6.3.1使用xDSL的可能性105

6.3.2xDSL面临的挑战106

6.3.3高速数字用户线(HDSL)107

6.3.4ISDN数字用户线(IDSL)108

6.3.5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108

6.3.6ADSL采用的调制技术110

习题110

第7章 局域网的基本概念112

7.1简介112

7.1.1局域网(LAN)的诞生112

7.1.2局域网与电话网的比较112

7.2拓扑结构113

7.2.1星型拓扑结构113

7.2.2总线型拓扑结构114

7.3访问协议115

7.3.1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CSMA/CD)115

7.2.3环型拓扑结构115

7.3.2令牌传送协议116

7.4局域网的类型117

7.5几种基本的以太网119

7.5.110Base5119

7.5.210Base2120

7.5.310BaseT121

7.6以太网的帧结构128

7.7.1中继器129

7.7扩展局域网的范围129

7.7.2网桥130

7.7.3路由器132

7.7.4交换机135

习题138

第8章 TCP/IP的基本概念141

8.1计数系统141

8.2地址解析协议(ARP)143

8.2.1一个办公室的例子143

8.2.2应用在以太网上的ARP协议144

8.3.2IP地址的分配145

8.3.1点分十进制表示法145

8.3IP地址145

8.3.3地址的分类147

8.4子网148

8.4.1划分子网的原因148

8.4.2划分子网的方法149

8.4.3划分子网:例子1150

8.4.4地址的损失151

8.4.5划分子网:例子2152

8.5.2协议分析器154

8.5.1简介154

8.5数据包和帧的分析154

8.5.3解析各层协议155

8.5.4举例157

8.6TCP/IP层158

8.6.1概述158

8.6.2网络接入层159

8.6.3网际协议160

8.6.4UDP161

8.6.5TCP161

8.6.6ICMP162

习题163

第二部分 语音网167

第9章 信令167

9.1什么是信令167

9.2一个呼叫的连接过程167

9.2.1发起呼叫167

9.2.2呼叫路由168

9.2.3应答监视168

9.2.4拆线和呼叫清除168

9.3信令格式的分类168

9.4.2公共信道局间信令169

9.4.1单条中继线信令169

9.4信令延时和局间信令169

9.4.3CCIS的优点170

9.5地址信令的类型170

9.5.1拨号脉冲170

9.5.2双音多频信令171

9.5.3多频信令171

9.6提供监视功能的信令类型172

9.6.1单频信令172

9.6.2环路启动信令172

9.6.3接地启动信令的优点173

9.6.4接地启动信令的操作174

9.7.1夺位信令与无干扰信道信令175

9.7数字载波系统175

9.7.2公共信道信令176

9.7.3带外信令和带内信令176

9.8信令接口176

9.8.1四线端接装置176

9.8.2接收和发送(E M)信令接口177

9.8.3数字信令接口178

习题179

10.1.1为什么要交换180

第10章 交换180

10.1交换的基本原理180

10.1.2交换机的组成181

10.1.3空分交换和时分交换181

10.1.4产生阻塞的原因182

10.1.5交换机更细致的分类182

10.2控制方式183

10.2.1直接逐级控制183

10.2.2公共控制184

10.2.3存储程序控制184

10.3.1时分环185

10.3数字交换185

10.3.2时分总线186

10.3.3时-空-时交换186

10.3.4矩阵交换机187

10.4高级交换的概念188

10.4.1再论时分交换和空分交换188

10.4.2单路径结构189

10.4.3多路径结构189

10.4.4缓冲和争用解决方案190

习题190

11.1背景192

第11章 PSTN192

11.2本地电话网193

11.2.1配线网络设备193

11.2.2CO的内部结构194

11.2.3局间信令使用SS7195

11.3AT&T网络197

11.3.1概述197

11.3.2北美网络197

11.3.3信令网上的呼叫处理198

11.3.4RTNR(实时网络路由)199

11.4MCI网络200

11.4.1物理层200

11.3.5NCP200

11.4.2逻辑层201

11.4.3管理层201

11.5Sprint网络202

11.6基于SS7的虚拟网络介绍203

11.6.1虚拟网络的用途203

11.6.2虚拟网络的运营205

11.7虚拟网络的优势205

11.7.1易于管理205

11.7.2公司范围的拨入方案205

11.8接入类型206

11.8.1交换接入206

11.7.3更好的性价比206

11.7.4其他优势206

11.8.2专用接入209

11.8.3远程接入209

习题210

第12章 无线通信与CDMA212

12.1AMPS212

12.1.1概述212

12.1.2AMPS的优势213

12.1.5频率复用214

12.1.3使用不规则小区形状的理由214

12.1.4小区信道的分配214

12.1.6操作215

12.1.7越区切换216

12.1.8小区分裂216

12.2现代无线系统217

12.2.1无线系统模型217

12.2.2基本无线原理218

12.2.3无线频谱219

12.2.4固定无线系统219

12.2.5PCS220

12.3数字无线系统221

12.3.1欧洲的GSM221

12.3.2北美的IS-54/136221

12.3.3欧洲的DECT222

12.4高通的CDMA(TIA/EIA-95)223

12.4.1扩频通信223

12.4.2基本CDMA223

12.5差错处理225

12.5.1CRC225

12.5.2卷积码编码器225

12.5.3维比特译码器228

12.5.4块交织229

12.6CDMA与SSMA230

12.6.1一些术语230

12.6.2Walsh码230

12.6.3PN码231

12.6.4PN和Walsh码层232

12.7CDMA业务信道233

12.8CDMA的总结235

习题236

13.2Centrex238

13.2.1什么是Centrex238

第13章 专用交换网络238

13.1背景介绍238

13.2.2Centrex的优点239

13.2.3中心局本地局域网(CO-LAN)240

13.3按键系统242

13.3.11A2系统242

13.3.2电子按键系统(EKS)243

13.5.1电话台的功能244

13.4.2无KSU的系统244

13.5PBX功能举例244

13.4.1混合系统244

13.4其他小型语音系统244

13.5.2话务员操作控制台的功能245

13.5.3系统的功能245

13.6朗讯公司的DEFINITY245

13.6.1电话设备245

13.6.2站点链路246

13.6.3DEFINITY框图概述246

13.6.4配置247

13.6.5DEFINITY结构247

13.7级联专用线路网络249

13.8专用网络250

13.9ARS(自动路由选择)251

13.9.1ARS的决策过程251

13.9.2一个实例251

13.10网络路由252

习题254

第14章 语音处理、ACD和CTI256

14.1概述256

14.2提供话音的方法256

14.2.1录制话音256

14.2.2文字语音转换257

14.4语音识别258

14.3录音文字信息系统/计划258

14.5.1为何需要语音邮件259

14.5语音邮件259

14.5.2VM系统的大小260

14.6自动值机员(AA)260

14.6.1AA实例261

14.6.2AA的优点261

14.6.3AA的特色功能262

14.7呼叫分配系统介绍262

14.7.1如何使用ACD262

14.7.4呼叫中心263

14.7.2UCD与ACD的比较263

14.7.3呼叫序列发生器263

14.8呼出电话销售264

14.9为何使用ACD265

14.10门类265

14.11时间线266

14.12ACD的特色功能267

14.13ACD网络267

14.14交互式语音响应(IVR)系统269

14.15.2标准API270

14.15.1什么是CTI270

14.15CTI(计算机电话集成)270

14.15.3CTI与网站272

习题272

第15章 T1网络274

15.1优点274

15.1.1节省运营费用274

15.1.2简化274

15.1.3可靠性275

15.2T1信号传输276

15.2.1各种介质上的DS-1276

15.1.4网络控制276

15.2.2双极性格式277

15.2.3B8ZS技术277

15.3帧类型278

15.3.1D4帧结构278

15.3.2超帧(SF)279

15.3.3扩展超帧(ESF)280

15.3.4其他的帧格式281

15.4网络接口282

15.4.1客户端282

15.5.2中间节点交换283

15.5.1信道处理单元、多路复用器和交换机283

15.5T1网络的交换283

15.4.2电信公司端283

15.5.3使用单链路多路复用器的D/I(卸载插入方式)284

15.5.4添加-卸载285

15.5.5DACS(数字接入和交叉连接系统)285

15.5.6专有网络与DACS287

15.5.7CCR287

15.6网络设计案例研究288

15.6.1问题陈述288

15.6.2分析289

15.6.3设计291

15.6.4补充的设计问题293

习题293

第三部分 广域网293

第16章 SNA(系统网络体系结构)295

16.1SNA环境295

16.1.1SNA的初始应用295

16.1.2主机的远程处理296

16.2SNA的硬件296

16.2.1主机及其I/O通道297

16.2.2FEP297

16.2.4连接LAN298

16.2.3集群控制器298

16.3NAU与会话299

16.3.1定义NAU299

16.3.2LU299

16.2.5AS/400与本地、远端设备299

16.3.3PU300

16.3.4SSCP、域和寻址300

16.3.5会话302

16.4SNA体系结构303

16.4.1SNA层303

16.5SDLC304

16.5.1标志字段和地址字段304

16.4.3LU协议子集304

16.4.2SNA的交换单元304

16.5.2控制字段305

16.5.3SDLC传输交换的一个例子307

16.6路径控制层308

16.6.1子域间路由308

16.6.2端到端路径控制路由310

16.7记录链锁、调步和分段311

16.7.1记录链锁311

16.8.1简介312

16.8APPC或LU6.2312

16.7.2会话调步312

16.7.3分段312

16.8.2LEN313

16.8.3APPC体系结构314

16.8.4一个APPC的对话实例315

16.9APPN317

习题318

17.1.2数据报的概念320

17.1.1起源320

17.1发展320

第17章 X.25320

17.1.3分组的概念321

17.2目的321

17.3拨号线路、租用线路与分组网络322

17.4公共数据网络(PDN)323

17.5分组交换网络的运行323

17.5.1什么是分组交换323

17.5.2与X.25相关的协议325

17.6LAP/B:X.25的数据链路层326

17.7.1通过层的通信机制327

17.7X.25的网络层327

17.7.2永久虚电路和交换虚电路328

17.8分组的类型328

17.8.1分组头328

17.8.2监控分组330

17.9X.25的特点与功能331

17.10X.25网络与IBM网络的互联332

17.10.1在X.25上实现SNA的软件方法332

17.10.2硬件方法333

17.10.4在BSC网络使用X.25的优势334

17.10.3XI方法334

习题335

第18章 SS7337

18.1概述337

18.1.1优点337

18.1.2历史338

18.2拓扑结构338

18.2.1节点类型338

18.2.2链路类型339

18.2.3AIN340

18.3.1与X.25的比较341

18.3.2结构分层341

18.3SS7协议结构341

18.4信令单元343

18.4.1SU字段343

18.4.2SU传输交换的实例344

18.5MTP第三层345

18.6SCCP346

18.6.1SCCP的子层346

18.6.20层业务举例346

18.7.3CSL子层348

18.7.2TCAP的两个子层348

18.7.1用户请求层348

18.7TCAP348

18.7.4TSL子层349

18.8ISUP350

18.8.1承载与补充业务351

18.8.2ISUP消息351

18.8.3ISUP信令连接352

18.8.4ISUP信令方式353

18.8.5呼叫的建立与释放353

习题355

19.1.2功能设备和参考点357

19.1.1接入接口357

19.1定义357

第19章 ISDN357

19.2电信业务359

19.2.1业务类型及其属性359

19.2.2信息传输属性360

19.2.3接入属性361

19.2.4用户终端业务属性361

19.3BRI的物理层361

19.3.1概述361

19.3.2ANSI的U参考点362

19.3.3ITU的S/T参考点363

19.3.4S/T参考点上成帧366

19.3.5D信道接入控制367

19.4PRI物理层369

19.5数据链路层369

19.5.1为什么采用LAPD369

19.5.2基本帧格式370

19.5.3DLCI字段371

19.6网络层372

习题373

20.1SONET:同步光网络374

20.2SONET与T3相比的优点374

第20章 SONET374

20.3SONET的速率与设备375

20.4SONET传输结构376

20.5映射378

20.6回顾379

20.7SONET环380

习题382

21.1交换网络概述383

21.1.1X.25、帧中继和ATM中的虚电路383

第21章 帧中继383

21.1.2PVC和SVC385

21.1.3交换网的优点385

21.2对帧中继的不同认识386

21.2.1从OSI的角度认识帧中继386

21.2.2用户对帧中继的认识388

21.2.3运营商对帧中继的认识390

21.2.4标准化组织对帧中继的认识390

21.3帧格式391

21.4拥塞控制392

21.4.1再谈CIR392

21.4.2预约水平393

21.4.3开环流量控制394

21.4.4闭环流量控制395

21.5多协议支持395

21.5.1帧中继上的SNA395

21.5.2VoFR397

习题398

第22章 ATM400

22.1ATM基础400

22.1.1引言400

22.1.2信元400

22.1.3ATM的体系结构(分层)401

22.2ATM信元层403

22.2.1信元的路由选择403

22.2.2网络接口404

22.2.3信元头405

22.3ATM适配层406

22.3.1应用服务分类406

22.3.2AAL0407

22.3.3AAL1408

22.3.4AAL2408

22.3.5AAL3/4408

22.4UNI信令410

22.3.6AAL5410

习题413

第四部分 局域网和互联网络413

第23章 LAN:补充概念415

23.1软件基础415

23.1.1NetBIOS415

23.1.2Windows98网络416

23.1.3IEEE802标准419

23.1.4专用协议421

23.2.1以太网帧结构422

23.2以太网422

23.2.210Base5424

23.2.310Base2425

23.2.410BaseT426

23.2.510BaseF429

23.3令牌环网络429

23.3.1基本配置429

23.3.2扩展TRN430

23.3.3活动监视器431

23.3.4信号编码432

23.3.5TRN帧结构432

23.3.6操作实例434

23.4.1一个基于层的标准435

23.4FDDI435

23.4.2PMD层436

23.4.3PHY标准437

23.4.4MAC层438

23.510Mbps以上的以太网439

23.5.1引言439

23.5.2以太网PHY441

23.5.3全双工操作442

23.5.4流量控制442

23.5.6链路集合443

23.5.5自动协商443

23.6快速以太网444

23.6.1快速以太网的类型444

23.6.2扩展100BaseX445

23.7千兆以太网445

23.8VLAN446

习题447

第24章 桥接与路由450

24.1互联网设备450

24.1.1在网络中加入网桥450

24.1.2在网络中加入路由器451

24.1.3骨干的倒塌453

24.2网桥454

24.2.1转换和封装网桥454

24.2.2透明网桥455

24.2.3生长树算法456

24.2.4源路由网桥458

24.3路由协议459

24.3.1路由、路由协议和可路由协议459

24.3.2距离矢量路由与RIP459

24.3.3链路状态路由和OSPF462

24.3.4自治系统和BGP465

24.4路由器配置466

习题469

第25章 TCP/IP:其他的概念470

25.1简介和回顾470

25.2网络接入层471

25.2.1地址解析协议(ARP)和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471

25.2.2代理ARP471

25.2.3点到点协议(PPP)473

25.3IPv4474

25.4IP地址的不足479

25.4.1无类别域间路由选择(CIDR)479

25.4.2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480

25.4.3基于IP的专用网络481

25.4.4网络地址转换设备482

25.4.5代理服务器483

25.4.6IPv6484

25.5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485

25.6用户数据报协议(UDP)486

25.7传输控制协议(TCP)486

25.7.1TCP报头的格式486

25.7.2TCP数据段交换的一个例子488

25.7.3连接491

25.8.1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492

25.8应用层492

25.8.2远程登录(Telnet)493

25.9探究网络495

25.9.1网络接口495

25.9.2子网掩码497

25.9.3路由表498

25.9.4追踪路由498

25.10建立新的子网501

25.10.1配置接口501

25.10.2配置静态路由502

25.11.1目的和作用503

25.10.3配置动态路由503

25.11域名服务503

25.11.2域名服务器(DNS)504

25.11.3nslookup506

25.11.4DNS查询过程507

25.11.5反向查询507

习题509

第26章 Linux管理512

26.1简介512

26.2安装512

26.2.1准备512

26.2.2硬盘分区513

26.3了解所使用的服务器519

26.4用户账户521

26.4.1保护根用户的密码521

26.4.2创建一个用户账号522

26.4.3小结524

26.4.4e-mail526

26.4.5FTP527

26.4.6组内共享文件528

26.5基本安全性529

26.5.1超级用户的远程登录529

26.6.1配置XWindows531

26.6使用XWindows531

26.5.2禁止特定的IP地址531

26.5.3禁止匿名ftp531

26.6.2ApacheWeb服务器533

26.7网络管理533

26.7.1DNS533

26.7.2静态路由535

习题537

第27章 虚拟专用网540

27.1虚拟专用网介绍540

27.1.1什么是虚拟专用网540

27.1.2按用户类型对虚拟专用网分类541

27.1.3按所在的OSI层次对虚拟专用网分类542

27.2虚拟专用网的优点544

27.3安全问题544

27.3.1确定安全性的要求544

27.3.2加密方案545

27.3.3证书549

27.4IP安全协议(IPSec)551

习题552

缩略语表5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