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物入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物入侵
  • 曾北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5607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23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35页
  • 主题词:环境生物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物入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生物入侵概述1

1.1 什么是生物入侵1

1.1.1 外来入侵物种1

1.1.2 生物入侵的概念2

1.2 生物入侵的模式与机制3

1.2.1 生物入侵的模式3

1.2.2 生物入侵的机制4

1.3.1 多样性阻抗假说6

1.3 生物入侵的理论假说6

1.3.2 天敌逃避假说7

1.3.3 空生态位假说8

1.3.4 资源机遇假说8

1.3.5 干扰假说9

1.3.6 生态位机遇假说10

1.4 生物入侵的适应性进化11

1.4.1 生物的适应性进化11

1.4.2 外来种入侵的适应性进化的遗传学基础12

1.4.3 外来种入侵的适应性生理生态特征14

1.4.4 入侵种的繁殖适应性特征16

1.4.5 入侵种适应性进化的影响18

1.5 生物入侵对土著种的影响19

1.5.1 生物入侵的广泛冲击20

1.5.2 生物入侵引起的竞争20

1.5.3 外来入侵种的化感作用22

1.5.4 外来种入侵的遗传侵蚀23

1.5.5 外来种入侵对土著种的其他影响26

1.6 生物入侵是全球变化现象27

1.7 世界上外来物种入侵事例28

1.7.1 老鼠——岛屿生态系统的入侵者28

1.7.2 流浪蚁——无处不入的入侵者30

1.7.3 欧洲的动物入侵33

1.7.4 外来树种入侵36

1.7.5 压舱水为媒介的外来物种入侵42

1.7.6 警示入侵者45

第2章 人类活动与生物入侵47

2.1 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首先是人为因素造成47

2.2 历史上的人类行为与活动51

2.2.1 食物的寻求与供应创造了初始文明51

2.2.2 人类在利用物种中创造和开拓文明53

2.2.3 战争强化了外来入侵物种的侵袭54

2.2.4 移民推动了物种的“大迁徙”55

2.3 经济全球化引发物种大规模入侵56

2.3.1 国际贸易引发物种迁移56

2.3.2 经济目的驱动引进外来物种57

2.4 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58

2.4.1 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58

2.4.2 国外生物入侵造成经济损失的典型案例59

第3章 中国面临生物入侵问题61

3.1 气候多样性适于各种生物生存61

3.2.1 生物入侵的负效应63

3.2 中国生物群落的可侵入性63

3.2.2 Lonsdale可侵入模型65

3.2.3 群落可侵入性67

3.2.4 群落可侵入性的关键要素69

3.3 外来入侵种的引入途径78

3.3.1 无意引入78

3.3.2 有目的引入79

3.4 中国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特征80

3.5 中国历史上外来物种的引入81

3.6 中国改革开放后面对物种入侵新课题82

3.7.2 破坏景观生态的自然性与完整性84

3.7.1 入侵种侵袭可使生物多样性丧失84

3.7 外来入侵物种对中国的威胁84

3.7.3 竞争并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使本地物种失去生存空间85

3.7.4 危害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86

第4章 中国各类外来入侵物种概况88

4.1 外来入侵物种种类88

4.2 入侵植物种88

4.3 入侵昆虫106

4.4 入侵线虫113

4.5 入侵真菌114

4.6 入侵软体动物115

4.7 入侵两栖类117

4.8 入侵甲壳类118

4.9 入侵鱼类119

4.10 入侵鸟类122

4.11 入侵哺乳类123

第5章 生物入侵与人类疾病125

5.1 人类活动引起生物入侵并促进疾病传播125

5.1.1 战争是最粗暴最残酷的特殊生物入侵125

5.1.2 军队是病原的载体也是瘟疫拓展机127

5.1.3 2400多年前神秘的第Ⅳ级病毒129

5.1.4 16~17世纪中国的瘟疫131

5.2 入侵物种传播疾病132

5.3 细菌性疾病与健康133

5.3.1 拟杆菌属和丝杆菌属感染133

5.3.2 布鲁菌病133

5.3.3 沙门菌病134

5.3.4 巴斯德菌病134

5.3.5 鼠疫134

5.3.6 伪结核耶尔森菌病136

5.3.7 土拉菌病136

5.3.9 梭状芽孢杆菌病137

5.3.8 炭疽137

5.3.10 丹毒丝菌病138

5.3.11 葡萄球菌病138

5.3.12 链球菌病139

5.3.13 结核病139

5.4 病毒与健康140

5.4.1 病毒简史140

5.4.2 病毒的基本结构141

5.4.3 病毒的增殖特性143

5.5.1 天花和麻疹144

5.5 重要的病毒性疾病144

5.5.2 流行性感冒145

5.5.3 腮腺炎146

5.5.4 口蹄疫146

5.5.5 狂犬病147

5.5.6 黄热病147

5.5.7 病毒性肝炎148

5.5.8 流行性乙型脑炎150

5.6 新兴病毒的涌现152

5.7.1 马尔堡病毒153

5.7 一些重要的新兴病毒153

5.7.2 SARS病毒155

5.7.3 拉沙病毒160

5.7.4 埃博拉病毒161

5.7.5 艾滋病毒163

5.7.6 第Ⅳ级病毒出现的原因165

5.8 新兴病毒的启示166

5.8.1 新兴病毒与安全全球化166

5.8.2 对新兴病毒实行危机管理168

5.9 相关的病媒节肢动物170

6.1.1 从哲学理念理解生物入侵172

6.1 从哲学和战略高度认识生物入侵172

第6章 防治生物入侵的哲学、战略和战术172

6.1.2 从历史哲学悟识生物入侵173

6.1.3 从生态危机悟解生物入侵174

6.1.4 从生活行为方式联系生物入侵175

6.2 从全球战略角度认识生物入侵177

6.3 防止生物入侵的目标与原则180

6.3.1 防止生物入侵的基本定义与概念认识180

6.3.2 防止生物入侵的目标与任务181

6.4 防止生物入侵的理念思维与原则183

6.5.1 防止与引进的指导原则185

6.5 防止生物入侵中的防止与引进原则及对策185

6.5.2 无意引进的对策与行动187

6.5.3 有意引进的对策与行动190

6.6 清除与控制生物入侵的原则和对策192

6.6.1 清除和控制生物入侵的基本原则192

6.6.2 清除对策与行动194

6.6.3 优选理想的控制结果195

6.6.4 控制方法的优选196

6.6.5 控制的策略与行动197

6.6.6 关于驯化物种问题199

6.7 物种重引进200

6.8 环境影响评价201

6.8.1 生物入侵之环境影响评价要点201

6.8.2 生物入侵的风险评估203

6.8.3 生态质量评价指标204

6.8.4 清除外来入侵物种的科学评估206

6.9 防范生物入侵的控制策略207

6.9.1 从战略高度防止外来入侵物种207

6.9.2 建立对抗外来入侵物种的防御体系208

6.9.3 认真开展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评估209

6.9.4 建立外来入侵物种早期预警体系210

6.9.5 建立生物安全防范道德规范211

6.10 综合防治外来入侵物种212

6.10.1 根据预防为主原则和“事先知情同意”(AIA)程序,对外来入侵物种实行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和生物安全评估212

6.10.2 更新理念、改善预警体系、使其更具科学性213

6.10.3 加强对无计划或无组织的意外外来入侵物种引入渠道之控制与监管214

6.10.4 改进管理技术来清除或控制外来物种入侵214

6.11 开拓新的防治理念和方法215

6.11.1 面对现实,认真建立“新生物区系”215

6.11.2 根除外来入侵物种215

6.11.3 不能根除时的监管控制与防治方法216

参考文献2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