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世界社会主义史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世界社会主义史论
  • 黄宗良,孔寒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6855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66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682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研究-世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世界社会主义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导论1

一、为什么要研究世界社会主义1

二、世界社会主义的内涵和流派3

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7

四、世界社会主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12

五、如何研究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16

第一章 社会主义的滥觞20

第一节 人类优秀政治文化的历史沉淀21

一、社会平等21

二、财产公有24

三、民主政治25

第二节 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27

一、宗教改革27

二、文艺复兴31

第三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34

一、什么是资本主义34

二、资产阶级革命39

三、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41

第四节 第一次科技革命及其政治后果45

一、科技革命的内涵45

二、第一次科技革命的肇始和进程47

三、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社会后果48

第五节 空想社会主义50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50

二、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52

三、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55

四、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57

第二章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61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转变”62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诞生62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发现”67

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73

第二节 对自由资本主义的批判77

一、批判自由资本主义的意义77

二、以唯物史观审视资本主义的过去79

三、以唯物辩证法展望资本主义的未来81

第三节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82

一、革命的前提82

二、革命的道路83

三、革命政权85

四、革命的主体与同盟军88

五、革命的政党89

第四节 对未来社会制度的设想91

一、设想的出发点和根据91

二、未来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93

第三章 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流派98

第一节 法俄等国的无政府主义99

一、蒲鲁东和薄鲁东主义99

二、巴枯宁和巴枯宁主义102

三、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共产主义105

四、索列尔和工团主义108

第二节 英国的改良社会主义110

一、宪章运动110

二、工联主义113

三、费边社及其主张116

第三节 德国的拉萨尔主义及其影响119

一、拉萨尔和他的基本观点119

二、爱森纳赫派122

三、拉萨尔派同爱森纳赫派的合并124

一、民粹派127

第四节 俄国的民粹主义127

二、民粹主义129

第四章 三个世界性的社会主义政党组织134

第一节 共产主义者同盟135

一、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135

二、无产阶级在1848年革命中的斗争138

三、共产主义者同盟的主要活动142

四、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144

第二节 第一国际147

一、国际工人协会的建立及其前期活动147

二、巴黎公社革命149

三、国际工人协会的后期活动153

第三节 第二国际156

一、第二国际的建立156

二、社会主义运动范围的不断拓宽158

第五章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分野163

第一节 第二次科技革命及其社会后果164

一、第二次科技革命164

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与垄断资本的产生167

三、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和矛盾的新变化171

第二节 改良还是革命174

一、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思潮的产生174

二、围绕修正主义问题的争论180

第三节 社会民主党的裂变185

一、不同派别的产生185

二、各国共产党的诞生188

第四节 布尔什维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分歧194

一、俄国布尔什维主义的诞生194

二、民主社会主义的形成199

第六章 两大工人组织的对立与合作204

一、三个国际的诞生205

第一节 分庭抗礼与最初的聚合尝试205

二、工人阶级统一战线策略的确立208

三、柏林联席会议212

第二节 两个国际的对峙216

一、从统一战线转向敌对216

二、共产国际的极“左”错误政策219

三、社会主义工人国际顽固的反共立场226

四、兄弟阋墙的恶果229

第三节 再次走向合作234

一、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的重新接触234

二、反法西斯主义统一战线方针238

三、人民阵线运动244

第四节 退出历史舞台247

一、反法西斯政策的逆转247

二、消失的与留下的251

第七章 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55

第一节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56

一、列宁的革命理论256

二、革命前的俄国261

三、十月革命266

第二节 欧洲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270

一、德国十一月革命270

二、匈牙利1919年革命273

三、德国1921年“三月行动”和1923年“十月行动”276

四、保加利亚1923年“九月起义”28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的扩展285

一、欧亚11个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285

二、中国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91

三、社会主义扩展的原因293

第八章 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及其对东欧和中、越、朝的影响298

一、从军事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299

第一节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299

二、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304

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两次争论309

四、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315

五、苏联模式的形成、基本特征及其根源318

六、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问题323

第二节 苏联模式在东欧的推广325

一、东欧的人民民主制度325

二、苏联在东欧的目标330

三、苏联模式在东欧的确立334

第三节 苏联模式在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确立340

一、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建立340

二、中国对苏联模式的移植343

三、朝鲜的社会主义改造350

四、越南的社会主义改造353

第九章 亚非拉的社会主义356

第一节 亚非拉社会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概况357

一、亚非拉社会主义的兴起357

二、亚非拉社会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360

第二节 亚非拉社会主义的主要类型362

一、东南亚的社会主义362

二、阿拉伯的社会主义367

三、非洲的社会主义371

四、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373

第三节 亚非拉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376

一、理论特征376

二、实践特征379

第十章 新科技革命与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384

第一节 新科学技术革命385

一、新科技革命的缘起385

二、新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387

三、新科技革命的基本特点389

第二节 西方生产方式和阶级结构的新变化392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调整392

二、阶级构成的变化395

第三节 新科技革命对东方社会主义的冲击399

一、苏东国家演变的一个重要原因399

二、科技发展缓慢与社会主义在两制关系中的弱势地位400

三、当代科技革命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安全和主权受到威胁402

四、当代科技革命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挑战404

第十一章 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407

第一节 苏联有限的政治经济体制调整408

一、苏共二十大对政治体制的冲击和赫鲁晓夫时期的体制改革408

二、赫鲁晓夫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412

三、赫鲁晓夫的“三和”、“两全”理论416

四、勃列日涅夫时期内政外交的主要问题和苏联社会的衰落419

五、“发达社会主义”的理论422

第二节 东欧国家摆脱苏联模式的努力424

一、南斯拉夫自治、不结盟的社会主义424

二、匈牙利的改革尝试430

三、波兰的“十月理想”435

四、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之春440

第三节 改革的主要障碍因素448

一、难以突破的“围城”448

二、极不正常的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451

第十二章 苏联东欧剧变458

第一节 改革困境中社会矛盾的总爆发459

一、东欧剧变459

二、苏联的剧变与解体467

第二节 苏东剧变的原因和教训472

一、要用唯物辩证法和系统论总结苏东剧变的原因和教训472

二、要摆正社会主义建设中政治任务与经济任务的地位474

三、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是执政党建设生死攸关的问题476

四、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事关全局480

五、处理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几点经验485

六、在推进改革、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三者关系中寻求最佳结合点488

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491

第三节 俄国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新阶段493

一、社会主义党派的分化与重组493

二、社会主义多元化的新走势495

三、重整旗鼓的俄罗斯联邦共产党498

第四节 东欧国家社会民主党的理论与实践504

一、东欧的三类社会民主党504

二、东欧民主社会主义复兴的原因508

第十三章 改革开放之中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513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艰难探索514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514

二、改革开放518

三、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与发展522

四、成就、问题与未来发展524

第二节 逐渐走向开放的朝鲜528

一、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反思528

二、从主体思想到红旗思想529

三、朝鲜式的社会主义531

四、经济改革的初步探索533

五、“强盛大国”战略536

第三节 在革新开放中探索前进的越南540

一、革新开放的缘起540

二、革新开放的基本历程和内容543

三、革新开放的特点550

一、社会主义改造及初步发展551

第四节 走向全面革新的老挝551

二、探求新路554

三、冷战后的人民革命党558

第五节 与美国抗争中的古巴561

一、改革之前的古巴561

二、“和平年代的特殊时期”和改革措施565

三、改革的成果和特点574

第十四章 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578

第一节 社会党国际及其纲领579

一、社会党国际的成立579

二、社会党纲领的演变580

第二节 各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与实践588

一、德国社会民主党与《哥德斯堡纲领》588

二、英国工党及其国有化政策590

三、瑞典模式593

四、法国、意大利的社会党及其政策594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各国社会民主党的新变化597

一、新的挑战和困境597

二、理论反思和政策调整599

三、“第三条道路”600

第四节 西方国家共产党及其社会主义的演变603

一、欧洲共产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基本主张603

二、意、法、西等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和实践活动606

三、葡萄牙、希腊、美国等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和实践活动611

四、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共产党的分化614

结束语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地位、历史经验和发展趋势620

一、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看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620

二、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626

三、从经济全球化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635

文献举要644

后记6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