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油气藏形成与勘探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3年科研成果文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油气藏形成与勘探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3年科研成果文集](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0868879.jpg)
- 张一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14735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05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615页
- 主题词:油气藏-形成-文集;油气勘探-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油气藏形成与勘探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3年科研成果文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3
油气运移和聚集动力学3
包裹体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3
白国平3
岩性油藏三元成因模式及初步应用 陈冬霞庞雄奇翁庆萍姜振学 张俊10
渤南洼陷古近系膏盐层对深层油气成藏的影响 宫秀梅曾溅辉15
济阳坳陷透镜状砂岩成藏模拟实验 姜振学 陈冬霞苗 胜 曾溅辉邱楠生22
应用层次分析法研究透镜状砂体成藏主控因素27
姜振学 陈冬霞邱桂强庞雄奇 曾溅辉邱楠生27
盆地岩石圈结构与油气成藏及分布 金之钧殷进垠谢方克 吕修祥34
裂缝介质中石油运移模拟实验研究 康永尚郭黔杰朱九成 陈连明 曾联波42
李慧莉邱楠生金之钧 吕修祥47
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储层流体包裹体与油气成藏研究47
我国主要气区大中型天然气田未动用储量评价 刘小平 吴欣松王志章 熊琦华54
断陷盆地群的含油气系统特征——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为例58
罗群庞雄奇58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ontrol by PredominantMigration Pathways64
Xiongqi Pang Ian Lerche Haiyan Zhou and Zhengxue Jiang64
叠合盆地断裂上、下盘油气差异聚集效应及成因机理82
庞雄奇罗 群姜振学 白国平王英民82
济阳坳陷构造变动破坏烃量反演模拟 庞雄奇 左胜杰金之钧 解国军 姜振学90
油气成藏门限研究及其在济阳坳陷中的应用99
庞雄奇李丕龙金之钧张善文左胜杰 陈冬霞99
深盆气成藏门限及其物理模拟实验 庞雄奇金之钧姜振学宫广胜王洪玉107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field in the Tertiary succession of the western Qaidam basin,northeast Qinghai-Tibet Plateau,China Qiu Nansheng Kang Yongshang Jin Zhijun118
QIU NANSHENG143
Geothermal regime in the Qaidam basin,northeast Qinghai-Tibet Plateau143
昌潍坳陷潍北凹陷热历史和油气成藏期次 邱楠生蔡进功李善鹏 曾溅辉165
渗透率级差对透镜状砂体成藏的控制模式174
邱楠生 万晓龙金之钧 曾溅辉张善文姜振学174
热作为油运移动力的物理模拟实验 邱楠生方家虎180
古油气水界面恢复方法综述 王显东姜振学庞雄奇185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天然气高压封存箱194
徐士林 吕修祥周新源 马玉杰杨明慧刘洛夫194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episodic oil migration along fault systems199
Jianhui Zeng Zhijun Jin199
东营凹陷岩性圈闭油气充满度及其主控因素 曾溅辉 张善文邱楠生姜振学206
牛庄洼陷砂岩透镜体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剖析 张俊庞雄奇陈冬霞姜振学211
戴立昌 刘震赵阳张善文蔡进功217
济阳坳陷异常高压和异常低压特征及成因分析217
焉耆盆地与柴达木盆地侏罗系成烃及成藏时期的比较 高先志柳广弟 刘 震219
夏口断层封闭性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模式 高先志杜玉民张宝收223
东营凹陷南斜坡输导体系发育特征 刘 震 张善文赵 阳 高先志228
油气运聚单元石油运聚系数的预测模型 柳广弟赵文智胡素云张振英233
油气差异泵吸作用机理探讨——以泌阳凹陷为例238
尹伟吴胜和王子煜夏东领238
双河油田油气成藏机理研究 尹伟 吴胜和林社卿宫清顺李春霞249
级差优势通道与双河油田油气分布的差异性256
尹伟 吴胜和 吉莉 陈文学赵追明海慧256
惠民凹陷临南地区油气输导系统及油气运移特征 赵 阳 刘 震戴立昌262
层间干扰与油气差异充注 吴胜和 曾溅辉林双运郭燕华266
Geochemistrv of petroleum systems in the Niuzhuang South Slope of Bohai Bay Basin—par 1:source rock characterization Sumei Li Xiongqi Pang Maowen Li Zhijun Jin273
烃源岩及油藏地球化学273
未熟—低熟油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李素梅庞雄奇金之钧黎茂稳307
Origin of crude oils in the Jinhu Depression of North Jiangsu South Yellow Sea Basin,eastern China Xiongqi Pang Maowen Li Sumei Li Zhijun Jin Zhenglong Xu Anding Chen315
Geochemistry of petroleum systems in the Niuzhuang South Slope of Bohai Bay Basin.Part 2:evidence for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of mature source rocks to”immatureoils”in the Bamianhe field Xiongqi Pang Maowen Li Sunei Li Zhijun Jin342
黄骅坳陷大中旺地区原油特征及其成因 高先志 陈浩荣祝文亮李丙喜370
川西平落坝气田原生与次生气藏烃类组成特征 黄志龙高 岗 刚文哲377
对准噶尔盆地东部彩南油田侏罗系油藏原油族(组)群类型的认识383
王传刚 王铁冠 陈建平石新璞向书政靳涛383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海相烃源岩有机成熟度及演化史392
王飞宇 张水昌 张宝民 肖中尧刘长伟392
千米桥古潜山高蜡凝析油的高分子量(C35+)正烷烃分布及其烃源灶方位401
王铁冠朱丹卢 鸿张枝焕苏峻青廖前进401
Initial organic ge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n Late Neoproterozoic-Early Cambrian sedimentsin the Yangtze region,ChinaWANG Tieguan WANG Chunjiang ZHANGWeibiao SHI Quan ZHU Lei CHEN Junyuan411
油藏地球化学在沈家铺断块油田的应用 尹伟林壬子418
圈闭形成、演化及预测429
山东惠民凹陷临南地区沙三段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429
韩天佑漆家福杨桥李 慧何书429
惠民凹陷西南缓坡带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特征 韩天佑漆家福林会喜434
前陆区盐层对盐上盐下层构造高点的控制及石油地质意义439
陈书平汤良杰 贾承造439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低位域沉积及非构造圈闭 金武弟 王英民刘书会陈崇河443
陆相盆地坡折带的隐蔽油气藏勘探战略 李群王英民447
层序单元体系域划分及勘探意义 李群王英民邱以刚马虹赵惠452
牛庄洼陷第三系古沉积环境及其控油气作用456
李素梅李 雪张庆红句礼荣马晓昌456
刘洛夫朱毅秀熊正祥孙建平 陈利新朱胜利孔祥宇461
滨里海盆地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演化461
柴达木盆地断裂特征与油气区带成藏规律 罗 群庞雄奇470
Regional Fault Systems of Qaidam Basin and Adjacent Orogenic Belts477
Tang Liangjie Jin Zhijun477
塔里木盆地库车前陆褶皱带中段盐相关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488
汤良杰 贾承造金之钧皮学军陈书平谢会文488
库车前陆褶皱带盐相关构造样式495
汤良杰 贾承造皮学军 陈书平王子煜谢会文495
中国西北叠合盆地的主要构造特征 汤良杰 贾承造金之钧马宗晋505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中段第三系盐枕构造512
汤良杰 贾承造金之钧皮学军 陈书平谢会文512
断陷湖盆多级坡折带的成因类型、展布及其勘探意义519
王英民金武弟 刘书会邱桂强 李群刘 豪辛仁臣杨 飞519
王英民曹正林赵锡奎526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古岩溶储层流体—岩石系统孔隙发育规律及成岩圈闭定量预测526
车古201潜山的构造演化及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王颖 王英民赵锡奎王金峰534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西部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成因模式540
辛仁臣王英民冯志强王颖杜金玲李群540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构造特征、沙箱模拟与形成机制研究 云金表赵利华547
松辽盆地深部地质特征及其盆地动力学演化 云金表殷进垠金之钧555
北山—阿拉善地区侏罗纪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566
郑孟林 曹春潮李明杰张军勇566
北山—阿拉善地区白垩纪、侏罗纪盆地叠合特征 郑孟林李明杰 曹春潮张军勇572
冀中坳陷南区古近纪砂岩碎屑组分变化及其构造意义 杨明慧刘池阳孙冬胜579
镜质体反射率与砂岩孔隙度关系的研究与应用 赵阳 刘震谢启超戴立昌587
附录一: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592
附录二:2003实验室工作情况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