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主体性与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主体性与发展
  • 周建远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780688021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75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87页
  • 主题词:主体-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主体性与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革新的唯物主义1

导言3

一、物质世界8

二、事物及其多样性10

三、事物的相对独立性和相关性11

四、事物的能动性质12

五、物质世界的基本构成元素13

六、基本粒子和场15

七、空间、时间、能量、质量18

八、事物是众多元素构成的体系20

九、事物及构成元素间的相互作用22

十、相互作用中的元素的个体性24

十一、个体间的关系和体系的结构25

十二、个体间的矛盾关系27

十三、个体间的适应关系和体系的场29

十四、个体间的输出输入和耦合关系30

十五、体系的整体性质和环境32

十六、系统及其功能34

十七、事物的发展35

十八、形成系统功能的结构条件37

十九、系统的动态稳定结构39

二十、系统内的协同关系41

二十一、系统功能形式的机制43

二十二、组织与有序性45

二十三、有机性、机构与信息47

二十四、控制、调节和协同机制51

二十五、结构、机制、功能分析方法53

二十六、辩证法和发展的规律58

二十七、质和量64

二十八、形式和内容67

二十九、原因和结果69

三十、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72

三十一、意识77

三十二、人的意识80

三十三、认识和实践83

三十四、逻辑和数学90

三十五、方法的发展96

三十六、真理与谬误102

三十七、新唯物主义与改革103

第二编 社会发展和改革的哲学117

导言119

一、历史唯物主义和结构、机制功能分析120

二、人类社会122

三、人类社会的地理环境125

四、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的生产系统127

五、劳动和生产132

六、再生产和经济体系135

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39

八、人类的繁衍活动和社会的繁衍体系146

九、原始社会149

十、社会制度154

十一、私有制和家庭关系的变革159

十二、奴隶社会163

十三、国家机构和国家167

十四、封建体制171

十五、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政治176

十六、封建社会的文化和教育183

十七、封建社会的道德190

十八、近代工业和资产阶级195

十九、资本主义社会200

二十、市场经济206

二十一、启蒙运动和基本人权216

二十二、民主和法制220

二十三、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运动225

二十四、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社会229

二十五、中国革命235

二十六、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240

二十七、一元化领导计划体制252

二十八、现代科学技术264

二十九、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270

三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77

三十一、建设民主政治体制287

三十二、民主化法治市场体制296

三十三、道德的革新310

三十四、人性及其发展334

三十五、认识和观念进步352

三十六、教育和文化的发展360

三十七、体制改革和发展370

三十八、哲学的创新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374

第三编 超越矛盾的哲学387

导言389

一、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及其发展391

二、物质的基本构成元素392

三、古希腊罗马的探索393

四、古代中国的探索395

五、近代科学的发展397

六、从现象到本质398

七、物理学的发现400

八、新物质概念401

九、众多的元素构成体系403

十、对立统一和二元素的相互作用404

十一、矛盾和辩证概念405

十二、同一性和体系的稳定性407

十三、多元素的相互作用408

十四、体系和环境的相互作用410

十五、有机性411

十六、生物机体的产生413

十七、结构、机制、功能分析方法414

十八、系统是特殊的体系416

十九、系统中的矛盾417

二十、系统内的组织过程418

二十一、系统内的耦合关系420

二十二、相互耦合的元素间的输入和输出421

二十三、系统中的约束和自由度422

二十四、机体的动态稳定结构424

二十五、机体内部的协同关系425

二十六、生物的遗传机制426

二十七、生物的调节机制428

二十八、物质和意识的关系429

二十九、生物的进化和发展431

三十、机体的突变432

三十一、机体中的矛盾434

三十二、劳动创造了人435

三十三、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436

三十四、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观438

三十五、社会面对两种环境440

三十六、奴隶社会和封建制度442

三十七、从混战到统一的过程443

三十八、孔子的仁445

三十九、韩非的法446

四十、中国的封建社会448

四十一、资本主义的发展449

四十二、马克思主义的作用451

四十三、俄国革命452

四十四、中国革命454

四十五、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体制455

四十六、改革之路和市场经济体制457

四十七、市场机制458

四十八、市场规律460

四十九、按劳动的效益分配461

五十、个人收入转化为生产资金463

五十一、市场体系和计划系统的耦合关系464

五十二、改革的总目标465

五十三、政治体制改革467

五十四、法制建设468

五十五、社会道德470

五十六、价值观念471

五十七、文化教育473

五十八、改革的哲学4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