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山仰止 唐敖庆和他的弟子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山仰止 唐敖庆和他的弟子们](https://www.shukui.net/cover/60/30091580.jpg)
- 林梦海等著;林梦海,郭晓音,黄宗实撰稿人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55768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351页
- 主题词:唐敖庆(1915~2008)-生平事迹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山仰止 唐敖庆和他的弟子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2
第一章 求学之路2
青少年经历2
随校南迁4
西南联大时期8
留学哥伦比亚大学17
第二章 到东北去24
回到北大24
协助指导研究生刘若庄27
去东北人民大学28
化学系建系初期29
青年教师孙家钟31
研究生江元生33
研究生戴树珊35
第三章 科研、行政初显身手37
分子内旋转势能函数37
办“物质结构进修班”39
参加科学规划会议43
加盟高分子化学研究46
走上副校长领导岗位50
第四章 长春“物质结构学术讨论班”(上)52
怀抱理想 会集长春52
讨论班班长邓从豪54
党小组长鄢国森55
厦门大学张乾二56
第一学期教学58
多彩的业余生活61
课程学习与科研并重62
第五章 长春“物质结构学术讨论班”(下)65
科研找到突破口65
师生竞相推导公式67
集中攻关“配位场理论”69
强弱场与群链71
整理部分科研成果73
《配位场理论方法》初稿77
国际暑期物理讨论会79
温馨家庭81
第六章 十年坎坷 矢志不移83
唐敖庆“文革”遭遇83
张乾二晚上研究“轨道系数”88
固氮酶活性中心的基础研究90
唐敖庆争取,孙家钟、江元生又回吉大93
组织翻译理论化学世界名著95
唐敖庆赴上海有机所等处讲学96
《配位场理论方法》定稿98
唐敖庆与江、鄢、戴研究“分子轨道图形理论”100
第七章 改革开放的步伐103
科学的春天103
厦门的“分子轨道系数”107
唐敖庆出任吉林大学校长108
组建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111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复刊113
中国量子化学代表团访美114
选派学生到国外进修117
当选国际量子分子科学研究院院士120
第八章 长春“量子化学研修班”(上)122
研修班成员二百多名122
唐敖庆讲授“量子力学”124
孙家钟讲授“群论”128
“数理方法”和物理课程130
研究生刻苦学习,争先恐后131
进修班老当益壮,团结奋进133
第九章 长春“量子化学研修班”(下)135
唐敖庆讲授“量子化学”135
戴树珊讲授“配位场理论”139
鄢国森讲授“分子振动理论”141
邓从豪讲授“微观反应动力学”142
江元生讲授“分子轨道图形理论”144
邀请各位专家来长春讲学146
研究生的课余生活148
硕士论文阶段149
第十章 出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15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152
唐敖庆离开吉林大学154
“小心翼翼,如履薄冰”156
一百○四封信161
原子簇的结构规则164
慧眼识英才,吟诗赠友人166
喜庆八十华诞169
一次党课172
第十一章 一马当先 万马奔腾174
主办多种理论化学讨论班174
进行国际学术交流178
中日双边理论化学研讨会183
全国量子化学学术讨论会188
展望新世纪的理论化学196
最后的日子201
百岁寿辰 世界纪念204
第二部分210
第十二章 孜孜不倦 一心向学——记山东大学邓从豪教授(1920.10—1988.01)210
贫苦少年发愤读书210
漫漫大学路212
第一次工资赎回田地215
来到山东大学216
苦练基本功,推出“邓势”函数218
微观反应动力学研究219
重点攻关量子碰撞理论221
用超球坐标研究多电子体系223
要做海瑞那样的清官226
第十三章 执着探索群链奥秘——记吉林大学孙家钟教授(1929.12—2013.02)231
燕京大学时期231
到东北人民大学233
研究生物大分子235
李代数与分子壳模型237
约化密度矩阵中的双粒子函数239
量子化学中的不可约张量法242
肩负理论化学研究所重任244
教书育人大爱铭心245
学生心目中的孙老师247
第十四章 锐意创新 求真求实——记南京大学江元生教授(1931.08—2014.01)250
高分子凝胶量公式250
走出阴影 沐浴春风251
分子轨道图形理论253
学术交流带动科研258
二次创业259
用价键理论处理中等共轭分子261
创立南京大学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262
教人求真263
见贤思齐264
第十五章 亦庄亦谐皆学问——记北京师范大学刘若庄教授(1925.05— )267
献身北师大教学、科研267
率先踏入计算化学领域269
寻找反应过渡态271
光化反应研究273
讲课引经据典,循循善诱274
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276
注重科普工作280
第十六章 享受科研享 受人生——记云南大学戴树珊教授(1928.11— )281
传北大学风 承联大骨气281
七十年代的科研与教学283
研究相对论量子化学285
开拓微波化学新领域288
关注昆明环境保护290
为研究生开设“化学统计力学”292
品味科研与生活294
第十七章 七彩光谱映人生——记四川大学鄢国森教授(1930.01— )295
建立四川大学物化实验室295
科研一步一个脚印296
大分子振动光谱研究299
出任四川大学校长301
研究振动激发态能级与波函数302
求解振转问题的SCF-CI方法304
国际交流 拓展视野306
怡情诗书乐310
枫叶红于二月花312
第十八章 弄潮儿向涛头立——记厦门大学张乾二教授(1928.08— )314
水溶液中培养晶体314
独具特色的研究生学位课316
研究多面体分子轨道318
兼任中科院物构所所长319
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的研制322
价键理论从头算攻坚战324
整合福建理论化学队伍 冲击国际前沿326
海峡两岸理论化学交流328
结束语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