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 郑铁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2861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47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464页
  • 主题词:生物化学-医学检验-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性质与任务1

第二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研究进展1

一、疾病临床生物化学研究进展2

二、临床生化检验方法学的进展4

第三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与临床医学的关系5

一、与探讨疾病发生机制的关系6

二、与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关系6

第二章 临床生化实验技术8

第一节 光谱检验技术8

一、吸收光谱分析法8

二、发射光谱分析法11

三、散射光谱分析法12

第二节 电化学分析技术13

一、离子选择性电极13

二、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及影响因素13

第三节 电泳技术14

一、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15

二、电泳类型及应用15

第四节 常用免疫分析技术18

一、免疫比浊分析18

二、酶免疫分析21

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22

四、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24

一、离心技术25

第五节 其他检验技术25

二、高效液相层析法26

三、生物传感技术27

四、生物芯片技术28

第三章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31

第一节 酶含量的表示方法31

一、酶的催化活性31

二、酶蛋白质量32

第二节 酶催化活性的测定方法33

一、测定酶促反应速度的两类方法33

三、酶活性测定方法原理35

二、底物或产物浓度的检测35

第三节 酶活性测定的影响因素与最适条件的确定37

一、方法因素的影响37

二、测定条件的影响与最适条件的确定38

三、影响测定结果的其他因素44

第四节 代谢物的酶法测定45

一、方法分类45

二、测定原理45

三、常用的指示系统47

第五节 同工酶检测技术49

一、化学抑制法49

五、亲和层析法50

四、电泳法50

二、免疫抑制法50

三、热变性50

第六节 临床诊断中常用的血清酶及其同工酶51

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测定51

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的测定52

三、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的测定53

四、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的测定54

五、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的测定56

六、γ-谷氨酰转移酶及其同工酶的测定57

七、淀粉酶及其同工酶的测定58

八、胆碱酯酶及其同工酶的测定59

一、影响测定结果的常见因素62

第一节 概述62

第四章 临床生化检验全面质量控制62

二、全面质量控制的内容63

第二节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64

一、血液标本采集前应注意的事项64

二、血液标本采集时应注意的事项65

三、血液标本采集后应注意的事项66

四、其他体液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66

第三节 分析仪器的质量保证67

一、分析仪器的性能检查67

二、分析仪器日常工作状态的监测68

一、室内质量控制69

三、分析仪器的质量管理69

第四节 临床生化实验室的质量控制69

二、室间质量评价71

三、能力比对分析73

第五章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的选择和评价76

第一节 检验方法的正确选择76

一、检验方法和标准品的分级76

二、常规方法的选择78

第二节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学评价78

一、方法评价方案78

二、统计分析及评价81

三、方法学性能分析86

第六章 临床生化诊断试剂盒的选择与评价87

第一节 试剂盒的分类和特点87

一、液体型试剂和粉*片)剂型试剂87

二、其他类型的试剂88

三、液体双试剂盒的特点89

第二节 临床生化诊断试剂的制备92

一、标准物质的制备92

二、试剂中常用工具酶的质量保证94

三、缓冲液的配制95

一、试剂盒的性能指标96

第三节 临床生化诊断试剂盒的选择96

二、选购试剂盒的要求和注意事项98

第四节 试剂盒性能的评价方法98

一、说明书审查98

二、理学检验与评价99

三、性能指标的检验与评价99

四、试剂盒性能检测的要求100

第七章 临床生化自动化分析101

第一节 分立式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结构101

一、基本结构101

一、分析方法分类105

第二节 生化自动化分析方法概要105

二、组合式自动分析仪105

二、常用生化检测项目分析方法举例110

第三节 分析参数设置111

一、分析参数介绍111

二、单波长和双波长方式113

三、单试剂和双试剂方式114

四、测定过程的自动监测114

五、分析参数设置举例115

第四节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工作过程和操作方法116

一、工作过程116

二、操作方法116

三、自动化分析与手工操作的比较118

一、仪器结构119

第五节 干片式生化分析仪简介119

二、分析原理120

第六节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性能评价121

一、分析速度121

二、分析仪的性能指标122

三、常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性能介绍124

一、临床诊断试验的数据与患病情况的关系125

二、临床诊断试验的诊断性能评价的层次125

第一节 概述125

第八章 临床生化诊断试验的诊断性能评价125

第二节 临床生化诊断试验的诊断性能评价指标126

一、临床生化诊断试验的准确性评价指标126

二、临床生化诊断试验的有效性评价指标128

三、临床生化诊断试验的可靠性评价指标130

四、临床诊断试验评价指标的应用131

第三节 参考值与医学决定水平132

一、参考值132

二、分界值134

三、医学决定水平135

第四节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137

一、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概念137

三、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的主要步骤138

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主要作用138

四、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优点与局限性139

五、受试者工作特征图与其他评价指标的关系139

第五节 诊断试验诊断性能的评价方法140

一、诊断试验的统计评价方法140

二、诊断试验的评价原则142

三、提高临床诊断效率的方法143

第九章 糖尿病及其生化检验145

第一节 糖尿病概述145

一、血糖浓度的调节机制145

二、糖尿病的分型与诊断146

三、糖尿病的常见急性并发症149

第二节 糖尿病的主要代谢异常150

一、糖代谢异常151

二、脂类代谢异常151

第三节 糖尿病的检验指标与评价151

一、糖尿病诊断152

二、糖尿病并发昏迷的鉴别153

三、糖尿病的实验室监控154

第四节 糖尿病实验室检查及方法学评价156

一、葡萄糖测定156

二、糖化蛋白测定158

三、胰岛素和C肽测定158

四、其他指标检测159

第五节 其他糖代谢异常160

一、低血糖症160

二、先天性糖代谢异常162

第十章 异常脂蛋白血症及其生化检验165

第一节 概述165

第二节 异常脂蛋白血症168

一、高脂血症的分型168

二、原发性高脂血症169

三、继发性高脂血症170

四、低脂蛋白血症171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172

第三节 脂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172

二、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173

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174

四、代谢综合征175

第四节 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测定176

一、血脂检查前应注意的问题177

二、血脂测定项目的合理选择177

三、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测定方法178

四、试剂的选择原则与血脂测定的技术指标184

五、血脂测定的标准化185

第五节 血脂异常的防治187

一、血脂水平的划分187

二、高脂血症的饮食和药物治疗188

三、血脂异常治疗目标值189

第一节 肝细胞损伤时的代谢变化191

一、蛋白质代谢变化191

第十一章 肝胆胰疾病代谢异常及其生化检验191

二、糖代谢变化192

三、脂类代谢变化192

第二节 胆红素代谢紊乱与黄疸192

一、黄疸的发生机制193

二、黄疸的实验室鉴别诊断194

第三节 胆汁酸代谢异常196

一、肝胆疾病时的代谢异常197

二、肠道疾病时的代谢异常197

一、胰腺炎198

三、高脂蛋白血症时的代谢异常198

第四节 胰腺疾病的发生机制198

二、胰腺肿瘤201

三、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评价203

第五节 肝胆疾病的生化诊断204

一、肝功能检查指标的选择204

二、肝脏疾病的生化鉴别诊断206

第六节 肝胆胰疾病的实验室检查与方法学评价209

一、蛋白质测定209

二、胆红素测定211

三、胆汁酸测定212

四、酶类测定213

第十二章 肾脏疾病及其生化检验218

第一节 肾脏疾病的生化变化218

一、肾小球肾炎218

二、肾病综合征219

三、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221

四、肾小管性酸中毒223

第二节 肾损伤时的早期生化诊断224

一、肾小球性微量蛋白尿224

二、低分子量蛋白尿225

三、尿酶227

第三节 肾功能试验与方法学评价228

一、肾小球功能试验229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试验230

三、血尿素、肌酐及尿酸测定234

第十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和心肌损伤的生化检验239

第一节 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239

一、心肌细胞能量“饥饿”239

二、心肌膜受体-信息传递系统障碍241

三、基因表达异常242

四、其他变化243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时的代谢异常244

一、儿茶酚胺244

二、游离脂肪酸244

一、心肌酶活性的变化245

三、血糖245

第三节 扩张型心肌病245

二、胞液钙、镁、钾、钠离子的变化246

第四节 高血压发病机制247

一、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因素247

二、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248

三、高血压生化指标250

第五节 心肌损伤血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251

一、心肌酶谱252

二、心肌调节蛋白253

三、心肌损伤血清标志物的应用原则255

一、钙代谢异常258

第十四章 骨代谢疾病及其生化检验258

第一节 骨矿物质代谢异常与代谢性骨病258

二、磷代谢异常260

三、镁代谢异常261

第二节 骨矿物质的激素调节与代谢性骨病262

一、甲状旁腺素263

二、降钙素264

三、活性维生素D265

四、性激素与骨质疏松症267

第三节 胶原基因突变与成骨不全268

二、成骨不全的病因269

一、成骨不全的分型269

第四节 骨代谢疾病检验及其方法学评价270

一、骨矿物质的生化检测270

二、主要骨矿物质代谢调节激素的检测272

三、与骨转换有关的生化检测274

第十五章 内分泌疾病及其生化检验280

第一节 概述280

一、激素分泌的调节280

二、内分泌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280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紊乱及其检测282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检测282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检测283

三、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检测及方法学评价284

第三节 肾上腺功能紊乱及检测287

一、肾上腺髓质激素与嗜铬细胞瘤287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疾病288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检测及方法学评价290

第四节 性腺功能紊乱及检测292

一、性腺功能紊乱293

二、性腺激素检测及其方法学评价293

第五节 垂体功能紊乱及检测294

一、生长激素代谢紊乱的生化检测295

二、催乳素代谢紊乱及其检测295

一、神经和精神疾病的概念297

第十六章 神经和精神疾病及其生化检验297

第一节 概述297

二、神经病变的生化机制298

第二节 常见几种神经与精神疾病的生化变化299

一、帕金森病299

二、癫痫300

三、精神分裂症301

四、老年性痴呆302

第三节 神经和精神疾病检测与评价303

一、脑脊液蛋白质检查303

三、神经递质的检查304

二、脑脊液酶类测定304

四、基因诊断305

第十七章 恶性肿瘤及其标志物308

第一节 概述308

一、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分类308

二、肿瘤标志物及分类309

第二节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应用310

一、肿瘤胚胎性抗原标志物310

二、酶类肿瘤标志物312

三、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315

四、激素肿瘤标志物317

五、蛋白肿瘤标志物318

六、肿瘤基因标志319

七、其他肿瘤标志物323

第三节 恶性肿瘤的实验室诊断324

一、肿瘤标志物临床判断值确定324

二、检验方法和质量控制325

三、常用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327

第十八章 无机离子和酸碱平衡紊乱328

第一节 电解质平衡紊乱328

一、水平衡紊乱329

二、钠平衡紊乱329

三、钾平衡紊乱330

四、钾、钠、氯测定330

一、微量元素缺乏333

第二节 微量元素与疾病的关系333

二、微量元素过多334

三、微量元素测定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335

四、几种主要微量元素的测定336

第三节 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338

一、血液气体与酸碱平衡338

二、血气酸碱分析常用指标339

三、血气指标的测定方法341

第四节 酸碱平衡紊乱常见形式344

一、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345

二、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347

三、酸碱平衡紊乱综合分析348

第五节 血气分析对呼吸功能的判断350

一、通气功能障碍351

二、换气功能障碍351

三、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并存351

第十九章 自由基与临床疾病355

第一节 自由基的生化基础355

一、自由基的概念与种类355

二、自由基的产生356

三、自由基的清除机制357

一、自由基的生理功能360

二、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作用360

第二节 生物体内自由基的作用360

第三节 自由基与临床疾病的关系361

一、自由基与心血管疾病362

二、自由基与肿瘤363

三、自由基与衰老364

四、自由基与其他常见疾病365

第四节 自由基的检测及其方法学评价366

一、主要活性氧的检测366

二、过氧化脂质的测定367

三、抗氧化酶活性的检测369

四、一氧化氮与一氧化氮合酶的测定371

五、常用抗氧化剂的测定372

一、血药浓度与药理作用375

第二十章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375

第一节 血药浓度及影响因素375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376

三、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376

第二节 单室模型药物代谢动力学378

一、单室模型血药浓度清除动力学378

二、非线性动力学消除384

第三节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目的和意义385

一、治疗药物监测的目的385

二、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应用386

三、个体给药方案设计386

二、荧光法测定奎尼丁387

第四节 血药浓度的测定及评价387

一、紫外分光法测定茶碱387

三、放射免疫法测定地高辛388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庆大霉素389

附录391

附录1 药物对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影响391

附录2 常用生物化学实验检查参考值393

索引399

中英文索引399

英中文索引422

参考文献4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