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西方宗教哲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西方宗教哲学
  • 单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4672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54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69页
  • 主题词:宗教哲学-西方国家-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西方宗教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当代西方宗教哲学的历史背景1

一 “宗教哲学”与“宗教的哲学”1

二 当代宗教哲学的直接渊源2

三 当代宗教哲学的主要流派5

第二节 宗教与哲学的关系11

一 宗教与哲学的对象11

二 方法上的区别12

三 哲学与宗教的联系13

第三节 来自哲学的挑战14

一 来自分析哲学的挑战14

二 存在主义对宗教议题的挑战16

三 过程哲学对传统宗教观念和形而上学的修正19

四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神学和形而上学的质疑20

第四节 变化中的宗教哲学问题21

一 神学议题与宗教哲学问题22

二 形而上学的上帝观念:Being25

三 怎样思考和谈论上帝27

四 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传统27

五 归正宗认识论中的宗教哲学问题28

六 维特根斯坦主义者的问题29

七 新托马斯主义的问题30

第五节 宗教哲学的发展趋势31

一 宗教哲学研究的内容在不断扩展31

二 哲学流派的多元化的启示意义32

三 无神论的影响越来越大34

四 后现代主义的影响36

第一章 分析哲学38

第一节 分析哲学的概貌38

第二节 维特根斯坦的思想与宗教哲学40

一 生平:请告诉我,我是不是十足的白痴?40

二 所有的哲学问题都解决了?42

三 哲学思想44

四 宗教中的命题都是无意义然而又神秘的48

五 对维特根斯坦宗教思想的评论51

第三节 艾耶尔的宗教哲学54

一 经验主义的几种原则54

二 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55

三 “柔性实证原则”57

四 宗教议题:如何解释“上帝存在”59

五 对艾耶尔宗教思想的评论62

第四节 海尔的宗教哲学64

一 宗教陈述与“怖戾克”64

二 “怖戾克”的局限性66

第五节 巴希尔·米歇尔的宗教哲学67

一 宗教信仰与观察判断之间的区别67

二 “知性”是哲学而非宗教的规则70

三 对米歇尔宗教哲学的评论72

一 知性不仅仅是推理,而且还是领悟73

第六节 马斯克沃:反经验论的宗教哲学73

二 怎样理解人的有限语言与上帝的无限特征76

第七节 约翰·威斯顿的宗教哲学79

一 分析哲学的目的:消除上帝存在的经验证据79

二 园丁的故事80

三 对威斯顿分析思路的评论84

第八节 布雷斯韦特的心理意向意义理论85

一 心理意向意义的理论85

二 怎样理解宗教信仰中的主观意图?88

第九节 信之以诚:麦克因泰尔的宗教哲学89

一 宗教信仰是一种生命体验的意义89

二 宗教的真谛:信之以虔诚而非信之以真实90

三 对信之以诚的评论92

第十节 语言分析:拉姆齐的宗教哲学93

一 令人困惑的宗教语言93

二 “良心发现”与“执著奉献”95

三 宗教语言的特征:言约义丰的“废话”97

四 宗教语言:怎样谈论上帝?99

五 宗教语言的先验性:“逻辑叫停牌”102

六 宗教语言与认知模型102

七 对宗教认知模型的分析105

第十一节 索斯凯斯:再论隐喻与宗教语言108

一 反思型实在论108

二 隐喻在宗教语言中的意义109

三 隐喻与宗教经验的转化113

第十二节 总评114

一 分析哲学与宗教哲学114

二 基础主义与证据主义117

第二章 归正宗认识论121

第一节 归正宗认识论的概貌121

一 归正宗认识论:回应证据主义124

第二节 普兰汀格与归正宗认识论124

二 基础主义的自相矛盾126

三 普兰汀格的宗教哲学127

第三节 阿尔斯顿与归正宗认识论131

一 感知上帝131

二 信仰的逻辑实践134

三 基督教的神秘体验是自明的136

第四节 约翰·希克的宗教认识论138

一 宗教多元论与“体验为”138

二 宗教意识的伦理意义141

三 结论:不同凡响的宗教实在主义142

第五节 斯温伯恩的宗教认识论147

一 贝叶斯式的概率论147

二 可能性、定性与轻信原则150

第六节 菲利普斯对归正宗认识论的反思152

一 宗教实在论的误区152

二 宗教议题的超验特性154

三 伦理价值:宗教知识的实用性157

四 “爱你的邻人”158

五 对宗教认识论的反思159

第三章 宗教哲学中的无神论者162

第一节 弗卢的无神论思想162

一 背景:逻辑实证主义与启示实证论162

二 弗卢对有神论的挑战164

三 上帝:没有证据就无罪推定166

第二节 尼尔森的无神论思想168

一 精神分析师的笑话168

二 上帝存在:必须满足经验和逻辑这两个条件170

第三节 洛威的无神论思想172

一 怀疑上帝存在的三段论形式172

二 三种无神论者174

三 怎样理解“友好的无神论”174

第一节 存在主义的概貌177

第四章 存在主义177

第二节 卡尔·雅斯贝斯的存在主义180

一 存在主义与人的主体性价值180

二 作为信仰的哲学182

三 启示与自由184

四 存在与理性186

五 宗教文化与轴心文明187

第三节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190

一 若即若离的宗教影响190

二 《存在与时间》191

三 虚无的奥义193

四 存在的超越性与宗教情怀196

五 结论:存在与上帝198

第四节 萨特的存在主义200

一 萨特:浪漫的生平200

二 “自觉的存在”与“自在的存在”201

三 结论:“存在先于本质”205

第五节 马塞尔的存在主义207

一 生平:彼此反感、自相矛盾207

二 人的存在:沟通哲学与宗教的基础208

三 “参与”:哲学及宗教的解释210

第六节 蒂利希的存在主义214

一 生平:移民神学家214

二 存在:哲学与神学的关联性215

三 上帝、终极关怀、自存在218

第五章 新托马斯主义222

第一节 新托马斯主义形成的背景和基本特征222

第二节 马利坦的宗教哲学225

一 思想三变:科学、直觉、神学225

二 回应经验主义——分析哲学体系227

三 知识的等级228

四 上帝与先验的存在性232

五 信仰的价值235

第三节 埃梯厄纳·日尔松的宗教哲学236

一 重新解读阿奎那236

二 启示与理性:托马斯与笛卡尔237

三 本质先于存在241

四 结论:形而上学的末路与宗教的开端244

第四节 卡尔·拉纳的宗教哲学245

一 生平:影响“梵二会议”的神学家245

二 “预期理解”:融合康德与托马斯246

三 神学人类学251

四 结论:从宗教信仰中转化出伦理价值253

第六章 过程哲学与过程神学257

第一节 过程哲学与过程神学总论257

第二节 伯格森的过程哲学261

一 直觉主义的认识论261

二 《创造的进化论》263

三 心理学的解释:直觉主义的方法论266

四 上帝:我们随时体验的生命意识269

五 结论:对上帝的两种理解方式271

第三节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274

一 一生都在思考有关上帝的问题274

二 宗教是一种超越性的“独处”276

三 从实在论转向时间、变化、创造性的过程论279

四 “实际的自体”与上帝自体281

第四节 夏尔丹的过程哲学285

一 身兼三职:哲学家、牧师和古生物学家285

二 人的特性与“智力生命圈”286

三 “奥米伽点”289

第五节 哈特肖恩的过程哲学291

一 生平:标新立异的有神论者291

二 对上帝观念的三种判断293

三 结论:如何理解上帝的“无所不知”与“无所不能”295

第七章 法兰克福学派300

第一节 历史背景与理论旨趣300

一 法兰克福学派的形成300

二 法兰克福学派的基本思想302

第二节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宗教思想306

一 宗教仅仅是对真善美的追求306

二 纠正启蒙运动的宰制:艺术、批判性思考和宗教309

第三节 法兰克福学派的激进派——马尔库塞312

一 “真我”与异化312

二 宗教:矫正单向度的人?313

第四节 温和派——哈贝马斯315

一 工具理性与交往理性315

二 交往理性对宗教的启发317

第五节 结论320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的概貌322

一 基本涵义322

第八章 后现代主义322

二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325

第二节 尼采思想:酒神式后现代主义的先驱328

一 尼采:以多样性的“观点”对抗普遍的规则328

二 酒神式的后现代主义与“虚拟实在”331

第三节 福柯的基督教批判332

一 生平:博学而充满矛盾332

二 人性考古学334

三 基督教摧残了人的创造性和生命力336

四 结论:以古希腊罗马传统矫正基督教传统337

第四节 克尔凯郭尔与弥赛亚式的后现代主义340

第五节 德里达的宗教思想343

一 生平:文化边缘的犹太人344

二 引人注目的思想家346

三 差异与差延347

四 解构与解构的悖论350

五 似非而是的方法352

六 声音中心主义与逻格斯中心主义354

七 解构声音中心主义和逻格斯中心主义356

八 解构主义与否定的神学358

九 没有宗教的宗教360

十 结论:宗教多元论的意义362

第六节 库比特的非实在论宗教思想364

一 实在论的上帝观是“粗暴的错误”364

二 宗教的价值:自我圆满367

第七节 马利安的后现代主义宗教哲学371

一 从上帝的绝对存在性开刀371

二 偶像与圣像372

三 重塑上帝的神圣性376

四 对马利安宗教哲学的评论380

第九章 女性主义与宗教哲学382

第一节 女性主义宗教哲学的相关背景382

一 挑战男性上帝的开路先锋384

第二节 马丽·达丽:女性主义宗教哲学的开路先锋384

二 解放神学与解放女性385

三 以女性议题代替上帝议题388

四 女性主义的新上帝观念391

五 走向激进主义392

第三节 麦克法格:温和派的女性宗教哲学394

一 温和主义的立场394

二 解构宗教语言中的男性霸权396

三 隐喻的宗教价值399

四 解读“天父上帝”400

五 结论:“朋友神”隐喻403

第四节 后结构主义的女性宗教哲学(上):埃瑞伽蕾405

一 埃瑞伽蕾:性心理分析的立场405

二 性差异与社会平等408

三 重塑女性的神圣409

一 与宗教有关的价值危机412

第五节 后结构主义的女性宗教哲学(下):克里斯蒂娃412

二 符号:语言结构中女性的神圣性414

三 解构语言普遍性中的男性权威416

四 结论:女性与重现圣爱419

第六节 女性主义宗教哲学的反思与探索:安德森423

一 《女性主义的宗教哲学》423

二 女性主义的认识论424

三 神话:从反思“性偏见”中重构宗教信仰428

四 结论:重估神秘性的价值431

第七节 简珍对重塑神圣系统的探索434

一 男性优越是误置的神圣观念434

二 神圣的欲望436

三 重塑神圣的象征系统440

第八节 女性主义宗教哲学的结论443

主要参考文献446

后记4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