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物多样性公约》热点研究: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安全·遗传资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物多样性公约》热点研究: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安全·遗传资源
  • 徐海根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3859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25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45页
  • 主题词: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物多样性公约》热点研究: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安全·遗传资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摘要1

第一篇 外来入侵物种风险评估研究17

第1章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的现状调查和影响分析17

1.1全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方案17

1.2全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数据汇总分析18

1.3外来入侵微生物20

1.4外来入侵植物21

1.4.1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构成21

1.4.2外来入侵植物的来源地分析22

1.4.3外来入侵植物的传入途径23

1.5.2外来入侵动物的来源地分析25

1.5外来入侵动物25

1.5.1外来入侵动物的种类构成25

1.5.3外来入侵动物的传入途径26

1.6海洋外来入侵物种28

1.6.1海洋外来入侵物种现状28

1.6.2海洋外来物种入侵途径33

1.6.3船底携带外来入侵物种34

1.6.4外轮压舱水携带外来入侵物种36

1.7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及在我国的适应性分析38

1.7.1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38

1.7.2外来入侵物种在我国的适应性分析41

1.8.1国际上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管理42

1.8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对策42

1.8.2我国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存在的问题45

1.8.3预防和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对策46

参考文献49

附录1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录51

附录2 中国100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74

第2章 外来入侵物种经济损失评估78

2.1问题的形成78

2.2外来入侵物种直接经济损失评估80

2.2.1直接经济损失的评价分类体系和评价方法80

2.2.2外来入侵物种农业经济损失评价86

2.2.3外来入侵物种林业经济损失评价96

2.2.4外来入侵物种畜牧业经济损失评价98

2.2.5外来入侵物种渔业经济损失评价99

2.2.6外来入侵物种道路和水上运输业经济损失评价101

2.2.7外来入侵物种仓储业经济损失评价102

2.2.8外来入侵物种公共设施管理业经济损失评价102

2.2.9外来入侵物种对人类健康危害评价104

2.3外来入侵物种间接经济损失评估106

2.3.1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影响间接经济损失评估106

2.3.2外来入侵物种对物种和遗传资源影响损失评估114

2.4评估结果分析与讨论118

2.4.1外来入侵物种直接经济损失评估结论118

2.4.2外来入侵物种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结论120

2.4.3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总经济损失与讨论121

参考文献123

3.1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国内外研究概况129

第3章 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和网站的研究与开发129

3.2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和网站的设计130

3.3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和网站的建设133

3.3.1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录入133

3.3.2主页和查询界面的编程134

3.4结论与使用说明135

参考文献137

4.1.1环境风险评价138

4.1.2有害生物风险分析138

4.1风险评估的相关理论和案例分析138

第4章 外来物种风险评估方法研究138

4.2外来物种风险评估的依据和主要内容148

4.3外来物种风险评估程序启动和风险识别150

4.3.1程序启动150

4.3.2风险识别152

4.4外来物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155

4.4.1建立外来物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思路155

4.4.2建立外来物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入侵生物学基础156

4.4.3外来物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161

4.4.4指标属性的量化166

4.4.5指标权重的设置167

4.5外来物种风险综合评估模型171

4.6风险等级的划分172

4.7外来物种风险评估——以草坪草为例176

参考文献180

第5章 外来物种风险评估示范研究182

5.1引言182

5.2实验方案183

5.3实验结果184

5.3.1适应性研究184

5.3.2延续性研究187

5.3.3危害性研究195

5.4外来植物杂草化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及应用197

5.5外来植物杂草化风险评估体系的应用201

参考文献207

6.1转基因生物的现状调查210

6.1.1世界转基因作物发展状况210

第二篇 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风险管理研究210

第6章 转基因生物的现状调查和影响分析210

6.1.2CECD成员国申请进行商业生产或已经商业生产的转基因生物215

6.1.3中国转基因生物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生产的概况219

6.2转基因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232

6.2.1转基因生物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232

6.2.2转基因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影响235

6.2.3转基因植物对传粉蜂类的生态影响240

6.2.4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248

参考文献256

7.1.2五大谈判集团的立场与观点264

7.1.1制定历程264

第7章 履行《生物安全议定书》和WTO规则的生物安全管理对策264

7.1生物安全议定书的制定历程与谈判焦点264

7.1.3谈判焦点266

7.2生物安全议定书条款评析268

7.3国际社会对生物安全问题的态度和立场275

7.3.1国外主要国家对生物安全问题的态度和立场275

7.3.2国际组织和区域组织对生物安全问题的态度和立场279

7.3.3对转基因产品不同态度和立场形成的原因281

7.4生物安全议定书与WTO规则283

7.4.1《议定书》中有关贸易的措施283

7.4.3《议定书》与WTO规则之间的关系286

7.4.2《议定书》中LMO的类型及其处理方式286

7.4.4促进《议定书》和WTO规则互相支持实施的相关活动和措施290

7.5我国加入生物安全议定书的利弊分析291

7.6中国生物技术研发政策和战略的评估294

7.6.1中国生物技术的研发现状294

7.6.2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295

7.6.3我国生物技术安全管理的相关法规297

7.6.4履行《议定书》可能对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影响298

7.7加强我国生物安全管理的对策299

7.7.1积极推动《议定书》的国内批准工作,尽早加入《议定书》299

7.7.2深入研究《议定书》,建立健全我国生物安全法律体系299

7.7.3加快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能力建设300

7.7.5积极推动环境外交工作,特别是为下一轮WTO谈判做好准备,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01

7.7.4积极支持鼓励生物安全有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301

7.7.6加强生物安全的科学普及工作,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302

参考文献302

附录3各缔约方根据《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304

第三篇 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市场化机制和保护战略研究313

第8章 遗传资源经济价值评价313

8.1概述313

8.1.1必要性和重要性313

8.1.2研究技术关键315

8.1.3遗传物质、资源、经济资源、资产的界定316

8.1.4传统资产价值评估体系的缺陷318

8.1.5市场的缺陷与非市场交易资源322

8.2遗传资源存在价值伦理323

8.2.1生态环境资源经济价值评价研究进展323

8.2.2传统价值观326

8.2.3传统价值论328

8.2.4遗传资源存在价值的确立331

8.2.5经济价值的统一度量337

8.3遗传资源(资产)经济价值评价分类339

8.4遗传资源经济价值评价的要素矩阵、程序及要点345

8.4.1遗传资源经济价值评价要素矩阵345

8.4.2社会利用经济价值评估程序346

8.4.3遗传资源经济价值评估要点346

8.5遗传资源经济价值评价的方法349

8.5.1自然存在价值评价原理及方法350

8.5.2社会间接利用(生态服务性)价值评价方法357

8.5.3直接使用价值评价法358

8.5.4未来使用价值评价法360

8.6基因价值有多大364

8.6.1遗传资源整体性存在价值的测算364

8.6.2一个基因的存在价值是多少366

8.6.3遗传资源的社会间接利用(功能服务)经济价值评估368

8.6.4遗传资源社会直接利用经济价值评估368

8.6.5遗传资源社会未来利用经济价值评估372

8.7.1中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概况374

8.7野生大豆遗传资源经济价值评估374

8.7.2我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性状分析375

8.7.3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状况与问题375

8.7.4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对发展我国大豆产业的重要性379

8.7.5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379

8.7.6结论387

8.7.7对中国野生大豆资源研究、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388

8.8基因经济价值初步评估389

8.9遗传资源经济价值评价研究结论392

参考文献396

第9章 生物遗传资源保护效应的市场化机制398

9.1.1生物遗传资源的主权401

9.1.2生物遗传资源的所有权401

9.1生物遗传资源主权、所有权、使用权与知识产权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探讨401

9.1.3生物遗传资源的使用权403

9.1.4生物遗传资源使用权下的知识产权403

9.1.5生物遗传资源主权、所有权、使用权与知识产权关系405

9.1.6结论406

9.2生物遗传资源市场化机制与途径的探讨406

9.2.1生物遗传资源市场化的可能性和趋势406

9.2.2生物遗传资源市场化过程中的角色及其作用407

9.2.3生物遗传资源经济效益的分配机制407

9.2.4生物遗传资源市场化的制度机制408

9.2.5与生物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的产权制度409

9.3生物遗传资源市场化的历史实践410

9.3.1生物遗传资源的对外交换现状411

9.3.2生物遗传资源交换的效益412

9.3.3生物遗传资源对外交换存在的问题413

9.3.4生物遗传资源引种管理的策略建议415

9.4生物遗传资源市场化的国际趋势416

9.4.1遗传资源市场化的国际案例416

9.4.2发展中国家策略417

9.4.3《生物多样性公约》谈判趋势418

9.4.4其他相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和要求420

9.5加强生物遗传资源管理的国家能力建设422

9.5.1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422

9.5.2建立协调分工的生物遗传资源管理体制423

参考文献4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