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保护生物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保护生物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26/30825439.jpg)
- 李俊清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750383141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生物多样性(学科: 环境保护 学科: 高等学校) 生物多样性 环境保护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保护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保护生物学的概念1
1.2保护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3
1.2.1保护生物学的产生3
1.2.2保护生物学的发展6
1.3保护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7
1.4保护生物学的应用领域和特征8
1.4.1应用领域8
1.4.2特征9
1.5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方法10
第二章 生物多样性12
2.1生物多样性概述12
2.1.1社会各界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12
2.1.2生物多样性概念15
2.1.3如何理解生物多样性16
2.2生物多样性指数的计算27
2.2.1 Simpson多样性指数27
2.2.2 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28
2.2.3均匀性指数29
2.2.4分类多样性测度30
第三章 遗传多样性32
3.1遗传多样性的涵义32
3.1.1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和涵义32
3.1.2遗传多样性的功能等级33
3.1.3物种遗传多样性的时空格局35
3.1.4遗传多样性的丧失40
3.2遗传多样性的测定40
3.2.1基因频率40
3.2.2基因(遗传)多样性计算的公式43
3.2.3遗传距离45
3.2.4 Hardy-Weinberg定律46
3.2.5固定指数46
3.3应用实例:栎属植物的起源和遗传多样性46
3.3.1植物学上的发现47
3.3.2高山栎类与冬青栎(Q.ilex)的发生学关系47
3.3.3栎属植物的分类与形态多样性48
3.3.4栎属植物的物候多样性50
3.4栎属植物的分子水平多样性51
3.4.1冬青栎的花色素苷多态性51
3.4.2等位酶或同工酶的应用51
3.4.3细胞器DNA的RFLP与总DNA的RAPD应用52
3.5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比较53
第四章 生物进化与生态条件56
4.1生物进化的概念和理论56
4.1.1进化的概念和基本理论56
4.1.2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理论59
4.1.3关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争论61
4.2关于生物进化的其他理论63
4.2.1达尔文之前的有关理论和代表人物63
4.2.2达尔文之后的有关理论和代表人物64
4.3进化的生态条件67
4.3.1生态学的普遍规律与进化67
4.3.2进化的生态条件69
4.3.3进化生态学的提出70
4.4生物进化与生态演替71
4.4.1生态演替的概念71
4.4.2生态演替的原因和机制73
4.4.3森林演替的模式和过程75
第五章 适应与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80
5.1生物适应80
5.1.1适应的概念80
5.1.2适应的生物特性82
5.1.3关于“适者生存”84
5.1.4对于适应的生物学和生态学解释85
5.1.5适应的相对性87
5.1.6适应的起源和条件89
5.2生物多样性产生的机制91
5.2.1 DNA复制91
5.2.2生物多样性的历史演化92
5.2.3生物多样性产生的3种资源92
5.2.4自然选择99
5.3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因素101
5.3.1物种形成与灭绝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01
5.3.2决定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其他因素102
5.3.3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03
第六章 物种问题与物种保护104
6.1有关物种的概念104
6.1.1物种问题104
6.1.2物种的概念105
6.2物种形成机制109
6.2.1隔离机制109
6.2.2地理隔离109
6.2.3生殖隔离110
6.2.4生殖隔离的起源113
6.3物种形成模式115
6.3.1异地物种形成115
6.3.2邻近物种形成118
6.3.3同地物种形成119
6.3.4关于物种形成的讨论119
6.4物种灭绝121
6.4.1物种灭绝的概念121
6.4.2引起物种灭绝的因素122
6.4.3物种灭绝的现状128
第七章 遗传变异与保护132
7.1遗传变异132
7.1.1遗传变异的概念132
7.1.2遗传变异产生的分子机制133
7.1.3基因重组134
7.2种群遗传学与保护135
7.2.1种群数量135
7.2.2瓶颈对变异和等位基因多样性的影响137
7.2.3遗传漂变的作用和影响138
7.2.4非均等性比141
7.2.5种群波动142
7.3进化遗传学与保护148
7.3.1遗传变异与进化速率148
7.3.2自然种群的遗传变异149
7.3.3遗传变异与内禀增长率150
7.3.4变异的结构模型152
第八章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与保护区154
8.1岛屿生物地理学原理154
8.1.1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简介154
8.1.2侵移、灭绝和均衡理论156
8.1.3岛屿生物地理学的局限性和集合种群理论158
8.2集合种群(meta-population)158
8.2.1集合种群理论的提出及其涵义158
8.2.2集合种群与岛屿生物地理学159
8.2.3集合种群理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160
8.3自然保护区161
8.3.1关于自然保护区的概念161
8.3.2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与功能162
8.3.3保护区的分类和分级管理165
8.3.4自然保护与保护区内居民之间的关系167
8.4国内外自然保护区发展概况170
8.4.1国内外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170
8.4.2对自然保护区价值的认识173
8.4.3自然保护区面临的任务175
8.5自然保护区设计177
8.5.1建立自然保护区原则177
8.5.2自然保护区设计原则178
8.5.3保护区的形状与大小179
8.5.4保护区内部的功能分区180
8.5.5自然保护区网与生境走廊建设181
第九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184
9.1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184
9.1.1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与独特184
9.1.2中国生物多样性所受威胁185
9.1.3已开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1作187
9.1.4中国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188
9.2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188
9.2.1物种多样性受威胁的调查、鉴别和编目188
9.2.2遗传多样性迁地保护192
9.2.3外来种问题194
第十章 自然价值与生态伦理197
10.1自然与生物圈197
10.1.1有关生物圈的概念197
10.1.2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199
10.2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200
10.2.1资源的涵义200
10.2.2关于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理202
10.3自然资本论205
10.3.1自然资本205
10.3.2自然的价值207
10.4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210
10.4.1中国森林资源的现状与保护210
10.4.2中国湿地资源概况与保护214
10.5生态伦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219
10.5.1生态伦理学219
10.5.2生态伦理学的基本原则220
第十一章 人类社会的文化与文明225
11.1表现型的延伸226
11.1.1基因复制特性226
11.1.2扩展的基因型228
11.2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人类社会230
11.2.1人类的进化和文明的开始230
11.2.2人类殖民澳洲和大型野生动物的灭绝234
11.2.3人类殖民美洲235
11.2.4各大洲的发展236
11.3农业的兴起与物种的驯化237
11.3.1农业的发展237
11.3.2农业及古代文明产生的原因239
11.3.3农业在各大洲传播的差异240
11.3.4病菌与外来种入侵241
11.4人类的保护242
参考文献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