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外国文学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外国文学新论
  • 黎跃进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学林出版社
  • ISBN:7806163999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349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外国文学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自序1

绪论 外国文学研究的新空间1

一 “处女地”的开发2

二 视角选择、误读与还原4

三 新模式:文化批评9

四 比较研究与比较文化15

第一章 思潮流派新论23

一 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讽刺23

(一)为什么:原因探溯23

(二)规律:显示矛盾与运用夸张28

(三)析疑:讽刺的真实性要求与夸张法表现34

(四)特征:共性与个性38

二 必然与偶然的统一:欧洲启蒙主义文学思潮辨42

(一)社会历史类型相似与启蒙主义文学43

(二)文学思潮与启蒙主义文学思潮47

(三)文学思潮的复杂性与理解分歧49

(四)启蒙主义文学思潮形成于18世纪的偶52

然性因素52

三 印度近代启蒙文学思潮54

(一)印度近代启蒙运动55

(二)启蒙文学的主要作家59

(三)印度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63

四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演变69

(一)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的第一批成果70

(二)19世纪中期:浪漫主义文学的繁荣76

(三)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蛰居于现实主义之下的浪漫主义82

(四)20世纪:传统浪漫主义的新发展86

五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97

(一)产生发展的文化背景97

(二)发展演变与主要流派98

(三)特质:与现代主义比较103

(四)艺术表现特色106

第二章 作家道路新探109

一 奥尼尔:浪漫主义视角的考察109

(一)戏剧创作总体概貌109

(二)代表作中的浪漫主义因素111

(三)浪漫主义的“真实观”117

(一)“异乡人”的孤寂121

二 纪伯伦:东方游子的心曲121

(二)爱中之恨124

(三)清醒的民族自省126

(四)超越性追求130

三 黎萨尔:民族英雄的艰难选择133

(一)英雄的选择133

(二)迷茫与矛盾136

(三)矛盾的文化机制143

(四)矛盾的艺术表现148

四 福克纳: 20世纪的人道主义151

(一)“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美国南方的缩影152

(二)形象体系与深层意蕴155

(三)艺术表现的浪漫色彩160

(一)爱:贯穿剧作始终的思想164

一 《沙恭达罗》:理想爱的颂歌164

第三章 作品意蕴新解164

(二)豆扇陀:多情郎的艺术形象169

(三)古代印度社会、文学背景下的考察173

(四)艺术表现的东方情味175

二 《摩尔·弗兰德斯》:一个活生生的女人178

(一)“她并非没有心肝”178

(二)“人物至上小说的一个范例”181

(三)“可与伟大英国小说的著作并列”186

三 《阿尔赛娜·吉约》:婉约凄清的人生悲歌189

(一)小说题词和吉约为何自杀189

(二)这里省略了什么192

(三)省略号、迷魂阵和夫人196

四 《灵魂归来》:东方原始主义与民族精神199

(一)以“爱”为核心的农业文明200

(二)神话象征结构与民族意识206

(三)社会价值与文化审视211

第四章 文化批评尝试214

一 制约与超越:文学与文化关系的考察214

(一)文学:文化的子系统214

(二)文学与同层级文化要素218

(三)文学的独特文化功能:载体与超越221

二 葛利高里悲剧的文化阐释226

(一)对悲剧的不同理解226

(二)生命个体与文化载体228

(三)深刻的悲剧;人类生存的两难处境231

三 民族寓言:安纳德小说创作论233

(一)《苦力》、《贱民》:奴性的揭示234

(二)《两叶一芽》:苦难的思索239

(三)“拉卢三部曲”:出路的探寻242

(四)民族主义的超越248

四 《古都》的“故乡”意识与文化追寻主题252

(一)《古都》:文化意义的“故乡”253

(二)文化冲突中的传统回归256

(三)文化整合中的“追寻”主题260

第五章 比较研究运用267

一 接受与变异: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80年代文学267

(一)事实叙述:两个高潮与三次论争268

(二)接受屏幕:中西文化观念的冲突与中国80年代现代主义的变异276

(三)与论题相关的几个问题287

二 日、欧自然主义文学比较295

(一)影响下的同质:日本对欧洲自然主义的学习296

(二)同中之异:传统审美意识和时代精神的作用299

(三)异质的深层原因:文化转型完成与否308

三 日本近代启蒙文学与中国近代“新小说”309

(一)“新小说”运动的兴起309

(二)传播媒介:梁启超和留日知识分子314

(三)日本启蒙文学影响的表现316

(四)不同的文学内在驱力显示出不同的文学面貌319

四 人生春与秋:波斯中古哲理诗与《增广贤文》325

(一)探讨人生哲理的不同形式:哲理格言诗与语录体格言326

(二)人生的形而上探讨:人与自然、命运、人生态度329

(三)人生的实践性层面:人生理想和行为准则336

(四)两种人生模式:“春”与“秋”及其成因略探342

后记3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