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科研方法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医学科研方法学
  • 梁万年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4843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67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6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医学科研方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医学科学研究概述1

一、医学科研课题的概念1

二、医学科学研究的分类2

第二节 医学科学研究项目2

一、项目的涵义与特征2

二、影响项目成功的因素3

三、项目的管理4

第三节 医学研究项目的周期5

一、项目周期的涵义5

二、项目启动期6

三、项目规划期6

四、项目执行期7

五、项目结束期7

第四节 医学研究的方法学7

一、设计7

二、测量9

三、评价10

第五节 医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0

一、随机化原则10

二、设立对照的原则11

三、盲法的原则12

第二章 医学研究思维13

第一节基本方法论13

一、唯物辩证法13

二、逻辑方法14

三、系统方法17

第二节 病因及病因推断18

一、病因的概念18

二、病因模型19

三、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20

四、因果联接方式22

五、病因推断23

第三节 临床诊断思维27

一、思维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27

二、临床诊断思维的原则28

三、医生的临床推理30

第三章 医学科研的伦理与道德35

第一节 概述35

一、伦理与道德35

二、医学科研道德36

三、科研道德与医学科技的发展36

四、道德与法规的关系36

第二节 基本的医学科研道德37

第三节 社会责任及利益相关者分析37

第四章 疾病负担与国家主要卫生问题39

第一节 疾病负担39

一、疾病负担的概念39

二、全球疾病负担40

三、中国疾病负担41

第二节 疾病负担的测量指标43

一、死亡指标43

二、发病指标44

三、残疾失能指标45

四、病休指标45

第三节 疾病负担的研究方法45

一、标准化期望寿命45

二、失能(残疾)分类及权重的计算46

三、健康寿命年损失的计算方法47

四、年龄权重的计算48

五、时间贴现的计算49

六、疾病经济负担的计算50

七、敏感度分析51

第四节 国家主要卫生问题51

一、成本效用分析52

二、评估不同疾病干预措施的重点与优先53

三、一揽子基本卫生服务的成本效用分析54

四、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用分析与决策54

五、不同病种的社会经济损失55

第五章 医学研究的选题与申报57

第一节 医学研究的特点57

第二节 选题的研究类型57

第三节 立项的原则58

第四节选题和立项的基本程序59

一、基本程序59

二、选题60

三、立项61

第五节 选题和立项时应该注意的问题62

第六节 选题的条件及评价标准63

第七节 科研课题的类别和来源64

一、科研课题的类别64

二、科研课题的来源65

三、基金项目的申报条件及资助范围和特点65

第六章 研究计划的拟定67

第一节 制定研究计划的一般原则67

第二节 科研计划的内容68

第三节 医学科研计划书的撰写73

一、一般项目74

二、主要项目74

第七章 观察性研究77

第一节 现况研究77

一、现况研究的基本概念77

二、现况研究的目的78

三、现况研究的调查方法78

四、现况研究的基本步骤82

五、现况研究中可能发生的几种偏倚及其防止83

六、现况研究实例85

第二节 疾病监测及资料收集86

一、疾病监测86

二、资料的来源、收集与利用89

第三节 病例对照研究98

一、原理99

二、优缺点100

三、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方法100

四、病例对照研究实例112

第四节 队列研究115

一、队列研究的类型和基本原理115

二、研究的目的116

三、进行队列研究时应考虑的问题117

四、队列研究的步骤和方法117

五、队列研究实例130

第五节 临床个案报道与病例分析135

一、个案或病例的观察与评价135

二、个案或病例报道的书写136

三、临床病例分析138

第八章 实验性研究140

第一节 临床试验140

一、随机同期对照试验141

二、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142

三、前-后对照试验143

四、交叉试验145

第二节 现场试验146

一、概述146

二、现场试验的定义147

三、现场试验的特点147

四、现场试验的分类148

五、现场试验设计的原则149

六、现场试验的内容150

七、类试验159

第三节 动物实验160

一、基本概念160

二、医学实验的基本要素164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65

四、常用实验设计类型和方法177

五、数据质量与质量控制221

第九章 医学研究中的社会学定性研究方法225

第一节 概述225

一、定性研究的涵义225

二、定性研究的用途225

第二节 实地研究226

一、实地研究的概念及其研究类型226

二、实地研究的过程227

三、实地研究的特点、优点及局限性228

四、实地研究应用时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229

第三节 观察法229

一、观察法的涵义与分类229

二、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230

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231

四、行为观察与绘制地图231

五、观察法的用途232

第四节 访谈法233

一、访谈法的涵义和分类233

二、个人深入访谈/重要知情人访谈233

三、专题小组讨论234

四、选题小组讨论234

五、访谈法的用途235

第五节 专家咨询法236

一、涵义236

二、常用的专家咨询法236

第六节 定性资料的整理与分析238

一、定性资料的特点238

二、定性资料分析的目标239

三、定性资料整理239

四、定性资料的分析240

第十章 医学调查研究的常用技术242

第一节 问卷设计技术242

一、问卷类型242

二、设计要求243

三、设计程序243

四、问卷内容244

五、问卷设计中常见错误及其影响因素248

六、问卷调查的优缺点248

第二节 访谈技术249

一、概念与原则249

二、访谈员的素质要求249

三、访谈前的准备工作250

四、访谈技巧250

第三节 敏感问题调查技术251

一、敏感问题的概念及种类251

二、敏感问题调查的技术和方法252

三、常用随机应答技术的设计和实施254

四、RRT应用时的注意事项258

第四节 社会特征测量技术259

一、社会特征与测量259

二、社会特征测量技术259

第五节医学经济学评价技术261

一、成本-效益分析的指标及其应用262

二、成本效果分析指标的选择和应用266

三、效用指标及其应用268

第六节 定性资料的量化技术269

一、条目的分级269

二、条目的权重276

第七节 资料整理与核查技术279

第八节 双盲双模拟技术282

第九节 紧急个案揭盲技术283

第十节 预测技术284

一、定性分析——定性预测技术284

二、因果分析——定量预测技术285

三、时间分析——定时预测技术285

四、结构分析——定比预测技术285

五、评价分析——评价预测技术286

第十一章 诊断试验与筛检287

第一节 诊断试验287

一、诊断试验的原理及常用指标287

二、诊断试验的设计原则292

三、估计验后概率及其临床应用的价值293

四、提高诊断试验效率的方法294

五、诊断试验的评价原则296

第二节 筛检297

一、筛检的概念297

二、筛检的目的297

三、应用筛检的原则297

四、筛检试验的评价298

第十二章 临床治疗性试验的设计和评价299

第一节 临床治疗试验的决策基础299

第二节 临床治疗试验的设计300

一、确定研究目的300

二、试验设计的基本内容300

第三节 临床治疗试验的质量控制307

一、研究人员培训307

二、测量的要求307

三、一致性检验307

四、研究对象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308

第四节 临床治疗试验的评价309

第十三章 疾病预后研究的设计与评价311

第一节 疾病预后研究的基本概念311

一、疾病预后311

二、预后因素312

三、疾病自然史314

四、疾病预后研究的现状314

第二节 疾病预后研究的常用方法及指标315

一、疾病预后研究常用的设计方案或方法315

二、疾病预后研究的常用指标316

三、预后研究中应用率指标的注意问题317

第三节 疾病预后研究的生存分析方法319

一、生存率计算319

二、生存率比较325

第四节 疾病预后因素的分析方法326

一、多元回归326

二、Logistic回归模型327

三、Cox模型328

第五节 疾病预后研究的质量控制329

一、预后研究常见的偏倚329

二、偏倚的控制方法330

第六节 疾病预后的评价332

一、预后研究的真实性评价332

二、生命质量评价333

三、临床意义的评价336

第十四章 疾病病因学研究的设计与评价337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337

一、病因的定义337

二、疾病多病因的意义338

三、疾病多病因学说339

四、病因间的相互作用341

五、因果联接的方式341

第二节 病因研究的过程341

一、提出病因假设342

二、验证病因假设343

三、因果推断343

第三节 病因研究的主要方法345

一、描述性研究345

二、分析性研究346

三、流行病学实验研究348

第四节 病因研究的测量指标348

一、发病指标与病因学指标348

二、生物学标志及其意义348

第五节 病因学研究的质量控制350

一、病因学研究中的偏倚350

二、病因研究质量控制措施350

第六节 病因学研究的评价351

第十五章 医学经济学评价方法354

第一节 医学经济学评价方法的产生与发展354

一、国外医学经济学评价方法的产生与发展354

二、国外医学经济学评价方法的应用356

三、医学经济学评价方法在我国的应用357

第二节 医学经济学评价中的几个基本概念359

一、成本与成本的分类359

二、效果、效益和效用363

三、贴现率364

第三节 成本-效益分析365

一、成本-效益分析的定义365

二、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366

三、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与指标366

四、货币的时间价值与不同折算率对方案决策的影响372

第四节 成本-效果分析375

一、成本-效果分析的定义375

二、成本-效果分析中效果指标的选择376

三、成本-效果分析方法376

四、多个效果指标的处理方法378

第五节 成本-效用分析379

一、效用的含义379

二、成本-效用分析方法与评价指标380

附 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384

第十六章 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测量与评价386

第一节 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概述386

一、生存质量研究的发展概况386

二、生存质量测量工具的基本结构与内容387

三、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定义和特点389

四、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的分类389

第二节 常用的生存质量测量工具391

一、Karnofsky个体机能状况量表(KPS或KPI)391

二、健康质量量表(QWB)391

三、诺丁汉健康状况调查表(NHP)392

四、患病影响概况量表(SIP)392

五、社区人群功能状态测定量表(COOP/WONCA)392

六、日常生活功能指标(ADL)392

七、EORTC QLQ-C30癌症病人生存质量核心量表393

八、癌症病人生活功能指标(FLIC)393

九、医疗结果研究调查表(MOS)395

十、CDC健康天数测量调查问卷398

十一、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399

十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399

第三节 生存质量测量程序、质量控制、调查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402

一、实施生存质量测量的基本程序、步骤与质量控制要求402

二、调查数据录入、整理与计分405

三、生存质量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406

第四节 生存质量评价在医学中的应用407

第十七章 新药的临床试验评价410

第一节 引言410

一、新药的分类410

二、新药临床试验的分期411

三、新药临床试验的特点411

第二节 新药临床试验的有关法规412

第三节 新药临床试验设计413

一、临床试验方案413

二、临床试验中受试对象的选择414

三、受试者权益与安全性保障414

四、临床试验中对照组的设置415

五、研究指标416

六、样本含量的要求417

七、新药临床试验中常用的研究设计方法418

八、双盲临床试验419

九、多中心临床试验420

第四节 新药临床试验的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421

一、数据管理421

二、统计分析数据集421

三、统计分析422

第五节 等效性检验与非劣效性检验426

一、等效性检验426

二、非劣效性假设检验428

三、等效性检验与非劣效性检验的正确应用431

第十八章 临床多中心研究的组织与设计432

第一节 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的设计及其注意事项433

一、多中心临床试验的设计433

二、多中心试验设计实施中的注意事项433

第二节 多中心临床试验的质量评价434

第三节 临床多中心研究的组织管理434

一、临床多中心研究的项目组织434

二、项目组织工作的原则435

三、临床多中心研究组织管理中常见的问题436

四、多中心研究中的质量控制436

附录 我国《药品管理规范》中对多中心试验的组织要求439

第十九章 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和研究440

第一节 循证医学与医疗实践440

一、循证医学的定义和起源440

二、循证医学与医疗实践的关系441

三、循证医学对临床试验的影响442

第二节 循证医学的证据来源与评价442

一、证据分级442

二、临床疗效资料库443

第三节 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过程447

一、提出临床问题447

二、查找证据447

三、严格评价证据448

四、应用高质量的证据448

五、对实践结果的再评价448

第四节 循证医学对临床医学的影响449

第二十章 系统评价451

第一节 系统评价的概念451

一、系统评价的定义451

二、系统评价与文献综述452

三、系统评价适用范围452

第二节 系统评价的种类452

第三节 系统评价的设计与实施步骤453

一、系统评价的设计453

二、系统评价的步骤467

三、系统评价的报告468

四、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473

第四节 系统评价的实例476

第二十一章 决策与预测487

第一节 决策的概念及构成要素487

一、决策的概念487

二、决策的构成要素487

第二节 决策的原则和标准488

一、决策原则488

二、决策的标准489

第三节 决策分析方法490

一、决策分裂490

二、决策方法的科学应用492

第四节 预测493

一、预测概念493

二、预测的目的494

三、预测的分类494

四、预测的步骤495

第二十二章 医学科研中常见的偏倚、交互作用与控制496

第一节 概念496

一、误差496

二、偏倚的定义496

三、偏倚的方向497

第二节 偏倚的类型497

一、选择偏倚497

二、信息偏倚501

三、混杂偏倚502

四、偏倚的识别与控制507

第三节 交互作用与效应修饰510

一、概念510

二、效应修正作用与混杂作用的识别512

三、效应修正作用的描述516

第二十三章 医学信息的获取、利用与评价519

第一节 概述519

一、信息与知识519

二、信息检索520

三、信息获取途径520

四、掌握信息检索技术的意义521

第二节 文献信息的组织及常用检索工具的使用521

一、文献信息检索语言521

二、图书馆藏书的利用522

三、参考工具书的使用523

四、特种文献的检索528

第三节 光盘数据库检索532

一、MEDLINE光盘数据库检索532

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光盘数据库检索535

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536

四、EMBASE光盘数据库检索537

五、BA on CD数据库检索537

六、CA on CD数据库检索538

七、SCI数据库检索539

八、EI的使用539

九、CSCD数据库的检索540

第四节 网上医学信息的获取541

一、PubMed检索541

二、Medical World Search检索543

三、Medical Matrix检索543

四、万方数据的检索543

五、其他主要医学网站及综合网站544

第五节 对获取信息的评价545

一、对来源于期刊的信息的评价545

二、JCR重要指数计算方法546

三、对来源于网络的信息的评价547

第六节 科技查新咨询547

一、查新咨询服务的对象548

二、查新报告的主要内容548

三、查新程序548

四、查新检索委托书填写须知549

第七节 医学科研中的知识产权550

一、知识产权的特征550

二、知识产权的构成550

三、知识产权的主体552

四、知识产权的客体552

第二十四章 综述和论文撰写与评阅554

第一节 综述的撰写554

一、目的与特点554

二、文献的来源555

三、综述的类型555

四、叙述性文献综述的撰写方法555

五、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撰写方法556

第二节 论文的撰写557

一、基本原则与格式557

二、主要内容与写作技巧559

三、注意事项569

第三节 论文评阅570

一、评价医学文献的原则570

二、基本程序572

三、评阅方法572

第二十五章 医学研究项目的评价574

第一节 概述574

一、基本概念574

二、项目评价的目的与意义576

第二节 项目评价的内容和类型577

一、项目评价的内容577

二、项目评价的类型578

第三节 项目评价程序579

一、确定利益相关者579

二、明确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问题580

三、确定评价目标580

四、确定评价需要回答的问题581

五、选择评价指标与标准582

六、确立资料收集与分析的方法583

七、明确评价结果利用者及其期望584

八、撰写并提交评价报告584

第二十六章 医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推广与转化586

第一节 成果的评价586

一、医学科技成果的分类586

二、医学科技成果的评价588

第二节 成果的推广590

一、医学科技成果的特点590

二、医学科技成果推广的意义与方式590

三、阻碍科技成果推广的因素592

第三节 成果的转化593

一、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593

二、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593

三、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条件与途径594

四、制约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595

第二十七章 医学研究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597

第一节 概述597

第二节 研究结果的统计描述方法598

一、数据类型598

二、试验结果的统计描述599

三、参考值范围的估计599

第三节 统计推断的常用方法601

一、参数估计方法601

二、组间差别的假设检验方法602

第四节 相关性分析607

一、计量资料607

二、计数资料608

三、等级资料608

第五节 多元分析609

一、多元回归609

二、判别分析611

三、聚类分析612

四、主成分分析614

第六节 常用的统计软件616

一、原始数据的记录与预处理616

二、SPLM中文统计软件617

三、SPSS统计软件618

四、SAS统计软件619

第七节 医学科研数据统计分析的步骤、方法与实例621

一、统计分析的步骤与方法621

二、资料的综合分析623

附表627

中英文对照652

主要参考书目6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