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系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系统](https://www.shukui.net/cover/60/30008582.jpg)
- 童庆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9186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69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495页
- 主题词:古典文学-文学研究-中国-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系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本课题的社会现实背景2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及其分析7
三、本课题研究之学术策略10
第一章 儒—道—释——中华古代文论的文化根基17
一、儒家的文学观念19
二、道家的文学观念29
三、释家的文学观念35
四、儒家和道家的诗歌功能观39
五、儒家、道家、释家文学思想的互补44
第二章 气—神—韵—境—味——中华古代文论的民族文化个性49
一、中华古代文论的基本范畴:气、神、韵、境、味50
二、和:气、神、韵、境、味的共同民族文化之根65
三、整体流动性:气、神、韵、境、味统摄文学的独特形式71
四、空灵感:气、神、韵、境、味的超越性75
五、形成古代文论民族文化个性的社会经济原因79
第三章 感物—言志—原道——“天人合一”式的文学本原论85
一、“感物”——第一序列观念88
二、“吟志”——第二序列观念96
三、“原道”——第三序列观念110
第四章 “眼中”—“胸中”—“手中”——“胸有成竹”式的文学创作论124
一、从“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125
二、“即景会心”与艺术直觉127
三、“神与物游”与艺术想象140
四、“成竹于胸”与艺术心象148
五、“出语惊人”与艺术表达156
第五章 “言外”—“象外”—“韵外”——“文外之重旨”式的文学作品论168
一、现代文学作品论的简要回顾169
二、言、意、象与文学作品三层面180
三、美在“言外”“象外”“韵外”186
四、性情、意味——文学作品的“至处”195
第六章 “虚静”—“逆志”—“品味”——“知音”式的文学读者论205
一、“文情难鉴”——读者的意义206
二、“虚静”“无己”——读者襟怀与心境213
三、“以意逆志”——读者接受过程的对话性质220
四、“含蓄无垠”——对读者发出的意义邀请228
五、“品味”“涵咏”——诗意的整体把握236
第七章 “志思蓄愤”—“情景交融”—“联辞结采”——中华古代文学抒情论246
一、“志思蓄愤”——艺术情感生成之一248
二、“情景交融”——艺术情感生成之二259
三、“联辞结采”——艺术情感生成之三267
四、“家国情怀”与“独造”——抒情的社会性与个性290
五、“平澹”——抒情的民族性299
六、“赋比兴”——情感的表现方式305
第八章 “格物”—“性格”—“闲笔”——中华古代文学叙事学312
一、“叙事实出史学”——中国古代文学叙事的起源313
二、“格物”与“动心”——叙事文学作者的条件与本领320
三、“事体情理”与“天然图画”——叙事文学的艺术真实327
四、“同而不同处有辨”——叙事文学人物性格的塑造333
五、“闲笔不闲”——文学叙事功能的扩大与延伸348
六、“杂而不越”——文学叙事的文法353
第九章 意象—意境—典型——中华古代文学审美理想论370
一、西方文学理想论的成功与缺憾371
二、“意象”——象征型文学的理想379
三、“意境”——抒情型文学的理想389
四、“典型”——写实型文学的审美理想409
第十章 传统—诠释—新变——中华文学理论的通与变417
一、传统不可割裂418
二、诠释——继承与革新传统的必由之路422
三、在古今中西基础上实现新变426
附录433
获取真义与焕发新义——略谈中华古代文论研究的方法论问题433
再论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视野445
代后记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