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https://www.shukui.net/cover/34/30815013.jpg)
- 王兰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750234793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3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医药学:免疫学-医学院校-教学参考资料;免疫诊断-医学院校-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免疫学简介2
一、免疫学概念与免疫应答反应2
二、免疫组织与器官2
三、免疫细胞4
四、免疫分子7
第二节 临床免疫学9
一、免疫病理与免疫性疾病9
二、移植免疫9
三、肿瘤免疫10
第三节 免疫检验10
一、抗原抗体的结合力14
第一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14
第二章 抗原抗体反应14
二、抗原抗体的亲合性和亲合力15
三、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15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15
一、特异性15
二、比例性15
三、可逆性15
四、反应阶段性16
第三节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16
一、反应物自身因素16
二、环境条件16
第四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17
一、颗粒性抗原的制备21
第一节 免疫原的制备21
第三章 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21
二、可溶性抗原的制备和纯化22
三、半抗原性免疫原的制备23
第二节 免疫佐剂24
一、佐剂的种类24
二、佐剂的免疫生物学作用24
三、佐剂增强免疫应答的机制24
第三节 抗血清的制备25
一、免疫动物的选择25
二、免疫方法和途径25
三、动物采血法25
第五节 抗血清的纯化26
二、单价特异性抗血清26
一、特异性IgG抗体26
二、抗血清的保存26
一、抗血清的鉴定26
第四节 抗血清的鉴定和保存26
第四章 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技术30
第一节 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30
一、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31
二、T淋巴细胞杂交瘤31
三、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培养32
第二节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32
一、单克隆抗体的产生32
二、单克隆抗体的纯化32
三、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32
三、抗体融合蛋白33
二、小分子抗体33
第三节 基因工程抗体技术33
一、人源化抗体33
四、双特异性抗体34
五、抗体库技术及其应用35
第五章 凝集反应40
第一节 凝集反应的特点40
第二节 直接凝集反应41
一、玻片凝集试验41
二、试管凝集试验41
第三节 间接凝集反应41
一、间接凝集试验41
一、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42
三、抗球蛋白试验42
二、冷凝集试验42
四、间接凝集试验的临床应用42
第四节 其他凝集试验42
三、乳胶凝集试验42
二、间接血凝试验42
四、球蛋白试验的应用43
第六章 沉淀反应48
第一节 沉淀反应的特点48
第二节 液体内沉淀试验49
一、絮状沉淀试验49
二、免疫浊度测定49
第三节 凝胶内沉淀试验50
一、单向琼脂扩散试验50
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50
第二节 对流免疫电泳55
第一节 免疫电泳的基本原理55
第七章 免疫电泳技术55
第三节 火箭免疫电泳56
第四节 免疫电泳56
第五节 免疫固定电泳57
第六节 医学检验中的应用57
第八章 放射免疫技术62
第一节 放射免疫技术的特点63
一、基本类型及原理63
二、常用的放射性核素63
三、标记物制备及鉴定63
一、基本原理65
二、测定方法及设备65
第二节 放射免疫分析65
四、抗血清鉴定65
第三节 免疫放射分析66
一、基本原理66
二、IRMA与RIA的异同点66
第九章 荧光免疫技术71
第一节 荧光的基本知识71
一、荧光现象71
二、荧光技术中有关的概念和参数72
三、荧光物质72
第二节 荧光抗体的制备73
一、抗体与荧光素的结合73
二、标记抗体的纯化73
三、去除过度标记的蛋白73
三、荧光显微镜检查74
一、标本的制备74
二、荧光抗体染色74
第三节 免疫荧光显微技术74
四、去除非特异反应抗体和鉴定荧光抗体活性74
第四节 免疫荧光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75
第十章 酶免疫技术79
第一节 酶免疫技术的特点79
一、酶和酶作用底物80
二、酶标记抗体或抗原80
三、固相载体81
四、免疫吸附剂81
第二节 酶免疫技术分类81
二、异相酶免疫测定82
一、均相酶免疫测定82
第三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83
一、基本原理83
二、方法类型及反应原理83
第四节 膜载体的酶免疫测定84
一、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84
二、免疫渗滤试验84
三、免疫层析试验84
四、免疫印迹法84
第十一章 生物素-亲合素放大技术89
第一节 生物素-亲合素系统的特点89
二、生物素标记蛋白质90
一、生物素及其活化90
一、亲合素及其活性90
第三节 亲合素、链霉亲合素的理化性质与标记90
第二节 生物素的理化性质与标记90
二、稳定性和适用性90
一、灵敏度和特异性90
二、链霉亲合素及其活性91
三、亲合素(或链霉亲合素)的标记91
第四节 生物素-亲合素系统的应用91
一、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基本类型及原理91
二、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在酶免疫测定中的应用92
三、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在荧光免疫技术中的应用92
四、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在放射免疫测定中的应用93
五、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93
第十二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97
第一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要点97
二、抗体的处理与保存98
一、标本的处理98
三、免疫染色99
四、设立对照试验99
五、免疫组化的结果判断99
第二节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00
一、酶标记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法100
二、非标记抗体免疫酶组化染色法100
三、酶标记亲合素-生物素技术101
第三节 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01
一、直接法101
二、间接法101
三、双标记荧光免疫法102
第四节 免疫金(银)组织化学技术102
一、免疫胶体金标记的原理102
二、免疫胶体金标记物制备的特点102
二、常用的免疫标记电镜技术103
一、免疫标记电镜技术的原理103
第五节 免疫标记电镜技术103
三、免疫金(银)组织化学染色法103
第六节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104
一、工作原理104
二、样品基本要求与荧光探针的选择105
三、LSCM的功能与应用105
第七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105
一、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05
二、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05
三、其他106
第十三章 免疫细胞的分离及检测技术110
第一节 免疫细胞的分离110
二、淋巴细胞的分离111
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111
三、T细胞和B细胞的分离112
四、T细胞亚群的分离112
五、不同细胞分离方法的综合评价113
六、分离细胞的保存及活力测定113
第二节 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及亚群分类113
一、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113
二、B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114
三、自然杀伤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115
第三节 淋巴细胞功能检测技术116
一、T细胞功能的检测116
二、B细胞功能的检测117
三、NK细胞功能的检测118
第四节 免疫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118
一、细胞运动功能的检测123
第一节 中性粒细胞功能的检测123
第十四章 吞噬细胞功能的检测技术123
二、吞噬和杀菌功能的检测124
第二节 巨噬细胞功能的检测125
一、炭粒廓清试验125
二、吞噬功能检测125
三、巨噬细胞溶酶体酶的测定125
四、巨噬细胞促凝血活性测定126
第三节 吞噬细胞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126
一、中性粒细胞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126
二、巨噬细胞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126
第十五章 细胞因子的测定技术130
二、抗病毒活性测定法131
三、趋化活性测定法131
一、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增殖测定法131
第一节 生物学测定方法131
第二节 免疫测定方法132
一、ELISA方法132
二、流式细胞分析法132
三、酶联免疫斑点试验133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测定方法133
一、Northem和Southem印迹杂交法133
二、PCR和逆转录-PCR134
三、原住杂交、原位PCR和原位RT-PCR134
第四节 细胞因子测定的临床应用134
一、细胞因子测定的临床应用原则134
二、作为特定疾病诊断的辅助指标135
三、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135
四、细胞因子临床治疗应用时的监测135
一、酶免疫组织化学测定140
第一节 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测定140
第十六章 细胞黏附分子的测定技术140
二、免疫荧光方法141
三、流式细胞仪测定方法141
四、时间分辩荧光免疫测定方法141
五、酶免疫方法141
第二节 可溶性黏附因子的测定141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41
二、其他免疫测定方法142
第三节 细胞黏附分子基因及基因表达的测定142
一、细胞黏附分子基因的多态性测定142
二、细胞黏附分子基因表达的测定142
第四节 细胞黏附分子测定的应用142
二、疾病的临床诊断及预后指标143
一、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探讨143
第十七章 免疫球蛋白检测及应用148
第一节 IgG、IgA、IGM的测定148
一、单向免疫扩散法148
二、免疫浊度法149
第二节 体液中IgG、IgA、IgM测定的临床应用149
一、血清Ig定量的临床意义149
二、尿液Ig定量的临床意义150
三、脑脊液Ig定量的临床意义150
第三节 IgE和IgD的测定150
一、IgE的测定方法150
二、IgD的测定方法151
第四节 异常免疫球蛋白的检测151
一、M蛋白的检测与鉴定151
二、冷球蛋白的检测与鉴定153
第十八章 免疫复合物158
第一节 抗原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159
第二节 非抗原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159
一、PEG比浊法159
二、Clq固相法159
三、抗C3-CIC-ELISA159
四、其他159
第三节 非抗原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技术的应用159
第十九章 补体检测及其应用163
第一节 补体系统的性质与活化途径163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与性质163
二、补体活化途径164
二、旁路途径溶血活性(APH50)测定166
一、血清补体总活性测定(CH50试验)166
第二节 补体总活性测定166
第三节 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167
一、免疫溶血法167
二、免疫化学法167
第四节 补体结合试验167
一、试验原理167
二、技术要点168
三、方法评价168
第二十章 自身抗体检测及应用171
第一节 自身抗体的特性171
第二节 常见自身抗体的检测172
一、类风湿因子172
二、抗核抗体173
三、抗ENA抗体谱174
四、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175
五、抗心磷脂抗体176
六、抗平滑肌抗体177
七、抗角蛋白抗体177
八、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177
九、抗骨骼肌抗体177
十、抗胰岛细胞抗体177
第三节 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178
一、自身抗体检测的一般原则178
二、实验室方法的选择及结果的确认178
三、自身抗体检测的质量控制178
第二十一章 MHC与HLA检测及应用182
二、HLA分子结构与分布的不均一性183
一、HLA的复杂性183
第一节 MHC与HLA的一般特性183
三、HLA功能的多样性184
第二节 HLA分型184
一、血清学分型法184
二、细胞学分型法185
三、基因分型法186
第三节 HLA分型的实际应用187
第二十二章 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192
第一节 流式细胞仪的分析及分选原理192
一、工作原理193
二、散射光的测定194
三、荧光测量194
四、细胞分选原理195
二、数据显示方式196
第二节 数据的显示与分析196
一、参数196
第三节 流式细胞仪免疫分析的技术要求197
一、免疫检测样品制备197
二、免疫分析中常用的荧光染料与标记染色199
三、流式细胞免疫学技术的质量控制201
第四节 流式细胞术在免疫学检查中的应用203
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析203
二、淋巴细胞功能分析204
三、淋巴造血系统分化抗原及白血病免疫分型205
四、肿瘤耐药基因分析205
五、在AIDS病检测中的分析205
六、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HLA抗原分析206
第二十三章 免疫自动化仪器分析212
一、散射免疫比浊分析原理213
第一节 自动化免疫比浊分析技术213
二、定时散射比浊分析214
三、速率散射比浊分析214
四、免疫透射比浊分析215
五、免疫浊度分析的注意事项215
第二节 化学发光自动免疫分析216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原理216
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的标记物质及类型216
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类型217
四、在临床免疫检测中的应用218
第三节 荧光免疫自动化分析219
一、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219
三、荧光酶免疫分析220
四、在临床免疫检测中的应用220
二、荧光偏振免疫测定220
第二十四章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保证226
第一节 定义226
第二节 质量保证、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之间的关系228
第三节 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原则228
一、标本的正确收集及处理228
二、标准化操作及流程229
三、标准品和质控品的应用229
二、定量免疫检验230
第五节 免疫检验室内质量控制的数据处理230
一、统计学质量控制230
一、定性免疫检验230
第四节 常用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230
四、实验室的环境、设施和设备230
二、室内质控数据的评价和管理233
三、室内质控的局限性234
第六节 室间质量评价(EQA)234
一、EQA的程序设计234
二、EQA的局限性235
第七节 实验室信息系统在免疫质控管理中的应用235
第二十五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学检测241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241
一、Ⅰ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241
二、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243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243
一、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243
一、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244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244
二、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244
二、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245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246
一、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246
二、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247
第五节 超敏反应的主要免疫学检测247
一、过敏原皮肤试验247
二、血清IgE的检测248
三、抗血细胞抗体的检测250
四、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250
五、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251
第一节 概述257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257
第二十六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57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共同特征258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259
一、自身抗原的出现259
二、免疫调节异常259
三、Fas/FasL表达异常260
四、遗传因素260
第三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260
一、Ⅱ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自身组织细胞损伤的机制260
二、Ⅲ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自身组织细胞损伤的机制261
三、致敏T细胞对自身抗原应答的损伤机制261
第四节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61
一、Ⅱ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61
二、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62
第五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实验检测263
一、自身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263
三、T细胞对自身抗原应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63
二、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自身抗体检测264
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及临床意义266
四、淋巴细胞检测及临床意义266
五、细胞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266
六、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检测的应用原则266
第二十七章 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72
第一节 免疫增殖性疾病的概念及分类272
第二节 免疫增殖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273
一、浆细胞异常增殖273
二、正常体液免疫抑制274
三、异常免疫球蛋白增生所造成的病理损伤274
四、溶骨性病变274
第三节 常见免疫球蛋白增殖病274
三、重链病275
一、多发性骨髓瘤275
二、巨球蛋白血症275
四、轻链病276
五、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276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常用的免疫检测276
一、血清区带电泳276
二、免疫电泳277
三、免疫固定电泳277
四、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277
五、尿中轻链蛋白的检测277
六、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性疾病的实验检测应用原则277
第二十八章 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82
第一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283
二、AIDS主要免疫特征284
一、HIV的基因结构284
第二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284
第三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284
三、HIV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预防285
第四节 免疫缺陷病检测285
第二十九章 肿瘤免疫及其免疫检验290
第一节 概述290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291
第三节 肿瘤抗原的分类291
一、肿瘤抗原的概念291
二、肿瘤抗原产生的可能机制292
三、肿瘤抗原的种类292
第四节 常见肿瘤的免疫诊断及应用原则292
一、常见临床检测的肿瘤抗原及其临床意义293
二、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293
第一节 引起排斥反应的靶抗原297
第三十章 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验297
第二节 排斥反应的种类及发生机制298
第三节 排斥反应的防治298
一、正确合理的组织配型298
二、移植物的预处理与受体的准备300
三、免疫抑制措施300
第四节 排斥反应的免疫检验300
第五节 常见的组织或器官移植301
临床免疫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一)306
临床免疫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二)309
职称考试模拟试题(一)312
职称考试模拟试题(二)320
附 典型例题题型解释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