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功能性低聚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功能性低聚糖
  • 郑建仙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5210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44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453页
  • 主题词:食糖-疗效食品-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功能性低聚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有毒发酵产物的毒害性1

第一章 绪论1

二、功能性低聚糖的生理功效2

三、功能性低聚糖的有效剂量5

四、双歧杆菌的特性和作用5

五、功能性低聚糖的生产技术6

第一节 物化性质和生理功效7

一、物化性质7

第二章 低聚异麦芽糖7

二、生理功效9

第二节 α-葡萄糖苷酶的酶学性质和生产技术14

一、酶学性质15

二、生产技术15

第三节 低聚异麦芽糖的酶法生产技术17

一、酶法生产工艺17

二、利用新普鲁蓝酶生产20

一、oligodextrans的连续化生产技术23

二、利用酶膜反应器生产oligodextrans的工艺优化23

第四节 oligodextrans的酶法生产技术23

第五节 低聚异麦芽糖的分析和应用技术28

一、分析方法29

二、应用范例30

主要参考文献35

第三章 低聚果糖37

第一节 低聚果糖的物化性质和生理功效37

一、物化性质38

二、生理功效39

一、酶学性质42

第二节 β-呋喃果糖苷酶的酶学性质和生产技术42

二、生产技术43

第三节 低聚果糖的酶法生产技术45

一、生产技术简况及酶法生产原理45

二、酶法生产工艺47

三、利用固定化Aspergillus japonicus生产49

四、高浓度低聚果糖浆的生产技术51

第四节 低聚果糖的分析和应用技术52

二、应用范例53

一、分析方法53

主要参考文献55

第四章 菊粉及其降解物57

第一节 物化性质和生理功效58

一、物化性质58

二、生理功效60

第二节 菊粉酶的酶学性质和生产技术70

一、酶学性质70

二、生产技术71

一、来源75

第三节 菊粉的来源和生产技术75

二、生产技术78

第四节 以菊粉为原料生产低聚果糖88

一、酶法生产低聚果糖88

二、利用双酶反应体系生产低聚果糖94

第五节 菊粉及其降解物的分析和应用技术97

一、分析方法97

二、应用范例98

主要参考文献102

第五章 低聚半乳糖104

第一节 物化性质和生理功效104

一、物化性质104

二、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105

三、对肠道功能的调节作用107

第二节 β-半乳糖苷酶的酶学性质和生产技术110

一、酶学性质110

一、酶法生产工艺112

第三节 低聚半乳糖的酶法生产技术112

二、生产技术112

二、利用水相体系酶法生产113

三、利用双相体系酶法生产116

四、利用固定化酶生产116

第四节 利用耐热型β-半乳糖苷酶生产低聚半乳糖117

一、利用硫矿硫化叶菌酶法生产117

二、利用单形青霉菌酶法生产122

一、生物合成的动力学模型125

第五节 利用β-半乳糖苷酶合成低聚半乳糖的工艺优化125

二、温度对生物合成的影响127

三、酶源对生物合成的影响129

第六节 低聚半乳糖的分析和应用技术134

一、分析方法134

二、应用范例135

主要参考文献137

第六章 低聚乳果糖138

第一节 物化性质和生理功效138

一、物化性质138

二、生理功效141

第二节 酶法生产技术144

一、酶法生产工艺144

二、利用模拟流化床反应器酶法生产145

第三节 酶法生产的动力学模型147

一、反应模型148

二、水解模型151

三、转糖基反应模型152

四、反应模型的有效性154

第四节 分析和应用技术155

一、分析方法155

二、应用范例156

主要参考文献158

第七章 偶合糖159

第一节 物化性质和生理功效159

一、物化性质159

二、生理功效161

第二节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酶学性质和生产技术162

一、酶学性质162

二、生产技术162

第三节 果聚糖蔗糖酶的酶学性质和生产技术165

一、酶学性质165

二、生产技术168

第四节 偶合糖的酶法生产技术171

一、利用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生产171

三、偶合糖的分离和结晶技术172

二、利用果聚糖蔗糖酶生产172

第五节 偶合糖的分析和应用技术174

一、分析方法174

二、应用范例175

主要参考文献176

第八章 低聚木糖178

第一节 物化性质和生理功效178

一、物化性质178

二、生理功效179

第二节 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和生产技术184

一、酶学性质184

二、生产技术185

第三节 低聚木糖的生产技术190

一、生产工艺190

二、分离和精制技术190

第四节 低聚木糖的化学-酶联合法生产技术193

一、原料木聚糖的组成和结构193

二、木聚糖的化学法生产工艺195

三、低聚木糖的酶法生产工艺198

第五节 以纸浆为原料酶法生产低聚木糖202

一、纸浆的制备及其酶水解工艺202

二、分离和精制技术202

第六节 低聚木糖的化学法生产技术205

一、自水解法生产工艺205

二、酸水解法生产工艺207

三、β(1→3)低聚木糖的化学合成技术208

第七节 低聚木糖的分析和应用技术209

一、分析方法210

二、应用范例210

主要参考文献213

第九章 低聚壳聚糖215

第一节 物化性质和生理功效216

一、物化性质216

二、增强免疫功效218

三、抗感染功效220

四、抗肿瘤功效224

五、降血糖功效227

六、抗菌抑菌功效228

七、诱导植物细胞产生植物抗毒素232

第二节 壳聚糖酶和甲壳素酶的酶学性质和生产技术234

一、壳聚糖酶235

二、甲壳素酶236

第三节 低聚壳聚糖的酶水解法生产技术237

一、酶水解生产低聚壳聚糖的影响因素237

二、利用膜技术连续化生产239

三、利用溶菌酶生产241

四、利用非专一性水解酶生产244

五、低聚壳聚糖的分离和结晶技术249

第四节 低聚壳聚糖的酶合成法生产技术251

一、甲壳二糖的酶法合成工艺251

二、利用甲壳素酶生物合成低聚壳聚糖252

三、利用溶菌酶生物合成低聚壳聚糖253

四、利用酶法精制低聚壳聚糖粗溶液255

一、利用重组大肠杆菌生产257

第五节 低聚壳聚糖的基因工程法生产技术257

二、利用基因工程法生产低聚壳聚糖衍生物261

第六节 低聚壳聚糖的化学降解法生产技术266

一、酸降解法生产技术266

二、低聚壳聚糖的氧化降解法生产技术269

第七节 低聚壳聚糖的分析和应用技术272

一、分析方法272

二、应用范例273

主要参考文献278

第十章 低聚龙胆糖280

第一节 物化性质和生理功效280

一、物化性质280

二、生理功效281

第二节 低聚龙胆糖合成酶的酶学性质和生产技术283

第三节 低聚龙胆糖的酶法生产技术287

第四节 低聚龙胆糖的分析和应用技术288

一、分析方法288

二、应用范例289

主要参考文献290

第一节 物化性质和生理功效291

一、物化性质291

第十一章 棉子糖291

二、生理功效292

第二节 棉子糖的生产技术295

一、从天然植物中提取295

二、棉子糖合成酶的酶学性质和生产技术297

三、棉子糖的酶法合成技术301

一、分析方法302

第三节 棉子糖的分析和应用技术302

二、应用范例304

主要参考文献305

第十二章 大豆低聚糖306

第一节 物化性质和生理功效306

一、分布306

二、物化性质307

三、生理功效309

一、从大豆乳清中分离313

第二节 大豆低聚糖的生产技术313

二、从羽扇豆提取液中分离315

三、从豆腐黄浆水中分离316

四、酶法改性316

第三节 大豆低聚糖的分析和应用技术317

一、分析方法317

二、应用范例325

主要参考文献328

一、物化性质329

第一节 物化性质和生理功效329

第十三章 乳酮糖329

二、生理功效330

第二节 乳酮糖的生产技术331

一、乳糖的生产工艺331

二、乳酮糖的生产工艺332

三、利用碱单一催化法生产乳酮糖332

四、利用碱和硼酸协同催化法生产乳酮糖334

五、利用铝酸盐催化法生产乳酮糖338

六、乳酮糖的分离和精制工艺339

第三节 乳酮糖的分析和应用技术342

一、分析方法343

二、应用范例346

主要参考文献347

第十四章 异麦芽酮糖349

第一节 物化性质和生理功效349

一、物化性质349

二、代谢特性350

三、抗龋齿特性351

第二节 酶法生产技术354

一、以蔗糖为原料酶法生产355

二、以葡萄糖和果糖为原料酶法生产360

第三节 基因工程法生产技术360

一、利用转基因烟草生产361

二、利用转基因马铃薯块茎生产363

第四节 分析和应用技术365

一、分析方法366

二、应用范例367

主要参考文献369

第十五章 塔格糖370

第一节 物化性质和生理功效370

一、分布370

二、物化性质370

三、代谢特性372

四、生理功效373

一、酶法合成工艺379

第二节 生产技术379

二、利用半乳糖醇生物合成382

三、化学合成工艺383

第三节 分析和应用技术385

一、分析方法386

二、应用范例386

主要参考文献390

第一节 其他低聚糖392

一、水苏糖392

第十六章 其他低聚糖及其生物合成392

二、低聚异麦芽酮糖394

三、低聚纤维糖395

四、低聚甘露糖395

第二节 利用α-淀粉酶生物合成低聚糖396

一、酶法合成原理396

二、α-淀粉酶生物合成396

第三节 利用α-葡萄糖苷酶生物合成低聚糖399

一、利用α-葡萄糖苷酶生物合成异型低聚糖400

二、改性α-葡萄糖苷酶对其合成低聚糖的影响402

第四节 利用β-甘露糖转移酶生物合成N-低聚三糖409

一、植烷基底物受体(PPGn2)的化学合成409

二、β-甘露糖转移酶的结构表达和固定化410

三、β-甘露糖基三糖的制备技术411

第五节 利用聚合物载体生物合成低聚糖413

一、利用聚合物载体化学合成低聚糖413

二、利用聚合物载体酶法合成低聚糖413

三、利用聚合物载体酶法和化学法合成低聚糖的比较415

一、新型糖苷合成酶的筛选目的416

第六节 新型糖苷合成酶的筛选416

二、新型糖苷合成酶的筛选方法417

主要参考文献421

第十七章 低聚糖的合成技术424

第一节 糖苷键的化学合成技术424

一、糖基化的化学方法424

二、糖基化过程中的异构控制425

第二节 低聚糖的化学合成技术427

一、低聚糖的收敛分段合成法427

二、低聚糖的选择性糖基化和一锅多步糖基化合成法429

三、低聚糖的固相合成法430

四、低聚糖固相合成中的“加载-释放-再加载”技术432

五、低聚糖的自动合成法434

第三节 低聚糖的化学-酶联合合成技术436

一、低聚糖的酶促糖基化合成法436

二、低聚糖的化学-酶联合合成法437

三、结构复杂的N-多糖和N-低聚糖的合成技术439

主要参考文献4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