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师范春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师范春秋
  • 徐兴文,孟献忠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齐鲁书社
  • ISBN:753331089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17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5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师范春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袁贵仁1

序 邵桂芳1

前言 徐兴文 孟献忠1

目录1

第一节 山东师范教育的历史传统1

一、山东师范教育思想历史溯源2

第二章 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的山东师范教育(1912—1928.4

二、孔子“为师”思想及其影响5

第三章 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山东师范教育(1928.5—1937.6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师范教育(1946—1949.9

第二节 清朝末年社会状况与师范教育9

一、兴办新学对山东师范教育创立的影响10

二、清政府创办师范教育与山东师范教育萌发14

第三节 山东师范教育的正式创立17

一、师范教育的创办及教育教学体制17

二、女子师范的创立及体制25

三、同盟会对山东早期师范教育的影响28

四、“壬寅学制”、“癸卯学制”与早期师范教学31

五、清朝末年山东师范创办的历史意义37

第一节 民国初年山东师范教育40

一、辛亥革命后教育政策变化40

二、国体变更及山东师范教育规划设置43

三、“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与教学改革47

四、民国教育政策变化与学校管理进步5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与山东师范早期学运斗争59

一、辛亥革命与山东师范早期反封建斗争60

二、五四运动与山东师范学生反帝爱国斗争64

三、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山东共产主义小组建立70

四、王尽美在革命斗争中成长74

五、山东师范党支部的建立及学运斗争78

第三节 民初山东四大教育家对师范教育的历史贡献83

一、范明枢的师范教育思想83

二、鞠思敏、王祝晨、于明信与山东师范建设89

第一节 国民党统治与山东师范设置变化98

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与师范教育规划设置98

二、《师范学校规程》与省立师范教育教学103

三、特殊的训育教育及军事训练109

第二节 民众教育及乡村师范教育114

一、乡村师范学校设置114

二、乡村师范教育教学特点120

第三节 梁漱溟乡村建设实验与山东乡村建设师范126

第四节 全省各类师范学校党组织进一步发展及学运斗争131

一、全省师范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131

二、《子见南子》案与反帝反封建斗争135

三、“南京请愿”事件与学生抗日爱国斗争140

四、一二·九运动中的山东师范学运145

第五节 万里、谷牧等革命家在学运斗争中成长149

第一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师范教育157

一、山东师范学校南迁及易地办学158

二、山东境内的师范教育162

第二节 沦陷区的师范教育164

一、学校管理及学制、课程设置与教材165

二、实施奴化教育167

三、师范师生的反奴化教育斗争172

第三节 抗日根据地的师范教育175

一、抗日根据地师范教育的初创176

二、抗日根据地师范教育的发展178

三、抗日根据地师范教育的基本特点186

第一节 解放区的师范教育190

一、全省第二次教育会议的召开及《关于当前教育工作纲要》的颁发190

二、创办新师范与游击流动办学195

三、半工半读师范教育197

四、全省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与师范教育的恢复发展200

五、《初级师范工作要点草案》的颁发202

六、全省师范干部会议的召开203

七、师范学校接管及复校工作209

八、学生、学制、课程、教材、教学改革与教育实践活动211

九、解放区师范教育的历史贡献及意义215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师范教育218

第一节 建立新的师范教育体系224

一、建立多种形式的师范教育224

二、师范教育的整顿与发展227

一、学习苏联凯洛夫教育理论230

第二节 学习苏联师范教育经验230

二、学习苏联师范教育建设的经验232

三、学习苏联师范教育经验的反思234

第三节 师范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235

一、行政管理235

二、教学与教学管理236

三、思想政治教育237

四、体育卫生工作241

第四节 教师队伍的思想改造244

一、建国初期的师范教师队伍构成244

二、思想改造工作245

三、贯彻“双百”方针和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246

一、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提出250

第一节 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确立和初步贯彻250

二、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初步贯彻252

第二节 “大跃进”时期的师范教育264

一、师范学校的膨胀265

二、大搞生产劳动266

三、教育教学改革269

第三节 贯彻“八字方针”,调整师范教育274

一、师范教育的两次调整275

二、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277

第四节 实践半工半读教育制度283

一、半工半读教育制度283

二、工读师范学校284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动乱与师范教育289

一、“文化大革命”动乱290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大批判运动292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动乱对师范教育的摧残296

一、培养目标受到严重干扰297

二、领导管理体制混乱298

三、教学制度和教学内容被打乱301

四、对招生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冲击306

五、对教师和干部的迫害309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中师范教育的两次整顿312

一、恢复招生制度313

二、落实干部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314

三、恢复教育教学秩序315

第一节 拨乱反正与治理整顿320

一、初步治理整顿320

二、规范办学秩序325

第二节 扩大教育功能330

一、增加专业设置,举办专业班331

二、培养培训结合,拓宽办学路子332

三、建立昌乐特殊师范学校,培养培训特教师资336

四、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实行开放办学338

第三节 教师队伍建设341

一、学历补偿教育342

二、教学基本功训练343

三、加强思想教育工作344

四、提高教师地位345

第四节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347

一、新教学方案的颁布与实施347

二、教育质量评估与全国区域性联合检查354

第一节 突出德育的首要位置359

一、强化对德育工作的领导与管理359

二、十面红旗与莱阳师范管理经验364

三、德育科研与淄博师范“双主体”合作德育理论369

四、全国中师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371

第二节 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372

一、各级教研组织的建立与教研工作的开展372

二、教学研究的意义及影响374

三、中师教学研究的特点376

四、中师的教育科研378

第三节 “三步走”战略与师范教育的新发展383

一、中师标准化建设383

二、中师规范化建设的实施390

三、推动中师教育现代化403

四、迎接新世纪的师范教育改革411

附:山东师范教育大事记(1902—2002)423

后记516

第一章 清朝末年的山东师范教育(1902—1911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师范教育(1937.7—1945

第六章 建国初期的山东师范教育(1949.10—1956

第七章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山东师范教育(1957—1966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山东师范教育(1966—1976

第九章 改革开放时期的山东师范教育(一)(1976—1991

第十章 改革开放时期的山东师范教育(二)(1992—20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