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汽车新能源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汽车新能源技术
  • 边耀璋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ISBN:711404696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63页
  • 主题词:汽车-燃料-新技术应用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汽车新能源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能源的基本概念1

1.1 能源的定义与分类1

1.1.1 能源的定义1

1.1.2 能源的分类1

1.2 能源的特点3

1.2.1 广泛性、必要性和一次性3

1.2.2 替代性和多用性3

1.2.3 有污染3

1.2.4 储存困难3

1.2.5 连续性4

1.2.6 辅助性4

1.3 与能源有关的基本概念4

1.3.1 能源的单位4

1.3.2 能源经济5

1.3.3 能源开采6

1.3.4 能源与环境7

第二章 能源的展望10

2.1 20世纪的能源概况10

2.2 21世纪的世界能源11

2.2.1 石油11

2.2.2 煤炭12

2.2.3 天然气12

2.2.4 核能13

2.2.5 水能14

2.2.6 风能14

2.2.7 太阳能15

2.2.8 氢能17

2.2.9 生物质能19

2.2.10 地热能20

2.2.11 海洋能21

2.3 研究新能源的意义和能源对策23

第三章 汽车新能源的素质及其分析方法27

3.1 汽车新能源的素质27

3.1.1 来源丰富27

3.1.2 污染小28

3.1.3 能量密度高32

3.1.4 经济34

3.1.5 使用性能好35

3.2 汽车新能源素质的分析方法35

3.2.1 新能源来源考评35

3.2.2 净化性能考评36

3.2.3 能量密度考评38

3.2.4 经济性考评43

3.2.5 使用性能考评46

第四章 未来的汽车能源52

4.1 电能53

4.1.1 电能用作汽车能源的主要优点53

4.1.2 电能用作汽车能源的主要问题54

4.1.3 电能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54

4.2 氢气55

4.2.1 氢气用作汽车能源的主要优点57

4.2.2 氢气用作汽车能源的主要问题57

4.2.3 氢气用作汽车能源的发展前景58

4.3 天然气与液化石油气58

4.3.1 天然气与液化石油气用作汽车能源的主要优点58

4.3.2 天然气与液化石油气用作汽车能源的主要问题59

4.3.3 天然气与液化石油气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60

4.4.1 醇类用作汽车能源的主要优点61

4.4 醇类61

4.4.2 醇类用作汽车能源的主要问题63

4.4.3 醇类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64

4.5 二甲醚65

4.5.1 二甲醚用作汽车能源的主要优点65

4.5.2 二甲醚用作汽车能源的主要问题66

4.5.3 二甲醚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66

4.6 太阳能66

4.6.1 太阳能直接用作汽车能源的主要优点66

4.6.2 太阳能直接用作汽车能源的主要问题67

4.6.3 太阳能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67

4.7 生物质能67

4.7.1 生物质能用作汽车能源的主要优点67

4.8 综述68

4.7.3 生物质能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68

4.7.2 生物质能用作汽车能源的主要问题68

第五章 天然气在汽车上的应用69

5.1 概述69

5.1.1 天然气汽车的发展概况69

5.1.2 汽车用天然气70

5.1.3 天然气汽车的类型72

5.2 天然气汽车的供气系统73

5.2.1 天然气汽车供气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73

5.2.2 减压调节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76

5.2.3 混合器79

5.2.4 天然气储气瓶85

5.3 点燃式天然气发动机的动力性及其提高92

5.3.1 天然气发动机动力性分析92

5.3.2 提高天然气发动机动力性的措施97

5.4 天然气汽车的安全性分析112

5.4.2 部件结构与制造因素113

5.4.1 天然气理化特性分析113

5.5 天然气在柴油车上的应用115

5.5.1 柴油车的发展概况115

5.5.2 柴油车燃用天然气的技术途径117

5.6 液化天然气在汽车上的应用125

5.6.1 概述125

5.6.2 液化天然气汽车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125

5.6.3 天然气液化与储运技术127

5.7 吸附天然气在汽车上的应用131

5.7.1 概述131

5.7.2 吸附天然气与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的比较134

5.7.3 吸附天然气的主要技术问题135

6.1.1 液化石油气汽车的发展概况136

第六章 液化石油气在汽车上的应用136

6.1 概述136

6.1.2 汽车用液化石油气137

6.1.3 液化石油气汽车的类型138

6.2 液化石油气汽车的供气系统139

6.2.1 液化石油气汽车供气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139

6.2.2 蒸发调压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42

6.2.3 混合器145

6.2.4 液化石油气储气瓶145

6.3 液化石油气在点燃式发动机上的燃烧特性和应用特性150

6.3.1 点燃式液化石油气发动机的燃烧特性150

6.3.2 点燃式液化石油气发动机的应用特性153

6.4 液化石油气汽车的整车性能156

6.5.1 液化石油气发动机动力性分析158

6.5 点燃式液化石油气发动机若干性能分析158

6.5.2 液化石油气燃料的安全性分析163

6.6 液化石油气在柴油车上的应用163

6.6.1 液化石油气在柴油机上应用的技术方案163

6.6.2 机电联合控制液化石油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控制原理166

6.7 单缸直喷柴油机燃用液化石油气/柴油双燃料试验研究168

6.7.1 试验装置及数据处理168

6.7.2 双燃料和柴油燃烧特性对比分析173

6.7.3 压缩比的优化研究174

6.7.4 掺烧特性分析176

6.7.5 应用特性分析178

6.8 四缸增压直喷柴油机燃用液化石油气/柴油双燃料试验研究181

6.8.1 液化石油气掺烧特性研究181

6.8.2 液化石油气掺烧特性和天然气掺烧特性对比186

6.8.3 机电联合控制方案试验研究188

第七章 电控气体燃料发动机195

7.1 概述195

7.1.1 电控气体燃料发动机的类型195

7.1.2 喷射式与混合器式的比较195

7.2 电控点燃、喷射式气体燃料发动机196

7.2.1 电控喷气系统的类型196

7.2.2 电控喷气系统的主要组成和工作198

7.2.3 喷气阀200

7.2.4 传感器201

7.2.5 电控喷气发动机各工况的控制205

7.2.6 点燃式电控喷气发动机的性能207

8.1 概述210

8.1.1 醇类在汽车上应用的发展概况210

第八章 醇类在汽车上的应用210

8.1.2 甲醇和乙醇的用途和来源212

8.1.3 醇类的理化性质213

8.1.4 燃料乙醇的标准213

8.2 醇类在汽车上的应用方式214

8.2.1 甲醇在汽车上的应用方式214

8.2.2 乙醇在汽车上的应用方式215

8.3 醇类汽车的主要技术问题215

8.3.1 混合燃料的分层问题215

8.3.2 腐蚀和溶胀问题218

8.3.3 参数优化218

8.4 醇类在汽油车上的应用219

8.4.1 掺烧219

8.4.3 甲醇改质220

8.4.2 纯烧220

8.5 醇类燃料在柴油车上的应用224

8.5.1 掺烧224

8.5.2 纯烧226

8.6 醇类燃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实例228

8.6.1 甲醇汽油的应用实例228

8.6.2 乙醇汽油的应用实例234

第九章 电能在汽车上的应用236

9.1 概述236

9.1.1 电动汽车的发展概况236

9.1.2 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的主要区别238

9.1.3 电动汽车的类型239

9.1.4 电动汽车的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242

9.2 电动汽车的蓄电池244

9.2.1 蓄电池的基本概念244

9.2.2 蓄电池的主要性能指标和特性245

9.2.3 铅酸电池248

9.2.4 镍镉电池249

9.2.5 镍氢电池250

9.2.6 钠硫电池251

9.2.7 锌-空气电池251

9.2.8 锂电池252

9.2.9 结语253

9.3 电动汽车的燃料电池254

9.3.1 燃料电池的发展和应用情况254

9.3.2 燃料电池动力装置的组成与工作原理257

9.3.3 燃料电池的类型258

9.3.4 燃料电池的优点和问题259

9.4.1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品质261

9.4 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系统261

9.4.2 典型的驱动电机262

9.5 电动汽车管理系统概论266

9.6 电动汽车的辅助动力——超级电容268

9.7 电动汽车的若干性能分析270

9.7.1 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270

9.7.2 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和剩余行驶里程277

第十章 二甲醚在汽车上的应用279

10.1 概述279

10.1.1 二甲醚的理化性质279

10.1.2 二甲醚的研究情况279

10.1.3 二甲醚在汽车上的应用方式281

10.2 压燃式纯烧二甲醚发动机的试验研究281

10.2.1 压燃式纯烧二甲醚发动机供给系统的优化281

10.2.2 压燃式纯烧二甲醚发动机燃烧系统主要参数优化286

10.2.3 压燃式纯烧二甲醚发动机的性能290

10.2.4 采用EGR降低二甲醚发动机NOx排放的研究296

10.2.5 压燃式纯烧二甲醚发动机燃烧特性分析298

10.3 二甲醚/柴油双燃料在压燃式发动机上的应用301

10.3.1 概述301

10.3.2 掺烧比例的优化301

10.3.3 预混二甲醚/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性能305

10.4 二甲醚在点燃式发动机上的应用307

10.4.1 二甲醚复合燃料点燃式发动机307

10.4.2 试验装置和数据处理309

10.4.3 二甲醚复合燃料发动机的优化310

10.4.4 二甲醚复合燃料发动机的性能315

10.4.5 二甲醚复合燃料的燃烧特性319

11.1.1 氢气的主要性质322

11.1 氢能在汽车上的应用322

第十一章 氢及其他新能源在汽车上的应用322

11.1.2 氢的储存323

11.1.3 氢燃料汽车的类型326

11.1.4 液化氢汽车的供氢系统326

11.1.5 氢燃料汽车的性能327

11.2 太阳能在汽车上的应用329

11.3 生物质能在汽车上的应用330

11.3.1 生物质能的类型和性质330

11.3.2 生物质能的优缺点和应用331

11.4 物理储能在汽车上的应用332

附录1 我国有关法规和标准的目录334

附录2 我国汽车排放治理标准的沿革336

附录3 我国、欧盟和美国的排放法规、标准的限值342

参考文献3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