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GSM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GSM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2295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32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451页
  • 主题词:时分多址-移动通信-通信网-最佳化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GSM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GSM发展历史1

1.1.1 GSM发展1

1.1.2 GPRS发展1

第1章 概述1

1.1.3 向3G演进之路2

1.2无线网络规划优化流程和难点3

1.2.1 无线网络规划优化流程4

1.2.2无线网络规划难点5

2.2多址技术与逻辑信道7

2.2.1 GSM多址技术7

2.1 GSM频段划分7

第2章 GSM系统原理及信令流程7

2.2.2TDMA帧8

2.2.3突发脉冲9

2.2.4逻辑信道12

2.3数据传输14

2.3.1语音编码14

2.3.2信道编码15

2.3.3交织16

2.3.4加密17

2.3.5调制和解调18

2.4时间提前18

2.5系统消息19

2.6.1小区选择20

2.6小区选择与重选20

2.6.2小区选择过程21

2.6.3下行信令链路故障22

2.6.4小区重选过程22

2.7跳频技术23

2.7.1 跳频种类23

2.7.2跳频算法25

2.7.3跳频作用27

2.8不连续接收模式DRX和不连续发射模式DTX28

2.8.1 DRX和寻呼信道28

2.8.2 DTX30

2.9.1功率控制概述31

2.9功率控制31

2.9.2移动台功率控制32

2.9.3基站功率控制33

2.9.4功控处理过程33

2.10立即指配流程34

2.10.1 网络许可及随机接入申请35

2.10.2初始立即指配36

2.10.3初始化消息36

2.10.4 立即指配异常37

2.11鉴权加密流程38

2.11.1鉴权流程38

2.11.2加密流程40

2.11.3 TMSI重新分配流程41

2.11.4异常情况42

2.12位置更新43

2.12.1 正常位置更新流程(跨位置区的位置更新)43

2.12.2周期性位置更新流程44

2.12.3 IMSI附着和分离过程45

2.12.4位置更新异常46

2.13移动台主叫流程47

2.13.1 被叫号码分析过程48

2.13.2话音信道指配过程(接续分配)48

2.13.3呼叫连接过程50

2.13.4呼叫释放过程51

2.13.5移动台主叫过程中的异常情况52

2.14移动台被叫流程54

2.14.1 查询过程54

2.14.2寻呼过程54

2.14.3被叫的呼叫建立过程55

2.14.4呼叫转移对路由的影响56

2.14.5移动台被叫过程中的异常情况57

2.15切换58

2.15.1 切换准备59

2.15.2切换的种类61

2.15.3切换流程分析62

2.15.4切换异常情况69

2.16.2移动台呼叫重建流程70

2.16呼叫重建70

2.16.1呼叫重建功能70

2.16.3异常流程72

2.17短消息流程72

2.17.1 SDCCH上的短消息主叫流程72

2.17.2 SDCCH上的短消息被叫流程73

2.17.3 SACCH上的短消息主叫流程73

2.17.4 SACCH上的短消息被叫流程73

2.18小区广播74

2.18.1小区广播业务实现75

2.18.2 BSC-BTS消息发送方式76

3.1无线传播基本原理77

第3章 无线传播理论77

3.2无线传播环境78

3.2.1频段划分78

3.2.2快衰落与慢衰落78

3.2.3传播损耗81

3.3无线传播模型82

3.3.1宏蜂窝模型84

3.3.2 COST231 Walfish Ikegami模型86

3.3.3地球曲率影响87

3.4传播模型校正88

3.4.1 CW测试原理88

3.4.2 CW测试方法88

3.4.3传播模型校正及实例89

3.5多普勒效应及对切换的影响91

3.6菲涅尔区93

第4章 天馈系统应用95

4.1 概述95

4.2天线的基本概念95

4.2.1天线的分类95

4.2.2天线的工作原理96

4.2.3天线的重要技术特性97

4.2.4天线的分集101

4.2.5天线波瓣宽度与增益之间的关系103

4.3.1天线倾角设计104

4.3天线的倾角规划104

4.3.2实际运用106

4.4天线的选择108

4.4.1 天线使用中存在的问题108

4.4.2城区基站天线应用原则108

4.4.3郊区基站天线应用原则109

4.4.4乡村基站天线应用原则109

4.4.5公路覆盖天线应用原则109

4.4.6天线应用的其他考虑110

4.4.7天线选用参考111

4.5合分路单元111

4.5.1合分路单元的原理111

4.6塔顶放大器113

4.5.2合分路单元的配置113

4.7馈线114

4.8分布式天线系统115

4.8.1分布式天线系统的组成原理115

4.8.2分布式天线系统的类型116

4.8.3器件的关键技术指标118

4.9天线新技术——智能天线简介121

4.9.1智能天线121

4.9.2智能天线的应用123

第5章 GSM无线网络规划127

5.1概述127

5.2.1覆盖容量目标确认128

5.2规划依据128

5.2.2性能目标确认129

5.3覆盖分析130

5.3.1区域划分130

5.3.2无线环境勘测131

5.4网络结构分析131

5.4.1 中层站131

5.4.2高层站132

5.4.3低层站132

5.5话务分析132

5.5.1话务预测与小区分裂132

5.5.2话音信道分配134

5.5.3控制信道分配136

5.6基站数量确定138

5.6.1 城区三扇区基站特点138

5.6.2部分基站参数设计参考140

5.6.3上下行平衡140

5.6.4小区覆盖估算145

5.6.5基站布局规划147

5.6.6覆盖预测147

5.7站址详细设计148

5.7.1站址设计148

5.7.2工程参数确定149

5.8位置区设计157

5.8.1位置区定义157

5.8.2位置区规划158

5.8.3其他161

5.9双频网设计161

5.9.1组建双频网的必要性161

5.9.2 GSM1800 MHz网络的覆盖方案162

5.9.3双频网位置区划分164

5.9.4双频网话务引导与控制165

5.9.5双频网工程实施166

5.10室内覆盖解决方案168

5.10.1室内覆盖特点168

5.10.2室内天线系统设计169

5.10.3容量分析和设计174

5.11.1隧道覆盖特点176

5.11隧道覆盖解决方案176

5.10.4频率规划176

5.10.5话务控制176

5.11.2隧道覆盖解决方案178

5.11.3采用同轴分布式天线系统的隧道覆盖方案179

5.11.4采用泄漏电缆系统的隧道覆盖方案181

5.11.5不同长度隧道覆盖具体解决方案186

5.12直放站规划188

5.12.1直放站运用背景188

5.12.2直放站工作原理190

5.12.3直放站网络规划192

5.13小结201

6.2频率划分和载干比要求203

6.2.1频率划分203

第6章 GSM频率规划203

6.1概述203

6.2.2载干比204

6.3频率规划原则206

6.4常规频率复用技术207

6.4.1 4×3复用的载干比207

6.4.2 10MHz带宽4×3复用208

6.4.3 19MHz带宽4×3复用209

6.4.4 6MHz带宽4×3复用209

6.5 紧密的频率复用技术210

6.5.1 3×3频率复用方式210

6.4.5 4×3复用小结210

6.5.2 2×6频率复用方式212

6.5.3 2×3频率复用方式213

6.5.4 1×3频率复用方式214

6.5.5 1×1频率复用方式217

6.5.6 A+B频率复用方式217

6.6同心圆技术218

6.6.1 同心圆技术概述218

6.6.2普通同心圆GUO219

6.6.3智能同心圆IUO219

6.6.4同心圆技术的特点220

6.7.1基本原理221

6.7多重频率复用MRP技术221

6.7.2连续的MRP分组223

6.7.3间隔的MRP分组224

6.7.4 MRP技术的主要特点225

6.7.5 MRP与1×3复用方式的比较226

6.8各种频率复用方式容量比较226

第7章 GSM参数设计与调整227

7.1 网络及小区识别227

7.1.1小区全球识别码227

7.1.2基站识别码228

7.2寻呼及接入控制参数230

7.2.1接入允许保留块数230

7.2.2相同寻呼间帧数编码231

7.2.3公共控制信道配置232

7.2.4扩展传输时隙数233

7.2.5 RACH最小接入电平234

7.2.6随机接入错误门限234

7.2.7接入控制等级235

7.2.8最大重发次数236

7.2.9 MS最大发射功率控制等级236

7.2.10功率偏移237

7.2.11 IMSI附着和分离允许237

7.2.12直接重试238

7.3.1小区接入禁止239

7.3小区选择与小区重选的系列参数239

7.3.2小区禁止限制240

7.3.3移动台允许接入的最小接收电平240

7.3.4附加重选参数指示241

7.3.5小区重选参数指示241

7.3.6小区重选偏置、临时偏置和惩罚时间242

7.3.7小区重选滞后243

7.4影响网络功能的参数244

7.4.1新建原因指示244

7.4.2功率控制指示244

7.4.3上行非连续发射245

7.4.4下行非连续发射245

7.4.7早期类标发送控制246

7.4.5呼叫重建允许246

7.4.6紧急呼叫允许246

7.5跳频参数247

7.5.1跳频序列号247

7.5.2移动分配248

7.5.3移动分配索引偏置248

7.6距离控制参数249

7.6.1呼叫清除249

7.6.2 TA切换门限249

7.6.3 TA限制249

7.7.1无线链路失效计数器250

7.7无线链路失败过程和参数250

7.7.2 SACCH复帧数251

7.8切换及切换相关参数252

7.8.1 PBGT切换门限252

7.8.2切换候选小区最小下行功率252

7.8.3上行链路边缘切换门限253

7.8.4下行链路边缘切换门限253

7.8.5紧急切换下行链路质量限制253

7.8.6紧急切换上行链路质量限制254

7.8.7干扰切换上行链路质量门限254

7.8.8干扰切换下行链路质量门限254

7.8.10干扰切换下行链路接收功率门限255

7.8.11 物理消息最大重复次数255

7.8.9干扰切换上行链路接收功率门限255

7.8.12多频段指示256

7.8.13允许的网络色码257

7.9功控及其相关参数257

7.9.1移动台最大发送功率257

7.9.2下行功率增加接收电平阈值258

7.9.3上行功率增加接收电平阈值259

7.9.4下行功率增加接收质量阈值259

7.9.5上行功率增加接收质量阈值260

7.9.6下行功率减少接收电平阈值260

7.9.8下行功率减少接收质量阈值261

7.9.7上行功率减少接收电平阈值261

7.9.9上行功率减少接收质量阈值262

7.9.10功率控制间隔262

7.9.11功率递增步长263

7.9.12功率递减步长263

7.10系统重要定时器和计数器263

7.10.1参数T3101263

7.10.2参数T3103264

7.10.3参数T3105264

7.10.4参数T3107265

7.10.5参数T3109265

7.10.6参数T3111266

7.10.7参数T3212266

7.10.9参数T3124267

7.10.8参数T3122267

7.10.10 T11268

7.10.11 T200268

7.10.12 N200269

第8章 GSM无线网络优化271

8.1 网络优化流程271

8.2网络优化工具272

8.2.1测试手机272

8.2.2路测软件272

8.2.3信令分析仪273

8.3 网络性能评估274

8.2.4网络优化软件274

8.3.1 DT测试275

8.3.2 CQT测试275

8.3.3网络运行指标276

8.4话务统计指标分析276

8.4.1整体分析思路277

8.4.2掉话率高的分析277

8.4.3 TCH拥塞率高的分析279

8.4.4 SDCCH拥塞率高的分析280

8.4.5切换成功率低的分析281

8.5网络问题解决283

8.5.1覆盖问题283

8.5.2干扰问题290

8.5.3掉话问题296

8.5.4切换问题304

8.5.5拥塞问题308

8.5.6其他问题310

第9章 GSM-R无线网络规划313

9.1概述313

9.2 GSM-R基本业务功能介绍313

9.2.1 eMLPP业务313

9.2.2 VGCS业务314

9.2.3 VBS业务314

9.3 GSM-R小区设计314

9.5 GSM-R覆盖设计315

9.4 GSM-R天线的选择315

9.5.1小区覆盖重叠设计要求316

9.5.2 GSM-R弱场覆盖解决316

9.6列车出入隧道切换分析317

9.7 GSM-R频率规划317

9.7.1干扰分析317

9.7.2 GSM-R频率规划分析318

9.8 GSM-R容量规划320

9.8.1点对点用户容量321

9.8.2组呼呼叫容量321

9.8.3广播呼叫容量322

9.8.4数据业务322

9.10 GPRS在GSM-R中的应用323

9.9 GSM-R网络规划特殊参数323

9.8.5 GSM-R一般车站话务量323

9.11 GSM-R业务发展324

第10章 GPRS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325

10.1 GPRS基本原理325

10.1.1 网络结构及实体功能325

10.1.2业务功能及编号计划329

10.1.3主要接口及相关协议340

10.1.4无线信道及重要特性345

10.1.5系统消息及主要流程352

10.1.6参数说明及优化应用365

10.2 GPRS网络规划370

10.2.1容量规划371

10.2.2覆盖规划376

10.2.3频率规划378

10.3 GPRS网络优化379

10.3.1 网络优化目标及原则380

10.3.2网络优化指标380

10.3.3网络优化问题分析384

第11章 WCDMA无线网络规划简介387

11.1第三代系统中的WCDMA387

11.1.1 WCDMA的技术特点387

11.1.2 WCDMA与GSM空中接口的区别388

11.2 WCDMA系统原理388

11.2.1 WCDMA系统网络构成389

11.2.2 WCDMA关键技术391

11.3 WCDMA业务特性402

11.3.1 WCDMA业务分类402

11.3.2不同业务阻塞率计算方法403

11.4 WCDMA与GSM网络规划比较404

附录A GSM协议导读409

A.1 Um接口相关协议409

A.2 Abis接口相关协议410

A.3 A接口相关协议410

A.4 GPRS相关协议410

A.5 UMTS RTT主要相关协议411

附录B GSM系统常用定时器413

B.1 无线资源管理的定时器413

B.2移动性管理的定时器414

B.3电路交换呼叫控制定时器416

B.4A接口定时器417

附录C dB(x)的概念419

C.1 dB419

C.2 dBm419

C.3 dBu419

C.4 dBr419

C.5 dBmO419

C.6 dBi、dBd420

C.7 dBc420

附录D 缩略语及专用术语表421

附录E 参考文献4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