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莱布尼茨哲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莱布尼茨哲学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0798468.jpg)
- 段德智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9978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02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51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莱布尼茨哲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莱布尼茨的生平、著述与人格1
一、青少年时代的莱布尼茨2
1.徜徉哲学大世界(1646—1672年)2
2.巴黎之行与访问斯宾诺莎(1672—1676年)8
二、莱布尼茨的哲学著述与哲学思想发展的轨迹11
1.哲学体系的酝酿(早年莱布尼茨:1676—1686年)11
2.哲学思想的阐扬(中年莱布尼茨:1686—1704年)15
3.哲学体系的完善(壮年莱布尼茨:1704—1714年)24
4.晚年莱布尼茨的哲学研究(1714—1716年)34
三、莱布尼茨的“学术案件”、世界情怀、个性与人格40
1.与牛顿的一桩公案40
2.情系中国与中国哲学51
3.个性与人格59
第二章 莱布尼茨哲学的生成、主要旨趣及其所依据的基本原则65
一、莱布尼茨哲学的理论渊源和思想背景65
1.莱布尼茨哲学的理论渊源66
2.莱布尼茨哲学的思想背景69
二、莱布尼茨哲学思想的生成过程、主要旨趣和基本特征78
1.莱布尼茨哲学思想的生成过程79
2.莱布尼茨哲学思想的主要旨趣85
3.莱布尼茨哲学的基本特征90
三、莱布尼茨哲学所依据的基本原则93
1.充足理由原则的提出94
2.充足理由原则是“关于存在的大原则”103
3.圆满性原则与自由和自由选择108
四、莱布尼茨哲学诸原则的辩证关联与莱布尼茨哲学的总体结构114
1.莱布尼茨哲学诸原则之间的辩证关联114
2.莱布尼茨哲学的总体框架119
3.对罗素关于莱布尼茨的逻辑学的解释的一个批评120
第三章 莱布尼茨的本体论思想130
一、莱布尼茨本体论思想的理论背景131
1.大陆理性派本体论的逻辑演进:从二元论到唯心主义一元论131
2.英国经验派本体论的逻辑演进:从唯物主义走向唯心主义136
3.大陆理性派与英国经验派在本体论方面的论战141
二、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一):单子论143
1.单子乃“形而上学的点”145
2.单子的其他一些规定性:单子变化的内在性原则149
3.“单子的本性在于力”151
4.单子变化的“本原”:知觉和欲望153
三、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二):连续律156
1.单子的等级阶梯与连续系列159
2.物质:“初级物质”与“次级物质”163
3.与连续律相一致的时空观:反对对“马德堡半球”的误读167
4.作为同单子连续系列相关的上帝171
四、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三):前定和谐学说173
1.前定和谐学说的酝酿过程:从身心平行说到前定和谐假说174
2.前定和谐的普遍性与层次性(一):单子之间的普遍和谐177
3.前定和谐的普遍性与层次性(二):灵魂与身体之间的和谐179
4.前定和谐的普遍性与层次性(三):自然的与神恩的和谐184
5.前定和谐的一体两面性及其理论依据186
6.和谐的自主性、神恩性与前定性的三位一体:自然神论189
五、莱布尼茨的“形而中学”:现象主义与单子主义的内在关联191
1.国际莱布尼茨研究中的一个痼疾:“瞎子摸象”191
2.中年莱布尼茨“现象主义”或“物体哲学”的理论背景194
3.莱布尼茨现象主义的形而上学目标:对“物理学”的超越198
4.莱布尼茨现象主义与单子主义相互关联的基本中介:“有形实体”、“次级物质”与“派生的力”202
5.莱布尼茨的本体论思想的整体性与层次性206
第四章 莱布尼茨的认识论思想209
一、莱布尼茨认识论的理论渊源与理论背景210
1.莱布尼茨认识论的理论渊源210
2.莱布尼茨认识论的理论背景(一):哲学中心的转移217
3.莱布尼茨认识论的理论背景(二):大陆理性派认识论221
4.莱布尼茨认识论的理论背景(三):英国经验派认识论224
5.莱布尼茨认识论的理论背景(四):英国经验派与大陆理性派的论战228
二、莱布尼茨关于认识起源的思考:“有纹路的大理石”233
1.莱布尼茨的问题意识(一):“天赋观念”还是“白板”233
2.莱布尼茨的问题意识(二):洛克对天赋观念学说的挑战241
3.莱布尼茨的答辩:“天赋观念潜在说”245
三、莱布尼茨的认识过程思想与微知觉理论251
1.莱布尼茨的认识过程思想:从感觉到察觉251
2.天赋观念的两重意涵与认识过程的双重路向254
3.微知觉的两重意涵:类型学与本体论或动力学257
4.作为类型学意义上的微知觉的“效用”262
5.作为本体论和动力学意义上的微知觉的“效用”266
6.莱布尼茨微知觉理论和认识过程思想的基本立场271
四、莱布尼茨的真理观:“原初的真理”与“派生的真理”274
1.莱布尼茨真理观的两个维度:“知”与“所知”274
2.认识真理的两条基本途径:反省与推证279
3.推证的两种类型:先天推证与后天推证281
4.推证的两项原则:“矛盾原则”与“充足理由原则”287
5.真理的两种类型:“原初的真理”与“派生的真理”,“理性的真理”与“事实的真理”,“必然的真理”与“偶然的真理”289
6.真理的标准:充分、直觉的明白297
7.两种真理与两种命题:必然命题与偶然命题300
8.从阿维洛伊的双重真理论到莱布尼茨的两种真理思想305
五、莱布尼茨的语言哲学:“普遍字符”与“综合科学”308
1.“摧毁巴别之塔”与构建“普遍代数学”309
2.普遍代数学(一):以数学为蓝本发明普遍字符316
3.普遍代数学(二):以数学为蓝本改进推理演算322
4.普遍代数学(三):以数学为蓝本构建综合科学326
5.莱布尼茨与洛克在语言哲学领域的论争333
6.莱布尼茨语言哲学的理性主义实质及其历史地位338
第五章 莱布尼茨的道德学思想341
一、莱布尼茨的人学思想:人的自由与人的快乐342
1.“人的自由”与“道德的必然性”342
2.人的自由的个体性与主体性350
3.“人的快乐”与“人生智慧”361
4.道德推理与道德“本能”365
5.人的自由与上帝的前定369
二、莱布尼茨的神学思想:自然神学与神义论373
1.自然神学:作为造物主的上帝373
2.上帝存在的哲学证明:宇宙论模式381
3.“上帝的善”与“恶的起源”385
4.“恶的存在”与“最好世界”389
三、莱布尼茨的社会思想:普遍正义与乐观主义396
1.普遍正义:社会正义与法律正义396
2.乐观主义与社会向善论402
3.自然的与神恩的王国407
第六章 莱布尼茨对后世哲学的深广影响414
一、莱布尼茨与德国古典哲学414
1.康德:“蜕变了的莱布尼茨”416
2.费尔巴哈:“我欲故我在”与“这个”422
二、莱布尼茨与意志主义428
1.叔本华:“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与“我思我所欲”428
2.尼采:“权力意志”与“第一个悲剧哲学家”433
三、莱布尼茨与现象学和存在主义439
1.胡塞尔:“作为单子的自我”与“交互单子论”439
2.海德格尔:“单子论意在说明存在者之存在”447
四、莱布尼茨与分析哲学452
1.罗素:“莱布尼茨的哲学源于他的逻辑学”453
2.斯特劳森:作为“一种殊相本体论尝试”的单子论457
五、莱布尼茨与直觉主义美学463
1.鲍姆嘉通:从“微知觉”到“感觉学”464
2.克罗齐:从“感觉学”到“直觉主义”468
六、莱布尼茨与现代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474
1.罗尔斯:从“普遍正义”到“分配正义”474
2.诺齐克:从“普遍正义”到“个人权利”479
莱布尼茨生平年表485
主要参考文献491
后记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