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第二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自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冯济平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ISBN:978750395038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10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552页
- 主题词:作家-列传-中国-现代;现代文学-中国-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第二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自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我的治学感悟&邵伯周1
一、教师岗位的感悟3
二、文学研究的感悟6
三、感悟与收获9
鲁迅研究和我对有关史料工作的一些看法&王景山15
一、我的史料工作,从注释鲁迅书信开始,都是有目的的17
二、《三闲集&序言》和我参加编辑的《“围剿”鲁迅资料选编》18
三、《饭局上的话题和鲁迅的〈自嘲〉诗》与“千夫”“千夫指”问题19
四、《鲁迅书信考释》记下了一些人、事考释的“猜谜”过程20
五、从“五四”以来杂文引起的争议看鲁迅的“骂人”和“被骂”22
六、史料工作应求真、求全、求细;拒绝虚假,避免片面,防止粗疏23
不断地超越自我&孙中田25
一、学术研究要有明确的目标27
二、文学史的通览博识与概括陈述28
三、文献的考实与开掘29
四、不断地超越自我31
学梦缱绻终难圆——学术自述&彭定安35
一、我的学术研究的动力“原点”37
二、艰困平生的两面效应40
三、理论为实践服务,就应重视理论41
四、苦难酿就学术甜汁也酶化文化苦液42
五、我撰著的四种“状态”—“模式”43
六、资料——语言——个人情怀47
学术道路自述&许怀中51
一、学术研究跨出的重要一步53
二、把鲁迅研究系列化54
三、鲁迅研究的扩大57
四、宏观把握:学术研究所追求的一种文化品格59
五、散文创作和学术研究同行62
回眸五十年——学术研究答问录&陆耀东65
一、治学经验67
二、关于诗歌流派69
三、文艺研究者研诗的新要求70
四、继承传统与接受外来影响73
五、对《学衡》派的看法76
六、关于诗学观76
半个世纪的学术探求&曾华鹏79
一、历程回顾81
二、关于选题85
三、关于资料86
四、关于创新88
五、关于尚美91
我的学术生涯&林非95
一、鲁迅研究97
二、现代散文史与散文文体研究104
三、治学方法106
四、中外文化比较研究107
研究鲁迅五十年&朱正109
一、以《斯大林传略》为范本111
二、“正”许广平之“误”114
三、给“红皮本”提意见116
四、《鲁迅全集》第六卷121
五、改写《鲁迅传略》123
六、最近的四本书124
追求完美中的遗憾——我五十多年来的文化学术道路&陈鸣树129
一、人生的起步131
二、学习鲁迅 研究鲁迅134
三、文艺学方法论研究141
从现代文学到比较文学&乐黛云145
一、执著与开拓147
二、从现代文学到比较文学的转换149
三、比较文学的根本任务与定位158
“过客”:夕阳余晖下的彷徨&范伯群167
一、在超度知识分子的原罪中浪掷了青春169
二、“本科生”做“博导”的几点体会170
三、青睐通俗文学所引起的哗然与我自巍然不动172
四、原来最大的局限性乃在我自身174
五、七十退休后还想爬一个小坡177
我的研究道路&田本相179
一、关于治学态度181
二、关于曹禺戏剧研究183
三、关于郭沫若史剧研究186
四、关于电视文化学187
五、关于《曹禺传》188
六、关于比较戏剧史189
七、关于中国话剧的诗化现实主义192
八、关于中国现代戏剧理论193
九、关于中国话剧史195
十、关于新时期中国戏剧196
十一、关于港台澳戏剧研究197
十二、关于中国话剧史的局限与完善198
在寂寞和坎坷中耕耘——也是一种学术生涯&吴小美201
一、人生多坎坷203
二、用鲁迅精神研究鲁迅206
三、当代性视野中的老舍阐释210
四、探寻古今中外作家的精神关联214
五、尝试交叉学科研究218
一个痴情者的学术回眸&严家炎221
一、从可疑之处入手,凭原始材料立论224
二、着眼于艺术而又饱和着思想的小说评论227
三、清源方可正本,求实乃能出新230
四、现代小说流派史的研究和写作234
学术浅尝记&魏绍馨239
一、从大学毕业到“文革”结束,走过二十年曲折道路241
二、在“拨乱反正”中开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243
三、为教学需要从事中国新文学思潮著述245
四、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到《当代文学思潮四十年》250
在困惑中突围 在探索中求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三十余载有感&朱德发255
一、突出重围258
二、纵横求索263
三、重在建构266
我的治学体会&许志英273
一、广读书,勤思考,多写作275
二、“不疑处有疑”277
三、论文是要论的281
四、水磨工夫282
路上——我的学术经历&刘增杰285
一、一条自省之路287
二、走自己的路289
三、师友同行300
甘于清贫,甘于寂寞,甘于枯坐冷板凳——我的学术之路&黄侯兴303
一、北大求学九年305
二、《郭沫若的文学道路》写作由来307
三、枯坐冷板凳的收获311
选择·建构&守护——我的学术探索与感悟&冯光廉315
一、研究方向的选择与调整317
二、学术问题的发现与建构320
三、群体编撰的组织与意义329
四、学术特性的追求与守护332
学术问路自述&孙玉石337
一、徜徉于鲁迅研究与新诗探索之间339
二、自《野草》象征主义研究为开端342
三、新诗流派研究可能带来一些什么344
四、追踪“荒原意识”与“晚唐美丽”349
五、文本分析、宏观把握与现代解诗学353
六、历史、审美与文化研究的三维度356
七、史料发掘与理论深度结合的追寻359
回首来路,也有风雨也有晴&黄修己365
一、生于战乱,长于动乱367
二、“势大于人”的醒悟372
三、游荡在主体、客体之间376
涉足学海 纪历二三&易竹贤381
一、注重材料求翔实383
二、努力超越求创新389
三、排除干扰求真理395
反思重构中探寻——我的学术之路&黄曼君399
一、传统理论在回归中出新——以《论沙汀的现实主义创作》为主的阶段401
二、新潮视野在开拓中交融——以《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与新文学主潮》为主的阶段405
三、整体研究于建构中解构——以《现代化视野中的中国20世纪文学》等论文为主的阶段408
四、范式“层累”于多元中开放——以专题著作《新文学传统与经典阐释》为主的阶段412
我的学术生涯回顾&骆寒超421
一、多梦年代 诗歌启蒙423
二、被贬岁月 以诗拯救427
三、生命复苏 学术起步428
四、四方出击 艰难求索430
五、世纪新探 治学定位433
六、文集出版 任重道远436
一碗“夹生饭”及其回炉的尴尬与苦恼——略谈我的学术道路&董健439
一、发育不良的“胚胎期”441
二、愚昧、迷乱、荒诞的“过渡期”443
三、“发展期”:在紧张、急迫的补课中做研究工作445
四、20世纪最后八年的“冲刺期”与进入新世纪之后449
为追求学理性而执著前行——在当代文学研究路上&陈美兰453
一、在文学历史的书写中建立自己的“史识”和“史见”456
二、创作研究要力图从其表象进入到内质458
三、关心当下文学发展势态,既要敏锐,又要沉稳462
学术生活断片&洪子诚467
一、“自反”式思维469
二、“文体”意识471
三、低俗与崇高474
四、批评与文学史475
五、文学的超越性477
六、终点与起点479
七、个人的文学史480
八、含混、不确定的希望482
守住梦想——我的学术道路&吕进485
一、从新诗到现代诗学487
二、从《新诗的创作与鉴赏》到《中国现代诗学》493
三、从中国新诗研究所的建立到新诗二次革命的提出498
后记&冯济平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