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信息化与信息化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解金山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25025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62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177页
- 主题词:信息技术-研究-信息社会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信息化与信息化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信息化的有关概念1
开篇诗词 信息与信息社会1
1.1 概述2
1.2 社会信息化与信息化社会3
1.3 如何实现社会信息化3
1.4 物联网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强大引擎4
1.4.1 概述4
1.4.2 物联网的发展将掀起世界信息产业的新浪潮6
1.4.3 我国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7
1.5 云计算是社会信息化的助推器8
1.5.1 云计算的有关概念8
1.5.2 云计算对社会的深刻影响9
1.6 实现信息化社会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目标10
1.7 结尾诗11
第2章 社会信息化总论12
开篇诗 人类文明演进史诗12
2.1 概述12
2.1.1 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看人类文明的演进12
2.1.2 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纵观人类文明史13
2.1.3 从科学时代纵观人类文明史14
2.2 信息化社会的产生、发展与归宿14
2.2.1 信息化社会的产生14
2.2.2 信息化社会的发展15
2.2.3 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归宿15
2.3 社会信息化所带来的深刻影响15
2.3.1 信息高速公路的根本功能15
2.3.2 社会信息化带来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15
2.3.3 “信息”将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要素之一16
2.4 信息化方向及其重要指标17
2.4.1 信息化方向17
2.4.2 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指标17
2.5 社会信息化的支撑技术19
2.5.1 信息化产品的生产19
2.5.2 信息的传播与交换19
2.6 信息网络的种类、界定及特征20
2.6.1 信息网络的分层结构20
2.6.2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的建议20
2.6.3 信息网络的划分及其主要特征21
2.7 信息网络的发展方向22
2.7.1 接入网的发展方向22
2.7.2 交换网的发展方向22
2.7.3 互联网的发展方向23
2.7.4 移动网络的发展方向24
2.7.5 传送网的发展方向24
2.8 结论25
2.9 结尾诗25
第3章 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的现状与主要成就27
开篇诗 我国信息领域的新面貌27
3.1 概述27
3.1.1 信息通信技术的产生27
3.1.2 融合是大方向大出路28
3.1.3 设备制造商各显神通28
3.1.4 我国信息化水平空前提高30
3.1.5 电信业超常规发展及对国民经济的贡献31
3.2 无线通信技术的新发展32
3.2.1 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技术32
3.2.2 无线局域网33
3.2.3 超宽带33
3.2.4 射频识别技术RFID33
3.2.5 蓝牙技术33
3.2.6 ZigBee34
3.3 卫星通信强势立世35
3.4 移动通信空前火暴36
3.4.1 软交换技术36
3.4.2 IP多媒体子系统(IMS)技术36
3.4.3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37
3.5 下一代网络(NGN)全面进军37
3.5.1 NGN产生的背景38
3.5.2 NGN的含义、特点与要求38
3.5.3 软交换是NGN的关键技术39
3.6 光网络建设遍地开花处处结果39
3.7 高速信息网发展之歌40
3.8 结论41
3.9 结尾诗42
第4章 信息通信网络的演进与融合43
开篇诗 融合颂43
4.1 概述43
4.2 信息网络发展的主题是融合44
4.2.1 技术融合导致业务交融44
4.2.2 融合在不同层次上发生44
4.2.3 融合过程中IP技术占据中心地位44
4.3 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关键45
4.4 电信网转型是网络融合的难点46
4.5 网络向全IP化方向发展48
4.5.1 传送网面临的挑战48
4.5.2 业务网络演进对传送的要求48
4.5.3 面向全IP化的传送网49
4.5.4 对下一代传送网的展望50
4.6 网络向全光化发展51
4.7 网络拓扑从环形网向网状网演进52
4.8 结尾诗52
第5章 无线通信技术的新发展54
开篇诗 无线通信好年代54
5.1 概述54
5.2 WiMAX55
5.2.1 WiMAX概述55
5.2.2 WiMAX/802.16网络参考模型及其功能56
5.2.3 移动宽带接入技术57
5.2.4 WiMAX网络结构57
5.2.5 WiMAX与3G、Wi-Fi的比较58
5.3 UWB58
5.3.1 UWB概述58
5.3.2 UWB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59
5.3.3 UWB技术的应用60
5.4 WLAN60
5.4.1 WLAN概述60
5.4.2 WLAN的拓扑结构与协议61
5.4.3 无线网状网62
5.5 蓝牙技术62
5.5.1 蓝牙技术概述62
5.5.2 蓝牙协议63
5.6 无线自组织网络66
5.6.1 无线自组织网络概述66
5.6.2 MAC协议及相关概念66
5.6.3 无线自组织网络的路由协议69
5.7 重要的关键技术70
5.7.1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71
5.7.2 多入多出技术72
5.7.3 智能天线技术72
5.8 结尾诗73
第6章 移动通信75
开篇诗 移动通信乐陶陶75
6.1 概述75
6.2 3G移动通信系统77
6.2.1 WCDMA77
6.2.2 CDMA200078
6.2.3 TDD-CDMA及TD-SCDMA的优越性79
6.2.4 三个3G标准系统的比较81
6.3 TD-SCDMA系统82
6.4 TD-SCDMA系统的进一步发展85
6.4.1 HSDPA85
6.4.2 向B3G、4G演进87
6.5 移动通信是社会信息化超快速发展的助推器88
6.6 结尾诗91
第7章 骨干网络及其通信技术92
开篇诗 骨干网的自白92
7.1 概述92
7.2 长距离大容量传输技术93
7.2.1 光复用技术93
7.2.2 光放大技术97
7.2.3 色散管理与非线性效应管理技术102
7.3 光网络节点技术105
7.3.1 光分插复用器106
7.3.2 光交叉连接器107
7.3.3 自动交换光网络112
7.4 结论113
7.5 结尾诗114
第8章 城域网及其通信技术115
开篇诗 城域网自我画像115
8.1 概述115
8.1.1 城域网的有关概念与特点115
8.1.2 城域网担负的主要业务116
8.1.3 城域网建设时须考虑的问题116
8.2 城域网的基本架构117
8.3 城域网的发展方向118
8.3.1 光网络化118
8.3.2 全IP化119
8.3.3 智能化120
8.3.4 网络拓扑从环形网向网状网演进121
8.4 城域网的技术路线122
8.4.1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122
8.4.2 基于以太网的城域网方案123
8.5 结尾诗124
第9章 无源光网络在宽带接入网中的应用125
开篇诗 接入网的表白125
9.1 概述125
9.2 无源光网络的架构及工作原理126
9.2.1 无源光网络的架构126
9.2.2 无源光网络的工作原理127
9.2.3 上行传输中的关键技术128
9.3 无源光网络在光纤接入网中的应用128
9.3.1 网络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变128
9.3.2 xPON系列的比较130
9.4 下一代宽带光纤接入网技术131
9.5 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方向133
9.6 结尾诗133
第10章 光纤以太网134
开篇诗 以太网显神通134
10.1 概述134
10.2 以太网的构成、功能及所支持的业务136
10.3 以太网的CSMA/CD协议137
10.4 以太网的媒质接入控制帧格式138
10.5 以太网的时间槽与冲突域139
10.6 局域网互连设备139
10.7 快速以太网142
10.8 吉比特以太网143
10.9 交换式以太网144
10.10 10GE光以太网145
10.11 光纤以太网的发展方向146
10.12 结尾诗148
第11章 家庭网络149
开篇诗 快乐的网络生活之歌149
11.1 概述149
11.2 未来家庭网络所提供的业务及实施150
11.3 家庭网络的相关技术150
11.4 家庭网络的标准化组织151
11.5 家庭网络发展状况152
11.6 结尾诗152
附录 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定量描述153
参考文献161
后记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