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英美信托财产双重所有权在中国的本土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英美信托财产双重所有权在中国的本土化
  • 于海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3917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78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10页
  • 主题词:信托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英美信托财产双重所有权在中国的本土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我国信托法移植中的成功与缺憾1

第一节 我国信托业发展的总体评价1

一、“发展—混乱—整顿”的历史怪圈1

二、我国信托业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前景6

三、信托法移植过程中的缺憾9

第二节 我国信托法移植中的缺憾10

一、信托财产的归属不明10

二、受益权的属性没有准确定位11

三、“信托行为”、“信托关系”的内涵模糊12

四、信托财产的登记制度名存实亡13

五、欠缺解决瑕疵承继制度冲击的平衡机制15

六、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的权利配置失衡16

七、受托人的优先受偿权可能被滥用17

八、委托人和受益人在行使权利中可能导致僵局18

第二章 信托法的历史演进和现代发展20

第一节 英格兰信托财产关系的历史分析20

一、前《用益法案》时期20

二、《用益法案》时期24

三、后《用益法案》时期26

四、衡平法权利的性质27

五、英格兰信托法的基本要点30

第二节 英格兰信托法的现代发展32

一、受托人权利的扩大33

二、受托人义务的加重36

三、“死手控制”的废除37

四、越权无效原则的废除38

第三节 美国信托法的现代发展39

一、法人信托40

二、推定信托40

三、谨慎义务40

四、信托关系的构造41

五、商业信托41

六、委托人利益信托42

第三章 信托法移植的立法例考察43

第一节 大陆法系对信托法的融合与移植43

一、法国43

二、德国45

三、意大利46

四、日本48

五、韩国49

六、荷兰53

第二节 混合法系对信托法的融合与移植55

一、苏格兰55

二、南非57

三、魁北克60

第三节 信托制度的国际公约62

一、《海牙公约》62

二、《欧洲信托法原则》63

第四章 信托法移植的基本路径67

第一节 所有权路径67

一、双重所有权67

二、受托人所有权70

三、受益人所有权72

四、委托人所有权73

第二节 契约路径75

一、保管契约和委任契约的结合75

二、第三人利益契约75

第三节 独立主体路径76

一、信托财产的独立性76

二、信托财产的人格化77

第五章 信托财产双重所有权在中国本土化的路径选择79

第一节 本土化与英美化的困境79

一、模糊的“真空”地带79

二、本土化抑或英美化?81

第二节 路径选择:制度功能与制度形式之间的选择82

一、我国单一所有权传统不能因信托而一举颠覆82

二、信托不能成为大陆法系中的“异物”82

三、实现信托制度的功能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83

第六章 “普通法所有权”在我国单一所有权制度下的本土化设计85

第一节 “委托人所有权”路径的分析检讨86

一、信托财产的转移是成立信托的前提86

二、不符合大陆法所有权的理念87

三、受托人对信托财产的权利将游离于物权法体系87

四、委托人容易干预信托事务87

第二节 对“受益人所有权”路径的分析检讨88

一、受益权不具备所有权的实质内涵89

二、受益人享有“实质所有权”的背景已经不复存在89

三、信托制度将沦为代理制度90

四、公益信托、目的信托、自由裁量信托和连续受益的信托将难以运行90

第三节 “受托人所有权”路径的可行性分析之一:所有权理论91

一、收益权和受益权的区别92

二、受托人享有所有权符合大陆法的所有权理论93

第四节 “受托人所有权”路径的可行性分析之二:制度功能94

一、信托合同的防范功能94

二、闭锁效应的防范功能96

三、零利益规则97

四、谨慎投资者规则97

第五节 “受托人所有权”路径的可行性分析之三:立法例考察99

一、英国和美国:受托人正朝着绝对所有人(absoluteowner)迈进99

二、苏格兰:信托财产的所有权转移给受托人101

三、德国:受托人是完全的(full)所有权人102

四、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受托人享有所有权103

第六节 “普通法所有权”可以本土化为单一所有权104

一、信托法是民法的特别法104

二、“普通法所有权”本土化为我国的单一所有权105

第七章 “衡平法所有权”在我国物权债权二元体系下的本土化设计107

第一节 “衡平法所有权”引发的百家争鸣107

一、物权说107

二、债权说108

三、物权债权并存说108

四、特殊权利说109

第二节 “衡平法所有权”的债权属性分析110

一、主债权:受益请求权110

二、从债权:对信托事务的监督权110

三、债权之保全:撤销权112

第三节 “衡平法所有权”可以本土化为债权114

一、“衡平法所有权”应在大陆法的语境下重新定性114

二、“衡平法所有权”应定性为债权114

第八章 “双重所有权”本土化设计与英美信托功能的相通性116

第一节 “双重所有权”本土化设计与英美信托功能的比较116

一、本土化设计不会导致受托人的权利过度膨胀116

二、本土化设计不会削弱受益人的权利117

第二节 本土化设计与双重所有权在制度功能上具有相通性120

一、委托人120

二、受托人120

三、受益人121

四、第三人121

第九章 信托制度本土化设计的实证分析124

第一节 集合资金信托124

一、信托财产的所有权125

二、信托合同对受托人的约束125

第二节 国有资产信托128

一、国有股权信托129

二、国有企业资产信托130

第三节 公益信托131

一、剩余捐款的困惑131

二、公益信托的优势133

三、“最相类似原则”的适用134

第四节 遗嘱信托135

一、遗产归属受托人135

二、遗嘱对受托人的约束135

第十章 本土化中的委托人和受益人137

第一节 委托人138

一、委托人的权利138

二、委托人的义务142

第二节 受益人143

一、受益人的权利143

二、受益人的义务145

第十一章 本土化中的受托人147

第一节 受托人的权利148

一、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148

二、优先受偿权149

三、取得报酬149

四、留置权150

五、请求变更信托财产管理方法150

六、辞任151

第二节 受托人的义务151

一、忠实义务152

二、谨慎义务156

三、管理义务163

第三节 受托人的责任174

一、归责原则174

二、赔偿责任178

三、免责条款的效力185

第十二章 信托财产的公示189

第一节 我国信托财产公示制度的分析检讨190

一、信托公示是否包括信托财产的转移公示190

二、信托登记的效力:生效要件抑或对抗要件191

三、登记程序没有可操作性192

第二节 不动产信托的公示193

一、不动产信托登记机关193

二、不动产信托公示的程序194

三、不动产信托公示的效力198

四、不动产信托登记资料的查询205

第三节 动产信托的公示207

一、普通动产的信托公示208

二、特殊动产的信托公示210

第四节 知识产权信托的公示218

一、专利权、商标权的信托公示219

二、著作权的信托公示222

第十三章 信托终止时的财产归属226

第一节 信托终止的事由和法律后果226

一、信托终止的事由226

二、启动信托终止程序的法律后果232

第二节 信托财产清算与债务清偿234

一、信托财产清算中的冲突与风险234

二、信托财产非破产清算中的监督235

三、债权人的受偿顺序236

四、信托财产清算中的信托监察人238

第三节 债务清偿后剩余财产的归属241

一、剩余财产归属的立法例考察242

二、对我国剩余信托财产归属安排的分析检讨244

三、确定我国剩余财产归属人的建议247

第四节 剩余信托财产确定归属后的强制执行248

一、被强制执行人248

二、被强制执行的信托财产范围248

结论 极具魅力的英美信托制度可以在中国落地生根251

一、双重所有权在大陆法体系下的定位是对我国信托法的严峻挑战252

二、本土化的基本思路:重点关注实现双重所有权的制度功能,而不在于是否采用双重所有权的形式252

三、“普通法所有权”本土化为我国的单一所有权,受托人享有信托财产的绝对所有权253

四、“衡平法所有权”在大陆法的语境下定性为债权,由受益人享有受益请求权256

五、双重所有权在中国可以顺利实现本土化257

参考文献259

后记 大楼和大师2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