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与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与研究
  • 任国忠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0265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97页
  • 主题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与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要素1

第一节 理论主题、理论名称和体系结构1

一、理论主题的确立1

二、理论名称和体系结构的由来2

第二节 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与标志性成果4

一、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行探索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第一阶段5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第二阶段6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第三阶段7

第三节 时代主题的转换与理论体系的产生8

一、时代主题的转换8

二、时代主题转换对社会主义发展提出的新要求12

三、时代主题的转换为改革传统社会主义体制和创新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发展思路13

第四节 理论体系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14

一、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曲折历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经验14

二、以和平发展为时代主题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世界眼光和外部条件18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断推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现实需要20

四、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源泉22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主观条件23

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2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理论体系2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结构和内容27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2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29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发展的客观条件29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发展的具体路径30

三、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的表现32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35

一、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35

二、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38

三、探索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39

四、探索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基本问题41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43

第一节 理论精髓与理论体系的关系43

一、理论精髓的含义43

二、理论精髓在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45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的形成48

一、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48

二、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53

三、与时俱进: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新要求58

四、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64

第四章 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和奠基70

第一节 基本理论观点解读70

一、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71

二、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战略思想72

三、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和基本政治前提72

四、系统论述改革开放的思路和政策,找到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和根本途径73

五、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构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73

六、提倡继续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制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方针73

第二节 经典文献选讲7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74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91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04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09

第五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推进和丰富125

第一节 基本理论观点解读125

一、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125

二、丰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内涵126

三、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26

四、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127

五、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127

六、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128

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新发展128

八、在改善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方面提出了新思路128

九、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新方略129

十、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新发展129

第二节 经典文献选讲130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节选)130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节选)155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18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节选)203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228

第一节 基本理论观点解读228

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地位228

二、明确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坚定不移”229

三、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布局229

四、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理念230

五、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社会发展目标230

六、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思想231

七、提出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目标231

八、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主题231

九、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靠保障232

十、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战略新理念232

十一、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33

第二节 经典文献选讲233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233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节选)238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节选)252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78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309

第一节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309

一、社会主义认识理论的升华309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界定313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丰富发展31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2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32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324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328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331

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331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32

三、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333

四、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334

五、改革开放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337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39

一、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33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完善和发展342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344

第五节 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理论350

一、第一要义是发展350

二、核心是以人为本351

三、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52

四、根本方法是坚持统筹兼顾353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优势356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35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性35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人民性35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361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套制度”36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36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368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369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四个始终坚持”375

一、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75

二、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377

三、始终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的战略思维379

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381

参考文献383

后记3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