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比较教育研究丛书 知识世界的漫游者 西方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的历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比较教育研究丛书 知识世界的漫游者 西方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的历史
  • 潘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44705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68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教师-人才流动-研究-西方国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比较教育研究丛书 知识世界的漫游者 西方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的历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第一章 导论5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5

第二节 已有研究的回顾8

一、流动理论研究9

二、学术职业流动研究12

三、西方大学史的基础研究18

四、西方大学教师国际流动历史的研究22

第三节 研究的开展23

一、研究目标23

二、研究逻辑23

三、技术路线25

第四节 对西方大学科学家国际流动数据库的特别说明26

一、西方大学科学家国际流动数据库的建立26

二、西方大学科学家国际流动数据库的一般样本特征29

三、西方大学科学家国际流动数据库的使用33

第二章 中世纪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的早期躁动35

第一节 大学教师群体的诞生36

一、独立追求知识和使用知识的人36

二、走上历史舞台的群体38

三、努力成为一种新职业39

第二节 利弊并存的时代因素41

一、旅行传统与旅行条件41

二、国际性语言43

三、宗教、政治与战争44

四、民族主义45

第三节 中世纪大学教师的归属45

一、国际性与中世纪大学师生的流动45

二、“知识中心”的吸引力47

三、跨国招聘教师的尝试53

四、归属欧洲还是归属大学54

第四节 中世纪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的特点55

一、先进知识引起的天然流动55

二、时代环境引起的多样流动55

第三章 近代西方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的挣扎57

第一节 近代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保守58

一、大学教师群体的分裂58

二、职业吸引力的下降59

三、追求“专业化地位”的受阻60

四、职业生涯模式的保守62

第二节 近代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的抑制因素63

一、大学发展的先扬后抑64

二、大学国际性的消失65

三、大学教师聘任标准的异化67

第三节 人文主义运动中大学教师的国际流动69

一、文艺复兴中的近代大学69

二、人文主义思潮对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的影响70

第四节 宗教改革与大学教师的国际流动73

一、近代大学世界的宗教分化73

二、宗教信仰与大学教师的跨国求存74

第五节 第一次科学革命与大学教师的国际流动76

一、科学革命在近代大学中的零星萌芽76

二、大学科学家的国际交流79

第六节 近代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的主要特点88

一、大学教师个体对国际求知的不懈坚持88

二、大学教师群体国际流动的举步维艰88

第四章 现代西方大学教师的学术朝圣时代90

第一节 现代学术职业的成熟91

一、现代意义上的职业内涵91

二、专业化进程的完成94

三、职业吸引力的提高97

四、学术自由与流动自由99

第二节 现代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的促进因素101

一、法国大学改革与现代科学的发展101

二、德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104

三、现代大学统一性的回归110

四、以学术为导向的教师聘任112

第三节 两个国际学术流动中心的博弈114

一、法国巴黎:19世纪上半叶的国际学习中心115

二、德国大学:19世纪中叶以后的学术圣地117

第四节 19世纪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的主要特点126

一、国家力量对国际流动中心形成的广泛参与128

二、“知识中心”与“学习者”之间的良性互动129

三、国际流动区域联盟的首次出现131

第五章 西方大学教师国际大逃亡中的职业抉择132

第一节 世界高等学习中心转移的前幕132

一、德国大学发展陷入困境134

二、美国大学的快速崛起138

第二节 法西斯主义与大学教师国际逃亡的出现141

一、法西斯主义对学术生态的破坏142

二、国际逃亡潮流渐显144

第三节 国际救助策略与逃亡教师的职业抉择147

一、德国大学内部对逃亡教师的漠视147

二、逃亡教师早期的避难流向148

三、国际救助策略差异与学术人才流向150

第四节 20世纪上半叶西方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的主要特点155

一、战争与政治对大学教师国际流动发生的短期主导155

二、特殊时期大学教师国际流向中的学术指引157

第六章 战后西方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的复兴159

第一节 大学教师发展的新机遇160

一、学习普及化与优秀大学教师的紧缺160

二、“大科学”时代来临对大学教师提出新要求163

第二节 国家对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的推动165

一、国家力量对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的影响166

二、美国对外援助政策中大学教师的国际流动168

三、富布莱特项目中大学教师的国际流动172

第三节 国际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初步形成176

一、美国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国际开放177

二、其他西方国家的效仿与不足181

三、国际学术劳动力市场形成的端倪188

第四节 战后西方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的主要特点189

一、国家力量成为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的重要推动力190

二、开放学术劳动力市场引导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的功能初现192

三、国际流动中“人才流失”现象引起紧张与冲突193

第七章 知识图腾、学术人与国际流动196

第一节 学术群体跨国流动的复杂性196

第二节 流动的人:跨国流动的主要类型198

一、知识漫游者198

二、职业激进者199

三、逃亡避难者201

第三节 流动的发生:共性的内外影响因素203

一、内部影响因素是大学教师国际流动持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203

二、外部影响因素是大学教师国际流动多样性的决定性因素209

第四节 流动的轮回:现实中的历史影像与启示217

一、国家是吸引国际学术人才的重要保障力量217

二、现代大学制度是创建国际学术人才良好工作环境的核心因素218

三、特殊流动潮流是获得国际人才的重要机遇219

四、多样化战略是吸引国际学术人才的现实选择220

附录223

参考文献249

后记2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