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壤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土壤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8/30757594.jpg)
- 耿增超,戴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2232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72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土壤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土壤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土壤在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1
一、土壤在农林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1
二、土壤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3
第二节 土壤的基本特征与物质组成6
一、土壤的概念6
二、土壤的基本特征6
三、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8
第三节 土壤学的发展及面临的任务9
一、土壤学发展简史9
二、我国土壤科学的发展10
三、土壤学与相邻其他学科的关系11
四、土壤学面临的主要任务13
复习思考题14
第一章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15
第一节 风化过程15
一、物理风化15
二、化学风化16
三、生物风化17
四、风化过程的一般规律18
第二节 风化产物的类型18
一、风化产物的生态类型19
二、风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类型19
三、风化产物的母质类型20
第三节 土壤形成23
一、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大小循环学说23
二、土壤形成因素24
三、成土因素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25
四、土壤的形成过程27
第四节 土壤剖面及形态特征30
一、自然土壤的剖面31
二、耕作土壤剖面32
三、土壤剖面形态特征33
复习思考题36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生物37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组成37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37
二、土壤有机质的组成38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40
一、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40
二、土壤有机质的腐殖质化过程42
三、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42
第三节 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分与性质44
一、土壤中的非腐殖物质45
二、土壤中的腐殖物质46
三、土壤腐殖质组成的地带性变异49
第四节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与调节49
一、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49
二、土壤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51
三、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调节52
第五节 土壤生物54
一、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极其功能54
二、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功能56
三、植物根系及其与微生物的联合58
四、土壤酶60
复习思考题63
第三章 土壤质地、结构与孔性64
第一节 土壤质地64
一、土壤固体颗粒及其特性64
二、土壤质地66
三、土壤质地和土壤肥力的关系70
四、质地改良途径71
第二节 土壤结构性72
一、土壤结构体的类型、特征及其改良72
二、土壤结构的评价74
三、土壤结构性与土壤侵蚀76
四、团粒结构的形成77
五、创造团粒结构的措施78
第三节 土壤孔性79
一、土壤孔隙的数量80
二、土壤孔隙的类型83
三、影响土壤孔隙性的因素84
第四节 土壤耕性85
一、土壤耕性的含义85
二、影响土壤耕性的因素86
三、改良土壤耕性的措施88
复习思考题88
第四章 土壤水分、空气与热量状况89
第一节 土壤水分89
一、土壤水分含量及表示方法89
二、土壤水分类型与水分常数91
三、土壤水分能量状态95
四、土壤水运动及田间循环98
五、土壤水分状况及其调节102
第二节 土壤空气103
一、土壤空气的来源及组成特点103
二、土壤通气性及其调节104
第三节 土壤热量105
一、土壤热量的来源和平衡106
二、土壤的热特性及其调节106
复习思考题110
第五章 土壤胶体与土壤吸收性能111
第一节 土壤胶体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11
一、土壤胶体的概念111
二、土壤胶体的类型112
三、土壤胶体的基本性质118
第二节 土壤的吸收性能120
一、土壤吸收性能的类型120
二、土壤对阳离子的吸附与交换122
三、土壤对阴离子的吸附与交换127
复习思考题129
第六章 土壤溶液与土壤反应130
第一节 土壤溶液及其组成130
一、土壤溶液的概念与作用130
二、土壤溶液的组成131
三、影响土壤溶液组成的因素132
第二节 土壤溶液中的酸碱反应及其调节133
一、土壤中酸碱的来源及影响因素133
二、土壤中酸碱的存在形式与表示方法135
三、土壤酸碱性与土壤质量的关系137
四、土壤的酸碱缓冲性及其调节139
五、土壤酸碱性的调节141
第三节 土壤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142
一、土壤中的氧化还原体系142
二、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143
三、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因素及其调节144
复习思考题145
第七章 土壤养分146
第一节 土壤氮素146
一、土壤中氮素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146
二、土壤中氮素的存在形态及其有效性147
三、土壤中氮素的循环转化及其调节148
第二节 土壤磷素152
一、土壤中磷素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152
二、土壤中磷素的存在形态及其有效性152
三、土壤中磷素的循环转化及其调节154
第三节 土壤钾素157
一、土壤中钾素的含量及其存在形态157
二、土壤中钾的转化与调节158
三、土壤中钾的固定与释放159
第四节 土壤中的钙、镁、硫161
一、土壤中的钙161
二、土壤中的镁163
三、土壤中的硫166
第五节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168
一、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数量及其影响因素168
二、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形态168
三、影响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169
复习思考题171
第八章 土壤分类与分布172
第一节 土壤分类172
一、土壤分类的意义和概念172
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简介174
第二节 土壤分布181
一、土壤分布的地带性181
二、土壤分布的区域性186
复习思考题187
第九章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188
第一节 森林土壤188
一、棕色针叶林土188
二、暗棕壤192
三、棕壤196
四、褐土200
五、黄棕壤205
六、黄褐土207
七、红壤209
八、黄壤212
九、砖红壤215
十、赤红壤217
第二节 草原土壤219
一、黑土219
二、黑钙土221
三、栗钙土223
四、棕钙土225
五、灰钙土227
六、栗褐土228
七、黑垆土230
第三节 荒漠土壤232
一、灰漠土232
二、灰棕漠土233
三、棕漠土234
四、漠土的利用和改良235
第四节 初育土235
一、黄绵土236
二、风沙土238
三、紫色土241
四、粗骨土243
五、石质土244
复习思考题245
第十章 土壤质量与土壤资源保护246
第一节 土壤质量与土壤退化246
一、土壤质量的概念与评价246
二、土壤退化的概念、类型及防治249
第二节 土壤污染与防治255
一、土壤污染的概念与污染类型255
二、土壤污染的生态危害258
三、污染土壤的修复259
第三节 土壤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260
一、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260
二、我国土壤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62
三、我国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对策265
复习思考题268
参考文献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