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中政治学考必备用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中政治学考必备用书
  • 周初荣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56670031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39页
  • 文件大小:148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中政治学考必备用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1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1

1 判定是否是商品的两条标准1

2 商品两个基本属性的比较1

3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打假”的经济生活依据2

4 对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认识的五个误区2

5 正确认识和对待货币(金钱)2

6 货币五种职能的比较2

7 正确理解“商品——货币”这一惊险的跳跃3

8 货币的流通规律及纸币的发行规律3

9 发行多少纸币是谁决定4

10 比较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4

11 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5

12 银行信用卡的含义、职能及优点5

13 正确理解外汇5

14 汇率的含义、标价及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6

15 汇率变化对经济的三点影响6

16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下跌的七点经济含义7

17 中国政府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态度及其重要意义7

18 对货币认识的五个易错点7

19 解答与汇率有关的计算题8

20 影响价格的两大因素8

21 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判定9

22 与商品价值量相关的六对关系9

23 解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相关的计算题10

24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与计算10

25 企业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10

26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11

27 走出“影响价格因素”的四个误区11

28 正确理解“等价交换”11

29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12

30 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12

31 有关互替、互补商品计算题的解题方法12

32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3

33 与价格相关的六个图像13

34 影响消费水平的两大因素15

35 运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说明各市场主体应怎样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15

36 消费类型的划分16

37 理解消费结构16

38 三维把握恩格尔系数16

39 四种消费心理的比较17

40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7

41 坚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17

42 正确认识适度消费18

43 关于生活消费的五个错误观点18

44 高考命题切入点19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27

1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7

2 社会再生产四个重要环节及相互关系27

3 大力发展生产力27

4 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措施28

5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确立的原因28

6 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组成、地位及体现28

7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国有经济的措施与意义29

8 集体经济的地位、作用、形式29

9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比较29

10 关于“生产与经济制度”的12个易错点30

11 关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几个不等式31

12 法人、自然人、企业、公司、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法人代表之间的关系32

13 企业三种组织形式的比较32

14 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比较32

15 公司(企业)的责任和直接目的33

16 理解公司的组织机构及其特点和优点33

17 公司成功经营的因素33

18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34

19 扩大就业的原因34

20 扩大就业的途径34

21 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35

22 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必要性及其措施35

23 劳动者享有的权利35

24 关于企业与劳动者的九个易错点36

25 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36

26 商业银行的三大作用36

27 两种利息的计算37

28 银行利率变化对经济的四大影响37

29 股票和债券的比较表38

30 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的比较表38

31 理解基金这一投资方式38

32 企业筹资的六种方式39

33 比较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39

34 科学制定家庭理财计划39

35 关于投资理财的九个易错点39

36 高考命题切入点40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45

1 理解我国分配制度45

2 正确认识按劳分配原则46

3 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46

4 我国居民收入的三种不同分类46

5 分配公平的含义与作用47

6 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及其正确处理47

7 实现分配公平的措施47

8 关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六个认识误区48

9 国家财政的巨大作用48

10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区别49

11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49

12 国家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较49

13 财政、国家预算、国家决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含义50

14 全面认识税收50

15 税收与利润、债务、费、罚款(没收财产)的区别50

16 我国税收的性质和违反税法的行为51

17 认识两种重要的税收51

18 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51

19 关于财政与税收的三个易错点51

20 高考命题切入点52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56

1 理解市场配置资源56

2 维护市场秩序56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基本特征57

4 国家宏观调控57

5 关于市场经济的七个易错点58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新要求58

7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59

8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途径59

9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途径59

10 统筹城乡发展的措施60

11 理解经济全球化60

12 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对中国的积极影响61

13 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及其作用61

14 怎样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61

15 理解“走出去”战略62

16 理解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62

17 我国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62

18 关于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四个易错点63

19 高考命题切入点63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71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71

1 理解国家的产生、性质和分类71

2 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特点、本质和必要性71

3 理解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72

4 民主与专政的区别与联系72

5 关于民主自由的八个易错点73

6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73

7 正确理解公民的政治自由74

8 正确理解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74

9 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74

10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75

11 关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九个陷阱75

12 对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要求76

13 区分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76

14 比较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77

15 影响选举方式的主要因素77

16 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78

17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五种方式78

18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79

19 比较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79

20 公民民主监督的内容、合法方式和意义80

21 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的要求80

22 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根本区别81

23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四个易错点81

24 高考命题切入点81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85

1 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85

2 关于政府职能的八个易错点86

3 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86

4 关于政府性质、宗旨和原则的三个易错点87

5 正确理解依法行政87

6 权力与责任的关系88

7 加强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和意义88

8 怎样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89

9 我国政府权威的体现89

10 高考命题切入点90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95

1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及其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95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常设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96

3 我国人大代表的地位、产生方式、任期、权利与义务97

4 政体与国体的区别与联系97

5 国家机构的分类及我国的国家机构97

6 对我国国家机构认识的四个误区98

7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原则及其表现98

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地位、内容、必要性、优越性99

9 在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方面的19个易错点99

10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地位、领导方式102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102

12 理解党的执政方式103

13 正确理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03

14 我国民主党派的名称、性质、地位104

15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104

16 我国政党制度的主要内容105

17 人民政协的组成人员、性质、职能105

18 关于人民政协的四个易错点105

19 人民政协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与联系106

20 我国政党制度的必要性和优越性107

21 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的关系107

22 关于政党制度的七个易错点108

23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09

24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110

25 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10

26 关于民族内容的13个易错点111

27 我国宗教政策的四项内容112

28 关于宗教政策的九个易错点113

2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114

30 高考命题切入点115

第四单元 生活在当代国际社会122

1 认识主权国家122

2 认识国际组织123

3 认识联合国124

4 理解国际关系125

5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125

6 关于国际社会的四个易错点126

7 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126

8 理解世界多极化127

9 国际竞争的实质128

10 认识外交政策129

11 全面认识我国的外交政策129

12 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130

13 关于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八个易错点130

14 高考命题切入点131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136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136

1 文化现象的判断136

2 理解文化的力量136

3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37

4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137

5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对我们的启示138

6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138

7 文化是怎样塑造人的(优秀文化对人的作用)138

8 对文化涵义、作用认识上的六个误区139

9 高考命题切入点140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143

1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143

2 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因143

3 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的原因144

4 怎样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144

5 认识大众传媒145

6 现代社会各种传播方式的特点145

7 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146

8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46

9 在文化传承过程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怎样把握二者的关系147

10 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47

11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148

12 促进文化创新的原因148

13 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148

14 促进文化创新的途径149

15 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149

16 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原因150

17 对传承与创新认识上的八个误区150

18 高考命题切入点151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55

1 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155

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155

3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56

4 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156

5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含义和意义157

6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157

7 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58

8 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怎样坚持爱国主义159

9 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159

10 新时期应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60

11 高考命题切入点160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62

1 当前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162

2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162

3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区别和联系163

4 怎样在文化生活中选择163

5 克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163

6 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63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建设164

8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65

9 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因和方针政策165

10 发展科学事业的意义和要求165

11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65

1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要求166

13 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66

14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因166

15 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67

16 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联系及加强科学文化修养的意义167

17 如何加强自身修养168

18 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69

19 高考命题切入点169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173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73

1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73

2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173

3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174

4 理解哲学的涵义175

5 关于哲学概念认识的七个误区175

6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基本内容176

7 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其划分的标准是什么176

8 什么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其划分的标准是什么177

9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177

10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178

11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178

12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179

13 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对子179

14 常见的唯心主义观点179

15 从哲学基本派别来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阵营179

16 对哲学基本问题认识的七个误区180

17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181

18 哲学是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81

19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的具体体现182

20 哲学与时代关系认识上的四个误区182

21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来源182

2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83

23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83

2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184

25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识的四个误区184

26 高考命题切入点18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86

1 理解物质的含义186

2 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86

3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的原因187

4 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认识的13个误区187

5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89

6 比较运动与静止189

7 与运动和静止有关的成语、俗语、诗句189

8 规律的含义和原理190

9 对物质、运动及规律理解的11个误区190

10 正确理解意识191

11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因192

12 对意识认识的20个误区192

13 意识活动在认识世界中的特点及意义194

14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表现及其意义195

15 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195

16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96

17 物质决定意识与意识能动性的关系196

18 对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的10个误区197

19 实践的含义和特征198

20 人类实践的基本形式198

21 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198

22 对实践理解的16个误区199

23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唯一标准的原因200

24 真理的含义及其真理观的内容201

25 理解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202

26 对真理理解的16个误区202

27 高考命题切入点204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213

1 理解普遍联系的原理213

2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关系214

3 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215

4 与普遍联系有关的成语、俗语、诗词215

5 整体与部分 的辩证关系216

6 与整体和部分 联系有关的成语、俗语、诗词216

7 系统的基本特征和掌握系统的方法217

8 对联系理解的15个误区217

9 对整体与部分 关系认识的四个误区219

10 理解发展的观点及发展与运动的区别220

11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220

12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220

13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及其方法论221

14 体现变化发展的成语、俗语、诗词221

15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221

16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222

17 体现量变与质变的成语、俗语、诗词223

18 对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认识的10个误区223

19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24

20 对发展认识的12个误区224

21 矛盾同一性与矛盾斗争性的区别225

22 体现矛盾同一性的成语、俗语、诗词226

23 矛盾同一性与矛盾斗争性的联系226

24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227

25 理解矛盾的特殊性227

26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228

27 对矛盾观点认识的17个误区229

28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231

29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232

30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232

31 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区别233

32 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33

33 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关的成语、俗语234

34 矛盾分析的方法234

35 在矛盾分析法问题上的五个误区235

36 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236

37 理解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237

38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237

39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观点及根本分歧238

40 对辩证否定观理解的15个误区239

41 高考命题切入点240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47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47

2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48

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248

4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普遍规律249

5 在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249

6 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15个误区249

7 理解人民群众的内涵250

8 理解人民群众的作用251

9 理解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51

10 对群众观认识的四个误区252

11 哲学讲的价值与经济学讲的价值的区别252

12 什么是人的价值,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252

13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53

14 价值判断的含义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254

15 理解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54

16 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255

17 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及我们的对策255

18 对人生价值与价值选择认识的20个误区255

19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他人利益的关系257

20 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258

21 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259

22 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259

23 对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认识的五个误区260

24 高考命题切入点260

第五部分 高分策略265

第一单元 解答漫画图形题策略265

一、经典例析265

1 经济生活题例析265

2 政治生活题例析266

3 文化生活题例析267

4 生活与哲学题例析268

二、应对策略270

1 字画看全270

2 褒贬明确270

3 题旨明了270

4 问向清楚270

5 题支清晰270

6 回归教材271

第二单元 解答诗文名言题策略271

一、经典例析271

1 经济生活题例析271

2 政治生活题例析272

3 文化生活题例析272

4 生活与哲学题例析273

二、应对策略274

第三单元 解答数据图表题策略275

一、经典例析275

1 客观题例析275

2 主观题例析276

二、应对策略277

第四单元 解答演绎分析题策略278

一、经典例析278

1 经济生活例析278

2 政治生活例析278

3 文化生活例析279

4 生活与哲学例析279

二、应对策略280

三、思维框架280

1……是怎样扩大就业的280

2……是怎样加强宏观调控的280

3……是怎样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的280

4……是怎样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281

5……政府是怎样行使职能的281

6……政府是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281

7……政府应怎样履行管理经济职能的281

8……是怎样体现共产党执政的281

9……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281

10……是怎样体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281

11……是怎样进行文化创新的281

12……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82

13……怎样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282

14……是怎样体现真理观的282

15……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282

16……是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282

17……是怎样体现矛盾分析法282

18……是如何体现量变质变辩证关系的282

19……怎样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82

20……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83

21……是怎样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283

第五单元 解答主干热点题策略283

一、经典例析283

二、应对策略284

三、主干热点整合285

1 经济生活24个主干知识与热点285

2 政治生活24个主干知识与热点288

3 文化生活18个主干知识与热点292

4 生活与哲学33个主干知识与热点294

第六部分 跳出陷阱298

第一单元 主体混淆类选择题陷阱298

1 陷阱案例298

2 跳出陷阱对策299

第二单元 因果关系类选择题陷阱300

1 陷阱案例300

2 跳出陷阱对策301

第三单元 “主要”类选择题陷阱301

1 陷阱案例301

2 跳出陷阱对策302

第四单元 关系类选择题陷阱303

1 陷阱案例303

2 跳出陷阱对策304

第五单元 计算统计类选择题陷阱306

1 陷阱案例306

2 跳出陷阱对策306

第七部分 解题方法309

第一单元 高考政治考查四种能力309

1 获取和解读信息309

2 调动和运用知识310

3 描述和阐释事物310

4 论证和探究问题311

第二单元 政治命题的基本方法和原则311

1 试题构成的要素311

2 试题编制的基本原则312

3 试题编制的基本要求细则312

4 试题难度控制313

5 试题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313

6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命题趋势313

第三单元 三审五法解答选择题313

1 三审试题313

2 解答选择题的五种方法314

第四单元 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318

1 主观题失分四原因318

2 主观题审题“六部曲”318

3 主观题答案“五个化”319

4 主观题七大题型解法319

第八部分 趣味政治326

1 成语、俗语、诗文中的经济学326

2 成语、俗语、诗文中的政治学328

3 成语、俗语、诗文中的文化生活知识330

4 成语、俗语、诗文、名言中的哲理331

5 美文、笑话、故事中的经济学和哲学观点3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