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开关电源故障诊断与排除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开关电源故障诊断与排除
  • (美)马尼克塔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24550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99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211页
  • 主题词:开关电源-故障诊断;开关电源-故障修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开关电源故障诊断与排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关于电源的思考1

1.1 实践与理论:硬币的两面1

1.2 抛开成见2

1.3 谨慎地选择朋友3

1.4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7

1.5 电源中的连锁反应7

1.6 经验很重要,对此没有假设、拖延或反对8

1.7 不要忽视任何一个问题,问题发生时已经为时太晚9

1.8 熟练使用仪器10

1.9 对症下药的故障排除方法10

1.10 因果关系是第一个灾难14

1.11 从(别人的)错误中获取经验17

1.12 与解决问题有关的问题18

第2章 高频的影响与输入去耦的重要性23

2.1 大谎言与原理图23

2.1.1 PCB走线的阻抗23

2.1.2 IC内部的接地反弹23

2.1.3 接地层23

2.1.4 分压器及其正确布局24

2.1.5 效率的测量与直流电阻26

2.1.6 开尔文感测法27

2.1.7 电源与地之间走线的电感28

2.1.8 避免使用绕线电阻29

2.2 职业性危害29

2.3 细心观察反馈走线30

2.4 物理距离成为关键31

2.5 估计谐波的幅值33

2.6 高频输入去耦33

2.7 别忘记紧邻IC放置0.1μF的陶瓷电容34

2.8 你也需要大容量电容34

2.9 “缺少的”电流来自何处35

2.10 检查你的实验电源38

2.11 未使用大容量电容以及电容的ESR过大会引起严重问题38

2.12 只用一个电容来抑制噪声和纹波?40

2.13 控制IC也需要无噪声的电源走线41

2.14 升压变换器的去耦稍有不同42

第3章 输出噪声与滤波43

3.1 测量输出噪声和纹波43

3.1.1 输出噪声和纹波,及其与输入噪声和纹波的关系(PSRR)44

3.1.2 接受噪声,但不接受振荡45

3.1.3 噪声太严重了?尝试降低MOSFET的速度47

第4章 明智地使用电容53

4.1 简介53

4.2 第1部分:铝电解电容53

4.2.1 elko电容的结构和类型53

4.2.2 免费获得阻尼电阻(ESR)54

4.2.3 谨慎使用elko电容54

4.2.4 elko电容能容忍滥用55

4.2.5 elko电容的谐振频率56

4.2.6 振动测试的牺牲品56

4.2.7 elko电容的预期寿命57

4.3 第2部分:陶瓷电容62

4.3.1 MLCC的结构62

4.3.2 陶瓷电容的分类62

4.3.3 电容/电阻的标准尺寸63

4.3.4 不同的材料的ESR64

4.3.5 揭开X7R电容的面纱65

4.3.6 X7R电容的温度系数65

第5章 使接地层的效用最大化73

5.1 并联输出电容以实现均流73

5.2 两种解决方案的对比:开关IC与控制IC76

5.3 快速地检验铝电解电容的电流76

5.4 二次侧走线电感及其对效率的影响76

5.5 接地层中电流的返回路径78

5.6 并联走线以降低电感80

5.6.1 多层板及其接地层81

5.6.2 同步控制器和开关IC的死区时间82

第6章 AC-DC与DC-DC变换器的印制电路板布局83

6.1 简介83

6.2 评估板(EVB)83

6.2.1 降压变换器的PCB84

6.2.2 升压变换器的PCB85

6.2.3 升降压变换器的PCB86

6.2.4 正激变换器的PCB87

6.2.5 反激变换器的PCB87

6.2.6 布局时的一些要点88

6.2.7 热管理问题91

6.2.8 制作便于故障诊断的电路板92

第7章 不使用接地层98

7.1 基于384x系列控制器的单层板98

7.2 一次侧电流回路99

7.3 二次侧电流回路100

7.4 真正的“调换”(switch)103

第8章 故障诊断策略的一家之言105

8.1 剥洋葱105

8.1.1 提出正确的问题106

第9章 让设备有效地工作124

9.1 简介124

9.2 基本设备124

9.2.1 实验室须知124

9.2.2 时钟的稳定性和抖动126

9.2.3 解示波器显示的波形127

9.2.4 变换器不稳定:与控制环有关129

9.2.5 单次捕获模式示波器的捕捉问题131

9.2.6 电流尖峰测试132

9.2.7 高dV/dt测试133

9.2.8 锡焊技巧133

9.2.9 世上最快的故障诊断工具133

9.2.10 杂项134

第10章 效率原则135

10.1 确保足够的驱动电压135

10.2 使电容寄生参数最小138

10.3 合理设计缓冲电路和钳位电路138

10.4 改变频率141

10.5 分时原理142

10.6 正确理解降压变换器的效率曲线143

10.7 估计通态损耗与开关损耗之比145

第11章 磁性元件、电磁干扰和噪声151

11.1 愿望151

11.2 改变处理EMI问题的方式154

11.3 钳位电路的位置同样能影响噪声157

11.4 EMI故障诊断备忘录157

第12章 论坛、数据手册以及其他实际问题163

12.1 思考很关键163

12.2 反复核对一切163

12.3 产品责任问题165

12.4 全新全意为客户165

12.5 问题与解答166

12.5.1 问题1167

12.5.2 问题2168

12.5.3 问题3170

12.5.4 问题4171

12.5.5 问题5173

12.5.6 问题6177

12.5.7 问题7178

12.5.8 问题8182

12.5.9 问题9183

12.5.10 问题10184

12.5.11 问题11188

12.5.12 问题12190

12.5.13 问题13190

12.5.14 问题14192

12.5.15 问题15193

12.5.16 问题16194

附录1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