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林权制度改革困境与出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林权制度改革困境与出路](https://www.shukui.net/cover/1/30741940.jpg)
- 温铁军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95873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08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219页
- 主题词:林业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林权制度改革困境与出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建设政策演变1
一、改革开放以来林业建设政策演变1
(一)林业建设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3年)1
(二)林业建设深化发展阶段(1984—1991年)3
(三)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阶段(1992—1997年)4
(四)林业建设全面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5
二、改革开放以来林业建设政策演变规律探析8
(一)由改革开放初期单一的植树造林发展为综合性的林业建设政策8
(二)由早期的以木材生产为主,发展为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产业政策8
(三)由“林业三定”为主到明晰产权为主的林权改革政策9
(四)由以国内为主发展为国际国内并重的林业建设政策9
三、我国林业建设政策未来发展展望10
(一)继续以林业六大重点工程建设为主体10
(二)继续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10
(三)继续推进林权制度改革11
(四)积极发展碳汇林业11
(五)积极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11
(六)积极构建生态文化体系12
参考文献12
第二部分 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回顾与评价13
一、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历程13
(一)国有林权概貌13
(二)我国不同经济体制和所有制结构下的林权制度改革14
二、国有林区改革的困境和出路20
(一)危机条件下的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改革21
(二)问题:国有林区开展林权制度改革的动因分析22
(三)对国有林区改革的总体评价23
(四)进一步做好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24
三、国有林区现状——“三危”困境及演变26
(一)国有林区危困局面的演变26
(二)国有林区“三危”问题的现状3
(三)国有林区“三危”问题激发国有林区改革35
四、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困境成因解析36
(一)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垄断”优势的形成及丧失37
(二)国有林区森工企业为何丧失“垄断”优势40
(三)国有林区森工企业为何是“不具备垄断条件下的垄断”43
(四)森工企业在“不具备垄断条件”下强行维持“垄断”体制的后果45
五、伊春国有林区改革试点评价48
(一)伊春进行国有林产权制度改革的动因48
(二)伊春国有林改革的主要做法52
(三)改革的成效56
(四)原因剖析:在实现产权激励的基础上保证了公平合理59
(五)伊春国有林区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61
六、国有森工企业林权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66
(一)国有森工企业发展及改革历程66
(二)国有森工企业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69
(三)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71
七、国外国有森林管理经验74
(一)从困境到“钱”景——国有森工企业的发家史74
(二)产权改革的灵活方式——国有商品人工林资产拍卖制度或承包制度75
(三)林业分权与中央集权——探索中的比较76
(四)森工企业改革方向之一——高度集中统一核算的管理体制77
(五)国有林产权改革的极端方向——私有化77
(六)国有森林的可持续经营重要出路——加强林业分类经营78
(七)对我国的启示79
八、国有林区林权改革的政策建议80
(一)建立森林资源交易市场80
(二)建立投融资金融体系81
(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林区“三危问题”82
(四)进行配套改革83
(五)保护弱势群体利益84
参考文献85
第三部分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回顾与评价89
一、南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回顾与分析89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变迁历程90
(二)制度变迁的特点、趋势以及规律性分析98
二、集体林权改革评价:林产品生产绩效视角109
(一)我国集体林权改革109
(二)集体林权改革评价的文献回顾111
(三)林权改革与效率改进的关系理论模型112
(四)林权改革与效率改进的实证研究113
(五)林权改革研究结果和改革建议118
三、集体林权改革评价:林地分配平等性视角123
(一)2003年以来的集体林权改革——公平是其重点之123
(二)方法与模型125
(三)福建三明、南平两地调查数据127
(四)林地分配的平等性调查结果和影响因素分析128
(五)对林地分配平等性的基本评估结论137
四、宏观经济波动与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39
(一)第一次林改的“分”:1979—1991年的林业“三定”改革时期139
(二)第二次林改的“合”:1992—1998年的荒山使用权拍卖与林业股份合作制试验144
(三)再分:2003年至今再次实行“均山制”149
参考文献153
第四部分 平原林的发展及负外部性问题探索157
一、平原林业概貌157
二、平原林快速发展加剧粮食安全问题159
(一)“林木争地”减少粮食种植面积159
(二)“林木胁地”降低粮食产量160
三、平原林快速发展加剧生态安全问题162
(一)平原地区种植耗水量大的林木使水资源贫乏加剧162
(二)树种单一,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并且造成二次污染164
四、平原林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166
(一)直接原因是在负外部性存在时较高的经济利益驱动166
(二)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空间模糊,对“林转农”缺乏有效限制168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168
(一)强制手段168
(二)经济手段169
(三)信息手段169
参考文献169
第五部分 林业经济发展路径及其制度变迁171
一、宏观背景——浙南模式简析172
二、林改历史——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第一次林改173
(一)上世纪80年代初到中后期的林业“三定”时期173
(二)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的股份合作时期174
(三)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家庭手工作坊”和公司制经营模式174
三、丽水经济发展呈现较为典型的“浙南模式”175
(一)“浙南模式”特征之一——民间资本活跃176
(二)“浙南模式”特征之二——产业链条实现平均利润176
(三)“浙南模式”特征之三——当地政府积极保护民营经济发展178
四、过剩金融资本寻求低风险投资载体179
(一)当地金融资本过剩180
(二)当地政府的配套改革181
五、小结182
参考文献183
第六部分 附录18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18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19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199